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之《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殷浩‘宁作我’”篇,其中言道:“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竟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如此铿锵豪迈、自信无二地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真让人羡慕。
一位现代作家曾如此写道:“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是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具,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美国女子艾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于1830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Amherst。她的父亲Edward Dickinson乃当地首屈一指的名律师,同时担任着属美国最著名人文学院之一的Amherst私校财务负责人一职。一年一度,Edward都会在家中举办一次盛大晚会,邀请Amherst学院中的教授同僚,城中上流人士、知己好友前来相聚。每每此时,艾米莉会从自己静寂的堡垒中走出,娴雅自如地招待着来自四方各界的客人,无人知晓她内心的疏离与遥远。席散人去之后,她便重归自我的世界。
艾米莉终身未婚,长年在家照顾她日趋年迈的父母。父母去世后,她选择退隐,渐渐远离世界的纷扰。她绝少离开自己的居所,避开陌生人,永远穿着白色的衣衫。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艾米莉几乎屏隔所有的人,即便是朋友她也只通过信笺或便条与他们联系,邻居们只以为她是一个怪人。艾米莉独自一人度过无数漫漫长夜,经历年年夏雨冬雪春暖秋寒,一笺笺独特的诗作于静寂中在她的笔下出现,并不为它,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感验、对生存的领悟。无人与她同行,她只独自品味人生。艾米莉在一首诗中如此写到:
“一道倾斜的光束,/在冬日的下午,/沉沉的重量,压抑着/宛如大教堂的钟声。
它给予我们天堂般的创痛;/伤痕却无所寻觅,/但我们的内心亦已不同/那也是意义之所在。
也许没有人能言明那究竟是什么,/只是一丝痕迹,绝望——/一份高贵的痛楚/引我们直上天空。
当它降临时,原野在倾听,/阴影屏息不语;/而它离去时,那就似一种距离/以死亡之姿。”
艾米莉生时寂寂无闻,孤独地走完自己56年的生命历程。她一生写了1700多首诗歌,一直未曾发表。艾米莉曾将其诗作给朋友一阅,他们并未意识到她的才华;她也将部分诗作寄予当时一位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托马斯-汉津森。托马斯惊异于这些诗歌的新奇和独特,完全超越19世纪对诗歌的界限范畴,刚开始他甚至怀疑这些作品是否可归于诗歌类。最后,托马斯得出自己的结论:艾米莉的作品是“将诗歌连根拔起,带着清雨朝露和大地的气息,满载无可言喻的芬芳和清新。”当时的他依然建议艾米莉推迟出版这些诗作。她采纳了托马斯的意见,再也未曾寻求出版自己的作品。即便如此,艾米莉并未颓然止歇,依然坚持着不能自己的诗歌创作,以其内心世界与自然为蓝本,一生孜孜不休。
艾米莉于1886年去世后,姐姐莱维妮雅在一只盒子里发现这些诗作的存在,并令之传诵于世间。从此,艾米莉·狄更生在文学界的声名方日起渐隆。如今,她已被尊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并位列世界最伟大之女诗人的行列。
想要率然秉性地生活,所需的只是放下得失之虑,以赤子无欲之心待人做事,自然可以如意无悔。刘义庆在其所撰的《世说新语》中写下另外一个发生在魏晋时代的故事——“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刘,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晋人的人生态度超越凡俗,其独立自由任性从容的生活方式令人心仪不已。自魏晋后,这种崇尚个人自由舒放生命状态的精神已成广陵绝响。即便如此,有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不也挺好吗?
一位现代作家曾如此写道:“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是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具,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美国女子艾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于1830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Amherst。她的父亲Edward Dickinson乃当地首屈一指的名律师,同时担任着属美国最著名人文学院之一的Amherst私校财务负责人一职。一年一度,Edward都会在家中举办一次盛大晚会,邀请Amherst学院中的教授同僚,城中上流人士、知己好友前来相聚。每每此时,艾米莉会从自己静寂的堡垒中走出,娴雅自如地招待着来自四方各界的客人,无人知晓她内心的疏离与遥远。席散人去之后,她便重归自我的世界。
艾米莉终身未婚,长年在家照顾她日趋年迈的父母。父母去世后,她选择退隐,渐渐远离世界的纷扰。她绝少离开自己的居所,避开陌生人,永远穿着白色的衣衫。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艾米莉几乎屏隔所有的人,即便是朋友她也只通过信笺或便条与他们联系,邻居们只以为她是一个怪人。艾米莉独自一人度过无数漫漫长夜,经历年年夏雨冬雪春暖秋寒,一笺笺独特的诗作于静寂中在她的笔下出现,并不为它,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感验、对生存的领悟。无人与她同行,她只独自品味人生。艾米莉在一首诗中如此写到:
“一道倾斜的光束,/在冬日的下午,/沉沉的重量,压抑着/宛如大教堂的钟声。
它给予我们天堂般的创痛;/伤痕却无所寻觅,/但我们的内心亦已不同/那也是意义之所在。
也许没有人能言明那究竟是什么,/只是一丝痕迹,绝望——/一份高贵的痛楚/引我们直上天空。
当它降临时,原野在倾听,/阴影屏息不语;/而它离去时,那就似一种距离/以死亡之姿。”
艾米莉生时寂寂无闻,孤独地走完自己56年的生命历程。她一生写了1700多首诗歌,一直未曾发表。艾米莉曾将其诗作给朋友一阅,他们并未意识到她的才华;她也将部分诗作寄予当时一位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托马斯-汉津森。托马斯惊异于这些诗歌的新奇和独特,完全超越19世纪对诗歌的界限范畴,刚开始他甚至怀疑这些作品是否可归于诗歌类。最后,托马斯得出自己的结论:艾米莉的作品是“将诗歌连根拔起,带着清雨朝露和大地的气息,满载无可言喻的芬芳和清新。”当时的他依然建议艾米莉推迟出版这些诗作。她采纳了托马斯的意见,再也未曾寻求出版自己的作品。即便如此,艾米莉并未颓然止歇,依然坚持着不能自己的诗歌创作,以其内心世界与自然为蓝本,一生孜孜不休。
艾米莉于1886年去世后,姐姐莱维妮雅在一只盒子里发现这些诗作的存在,并令之传诵于世间。从此,艾米莉·狄更生在文学界的声名方日起渐隆。如今,她已被尊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并位列世界最伟大之女诗人的行列。
想要率然秉性地生活,所需的只是放下得失之虑,以赤子无欲之心待人做事,自然可以如意无悔。刘义庆在其所撰的《世说新语》中写下另外一个发生在魏晋时代的故事——“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刘,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晋人的人生态度超越凡俗,其独立自由任性从容的生活方式令人心仪不已。自魏晋后,这种崇尚个人自由舒放生命状态的精神已成广陵绝响。即便如此,有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不也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