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结合当前中学生道德与素质的现状,探究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对策,以期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学生的德育素养,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剧烈变革的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思想与思潮,这其中有的好的思想,必然存在坏的思想,一些道德失范、违法乱纪的行为经常发生,随中学生的思想与德育教育造成了冲击与影响。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中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发展上还不成熟,可塑性很强,道德品质并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文笔者将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一)思想政治观念受到冲击
在经过多年的教育后,大多数学生对民族、对国家都有深刻的感情,爱国情怀、集体主义观念都得到培养。但是在西方文化强势冲击下,学生的价值观、信念都受到冲击,对传统文化不了解、不感兴趣,对祖国未来的发展漠不关心,个人信仰开始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迷失。
(二)价值观趋于多元化
学生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求知欲望强烈,为了班级在集体操中取得良好成绩,同学们都会提前到校,周六也会进行集体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准时到达学校,为了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对班级、对集体有责任感与归属感。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认为自己的学业成绩比较重要,集体观念淡薄,注重个性,追求自我价值。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是相互平衡的关系,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自我控制能力差
当前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正确的道德准则,对事物进行准确的评价,但是性格中还是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有的时候不能够长久的遵守道德规范。当前中学生身上具有很多良好的品质,例如讲诚信、团结、乐于助人、遵守道德与秩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攀比、虚荣、缺少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知行不统一,缺少自觉性,有时候会做出道德规范以外的事情。
(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中学生都具有较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但是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大多数学生都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在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自己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甚至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缺乏。
二、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途径
(一)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中学生德育工作要建立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减少形式主义,让德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确定德育教育内容。教师要依据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规律,结合的与教学目标,科学的制定各个阶段的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加强德育教学的目的性。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创新,要从整体上加强德育教育的突破性。在教育思想上,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教育方法要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教学内容上以小见大,教师方式上抓住主要环节,让学生成为有健康心理、有规范行为、有良好习惯的人,养成学生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注重廉耻、讲信用、有骨气。因此,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
(二)树立大德育观念
德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情,还要家庭、社会的责任,要抓好德育教育,必须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形成合力,做到优势互补。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上要形成良好的环境与风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等等,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终身的影响,家长过分溺爱或者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学方法都是极端的,都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会养成学生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个性,是学生不良薪给的源泉,家长要有意识的规范自身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要经常举办班会,与家长救孩子最近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共同制定解决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改建管理方式,优化育人环境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必须要转变管理方式,从学校这个德育教育主阵地出发,转变传统重智轻德的观念,让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班主任的日常品德教育与各科教师的授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德育教学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德育内容的层次性,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要进行公民教育,既要学习政治理念,也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教育也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重真实性,生活相,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周围的生活,感受德育知识,用生活来教育学生。
(四)注重德育教学实践
德育教育需要结合中学生的生活,进行真实的体验。道德教育不僅仅是一门课程,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体验,在生活中开展,加强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如果德育脱离实践,教师主要的方式就是进行理论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难以理解德育的本子。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道德现象逐渐开放性、民主型、多样性,教师需要结合社会中的道德现象进行德育教育实践,让学生理解德育理论的本质。对学生的教育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必须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社会中活生生的案例进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五)强化师德
教育是关于人的活动,道德教育需要教师的支撑。教师是中学生的道德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教师的道德态度、道德实践能力、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德育素养,强化自身师德,明白榜样的力量与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而言之,中学生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我们要发现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强化师德、注重德育教学实践、树立大德育观念、转变德育工作理念,逐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冰冰.关于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2017,(09):66.
[2]李静.中学生德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08):33.
关键词: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剧烈变革的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思想与思潮,这其中有的好的思想,必然存在坏的思想,一些道德失范、违法乱纪的行为经常发生,随中学生的思想与德育教育造成了冲击与影响。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中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发展上还不成熟,可塑性很强,道德品质并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文笔者将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一)思想政治观念受到冲击
在经过多年的教育后,大多数学生对民族、对国家都有深刻的感情,爱国情怀、集体主义观念都得到培养。但是在西方文化强势冲击下,学生的价值观、信念都受到冲击,对传统文化不了解、不感兴趣,对祖国未来的发展漠不关心,个人信仰开始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迷失。
(二)价值观趋于多元化
学生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求知欲望强烈,为了班级在集体操中取得良好成绩,同学们都会提前到校,周六也会进行集体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准时到达学校,为了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对班级、对集体有责任感与归属感。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认为自己的学业成绩比较重要,集体观念淡薄,注重个性,追求自我价值。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是相互平衡的关系,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自我控制能力差
当前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正确的道德准则,对事物进行准确的评价,但是性格中还是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有的时候不能够长久的遵守道德规范。当前中学生身上具有很多良好的品质,例如讲诚信、团结、乐于助人、遵守道德与秩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攀比、虚荣、缺少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知行不统一,缺少自觉性,有时候会做出道德规范以外的事情。
(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中学生都具有较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但是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大多数学生都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在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自己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甚至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缺乏。
二、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途径
(一)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中学生德育工作要建立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减少形式主义,让德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确定德育教育内容。教师要依据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规律,结合的与教学目标,科学的制定各个阶段的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加强德育教学的目的性。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创新,要从整体上加强德育教育的突破性。在教育思想上,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教育方法要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教学内容上以小见大,教师方式上抓住主要环节,让学生成为有健康心理、有规范行为、有良好习惯的人,养成学生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注重廉耻、讲信用、有骨气。因此,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
(二)树立大德育观念
德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情,还要家庭、社会的责任,要抓好德育教育,必须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形成合力,做到优势互补。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上要形成良好的环境与风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等等,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终身的影响,家长过分溺爱或者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学方法都是极端的,都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会养成学生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个性,是学生不良薪给的源泉,家长要有意识的规范自身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要经常举办班会,与家长救孩子最近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共同制定解决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改建管理方式,优化育人环境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必须要转变管理方式,从学校这个德育教育主阵地出发,转变传统重智轻德的观念,让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班主任的日常品德教育与各科教师的授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德育教学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德育内容的层次性,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要进行公民教育,既要学习政治理念,也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教育也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重真实性,生活相,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周围的生活,感受德育知识,用生活来教育学生。
(四)注重德育教学实践
德育教育需要结合中学生的生活,进行真实的体验。道德教育不僅仅是一门课程,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体验,在生活中开展,加强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如果德育脱离实践,教师主要的方式就是进行理论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难以理解德育的本子。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道德现象逐渐开放性、民主型、多样性,教师需要结合社会中的道德现象进行德育教育实践,让学生理解德育理论的本质。对学生的教育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必须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社会中活生生的案例进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五)强化师德
教育是关于人的活动,道德教育需要教师的支撑。教师是中学生的道德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教师的道德态度、道德实践能力、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德育素养,强化自身师德,明白榜样的力量与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而言之,中学生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我们要发现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强化师德、注重德育教学实践、树立大德育观念、转变德育工作理念,逐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冰冰.关于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2017,(09):66.
[2]李静.中学生德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7,(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