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家里住的是板加泥的房子。
这房子的房顶是用木板铺的,大人们叫雨淋板,雨淋板是用最好的落叶松木劈成的。这板也像铺瓦似地铺在房子的三角架上,然后钉上钉子,这样房子就不漏了。所以大人们称它为雨淋板,别看它在房顶上支棱八翘的,但它不漏雨。房子是两间屋,有火炕,一个火墙隔开了大小屋,取暖就靠火墙火炕炉子,每逢冬天家家都烧得暖呼呼的,虽然外边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但屋里很暖和,家里来了客人就请他们坐在炕头上,靠着火墙,喝着从山上采来的黄芪、金莲花、刺玫瑰花茶,谈天说地,屋里飘着黄烟叶味儿,家里那台“美灯”收音机播着京剧《红灯记》《沙家浜》还有语录歌。
我们在小屋里做作业、写字,淡黄色的灯光照着雪白的墙壁,写完作业,钻进热乎乎的被窝睡觉,睡不着时就听炉膛里“噼噼啪啪”的板子燃烧的迸裂声。早晨起来吃过早饭背着书包上学。上学的路上闻到的是木板子从烟筒里飘出的味儿,那一缕缕松树油子味儿飘香了整个青少年。
家里越来越拥挤了,兄弟姐妹都长大了。整个房子变得像笼屉般拥挤,爸爸好容易在单位排上一个三居室的红砖瓦房,一家人欢喜异常,然而这个老房子还是舍不得丢。爸爸妈妈临搬出来时说:“留着它吧,将来孩子们结婚了再住。”我们终于搬出老房子,住进了新的三居室里。
后来,哥哥姐姐上班,成家了,他们都住进了集中采暖的楼房,就是我和弟弟也都买了新房,无论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怎么劝说,爸爸妈妈并未选择和我们一起生活,而是坚持要搬回老房子里住。此时的老屋已经很旧,墙皮脱落,房上的雨淋板呲牙咧嘴,但它在我心中还是那么亲切,走进它,一下子就像是回到了童年。四四方方的小园子,房前的稠李子树、山丁子树、榆叶梅正盛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飘着沁人心脾的香。小时候每到种植季节,爸爸妈妈就会挖地背垄,种小白菜、菠菜、香菜、小葱,这些菜吃不了,他们还会拿去送给同事朋友。秋天能收获很多大个土黄的土豆,冬天则把大白菜存放在菜窖里。腌制成酸菜和咸菜,这时,家里便开始糊上窗缝,静待第一场雪如约而至。
自爸妈搬回老房子后,每逢年节我们兄妹便从四面八方赶来,还能吃到妈妈腌的酸菜、各种小咸菜,爸爸挖的土豆、大头菜、长白菜;妈妈养的鸡,爸爸采的蘑菇,每次吃蘑菇炖小鸡,孩子们都说美味。
那天下拆迁通知书时,爸爸妈妈哭了,我们也哭了。老房子,只能在不期而至的回忆中,再见吧!
这房子的房顶是用木板铺的,大人们叫雨淋板,雨淋板是用最好的落叶松木劈成的。这板也像铺瓦似地铺在房子的三角架上,然后钉上钉子,这样房子就不漏了。所以大人们称它为雨淋板,别看它在房顶上支棱八翘的,但它不漏雨。房子是两间屋,有火炕,一个火墙隔开了大小屋,取暖就靠火墙火炕炉子,每逢冬天家家都烧得暖呼呼的,虽然外边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但屋里很暖和,家里来了客人就请他们坐在炕头上,靠着火墙,喝着从山上采来的黄芪、金莲花、刺玫瑰花茶,谈天说地,屋里飘着黄烟叶味儿,家里那台“美灯”收音机播着京剧《红灯记》《沙家浜》还有语录歌。
我们在小屋里做作业、写字,淡黄色的灯光照着雪白的墙壁,写完作业,钻进热乎乎的被窝睡觉,睡不着时就听炉膛里“噼噼啪啪”的板子燃烧的迸裂声。早晨起来吃过早饭背着书包上学。上学的路上闻到的是木板子从烟筒里飘出的味儿,那一缕缕松树油子味儿飘香了整个青少年。
家里越来越拥挤了,兄弟姐妹都长大了。整个房子变得像笼屉般拥挤,爸爸好容易在单位排上一个三居室的红砖瓦房,一家人欢喜异常,然而这个老房子还是舍不得丢。爸爸妈妈临搬出来时说:“留着它吧,将来孩子们结婚了再住。”我们终于搬出老房子,住进了新的三居室里。
后来,哥哥姐姐上班,成家了,他们都住进了集中采暖的楼房,就是我和弟弟也都买了新房,无论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怎么劝说,爸爸妈妈并未选择和我们一起生活,而是坚持要搬回老房子里住。此时的老屋已经很旧,墙皮脱落,房上的雨淋板呲牙咧嘴,但它在我心中还是那么亲切,走进它,一下子就像是回到了童年。四四方方的小园子,房前的稠李子树、山丁子树、榆叶梅正盛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飘着沁人心脾的香。小时候每到种植季节,爸爸妈妈就会挖地背垄,种小白菜、菠菜、香菜、小葱,这些菜吃不了,他们还会拿去送给同事朋友。秋天能收获很多大个土黄的土豆,冬天则把大白菜存放在菜窖里。腌制成酸菜和咸菜,这时,家里便开始糊上窗缝,静待第一场雪如约而至。
自爸妈搬回老房子后,每逢年节我们兄妹便从四面八方赶来,还能吃到妈妈腌的酸菜、各种小咸菜,爸爸挖的土豆、大头菜、长白菜;妈妈养的鸡,爸爸采的蘑菇,每次吃蘑菇炖小鸡,孩子们都说美味。
那天下拆迁通知书时,爸爸妈妈哭了,我们也哭了。老房子,只能在不期而至的回忆中,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