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输尿管软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y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步法"输尿管软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一步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一步法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0±9.5)岁;结石最大径(1.8±0.5)cm;结石上方输尿管最宽处宽度(2.5±1.1)cm,结石CT值(1 089.0±111.3)HU。采用"分步法"碎石术(分步法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0±10.7)岁;结石最大径(1.7±0.6)cm;结石上方输尿管最宽处宽度(2.3±0.9)cm;结石CT值(1 002.0±97.2)HU。"一步法"即术中直接应用输尿管软镜碎石,结石返回肾盂后,软镜进镜至肾盂继续碎石。"分步法"即先使用输尿管硬镜碎石,结石返回肾盂后,更换输尿管软镜碎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周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发热发生率。

结果

一步法组手术时间(37.45±11.34)min,分步法组手术时间(55.07±13.57)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38.5℃病例一步法组2例,分步法组9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清石率一步法组87.5%(35/40),分步法组82.5%(33/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步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与"分步法"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扩大淋巴结清扫(extende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ePLND)和标准淋巴结清扫(standar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PLND)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例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膀胱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injury,PFU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7例,女33例。年龄11~78岁,平均(42.6±15.4)岁。骨折原因为车祸伤70例,坠落伤27例,重物砸伤23例。其中合并后尿道损伤患者43例,均为男性。年龄14~61岁,平均(40.4±14
目的总结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分析该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1例,女5例。年龄42~75岁,平均(56±13)岁。肿瘤直径1~4 cm,平均(2.3±1.6)cm。肿瘤单发19例;多发7例,其中2枚5例,3枚2例。6例肿瘤位于膀胱侧壁。术前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前CTU检
期刊
目的探讨"两段三叶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 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因膀胱恶性肿瘤行LRC或RARC 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84岁,中位年龄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女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1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女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改良组(16例)和传统组(25例)。改良组平均年龄(62.2±11.5)岁;中位体重指数20.7 kg/m2(18.4,22.2)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
期刊
目的评价ABC评分系统对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术复杂程度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70例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单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75.7%),女17例(24.3%)。年龄44~61岁,平均52岁。体重指数25~32 kg/m2,平均28 kg/m2。术前血肌酐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