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作者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背景、思想、方法和要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改革 方法 措施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较少的课程,它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尽快地掌握高技能人才必备的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是我们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关于教学改革的探讨
1. 精心选择、重组教学内容
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改革,首先应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成的教材,而应从整个学科体系出发,紧密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的基础上,勇敢地走出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
《机械制造工艺学》内容广泛,不同教材版本内容有很大差异,不同院校前后开设的课程又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按部就班,从绪论、第一章到最后一章,甚至连例题、解题步骤都照搬教材。这样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又很难把握重点,有时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我们必须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注意与前级课程及相关老师的联系,又要兼顾与后续各学科基础知识的衔接;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选择提炼新的教学内容。对前级课程讲授过的内容只作大概复习,对以后生产实践常用的、后续课程基础知识要讲清、讲透。比如,我现在授课的教材上,连先进的加工方法都没介绍,上课时就一定要把此项内容加进来。解题要删除那些高深烦琐复杂的推理和运算过程,对书本上一些实例,我们要勇于创新,多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还要适当增加既能开发学生思维,又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将来能够适用的知识理论。
2.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应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实行“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课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增强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比如,学习工艺路线的拟订时,我在上新课前先布置学生作针对性的预习,上课时鼓励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解一些基本表面的加工方案,进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然后,我再讲解一个实际零件的几套工艺路线,安排几组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各工艺路线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我只进行合理地指导和总结。这样,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需要更加增强,学习就成为有目的、自觉的行为。同时,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成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形式,这就导致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不再沉闷,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认知动机。
3. 注重生产实习,消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决定了该课程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习技术基础课程以后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对工厂生产现场的实习和观察,来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知识,并学习在实际生产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习时老师更侧重的是操作指导,学生也往往只注重动手的培养。“生产实习”与“理论”就不能很好地融合。
“实习”前,不但要制定“产品”任务,还可以将“实习”涉及的相关理论以问卷的形式发放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使学生学会“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实习”中,实习老师除了结合课程现场分析和补充讲解有关内容外,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现场学习。另外,还注意将机械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现场教学,启发学生善于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注意学习各行业的设计思想、技术窍门,从而开阔思路,培养光、机、电、算综合应用的能力。“实习”后,让学生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实际生产水平,并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完成“生产实习”的任务和“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能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会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弥补生产实习的不足
《机械制造工艺学》涉及的实践范围较广,尤其是有些加工过程很难在课堂上讲解。有些实践项目可能没能力或没时间开展,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早期的多媒体教学,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导,多媒体教学大多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教室开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更有发展前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将多媒体计算机连接成局域网,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利于个性化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机的使用进行控制,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还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到互联网,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比如,齿轮加工学生一般都没接触过,最多只有产品概念,课堂上很难讲解;而齿轮加工方法很多,很难全部进行生产实习。我设计了一套齿轮加工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接观察各种齿轮加工从毛坯到成品的全过程,实现了多重感官刺激,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省时、高效地学习和消化知识,提高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5. 注意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和新动向,与市场保持零距离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更希望今后能在一线组织生产,并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取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技术成果,并将其综合运用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成为“市场——设计——制造——市场” 的大的生产制造系统。但教材因为编写周期等原因往往落后于市场,依照教材原内容授课就可能会教出一批“落后”学生。所以我们教学要与市场保持密切联系,一定要反映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和新动向,主动吸收最新信息,缩短学生与实际岗位间的距离,尽快提升工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发展动态,扩大知识面。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与机械制造有关的学术期刊、登陆相关的专业网站,使学生了解自己目前所学知识在本领域所处的位置,从而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去适应学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生产、技术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改变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不断探讨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关键词:教学改革 方法 措施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较少的课程,它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尽快地掌握高技能人才必备的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是我们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关于教学改革的探讨
1. 精心选择、重组教学内容
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改革,首先应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成的教材,而应从整个学科体系出发,紧密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的基础上,勇敢地走出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
《机械制造工艺学》内容广泛,不同教材版本内容有很大差异,不同院校前后开设的课程又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按部就班,从绪论、第一章到最后一章,甚至连例题、解题步骤都照搬教材。这样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又很难把握重点,有时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我们必须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注意与前级课程及相关老师的联系,又要兼顾与后续各学科基础知识的衔接;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选择提炼新的教学内容。对前级课程讲授过的内容只作大概复习,对以后生产实践常用的、后续课程基础知识要讲清、讲透。比如,我现在授课的教材上,连先进的加工方法都没介绍,上课时就一定要把此项内容加进来。解题要删除那些高深烦琐复杂的推理和运算过程,对书本上一些实例,我们要勇于创新,多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还要适当增加既能开发学生思维,又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将来能够适用的知识理论。
2.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应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实行“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课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增强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比如,学习工艺路线的拟订时,我在上新课前先布置学生作针对性的预习,上课时鼓励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解一些基本表面的加工方案,进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然后,我再讲解一个实际零件的几套工艺路线,安排几组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各工艺路线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我只进行合理地指导和总结。这样,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需要更加增强,学习就成为有目的、自觉的行为。同时,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成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形式,这就导致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不再沉闷,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认知动机。
3. 注重生产实习,消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决定了该课程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习技术基础课程以后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对工厂生产现场的实习和观察,来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知识,并学习在实际生产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习时老师更侧重的是操作指导,学生也往往只注重动手的培养。“生产实习”与“理论”就不能很好地融合。
“实习”前,不但要制定“产品”任务,还可以将“实习”涉及的相关理论以问卷的形式发放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使学生学会“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实习”中,实习老师除了结合课程现场分析和补充讲解有关内容外,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现场学习。另外,还注意将机械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现场教学,启发学生善于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注意学习各行业的设计思想、技术窍门,从而开阔思路,培养光、机、电、算综合应用的能力。“实习”后,让学生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实际生产水平,并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完成“生产实习”的任务和“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能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会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弥补生产实习的不足
《机械制造工艺学》涉及的实践范围较广,尤其是有些加工过程很难在课堂上讲解。有些实践项目可能没能力或没时间开展,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早期的多媒体教学,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导,多媒体教学大多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教室开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更有发展前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将多媒体计算机连接成局域网,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利于个性化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机的使用进行控制,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还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到互联网,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比如,齿轮加工学生一般都没接触过,最多只有产品概念,课堂上很难讲解;而齿轮加工方法很多,很难全部进行生产实习。我设计了一套齿轮加工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接观察各种齿轮加工从毛坯到成品的全过程,实现了多重感官刺激,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省时、高效地学习和消化知识,提高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5. 注意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和新动向,与市场保持零距离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更希望今后能在一线组织生产,并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取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技术成果,并将其综合运用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成为“市场——设计——制造——市场” 的大的生产制造系统。但教材因为编写周期等原因往往落后于市场,依照教材原内容授课就可能会教出一批“落后”学生。所以我们教学要与市场保持密切联系,一定要反映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和新动向,主动吸收最新信息,缩短学生与实际岗位间的距离,尽快提升工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发展动态,扩大知识面。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与机械制造有关的学术期刊、登陆相关的专业网站,使学生了解自己目前所学知识在本领域所处的位置,从而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去适应学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生产、技术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改变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不断探讨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