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以令人信服的史实,介绍了100年前以天津南开学校创始人之一、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为代表的中国人,在寻求强国之路的艰难跋涉中,就开始倡导奥林匹克运动、追求奥林匹克理念的感人实践。本文摘自该书。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体育渐入中国,张伯苓通过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听说了奥林匹克运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举行后,最先得到信息的青年会美国体育干事向张伯苓介绍了赛会的盛况,奥运会所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和道德理念,引起张伯苓的强烈共鸣。
1908年英文版的《Tiantsin Young Men》记载,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0月24日,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了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和颁奖仪式,“普通学校对运动项目是很感兴趣的,运动场这几天热火朝天,许多人出来训练,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来了……教育部的刘特派员赞扬了天津的体育工作,并为在比赛中获奖的运动员发了奖牌……第一私立中学(南开中学前身)校长张伯苓以《雅典的奥运会》为题发表了演说,他介绍了古代奥运会的历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过程,并说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成员和美国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对奥运会有兴趣。”张伯苓说:“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我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因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获奖希望甚微,但他们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同时,他建议:“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他还认为,当时最需要的是聘请有技能的教练员,并说已有计划从美国聘请一位奥运会冠军来华做指导,应争取早日实现这一计划。张伯苓是中国历史上明确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并提出一些措施来实现这一主张的第一个中国人。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0月22日,在第六届联合运动会发奖大会上,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饶伯森(Clarence Hover Robertson,一译罗伯逊)用投影机放映了伦敦奥运会的图片,他还在大会上讲述了体育对中国青年的重要性。关于奥运会的话题一时成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热门话题。1908年9月30日,饶伯森给美国总部发回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了“中国何时派一位胜利选手参加奥运,中国何时派一支胜利队伍参加奥运,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邀请世界各国选手到北京参加比赛”的三个梦想。这三个设想究竟是由谁最先提出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它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包括张伯苓、饶伯森在内的相关人员共同讨论通过的,也就是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908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受派赴美国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会后顺路到欧洲考察教育。当时,正值在英国伦敦举行第四届奥运会。机会难得,在考察间隙,他前往赛场亲眼目睹了大会盛况。由此,张伯苓成为亲临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1909年1月回国后,在南开校园,他向学生介绍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学生们对奥运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向往。10月9日至13日,南开中学堂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联合举办了年度运动会,张伯苓在发奖大会上,再次以中国与国际奥委会为题做了激情演讲,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开展。
1932年7月,在张伯苓、张学良等人的努力下,中国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早在1907年张伯苓等为国人点燃的三个梦想的第一个梦想终于实现了。1936年8月,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召开。原本应以领队身份赴德的张伯苓,虽因参加他亲手创办的重庆南渝中学开学典礼而未能成行,但国民政府派出的一支由69名参赛选手组成的庞大队伍,已实现了张伯苓等的第二个梦想。2008年8月北京将迎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张伯苓等人的第三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体育渐入中国,张伯苓通过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听说了奥林匹克运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举行后,最先得到信息的青年会美国体育干事向张伯苓介绍了赛会的盛况,奥运会所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和道德理念,引起张伯苓的强烈共鸣。
1908年英文版的《Tiantsin Young Men》记载,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0月24日,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了第五届联合运动会闭幕典礼和颁奖仪式,“普通学校对运动项目是很感兴趣的,运动场这几天热火朝天,许多人出来训练,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来了……教育部的刘特派员赞扬了天津的体育工作,并为在比赛中获奖的运动员发了奖牌……第一私立中学(南开中学前身)校长张伯苓以《雅典的奥运会》为题发表了演说,他介绍了古代奥运会的历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过程,并说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成员和美国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对奥运会有兴趣。”张伯苓说:“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我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因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获奖希望甚微,但他们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同时,他建议:“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他还认为,当时最需要的是聘请有技能的教练员,并说已有计划从美国聘请一位奥运会冠军来华做指导,应争取早日实现这一计划。张伯苓是中国历史上明确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并提出一些措施来实现这一主张的第一个中国人。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0月22日,在第六届联合运动会发奖大会上,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饶伯森(Clarence Hover Robertson,一译罗伯逊)用投影机放映了伦敦奥运会的图片,他还在大会上讲述了体育对中国青年的重要性。关于奥运会的话题一时成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热门话题。1908年9月30日,饶伯森给美国总部发回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了“中国何时派一位胜利选手参加奥运,中国何时派一支胜利队伍参加奥运,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邀请世界各国选手到北京参加比赛”的三个梦想。这三个设想究竟是由谁最先提出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它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包括张伯苓、饶伯森在内的相关人员共同讨论通过的,也就是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908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受派赴美国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会后顺路到欧洲考察教育。当时,正值在英国伦敦举行第四届奥运会。机会难得,在考察间隙,他前往赛场亲眼目睹了大会盛况。由此,张伯苓成为亲临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1909年1月回国后,在南开校园,他向学生介绍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学生们对奥运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无限的向往。10月9日至13日,南开中学堂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联合举办了年度运动会,张伯苓在发奖大会上,再次以中国与国际奥委会为题做了激情演讲,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开展。
1932年7月,在张伯苓、张学良等人的努力下,中国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早在1907年张伯苓等为国人点燃的三个梦想的第一个梦想终于实现了。1936年8月,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召开。原本应以领队身份赴德的张伯苓,虽因参加他亲手创办的重庆南渝中学开学典礼而未能成行,但国民政府派出的一支由69名参赛选手组成的庞大队伍,已实现了张伯苓等的第二个梦想。2008年8月北京将迎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张伯苓等人的第三个梦想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