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陕北地区是西部典型的资源富集区。通过对陕北地区资源、产业与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分析,陕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定位应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体制创新;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以能矿资源开发作为优先领域,加速转变生产方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字:陕北;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2008)-0079-03
陕北地区物华天宝,自然与人文资源是其最重要的优势,是西部典型的资源富集地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矿资源十分丰富。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号称中国的“科威特”。拥有我国已探明最大的低炭硫、高热能的产煤区,以及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二是特有的农牧业资源。陕北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和畜牧业。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陕北地区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举世闻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旧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拥有一大批有规模、上档次、高水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探险、回归自然、文化追踪、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点。
同时,陕北生态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模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资源开发之路,陕北地区将不可能持续发展,更谈不上赶上发达地区。因此,在陕北地区资源开发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特别是煤、石油与天然气等资源,形成具有陕北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发展地区经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提高经济集约化水平,形成以优势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进而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指导性。
一、陕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对陕北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大量开采利用,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技术水平低和管理上的漏洞。致使这些造福于人类的资源。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陕北地区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能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尚未从纵向和横向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链,使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据统计,小型煤矿回采率仅为10%至15%,乡镇煤矿回采率为10%,原油回收利用率仅为30%,远低于国家标准。
二是河流污染严重。例如,位于延河上游地区的安塞县,是石油贮量较大的地带。随着长庆石油总部迁居安塞地域进行专业开采,大量的采油污水被肆意排放在河流之中,使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三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陕北地区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污染倾向问题突出。据统计,仅延安市13个县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8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8.4%。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表面土壤大量流失和浪费,有机质和速效肥大量损失,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
四是资源损毁灾害频生。在大型矿区,大型矿井被小煤矿零星切割。由于小煤矿点多面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和企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当前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陕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及外部配套条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陕北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陕北地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陕北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开发优势明显,但如果继续实行“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也会造成严重消耗和浪费。只有改变以能源的巨大消耗和消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以能源低消耗和回收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陕北地区宝贵的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出适合陕北地区实际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陕北生态环境的恢复。陕北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陕北区域就有48个。水土流失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7.4%。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1/5。在这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生态得到修复。才能走上遵循生态规律的正确轨道。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陕北经济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长期以来,陕北地区工业结构很不合理。一是“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资源和原材料工业占很大比重;二是传统产业比重很大,其中大多数传统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既无法与东部的先进企业竞争,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这种经济结构中,资源综合开发水平比较低,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多种有用成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联合开发的层次较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既破坏了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开发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水的消耗比较高,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因此,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和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促进陕北地区经济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陕北地区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定位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且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经验,循环经济涵盖的方面很广,包括了从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各环节。涉及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和城市、农村等各区域。因此,陕北地区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有一个科学定位的问题。依笔者之见,作为新兴开拓区、工业区,陕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不断调整的过程,并表现为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促进循环经济的体制创新;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以能矿资源开发作为优先领域,加速转变生产方式。
1、关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循环经济对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当的体制安排(包括政策选择)可以保证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德国、日本等国家能够顺利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与政府部门 建立和谐、高效、相互协作的循环经济管理体制有着密切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它相关部门都须密切配合,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作用。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行为方式,用新的管理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不断推进陕北地区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市场体制、生产体制创新。只有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适应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突破束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才能为陕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体制环境。
2、关于技术创新。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每一个原则都离不开先进的工艺处理和转化技术。循环经济是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体系之上的经济开发模式,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输入。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的多项目标将难以实现,也就不可能有循环经济可言。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就没有实践中的可行性。目前,陕北地区资源开发中没有完全实现“循环”,是因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难以做到全面“循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方面还存在大量技术难题,因而造成资源综合开发度和回收利用率低。因此,要大力倡导和支持技术创新,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建设。依靠技术创新,形成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废物再生利用、矿产资源精深利用,拉长产业链条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3、关于能矿资源开发领域生产方式的转变。能矿资源开发是陕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避不开的问题。陕北地区资源丰富,大力发展煤气化、石油液化、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正是其优势所在。陕北地区从开发之日起,就以能源与重化工业发展为主要方向。能源与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力非常强,做大能源与重化工业是陕北地区在全国产业分工中争取有利位置的重要依据。虽然能源与重化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但这并不必然意味无法克服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弊端,关键要看用什么模式来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因此,在陕北地区能矿资源开发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用循环经济模式来指导能源与重化工业的发展,就可以扬长避短,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为促进传统工业化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陕北地区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实现途径
陕北地区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从传统的资源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并且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之中,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落实到工业循环各个环节;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从而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根据陕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定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必须更新发展观念,树立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倡导珍惜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更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要有舍弃当前利益而谋更大发展的胸怀、胆识和决心,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来组织指导经济活动,绝对不搞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政绩工程。
2、强化能矿资源资产化管理。实践证明,尽管陕北资源相对富集,但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其中原因除了资源开发方式比较粗放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往没有树立起资源就是资产的观念,资源的配置是粗放的、低效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既然资源是稀缺的、有价的,那么配置一定要做到有偿、有效。所以,需要我们从建立资源现代产权制度的角度来研究陕北的资源配置问题,进一步树立“资源有价”或“资源资产”的观念,以资源有偿化、资产化的理念配置资源,把资源配置给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以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强化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可以避免三权(所有权、行政权、经营权)混淆,防止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可以避免对资源的滥开发和开发中的无序竞争,避免资源的重大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
3、注重立法和政策体系建构。各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都将立法作为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手段。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依据和保障。还应该看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取决于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诸多政策因素。因此,一定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一要建立政府奖励政策。如资源回收、工艺创新等奖励政策,提高群众回收有用物资的积极性和企业技改的积极性。二要建立政府优先购买制度。通过依法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促进有再生成份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三要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四要建立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排污和污水治理收费制度。通过收费治理。从源头上堵死污染的漏洞。通过制定以上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和相关制度,可以进一步明确生产者、经营者、回收和处理企业、使用者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将推动循环经济在生产和消费领域的选择性发展和全面推进。
4、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反映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因此,在陕北资源开发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单纯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要以十六大“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作为指导方针,用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改变资源开发模式,促进资源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重点和主要实践形式。在陕北能矿资源开发层面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在多个产业或企业间进行工业生态的链接,使各类产业或企业之间具有原材料关联和产业关联,使各产业间存在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依赖关系和传递关系,或者通过一定环节补充,在各产业间建立起多通道的产业连接,形成互动关系。以生态学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运动形式来指导资源开发的经济活动,充分利用陕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个生态工业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的绿色审计制度以及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全面客观地评价经济发展状况。
5、确立体现陕北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从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经验看,实施循环经济有三种不同形式:一是企业内的物质闭路循环,即小循环,如美国杜邦公司、中国鲁北化工;二是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即中循环。如丹麦卡伦堡、中国贵港生态产业园区;三是包括生产和消费整个过程的物质循环,即大循环,如德国DSD包装物回收系统。根据陕北资源条件、区域特点和开发现状,应主要采用“点、线”结合的循环经济形式。即:以企业为单元,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为单元,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根据行业间的关联,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延长产业链,使模式中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有机产业链网,如在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产业等行业中构建工业生态体系,建立“线”上的中循环,逐步向各行业间的循环过渡。
四、结语
总之,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必然趋势。陕北地区是陕西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区,是陕西乃至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地区。当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充分利用陕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及外部配套条件,积极构建陕北地区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关系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
责任编辑 黎 峰
关键字:陕北;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2008)-0079-03
陕北地区物华天宝,自然与人文资源是其最重要的优势,是西部典型的资源富集地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矿资源十分丰富。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号称中国的“科威特”。拥有我国已探明最大的低炭硫、高热能的产煤区,以及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二是特有的农牧业资源。陕北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和畜牧业。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陕北地区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举世闻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旧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拥有一大批有规模、上档次、高水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探险、回归自然、文化追踪、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点。
同时,陕北生态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模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资源开发之路,陕北地区将不可能持续发展,更谈不上赶上发达地区。因此,在陕北地区资源开发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特别是煤、石油与天然气等资源,形成具有陕北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发展地区经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提高经济集约化水平,形成以优势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进而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指导性。
一、陕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对陕北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大量开采利用,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技术水平低和管理上的漏洞。致使这些造福于人类的资源。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陕北地区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能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尚未从纵向和横向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链,使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据统计,小型煤矿回采率仅为10%至15%,乡镇煤矿回采率为10%,原油回收利用率仅为30%,远低于国家标准。
二是河流污染严重。例如,位于延河上游地区的安塞县,是石油贮量较大的地带。随着长庆石油总部迁居安塞地域进行专业开采,大量的采油污水被肆意排放在河流之中,使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三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陕北地区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污染倾向问题突出。据统计,仅延安市13个县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8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8.4%。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表面土壤大量流失和浪费,有机质和速效肥大量损失,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
四是资源损毁灾害频生。在大型矿区,大型矿井被小煤矿零星切割。由于小煤矿点多面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和企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当前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陕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及外部配套条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陕北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陕北地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陕北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开发优势明显,但如果继续实行“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也会造成严重消耗和浪费。只有改变以能源的巨大消耗和消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以能源低消耗和回收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陕北地区宝贵的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出适合陕北地区实际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陕北生态环境的恢复。陕北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陕北区域就有48个。水土流失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7.4%。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1/5。在这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生态得到修复。才能走上遵循生态规律的正确轨道。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陕北经济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长期以来,陕北地区工业结构很不合理。一是“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资源和原材料工业占很大比重;二是传统产业比重很大,其中大多数传统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既无法与东部的先进企业竞争,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这种经济结构中,资源综合开发水平比较低,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多种有用成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联合开发的层次较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既破坏了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开发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水的消耗比较高,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因此,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和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促进陕北地区经济结构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陕北地区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定位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且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经验,循环经济涵盖的方面很广,包括了从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各环节。涉及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和城市、农村等各区域。因此,陕北地区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有一个科学定位的问题。依笔者之见,作为新兴开拓区、工业区,陕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不断调整的过程,并表现为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促进循环经济的体制创新;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以能矿资源开发作为优先领域,加速转变生产方式。
1、关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循环经济对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当的体制安排(包括政策选择)可以保证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德国、日本等国家能够顺利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与政府部门 建立和谐、高效、相互协作的循环经济管理体制有着密切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它相关部门都须密切配合,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作用。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行为方式,用新的管理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不断推进陕北地区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市场体制、生产体制创新。只有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适应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突破束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才能为陕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体制环境。
2、关于技术创新。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每一个原则都离不开先进的工艺处理和转化技术。循环经济是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体系之上的经济开发模式,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输入。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的多项目标将难以实现,也就不可能有循环经济可言。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就没有实践中的可行性。目前,陕北地区资源开发中没有完全实现“循环”,是因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难以做到全面“循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方面还存在大量技术难题,因而造成资源综合开发度和回收利用率低。因此,要大力倡导和支持技术创新,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建设。依靠技术创新,形成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废物再生利用、矿产资源精深利用,拉长产业链条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3、关于能矿资源开发领域生产方式的转变。能矿资源开发是陕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避不开的问题。陕北地区资源丰富,大力发展煤气化、石油液化、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正是其优势所在。陕北地区从开发之日起,就以能源与重化工业发展为主要方向。能源与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力非常强,做大能源与重化工业是陕北地区在全国产业分工中争取有利位置的重要依据。虽然能源与重化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但这并不必然意味无法克服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弊端,关键要看用什么模式来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因此,在陕北地区能矿资源开发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用循环经济模式来指导能源与重化工业的发展,就可以扬长避短,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为促进传统工业化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陕北地区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实现途径
陕北地区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从传统的资源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并且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之中,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落实到工业循环各个环节;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从而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根据陕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定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必须更新发展观念,树立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倡导珍惜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更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要有舍弃当前利益而谋更大发展的胸怀、胆识和决心,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来组织指导经济活动,绝对不搞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政绩工程。
2、强化能矿资源资产化管理。实践证明,尽管陕北资源相对富集,但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其中原因除了资源开发方式比较粗放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往没有树立起资源就是资产的观念,资源的配置是粗放的、低效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既然资源是稀缺的、有价的,那么配置一定要做到有偿、有效。所以,需要我们从建立资源现代产权制度的角度来研究陕北的资源配置问题,进一步树立“资源有价”或“资源资产”的观念,以资源有偿化、资产化的理念配置资源,把资源配置给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以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强化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可以避免三权(所有权、行政权、经营权)混淆,防止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可以避免对资源的滥开发和开发中的无序竞争,避免资源的重大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
3、注重立法和政策体系建构。各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都将立法作为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手段。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依据和保障。还应该看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取决于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诸多政策因素。因此,一定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一要建立政府奖励政策。如资源回收、工艺创新等奖励政策,提高群众回收有用物资的积极性和企业技改的积极性。二要建立政府优先购买制度。通过依法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促进有再生成份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三要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四要建立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排污和污水治理收费制度。通过收费治理。从源头上堵死污染的漏洞。通过制定以上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和相关制度,可以进一步明确生产者、经营者、回收和处理企业、使用者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将推动循环经济在生产和消费领域的选择性发展和全面推进。
4、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反映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因此,在陕北资源开发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单纯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要以十六大“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作为指导方针,用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改变资源开发模式,促进资源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重点和主要实践形式。在陕北能矿资源开发层面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在多个产业或企业间进行工业生态的链接,使各类产业或企业之间具有原材料关联和产业关联,使各产业间存在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依赖关系和传递关系,或者通过一定环节补充,在各产业间建立起多通道的产业连接,形成互动关系。以生态学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运动形式来指导资源开发的经济活动,充分利用陕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个生态工业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的绿色审计制度以及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全面客观地评价经济发展状况。
5、确立体现陕北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从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经验看,实施循环经济有三种不同形式:一是企业内的物质闭路循环,即小循环,如美国杜邦公司、中国鲁北化工;二是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即中循环。如丹麦卡伦堡、中国贵港生态产业园区;三是包括生产和消费整个过程的物质循环,即大循环,如德国DSD包装物回收系统。根据陕北资源条件、区域特点和开发现状,应主要采用“点、线”结合的循环经济形式。即:以企业为单元,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为单元,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根据行业间的关联,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延长产业链,使模式中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有机产业链网,如在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产业等行业中构建工业生态体系,建立“线”上的中循环,逐步向各行业间的循环过渡。
四、结语
总之,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必然趋势。陕北地区是陕西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区,是陕西乃至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地区。当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充分利用陕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及外部配套条件,积极构建陕北地区基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开发模式,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关系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
责任编辑 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