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有人向我解释何为“剧透”时,我弱弱地对它产生了一种美好误解:既然“剧透”就是在我不知道结果的时候提前告诉我结果,那么这次期末考试可以帮我“剧透”一下吗?在遭到对方善意的鄙视之后,百度告诉我所谓剧透就是在你津津有味享受追剧乐趣的时候,有人冷冷说一句“别追了,没意思,最后主角们都死光啦。”这种感觉你试过吗?当你刚刚列了一个清单准备用一堆大片、美剧、英剧、偶像剧来填充这个寒假的闲暇时,这些剧目的结局和关键情节却被强行早早灌进了你的耳朵。看吧,真糟糕,你的2013又被“剧透”了。
一种让人流汗的艺术
在网络还不那么发达,网友还不那么神通广大的时候,影视圈的导演们喜欢故作高深地扮演一个为大众普及版权意识的导师形象,他们会在八卦记者和狂热影迷们想要得知一点与电影有关的信息时,镇定自若地说:“买票去电影院看了就知道,如果看碟要买正版哦,亲。”这句话背后的玄虚真是让人心痒。不过,网友智慧发展的速度绝对比影视创作者们加强保密意识的速度快很多,在导演们还没有好好享受卖关子的乐趣时,剧透凶猛来袭了。本想吊足观众口味的大片首映当天就被公布了结局;本想靠俊男美女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吸引眼球的偶像剧刚一开播就有人将大团圆结局的照片挂在了网上;本想靠比赛悬念赢得高收视率的选秀节目还没开赛就有人断言冠军肯定是某某……剧透如此无孔不入,让导演们如临大敌,难怪有人大呼:“这年头,剧透猛于虎也!”
有人说这世界有许多种艺术,有的让人流泪,有的让人流血,有的让人流汗,而对影视剧导演们来说,剧透是让他们既流血又流汗的艺术。没有了他们最看中的“悬念”,这样的艺术让人情何以堪?就像那年的《风声》,话说它真是一部在剧透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的片子,剧透党们挚爱这种悬疑情节,因为只需要俯在别人耳边轻声呢喃一句“某女是老鬼,某男与另某女也是”,就可以彻底摧毁受害者的心智。
妖魔化的剧透
你是“反剧透党”还是总想依靠剧透来“解近渴”的急性子呢?如果反对,那自然有理:当你想要搜索《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时间时,搜出来的却是“四强”名单;当你想要看看《绯闻女孩》中那一群富二代们如何纸醉金迷时,搜出来的却是最后一季的大结局外加一幅详细的人物关系图,本来有趣的剧集被剖析得像电路图一样清晰明了,这样索然无味的“透”让人无奈。究竟剧透是为了什么呢?有些人是善意的,只想和心急的观众们提前分享结果;也有些人是提前知晓结果拿剧透来显摆的;最令人不齿的是故意拿剧透来伤害观众的好奇心,以打压竞争对手的。如果是后两者,“剧透”当然不如“拒透”了,给自己一些未知的乐趣和看到紧张处心跳加速的机会也很不错的。于是,防火防盗防剧透成了“反剧透党”们的必备技能,豆瓣、时光网等影视网站纷纷亮起红灯:剧透者勿进;微博上大家也义正词严地表明“剧透可耻;各大论坛上的剧情简介也被网友自觉屏蔽……
剧透真的那么可怕吗?谁在看新版《红楼梦》时不知道湘潇妃子的凄凉命运呢?谁在看3D版《泰坦尼克号》时不是对每个情节都了如指掌呢?可它们还是吸引了太多人心甘情愿去“热剩饭”!谁说知道了结局就不会再有人去关注影视作品的精彩情节呢?剧透,是不是被妖魔化了?
是毒药还是兴奋剂
有人说剧透是整个时代变浮躁的直接体现,从前的人看电影到精彩处,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了什么,而现在的年轻人看电视剧都总想上网搜出大结局先睹为快。是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自从有了网络,还有谁会每天傻乎乎地守着电视机去追心爱的剧集呢?可是仅仅这些就能说明剧透不是合理的存在吗?恰恰相反,有些影视作品正因为有了剧透,才更加吸引人:听说《绯闻女孩》第六季中女王S因为情感受挫堕落了,听说小B要结婚了,听说……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的剧透不但没有让苦苦追剧多年的影迷们失去兴趣,反而更加疯狂地让那颗追剧的心跟着女王们飞向了曼哈顿的上流社会。剧透让我们想知道心爱的S为何再次沉沦,想知道娇纵美丽的小B会将芳心允诺于何许人……而另一部美剧《迷失》更是需要剧透来给点刺激的典型,有网友在追看《迷失》之前,特意去恶补了剧透:“面对众多的线索,一度迷失的你找不到思路,是不是?这个时候,你还真希望来点儿剧透,因为只有靠它,才能理清思路。这时欣赏故事的过程才会更加愉快,也能体会到故事的深层意义。”
一边是有人严防剧透,而另一边,越来越多的人控诉电视剧太过拖沓,像《甄嬛传》那样的电视剧,你若不提前“剧透”一下,准会被菀娘娘三起三落的命运堵得心慌。有时候,即使知道结果,情节的吸引仍然远比结局大,我们想看曼哈顿女孩如何恋爱,想看后宫嫔妃如何步步为营,想看野史中的四爷如何追求穿越时空的美女……这些都与结局无关,却能牵动观众心弦。
是不是我们都高估了剧透的破坏力呢?或者说,是不是剧透在有些时候对观众进行着欲擒故纵的“勾引”?
如果说有人以为观众仅仅因为知道了结局便不再去观看作品,那一定是低估了大众的审美情趣——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结局。当然,不管剧透是票房毒药还是刺激收视率的兴奋剂,作为观众,我们只需要静心欣赏便可以。下一次,如果有人在你耳边“呢喃”2013年最新影视作品的故事梗概时,你只需应景地说一句:“糟糕,我的2013又被剧透了!”
一种让人流汗的艺术
在网络还不那么发达,网友还不那么神通广大的时候,影视圈的导演们喜欢故作高深地扮演一个为大众普及版权意识的导师形象,他们会在八卦记者和狂热影迷们想要得知一点与电影有关的信息时,镇定自若地说:“买票去电影院看了就知道,如果看碟要买正版哦,亲。”这句话背后的玄虚真是让人心痒。不过,网友智慧发展的速度绝对比影视创作者们加强保密意识的速度快很多,在导演们还没有好好享受卖关子的乐趣时,剧透凶猛来袭了。本想吊足观众口味的大片首映当天就被公布了结局;本想靠俊男美女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吸引眼球的偶像剧刚一开播就有人将大团圆结局的照片挂在了网上;本想靠比赛悬念赢得高收视率的选秀节目还没开赛就有人断言冠军肯定是某某……剧透如此无孔不入,让导演们如临大敌,难怪有人大呼:“这年头,剧透猛于虎也!”
有人说这世界有许多种艺术,有的让人流泪,有的让人流血,有的让人流汗,而对影视剧导演们来说,剧透是让他们既流血又流汗的艺术。没有了他们最看中的“悬念”,这样的艺术让人情何以堪?就像那年的《风声》,话说它真是一部在剧透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的片子,剧透党们挚爱这种悬疑情节,因为只需要俯在别人耳边轻声呢喃一句“某女是老鬼,某男与另某女也是”,就可以彻底摧毁受害者的心智。
妖魔化的剧透
你是“反剧透党”还是总想依靠剧透来“解近渴”的急性子呢?如果反对,那自然有理:当你想要搜索《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时间时,搜出来的却是“四强”名单;当你想要看看《绯闻女孩》中那一群富二代们如何纸醉金迷时,搜出来的却是最后一季的大结局外加一幅详细的人物关系图,本来有趣的剧集被剖析得像电路图一样清晰明了,这样索然无味的“透”让人无奈。究竟剧透是为了什么呢?有些人是善意的,只想和心急的观众们提前分享结果;也有些人是提前知晓结果拿剧透来显摆的;最令人不齿的是故意拿剧透来伤害观众的好奇心,以打压竞争对手的。如果是后两者,“剧透”当然不如“拒透”了,给自己一些未知的乐趣和看到紧张处心跳加速的机会也很不错的。于是,防火防盗防剧透成了“反剧透党”们的必备技能,豆瓣、时光网等影视网站纷纷亮起红灯:剧透者勿进;微博上大家也义正词严地表明“剧透可耻;各大论坛上的剧情简介也被网友自觉屏蔽……
剧透真的那么可怕吗?谁在看新版《红楼梦》时不知道湘潇妃子的凄凉命运呢?谁在看3D版《泰坦尼克号》时不是对每个情节都了如指掌呢?可它们还是吸引了太多人心甘情愿去“热剩饭”!谁说知道了结局就不会再有人去关注影视作品的精彩情节呢?剧透,是不是被妖魔化了?
是毒药还是兴奋剂
有人说剧透是整个时代变浮躁的直接体现,从前的人看电影到精彩处,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了什么,而现在的年轻人看电视剧都总想上网搜出大结局先睹为快。是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自从有了网络,还有谁会每天傻乎乎地守着电视机去追心爱的剧集呢?可是仅仅这些就能说明剧透不是合理的存在吗?恰恰相反,有些影视作品正因为有了剧透,才更加吸引人:听说《绯闻女孩》第六季中女王S因为情感受挫堕落了,听说小B要结婚了,听说……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的剧透不但没有让苦苦追剧多年的影迷们失去兴趣,反而更加疯狂地让那颗追剧的心跟着女王们飞向了曼哈顿的上流社会。剧透让我们想知道心爱的S为何再次沉沦,想知道娇纵美丽的小B会将芳心允诺于何许人……而另一部美剧《迷失》更是需要剧透来给点刺激的典型,有网友在追看《迷失》之前,特意去恶补了剧透:“面对众多的线索,一度迷失的你找不到思路,是不是?这个时候,你还真希望来点儿剧透,因为只有靠它,才能理清思路。这时欣赏故事的过程才会更加愉快,也能体会到故事的深层意义。”
一边是有人严防剧透,而另一边,越来越多的人控诉电视剧太过拖沓,像《甄嬛传》那样的电视剧,你若不提前“剧透”一下,准会被菀娘娘三起三落的命运堵得心慌。有时候,即使知道结果,情节的吸引仍然远比结局大,我们想看曼哈顿女孩如何恋爱,想看后宫嫔妃如何步步为营,想看野史中的四爷如何追求穿越时空的美女……这些都与结局无关,却能牵动观众心弦。
是不是我们都高估了剧透的破坏力呢?或者说,是不是剧透在有些时候对观众进行着欲擒故纵的“勾引”?
如果说有人以为观众仅仅因为知道了结局便不再去观看作品,那一定是低估了大众的审美情趣——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结局。当然,不管剧透是票房毒药还是刺激收视率的兴奋剂,作为观众,我们只需要静心欣赏便可以。下一次,如果有人在你耳边“呢喃”2013年最新影视作品的故事梗概时,你只需应景地说一句:“糟糕,我的2013又被剧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