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朋友:
你了解你的宝贝吗?你会更好地照顾他们吗?你知道怎样从小启发教育他们吗?……在这里,宝宝专家告诉你;
你有看护孩子的困惑吗?你有育儿的成功经验吗?……告诉朱朱,让我们共同去解决,共同去分享。
在家里,你和孩子,谁听谁的?大到孩子报志愿,小到孩子穿哪件衣服,谁大权在握?每个家庭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在和周围的朋友探讨和调查时,在家中拥有绝对权威的家长往往比较肯定地回答:当然是听大人的了。理由是孩子有些事情自己管不住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出正确判断,所以大人必须把关。一些以民主教育自居的家长回答:谁对听谁的。所以,有时候听孩子的,有时候听大人的。其实,这是个很含糊的答案,因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也有些家长视孩子为掌上宝石,不忍违背孩子的意愿,他们的回答是,只要不过分,就听孩子的吧。更有些家长无奈地回答:想让孩子听大人的,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不听啊。在我们家里,领导权之争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直到今天,还没有个最终结论,没有一个人成为绝对权威。说起来,争执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每天都有争执。但在斗争中,我逐渐离真理越来越近了:那就是,无论能否让孩子听你的,你都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场景一:女儿周一上学穿礼服套裙,一脚就踏上双运动鞋。我要求她,“快换成黑皮鞋,这样才搭配”。她不肯,“穿运动鞋舒服”。我再次督促,“不行,穿礼服就应该穿黑皮鞋才好看,再说那你黑皮鞋什么时候穿?”她再次反对:“老师都没要求,为什么你就一定要我穿黑皮鞋?来不及换了,要走了。”找了个理由,她夺门而逃。有的时候我会坚持,把她拉回来,强迫她换上黑皮鞋,她会眼泪汪汪地不服气地叫“为什么要听你的?是我穿啊。”有的时候,只好随她去了。
事后悟语:这一回合经常是互有胜负,直到有一天,我改变了打法,在她玩电脑游戏“穿衣服”时,给她提了一条臭不可闻的建议,给游戏中的美女穿上漂亮裙子然后给她穿上双运动鞋。她两眼一瞪:那多丑啊。我在一旁坏笑,她醒悟了什么似的,“人家知道了。”这以后,周一穿礼服套裙的时候,她开始乖乖地穿黑皮鞋了。因为,这个时候,她的意见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了,所以,不再有问题。
场景二:女儿要过10岁生日了,我拉着她进了一家本地最好的蛋糕店,想给她订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她翻看了一下堪称精美的样板图片,却说哪个都不要,提出要订一个大比萨,理由是她的同学更喜欢吃比萨。我不同意,过生日嘛,当然要吃生日蛋糕,哪有吃比萨的。想吃比萨,什么时候不行啊。互相说服不了,我使出杀手锏:“如果订生日蛋糕,我来出钱,但如果订比萨,我不负责资金问题。”女儿只好恨恨地说:“等我长大了,有钱了,每年过生日,我都要定一个大大的比萨,绝对不定什么破生日蛋糕。”
事后悟语:看起来,我胜利了,女儿听了我的,但这个生日女儿始终没有表现得特别开心,感觉这种胜利挺没劲的。过生日吃生日蛋糕,这只是我的一个固守观念,其实过生日就是吃比萨,也没什么不妥的,这种事本来无所谓对错,只是我坚持认为我是对的,就必然地将女儿的想法认定是错的,不合理的。对于小孩子来说,生日本来是属于她和同学的一个聚会理由,没有理由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
场景三:女儿喜欢读书一直是让我很自豪也很放心的事,我给她买了大量的儿童读物。但是最近却常看她有点不对劲,经常把书带到洗手间里看,还藏在衣服里生怕被人发现一样,而且过去她看书时,房间门总是开着,现在经常悄悄地关上,甚至锁上,叫门也要半天才肯打开。终于在女儿睡着了之后,我翻开了她的书包,好家伙,里面居然装着好几本花花绿绿的小书,不同期数的《蓝色季节》,翻开一看,里面都是情爱描述。一天到晚被这样的小书迷上了,怪不得像丢了魂似的。问题严重,不能等闲视之,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拎她起来,让她自己翻这些书给我,并给她两条路,第一是今天把所有的书还给同学,以后不能再借阅此类的书,第二是把这些书交给我,我拿给老师,让老师在全班做个班会讨论,到底小学生应该看什么书。高压之下,女儿选择了第一条路。事后,我告诉女儿,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事、关注什么、了解什么都是有规律的,破坏了这个规律吃苦头的是自己。我答应,以后她长大了,即使她不提出要看这些书,我也会主动提醒,多看看这些书,多了解一下情感故事。女儿半信半疑地点头答应了。
事后悟语:这种事情就属于孩子还不能正确区分和把握的事情,家长的权威和引导就必须要起作用才行,只不过态度不必过于激动,孩子很可能只是好奇而已,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知道,好书可以影响一生,不良的读物只会让她走弯路。
场景四:女儿小的时候,我去哪里如果带上她,她会觉得像过节了一样,特开心。但是这一两年就已经带不动她了。朋友们相约带上孩子一块去郊游,事先忘记了和女儿说。周末的时候才想着和她说起这件事,没想到女儿非常不给面子:“不行,周末我上午看书,下午约了同学去爬山,没时间陪你。”我开始哄骗诱惑加施以压力,没想到小丫头居然软硬不吃,最终也不肯和我同行。弄得我心情极为沮丧地一个人灰溜溜地去约会。
事后悟语:刚开始很想不通,很生气,认为小丫头翅膀还没硬就已经开始不给面子了,事实上,孩子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和社交,只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家长们是不该过多干预的。要怪只能怪自己事先没有和孩子沟通,没有充分尊重她的想法,所以才没面子。要想找回面子,那就得像尊重其他人一样尊重自己的孩子了。
(余晓莉摘自《家庭主妇报》)
你了解你的宝贝吗?你会更好地照顾他们吗?你知道怎样从小启发教育他们吗?……在这里,宝宝专家告诉你;
你有看护孩子的困惑吗?你有育儿的成功经验吗?……告诉朱朱,让我们共同去解决,共同去分享。
在家里,你和孩子,谁听谁的?大到孩子报志愿,小到孩子穿哪件衣服,谁大权在握?每个家庭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在和周围的朋友探讨和调查时,在家中拥有绝对权威的家长往往比较肯定地回答:当然是听大人的了。理由是孩子有些事情自己管不住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出正确判断,所以大人必须把关。一些以民主教育自居的家长回答:谁对听谁的。所以,有时候听孩子的,有时候听大人的。其实,这是个很含糊的答案,因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也有些家长视孩子为掌上宝石,不忍违背孩子的意愿,他们的回答是,只要不过分,就听孩子的吧。更有些家长无奈地回答:想让孩子听大人的,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不听啊。在我们家里,领导权之争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直到今天,还没有个最终结论,没有一个人成为绝对权威。说起来,争执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每天都有争执。但在斗争中,我逐渐离真理越来越近了:那就是,无论能否让孩子听你的,你都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场景一:女儿周一上学穿礼服套裙,一脚就踏上双运动鞋。我要求她,“快换成黑皮鞋,这样才搭配”。她不肯,“穿运动鞋舒服”。我再次督促,“不行,穿礼服就应该穿黑皮鞋才好看,再说那你黑皮鞋什么时候穿?”她再次反对:“老师都没要求,为什么你就一定要我穿黑皮鞋?来不及换了,要走了。”找了个理由,她夺门而逃。有的时候我会坚持,把她拉回来,强迫她换上黑皮鞋,她会眼泪汪汪地不服气地叫“为什么要听你的?是我穿啊。”有的时候,只好随她去了。
事后悟语:这一回合经常是互有胜负,直到有一天,我改变了打法,在她玩电脑游戏“穿衣服”时,给她提了一条臭不可闻的建议,给游戏中的美女穿上漂亮裙子然后给她穿上双运动鞋。她两眼一瞪:那多丑啊。我在一旁坏笑,她醒悟了什么似的,“人家知道了。”这以后,周一穿礼服套裙的时候,她开始乖乖地穿黑皮鞋了。因为,这个时候,她的意见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了,所以,不再有问题。
场景二:女儿要过10岁生日了,我拉着她进了一家本地最好的蛋糕店,想给她订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她翻看了一下堪称精美的样板图片,却说哪个都不要,提出要订一个大比萨,理由是她的同学更喜欢吃比萨。我不同意,过生日嘛,当然要吃生日蛋糕,哪有吃比萨的。想吃比萨,什么时候不行啊。互相说服不了,我使出杀手锏:“如果订生日蛋糕,我来出钱,但如果订比萨,我不负责资金问题。”女儿只好恨恨地说:“等我长大了,有钱了,每年过生日,我都要定一个大大的比萨,绝对不定什么破生日蛋糕。”
事后悟语:看起来,我胜利了,女儿听了我的,但这个生日女儿始终没有表现得特别开心,感觉这种胜利挺没劲的。过生日吃生日蛋糕,这只是我的一个固守观念,其实过生日就是吃比萨,也没什么不妥的,这种事本来无所谓对错,只是我坚持认为我是对的,就必然地将女儿的想法认定是错的,不合理的。对于小孩子来说,生日本来是属于她和同学的一个聚会理由,没有理由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
场景三:女儿喜欢读书一直是让我很自豪也很放心的事,我给她买了大量的儿童读物。但是最近却常看她有点不对劲,经常把书带到洗手间里看,还藏在衣服里生怕被人发现一样,而且过去她看书时,房间门总是开着,现在经常悄悄地关上,甚至锁上,叫门也要半天才肯打开。终于在女儿睡着了之后,我翻开了她的书包,好家伙,里面居然装着好几本花花绿绿的小书,不同期数的《蓝色季节》,翻开一看,里面都是情爱描述。一天到晚被这样的小书迷上了,怪不得像丢了魂似的。问题严重,不能等闲视之,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拎她起来,让她自己翻这些书给我,并给她两条路,第一是今天把所有的书还给同学,以后不能再借阅此类的书,第二是把这些书交给我,我拿给老师,让老师在全班做个班会讨论,到底小学生应该看什么书。高压之下,女儿选择了第一条路。事后,我告诉女儿,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事、关注什么、了解什么都是有规律的,破坏了这个规律吃苦头的是自己。我答应,以后她长大了,即使她不提出要看这些书,我也会主动提醒,多看看这些书,多了解一下情感故事。女儿半信半疑地点头答应了。
事后悟语:这种事情就属于孩子还不能正确区分和把握的事情,家长的权威和引导就必须要起作用才行,只不过态度不必过于激动,孩子很可能只是好奇而已,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知道,好书可以影响一生,不良的读物只会让她走弯路。
场景四:女儿小的时候,我去哪里如果带上她,她会觉得像过节了一样,特开心。但是这一两年就已经带不动她了。朋友们相约带上孩子一块去郊游,事先忘记了和女儿说。周末的时候才想着和她说起这件事,没想到女儿非常不给面子:“不行,周末我上午看书,下午约了同学去爬山,没时间陪你。”我开始哄骗诱惑加施以压力,没想到小丫头居然软硬不吃,最终也不肯和我同行。弄得我心情极为沮丧地一个人灰溜溜地去约会。
事后悟语:刚开始很想不通,很生气,认为小丫头翅膀还没硬就已经开始不给面子了,事实上,孩子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和社交,只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家长们是不该过多干预的。要怪只能怪自己事先没有和孩子沟通,没有充分尊重她的想法,所以才没面子。要想找回面子,那就得像尊重其他人一样尊重自己的孩子了。
(余晓莉摘自《家庭主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