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政治课极富时代性和生活性,在高考成绩与学生个人能力的塑造方面如何做到均衡?本人认为必须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心理素质特点、教学理论的提升入手,从而形成学生素质与成绩的双提高。
【关键词】参与 探究 学生主体 导读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2-01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课程目标与升学率,教学大纲与学生兴趣、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如何把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实现既让学生乐学、好学、提升素质,又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为了凸显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往往强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教学轻过程重结果,只看学生成绩,整个教学的重心偏向应试;教学主线是“升学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表现形式是:“我讲,学生听;我问,学生答;我写,学生抄”。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清楚、过程可控、效果可测。但困惑的是“为什么我讲解投入时,学生并不是很投入或者表面上认真听讲实际效果却很差呢?”
反思原因,其一,这种教学一切都是规划好的,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中忙于听、记,顾不上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变成了观众。其二,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感受。教学只要求学生接受知识。这是一种无条件的接受,学生有无兴趣接受、为什么接受都被教师忽略了。如何来解决这些困惑呢?反思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个人浅显的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主动参与学习就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动机的影响下,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学习活动的主人,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一堂生动的课不仅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有帮助,更使学生热衷于课堂的参与。参与进来了,才会印象深刻,才有课堂效率。政治课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最大化的让学生参与进来,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如《商品》这一课我结农村学生多的特点,举例说某同学家中有两头白猪。并让学生取名为“大白”和“小白”。“大白”卖了钱,“小白”自家吃了,判断“大白”、“小白”是否是商品?结合学生生活引发思考,学生的主动性自然增强。
乐于探究的学习是指学生从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出发来获取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的探究,探究的问题是经过设计和安排的问题。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开放的,方法是多样的,结果也可以是多元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乐于探究。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探究问题的设计与可能性预设十分重要,这既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也需要学生的自由活动与创造。通过探究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发现创造的乐趣,形成真正的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创造性,这无论是应对高考改革还是未来日新月异的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一堂优质课观摩中,课堂分为“说一说”、“写一写”、“学习新课”三个环节。其中“说一说”时,一同学简述一件自己关注的时政新闻并说明看法,其他同学分析、评价、阐明观点,最后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阐述事件的同学还是评价、阐述观点的同学,他们思路清晰、讲解独到、语言表达精确。作为一个观察者我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专注、创造和快乐。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就生理而言,“填鸭式”的讲授,时间一长肯定导致学生疲劳,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正常的生理反应,学会用好的教学方法来调解这种生理反应,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授课过程中适时采用“讲练结合、看说结合、思议结合”的方式,适当穿插一些小幽默、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在生理上尽量保持兴奋。
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难、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应采用及时积极鼓励、正面评价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中的自信,培养学生沉着冷静、自信乐观的学习心态。上课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使学生能感受到被尊重的乐趣,使他们富有个性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三、理论为导向,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好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理论。在我个人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导读派的观点极具借鉴价值。以钱梦龙、蔡澄清为代表的导读派“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按照钱梦龙所述,教学应该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的原则,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
落实自读,自读的一定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只进行指导、检查、评测。自读过程中可再将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引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精讲教读,教读的内容力求讲解清楚、生动、简练、到位,讲出水平,讲出特色。
强化练习,在练习的数量、质量、难度、速度、独立程度、综合应用与创造性上,对学生有计划地提出要求,使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达到熟练、完善。
重视复读,需要复读的内容引导、督促学生进行复读,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教学的魅力在于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好的教学方法可为这种碰撞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使教学方法不断革新,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思想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刘继才,孟庆欣.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M].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组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王鉴.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M].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
蔺斌武(1980~),男,甘肃武威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参与 探究 学生主体 导读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2-01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课程目标与升学率,教学大纲与学生兴趣、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如何把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实现既让学生乐学、好学、提升素质,又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为了凸显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往往强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教学轻过程重结果,只看学生成绩,整个教学的重心偏向应试;教学主线是“升学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表现形式是:“我讲,学生听;我问,学生答;我写,学生抄”。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清楚、过程可控、效果可测。但困惑的是“为什么我讲解投入时,学生并不是很投入或者表面上认真听讲实际效果却很差呢?”
反思原因,其一,这种教学一切都是规划好的,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中忙于听、记,顾不上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变成了观众。其二,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感受。教学只要求学生接受知识。这是一种无条件的接受,学生有无兴趣接受、为什么接受都被教师忽略了。如何来解决这些困惑呢?反思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个人浅显的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主动参与学习就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动机的影响下,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学习活动的主人,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一堂生动的课不仅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有帮助,更使学生热衷于课堂的参与。参与进来了,才会印象深刻,才有课堂效率。政治课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最大化的让学生参与进来,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如《商品》这一课我结农村学生多的特点,举例说某同学家中有两头白猪。并让学生取名为“大白”和“小白”。“大白”卖了钱,“小白”自家吃了,判断“大白”、“小白”是否是商品?结合学生生活引发思考,学生的主动性自然增强。
乐于探究的学习是指学生从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出发来获取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的探究,探究的问题是经过设计和安排的问题。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开放的,方法是多样的,结果也可以是多元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乐于探究。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探究问题的设计与可能性预设十分重要,这既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也需要学生的自由活动与创造。通过探究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发现创造的乐趣,形成真正的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创造性,这无论是应对高考改革还是未来日新月异的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一堂优质课观摩中,课堂分为“说一说”、“写一写”、“学习新课”三个环节。其中“说一说”时,一同学简述一件自己关注的时政新闻并说明看法,其他同学分析、评价、阐明观点,最后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阐述事件的同学还是评价、阐述观点的同学,他们思路清晰、讲解独到、语言表达精确。作为一个观察者我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专注、创造和快乐。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就生理而言,“填鸭式”的讲授,时间一长肯定导致学生疲劳,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正常的生理反应,学会用好的教学方法来调解这种生理反应,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授课过程中适时采用“讲练结合、看说结合、思议结合”的方式,适当穿插一些小幽默、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在生理上尽量保持兴奋。
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难、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应采用及时积极鼓励、正面评价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中的自信,培养学生沉着冷静、自信乐观的学习心态。上课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使学生能感受到被尊重的乐趣,使他们富有个性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三、理论为导向,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好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理论。在我个人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导读派的观点极具借鉴价值。以钱梦龙、蔡澄清为代表的导读派“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按照钱梦龙所述,教学应该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的原则,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
落实自读,自读的一定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只进行指导、检查、评测。自读过程中可再将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引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精讲教读,教读的内容力求讲解清楚、生动、简练、到位,讲出水平,讲出特色。
强化练习,在练习的数量、质量、难度、速度、独立程度、综合应用与创造性上,对学生有计划地提出要求,使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达到熟练、完善。
重视复读,需要复读的内容引导、督促学生进行复读,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教学的魅力在于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好的教学方法可为这种碰撞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使教学方法不断革新,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思想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刘继才,孟庆欣.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M].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组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王鉴.课程论热点问题研究[M].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
蔺斌武(1980~),男,甘肃武威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