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发生改变,课堂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子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过程。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数学生活化,让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生活是个大舞台,学生在生活中能碰到各种问题,他们若能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出数学是“人人必需”的,从而产生要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例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教师出示情景——货柜上放着书包和文具盒等物品,书包标价11元,文具盒标价3元。问题是:一个小朋友拿了50元去购物,买了6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书包?学生们纷纷列式解答,大多数学生认为还可以买2个书包。这时生A说我是这样算的:(50--3×6)÷11=32÷11=3(个)四舍五入法等于3个,所以,剩下的钱可以,买3个书包。他话音刚落,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不行,不能用四舍五人法这种方法,因为买3个要33元,钱不够。大家听了都比较赞成这种说法。生A急了,说:我可以让售货员便宜一些卖给我呀,剩下的32元钱,买3个书包,只少1元钱,我买了那么多文具,她会便宜1元钱卖给我的。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学生从运用数学知识这个“工具”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满足。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有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题的“胆”。学生不向老师提问题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敢提。尤其是对基础差的、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受可能被教师指责和同学發笑的风险,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敢问。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传递着使学生自信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题,就要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使教师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想的比教师还要深,通过这样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个勤于提问题的“心”。学生不敢向教师提问题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不愿意提。这部分学生大多对学习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不想在课堂上开动脑筋提问题。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问题,突出开放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挖掘提炼创新素材,引导学生多思,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练习题设计要体现以下几点:
1、训练学生思维导向的暗示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练习题的设计若具有思维导向暗示性,学生就会产生更广泛的思维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题目:看一看哪些算式可以改成乘法式,哪些算式可以改成与加法有关的算式?(1)5+5+5+5;(2)5+5+5+4;(3)6+6+6+6+6;(4)6+6+6+6+9。结果很顺利地将(1)、(3)题进行改写,而对(2)、(4)题进行改写则感到有些困惑,但在观察题目特点后,有的学生将(2)改写5×3+4或5×4-1,将(4)改写成6×4+9或6×5+3。后者虽然是个别的,但他们善于联系,表现了思维的创新性。这时同学们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自由地围绕这个问题海阔天空、各抒己见,听着孩子们滔滔不绝的描述,令我也感到兴趣盎然。有这样一个能够展示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孩子们是多么幸福。
2、训练学生会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师就应自觉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问题——结论”式为“问题——探索——结论”式,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萌发创造的动机,从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良好心理素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小数的性质”教学之后,我便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请你举出所有“0”都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所有“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有的“O”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与2.03大小相等的小数。看到题目,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经过独立思考,每个同学都举了好多符合条件的小数。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发散了思维,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以便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过程。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数学生活化,让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生活是个大舞台,学生在生活中能碰到各种问题,他们若能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出数学是“人人必需”的,从而产生要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例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教师出示情景——货柜上放着书包和文具盒等物品,书包标价11元,文具盒标价3元。问题是:一个小朋友拿了50元去购物,买了6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书包?学生们纷纷列式解答,大多数学生认为还可以买2个书包。这时生A说我是这样算的:(50--3×6)÷11=32÷11=3(个)四舍五入法等于3个,所以,剩下的钱可以,买3个书包。他话音刚落,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不行,不能用四舍五人法这种方法,因为买3个要33元,钱不够。大家听了都比较赞成这种说法。生A急了,说:我可以让售货员便宜一些卖给我呀,剩下的32元钱,买3个书包,只少1元钱,我买了那么多文具,她会便宜1元钱卖给我的。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学生从运用数学知识这个“工具”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满足。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有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题的“胆”。学生不向老师提问题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敢提。尤其是对基础差的、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受可能被教师指责和同学發笑的风险,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敢问。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传递着使学生自信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题,就要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使教师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想的比教师还要深,通过这样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个勤于提问题的“心”。学生不敢向教师提问题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不愿意提。这部分学生大多对学习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不想在课堂上开动脑筋提问题。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问题,突出开放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挖掘提炼创新素材,引导学生多思,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练习题设计要体现以下几点:
1、训练学生思维导向的暗示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练习题的设计若具有思维导向暗示性,学生就会产生更广泛的思维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题目:看一看哪些算式可以改成乘法式,哪些算式可以改成与加法有关的算式?(1)5+5+5+5;(2)5+5+5+4;(3)6+6+6+6+6;(4)6+6+6+6+9。结果很顺利地将(1)、(3)题进行改写,而对(2)、(4)题进行改写则感到有些困惑,但在观察题目特点后,有的学生将(2)改写5×3+4或5×4-1,将(4)改写成6×4+9或6×5+3。后者虽然是个别的,但他们善于联系,表现了思维的创新性。这时同学们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自由地围绕这个问题海阔天空、各抒己见,听着孩子们滔滔不绝的描述,令我也感到兴趣盎然。有这样一个能够展示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孩子们是多么幸福。
2、训练学生会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师就应自觉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问题——结论”式为“问题——探索——结论”式,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萌发创造的动机,从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良好心理素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小数的性质”教学之后,我便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请你举出所有“0”都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所有“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有的“O”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与2.03大小相等的小数。看到题目,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经过独立思考,每个同学都举了好多符合条件的小数。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发散了思维,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以便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