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其职业素养有着直接关系,近些年来我国教师数量急剧增加,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教师的执教能力与职业素养受到社会大众的质疑。因此,教师除了完成本职的教学任务,还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自我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与执教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与职业素养的关系及意义
(1)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其职业素养的核心。 长期以来,人们广泛讨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教育能力等问题。从整体上看,将能力当做一种指标来考察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逐渐达成共识,但由于我国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长期得不到关注,在实践促进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上也产生分歧。实际上,如果将教师作为一种专门性的职业,那么教师职业的核心其实就是实践能力,只有具备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运用知识与手段在特定教育领域发挥教学价值,在磨砺中提高职业素养。对于高校专业教师而言,扎实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但心理品质同样重要。高校教师要想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需要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外在的表现行动,而后者则为有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师的社会实践是培养职业素养的迫切任务。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而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在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背景下,还存在很多有关教师教育质量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和职业素养不高,会严重制约我国教育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首先,高校教师队伍发展至今其结构已有巨大变化,有资料显示,每年约有10万教师进入高校进行教学,而这些教师中高学历教师与年轻教师比例非常大,新进教师普遍受到教学经验浅和社会实践少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经验与阅历支撑,难以保证自身的职业素养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示范性作用。因此,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与磨炼高校教师,是进一步提高其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
2.高校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目前一些高校领导已关注教师社会实践性与其职业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着力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供教师参与,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性和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但还有很多高校管理者没能将两者联系起来,因此当下高校教师的社会活动形势不容乐观。
(1)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参与度不高。很多教师从师范学校毕业直接留在学校中任教,或是在其他学校从事教学活动,与社会企业的联系较缺乏,甚至还有相关专业的教师对企业专业实践的运作方法和意义还完全不能理解,这势必直接影响教师在专业教学课堂上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知识的讲授。另外,还有很多教师不愿意投身社会工作,其积极性与参与度明显不足。如有些教师将主要业务放在高校教学课堂上,面对社会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采取躲避态度;还有一些教师尽管参与了社会企业实践活动,但更多的是挂名,并没有真正投入具体的活动中,没有参与顶岗实践。
(2)学校对教师的实践刺激力度不够。很多高校普遍缺乏促进教师在企业顶岗的激励机制,导致新进教师无法意识到社会实践对其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企业实践锻炼,但对教师的检查和监督力度明显不够,缺乏有效的鼓励机制与完善的考核措施,也没有调用足够的经费来补贴教师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所需经费,这就无法在教师投入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刺激促进作用。
(3)社会企业的不重视。社会企业的不重视是外在原因,具有不可控性。尤其是营利机构,并不看重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活动中的专业性,对教师本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同时又担心教师的实践活动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或是担心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露,而教师间断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能让企业获得实际的利益,所以当前很多社会企业对高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不重视。
3.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1)完善教育理念,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素养是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知识结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逐渐形成的教学理念是由实践智慧发展而成,高校教师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自身知识教育系统的完整性,并适应当前开放性、创新性的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创新。实际上,只有具备现代化高等教育理念的教师才能将知识素养看做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基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自我知识素养形成的重要内容,而自我职业能力的成长更多的是靠社会实践的历练与信息吸收来补充。在社会实践的历练中,高校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掌握本专业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能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基础上,涉猎更多的专业内容,并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理论教学。要有科学的实践知识,比如,日益得到各方重视的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都能让教师进一步理解与促进教学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个体的实践参与经验,能够丰富其教学手段,拓展和充实理论知识。
(2)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怀。教师选择高校教职工的特殊身份时,就已被赋予社会教育的重大责任,这就关系到教师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价值认同。高校教师所带的学生,除了师范类专业,更多的是投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的青年,教师只有强化自身的社会融入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才能对所教授的大学生独立人格和发展动态有准确的认知,也能以亲身实践者的身份看待学生今后迈入社会的动向,更能从社会实践与校园教育两种角度来坚定自身的教育信仰。高校教师培养学生的目的不只是强化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同样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只有具备高尚职业情怀的教师,才能从社会竞争与高校竞争的差异化对比中,准确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动态,才能以自身实践的方式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3)提高专业教学技艺,全面升华职业素养。教师在推进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会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技艺,提升职业素养。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艺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现代化教育手段、师德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都是教师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有学者在教师的职业素养内容中增添了“素养机智”的概念,表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能力,已成为当下教师实践性培养的重要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还是职业素养培养,都是鲜明的实践性活动,高校教师必须对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予以积极回应,整合经验,有目的、有意识地参加实践培训,创新各种实践活动方式,优化实践内容,整合活动流程,才能确保经验总结的获取更为科学与有效,并解决教学技艺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智慧实践的践行者,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正规化的渠道才能实现。有专家指出,高校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更要在认清社会实践形势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发展智慧,内化知识、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宏昌,杨秀莲.高校教师实践智慧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90-91.
[2]方建明.教育信息化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125-127.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与职业素养的关系及意义
(1)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其职业素养的核心。 长期以来,人们广泛讨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教育能力等问题。从整体上看,将能力当做一种指标来考察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逐渐达成共识,但由于我国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长期得不到关注,在实践促进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上也产生分歧。实际上,如果将教师作为一种专门性的职业,那么教师职业的核心其实就是实践能力,只有具备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运用知识与手段在特定教育领域发挥教学价值,在磨砺中提高职业素养。对于高校专业教师而言,扎实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但心理品质同样重要。高校教师要想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需要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外在的表现行动,而后者则为有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师的社会实践是培养职业素养的迫切任务。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而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在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背景下,还存在很多有关教师教育质量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和职业素养不高,会严重制约我国教育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首先,高校教师队伍发展至今其结构已有巨大变化,有资料显示,每年约有10万教师进入高校进行教学,而这些教师中高学历教师与年轻教师比例非常大,新进教师普遍受到教学经验浅和社会实践少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经验与阅历支撑,难以保证自身的职业素养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示范性作用。因此,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与磨炼高校教师,是进一步提高其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
2.高校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目前一些高校领导已关注教师社会实践性与其职业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着力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供教师参与,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性和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但还有很多高校管理者没能将两者联系起来,因此当下高校教师的社会活动形势不容乐观。
(1)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参与度不高。很多教师从师范学校毕业直接留在学校中任教,或是在其他学校从事教学活动,与社会企业的联系较缺乏,甚至还有相关专业的教师对企业专业实践的运作方法和意义还完全不能理解,这势必直接影响教师在专业教学课堂上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知识的讲授。另外,还有很多教师不愿意投身社会工作,其积极性与参与度明显不足。如有些教师将主要业务放在高校教学课堂上,面对社会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采取躲避态度;还有一些教师尽管参与了社会企业实践活动,但更多的是挂名,并没有真正投入具体的活动中,没有参与顶岗实践。
(2)学校对教师的实践刺激力度不够。很多高校普遍缺乏促进教师在企业顶岗的激励机制,导致新进教师无法意识到社会实践对其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企业实践锻炼,但对教师的检查和监督力度明显不够,缺乏有效的鼓励机制与完善的考核措施,也没有调用足够的经费来补贴教师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所需经费,这就无法在教师投入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刺激促进作用。
(3)社会企业的不重视。社会企业的不重视是外在原因,具有不可控性。尤其是营利机构,并不看重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活动中的专业性,对教师本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同时又担心教师的实践活动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或是担心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露,而教师间断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能让企业获得实际的利益,所以当前很多社会企业对高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不重视。
3.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1)完善教育理念,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素养是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知识结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逐渐形成的教学理念是由实践智慧发展而成,高校教师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自身知识教育系统的完整性,并适应当前开放性、创新性的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创新。实际上,只有具备现代化高等教育理念的教师才能将知识素养看做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基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自我知识素养形成的重要内容,而自我职业能力的成长更多的是靠社会实践的历练与信息吸收来补充。在社会实践的历练中,高校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掌握本专业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能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基础上,涉猎更多的专业内容,并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理论教学。要有科学的实践知识,比如,日益得到各方重视的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都能让教师进一步理解与促进教学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个体的实践参与经验,能够丰富其教学手段,拓展和充实理论知识。
(2)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怀。教师选择高校教职工的特殊身份时,就已被赋予社会教育的重大责任,这就关系到教师的教育信仰和职业价值认同。高校教师所带的学生,除了师范类专业,更多的是投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的青年,教师只有强化自身的社会融入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才能对所教授的大学生独立人格和发展动态有准确的认知,也能以亲身实践者的身份看待学生今后迈入社会的动向,更能从社会实践与校园教育两种角度来坚定自身的教育信仰。高校教师培养学生的目的不只是强化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同样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只有具备高尚职业情怀的教师,才能从社会竞争与高校竞争的差异化对比中,准确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动态,才能以自身实践的方式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3)提高专业教学技艺,全面升华职业素养。教师在推进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会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技艺,提升职业素养。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艺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现代化教育手段、师德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都是教师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有学者在教师的职业素养内容中增添了“素养机智”的概念,表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能力,已成为当下教师实践性培养的重要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还是职业素养培养,都是鲜明的实践性活动,高校教师必须对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予以积极回应,整合经验,有目的、有意识地参加实践培训,创新各种实践活动方式,优化实践内容,整合活动流程,才能确保经验总结的获取更为科学与有效,并解决教学技艺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智慧实践的践行者,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正规化的渠道才能实现。有专家指出,高校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更要在认清社会实践形势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发展智慧,内化知识、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宏昌,杨秀莲.高校教师实践智慧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90-91.
[2]方建明.教育信息化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