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探讨学生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性,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项应用工具,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过程
面对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21世纪人类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一、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创造性学习有别于传统知识型教育的接受学习、维持学习,"创造性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创造性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自主建构",即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学习者主地接受外在信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
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組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为教育目标。
三、具体运用
1.明确学习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第一,教学内容不必过于强调系统性、连贯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庞大的学科体系,中小学不是信息技术专业学习场所,不能从信息载体的历史、发展、结构、原理等等方面系统学习。计算机是信息传播、处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工具,重在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应该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第二,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信息技术更换周期快(摩尔定律每18个月一个周期),加上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软件众多,因此在选择学习内容上要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以及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
第三,教学内容强调标准性。由于信息课程每周一节,学时少,而计算机软件众多,任务重,但众多的软件却是有共同点的,例如:视窗操作系统和与之配套的软件、微软办公系统等,从窗口的结构到操作的方法都有相识之处。因此,我们选定了接口标准、界面统一、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软件来学习运用。
2.激发学习动机
计算机教学的优点是操作性强,但有具有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隔层的特点。学生对计算机课有浓厚的兴趣,但兴趣的持续点会因学习过程中的枯燥、困难等逐渐消失。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成就感至为重要。2004年,我接受学校学生计算机授课任务,开始没有任何计算机教学经验,学生开始还是挺有兴趣,后来就是吃力的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按教材授课学习,学期结束,学生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甚至由于计算机不足,有的学生只会开机和关机。原因是我们让学生学的书本的知识过于系统,知识性概念、名称过于专业,操作命令众多而且烦琐,他们根本上用不着,有的根本上就不需要,时间一长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当初的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和记忆。
3.重视学习策略
创造性学习所倡导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自我控制所学的知识。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寻找独特的方法,善于捕捉机会发现问题和解决习题,都得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认识计算机对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作用是策略;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帮助学习是策略;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是策略;寻求知识结构的共同点,举一反三也是策略。教学中我们通常是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尝试学习,在引导、尝试的过程中找出知识的共同点,找出最为简洁的思考、操作方法。如:文字处理软件和画图软件教学中,看是两类应用软件,学习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让学生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共同操作方法--先选择再操作,那就容易掌握了。文字处理中无论是文字属性的编辑,还是段落的编辑操作规则是“先选择再操作”,而在图像软件中同样如此,工具、色彩、图形属性也都是"先选择再操作",再延伸到其它的学习中,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学生自己理解记忆所获得的知识在具体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4.注重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依据教育传播学的规律、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初步创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在讲WINDOWS《画笔》这一课时,分多级目标进行(图形组合,彩色世界,艺术构图,图文编排),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让学生进行尝试,遇到问题时使用帮助,或同学交流,完成目标后和以往操作的软件进行比较、总结交流得出操作的方法(先选择再操作),遇到难题老师指导完成,这样以后的学习就变得更为轻松。这是创造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尝试是学习者接受知识的最初本能、也是学习者主体性的体现;交流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 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总结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得以提高,从而创造出灵活、新奇、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上所述是我对创造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的一些教学体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学习,更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65页 2001年
顾建军《浅析教育的双主体性》 125页 2004年
肖川《教育的真义: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36页 2004年
王啸 《论教育即自由的内涵》68页 2013年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过程
面对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21世纪人类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一、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创造性学习有别于传统知识型教育的接受学习、维持学习,"创造性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创造性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自主建构",即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学习者主地接受外在信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
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組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为教育目标。
三、具体运用
1.明确学习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第一,教学内容不必过于强调系统性、连贯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庞大的学科体系,中小学不是信息技术专业学习场所,不能从信息载体的历史、发展、结构、原理等等方面系统学习。计算机是信息传播、处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工具,重在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应该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第二,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信息技术更换周期快(摩尔定律每18个月一个周期),加上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软件众多,因此在选择学习内容上要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以及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
第三,教学内容强调标准性。由于信息课程每周一节,学时少,而计算机软件众多,任务重,但众多的软件却是有共同点的,例如:视窗操作系统和与之配套的软件、微软办公系统等,从窗口的结构到操作的方法都有相识之处。因此,我们选定了接口标准、界面统一、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软件来学习运用。
2.激发学习动机
计算机教学的优点是操作性强,但有具有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隔层的特点。学生对计算机课有浓厚的兴趣,但兴趣的持续点会因学习过程中的枯燥、困难等逐渐消失。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成就感至为重要。2004年,我接受学校学生计算机授课任务,开始没有任何计算机教学经验,学生开始还是挺有兴趣,后来就是吃力的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按教材授课学习,学期结束,学生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甚至由于计算机不足,有的学生只会开机和关机。原因是我们让学生学的书本的知识过于系统,知识性概念、名称过于专业,操作命令众多而且烦琐,他们根本上用不着,有的根本上就不需要,时间一长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当初的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和记忆。
3.重视学习策略
创造性学习所倡导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自我控制所学的知识。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环境,寻找独特的方法,善于捕捉机会发现问题和解决习题,都得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认识计算机对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作用是策略;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帮助学习是策略;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是策略;寻求知识结构的共同点,举一反三也是策略。教学中我们通常是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尝试学习,在引导、尝试的过程中找出知识的共同点,找出最为简洁的思考、操作方法。如:文字处理软件和画图软件教学中,看是两类应用软件,学习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让学生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共同操作方法--先选择再操作,那就容易掌握了。文字处理中无论是文字属性的编辑,还是段落的编辑操作规则是“先选择再操作”,而在图像软件中同样如此,工具、色彩、图形属性也都是"先选择再操作",再延伸到其它的学习中,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学生自己理解记忆所获得的知识在具体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4.注重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依据教育传播学的规律、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初步创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在讲WINDOWS《画笔》这一课时,分多级目标进行(图形组合,彩色世界,艺术构图,图文编排),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让学生进行尝试,遇到问题时使用帮助,或同学交流,完成目标后和以往操作的软件进行比较、总结交流得出操作的方法(先选择再操作),遇到难题老师指导完成,这样以后的学习就变得更为轻松。这是创造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尝试是学习者接受知识的最初本能、也是学习者主体性的体现;交流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 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总结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得以提高,从而创造出灵活、新奇、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上所述是我对创造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的一些教学体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学习,更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65页 2001年
顾建军《浅析教育的双主体性》 125页 2004年
肖川《教育的真义: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36页 2004年
王啸 《论教育即自由的内涵》68页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