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乐园,这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我的心愿与孩子们的梦想一同飞翔!
【关 键 词】 成长;班级;管理;教育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力求“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所带班级是一个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大集体。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有着良好的集体氛围。
一、把班级的管理权还给学生
传统教育中,师生普遍把当班干部看成是一种荣誉和信任,认为班干部在班级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形成了两个阶层——作为管理者的班干部阶层和作为被管理者的普通学生阶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班级进行了三种尝试:一是增加班级岗位,几乎每个学生有岗可上;二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班干部,谁想当班干部自己申请,若是多人申请同一职位则由同学选举产生。三是实行“一日班主任”制度,每人轮流当一天的小班主任,负责这一天班级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班上的各种好人好事或出现的问题,处理突发事件,并对一天中的班级情况做一个总结。这样,班级中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的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达到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集体自己管”的局面。把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后,班级不再有明显的两个阶层,学生也不再把班干部看成是特权阶层,而把它看成是为班级服务的一种岗位。每个学生都能“上”能“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各种锻炼的机会,也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大有裨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把建设班级文化权还给学生
教室是知识的殿堂,思想的熔炉。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其实,在有限的教室里蕴含着无限的人文教育资源。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智慧,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己特色的教室环境。一个学生爱不爱自己的班级,对班级有没有深厚的感情,与其在这个班级的付出和获得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果他在班级建设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留下了美好的故事和回忆,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体验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那么他心中就一定装着班级、同学和老师,就一定把班级的荣誉看得很重,一定会努力做一个让“班级有你更好的人”和“班级离不开的人”。教室环境布置要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如别致的图书角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提供了“窗口”;“学习园地”“宣传栏”“佳作欣赏”“我有一双巧巧手”“群星灿烂”等反映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我的心愿”“光荣榜”“竞赛栏”等,激励学生不断进取,顽强拼搏;班级卫生公约、“日常规范”、安全须知等,有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把班级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律能力和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与追求,与他参与的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和他人的评价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学生就是在从他评转向自评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我们对班级评价的改革,主要做了三点:一是变“一元”为“多元”,不再以分数、名次为单一标准,而实行多元化。以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特长发展、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变固定周期制为“即时和周期相结合”。不单采用学期末的“三好学生生”“优秀班干部”等常规优秀的评价,还建立起“日评”“周评”“阶段评”,对班级值日工作或其他岗位及时进行评价反馈;特别是我们重视“一事一评”的形式,对运动、竞赛、作文、表演或好人好事等,事后立即进行单项评价,表彰奖励优秀学生;三是变“单维”为“立体”,把原来的班主任单维评价,改为自评、组评、全班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种相关因素的全面参与、构建起立体多维的评价模式。同时,在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方向性的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多看别人的优点,努力营造友爱、融洽的集体氛围。
四、把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适度还给学生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理应享有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但是,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我们班主任往往一个人说了算。在班集体建设中,如果我们能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交给学生,使其经历问题处理的过程,充分认识问题的本质,进而反思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改正和完善自己的言行,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因为问题处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其实,学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学生与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的不放手,很多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乐园,这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我的心愿与孩子们的梦想一同飞翔!
【参考文献】
[1] 梅洪建. 孩子,理应是班级的主人:评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J]. 人民教育,2011(24).
[2] 孙淑美.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J].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2013(1).
[3] 朱倬娟. 把班级还给学生:观念必须先行[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7).
【关 键 词】 成长;班级;管理;教育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力求“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所带班级是一个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大集体。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有着良好的集体氛围。
一、把班级的管理权还给学生
传统教育中,师生普遍把当班干部看成是一种荣誉和信任,认为班干部在班级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形成了两个阶层——作为管理者的班干部阶层和作为被管理者的普通学生阶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班级进行了三种尝试:一是增加班级岗位,几乎每个学生有岗可上;二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班干部,谁想当班干部自己申请,若是多人申请同一职位则由同学选举产生。三是实行“一日班主任”制度,每人轮流当一天的小班主任,负责这一天班级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班上的各种好人好事或出现的问题,处理突发事件,并对一天中的班级情况做一个总结。这样,班级中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的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达到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集体自己管”的局面。把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后,班级不再有明显的两个阶层,学生也不再把班干部看成是特权阶层,而把它看成是为班级服务的一种岗位。每个学生都能“上”能“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各种锻炼的机会,也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大有裨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把建设班级文化权还给学生
教室是知识的殿堂,思想的熔炉。优美、整洁、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其实,在有限的教室里蕴含着无限的人文教育资源。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智慧,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来创设具有文化底蕴和自己特色的教室环境。一个学生爱不爱自己的班级,对班级有没有深厚的感情,与其在这个班级的付出和获得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果他在班级建设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留下了美好的故事和回忆,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体验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那么他心中就一定装着班级、同学和老师,就一定把班级的荣誉看得很重,一定会努力做一个让“班级有你更好的人”和“班级离不开的人”。教室环境布置要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如别致的图书角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提供了“窗口”;“学习园地”“宣传栏”“佳作欣赏”“我有一双巧巧手”“群星灿烂”等反映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我的心愿”“光荣榜”“竞赛栏”等,激励学生不断进取,顽强拼搏;班级卫生公约、“日常规范”、安全须知等,有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把班级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律能力和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与追求,与他参与的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和他人的评价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学生就是在从他评转向自评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我们对班级评价的改革,主要做了三点:一是变“一元”为“多元”,不再以分数、名次为单一标准,而实行多元化。以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特长发展、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变固定周期制为“即时和周期相结合”。不单采用学期末的“三好学生生”“优秀班干部”等常规优秀的评价,还建立起“日评”“周评”“阶段评”,对班级值日工作或其他岗位及时进行评价反馈;特别是我们重视“一事一评”的形式,对运动、竞赛、作文、表演或好人好事等,事后立即进行单项评价,表彰奖励优秀学生;三是变“单维”为“立体”,把原来的班主任单维评价,改为自评、组评、全班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种相关因素的全面参与、构建起立体多维的评价模式。同时,在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方向性的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多看别人的优点,努力营造友爱、融洽的集体氛围。
四、把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适度还给学生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理应享有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但是,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我们班主任往往一个人说了算。在班集体建设中,如果我们能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交给学生,使其经历问题处理的过程,充分认识问题的本质,进而反思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改正和完善自己的言行,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因为问题处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其实,学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学生与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的不放手,很多时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乐园,这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我的心愿与孩子们的梦想一同飞翔!
【参考文献】
[1] 梅洪建. 孩子,理应是班级的主人:评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J]. 人民教育,2011(24).
[2] 孙淑美.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J].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2013(1).
[3] 朱倬娟. 把班级还给学生:观念必须先行[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