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a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的发生顺序为“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能力”,可见注意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那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反馈和情感交流等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意志、性格和能力的培养,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进行的,教师要用智慧多变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也许专业但晦涩难懂的话是听不进的,更不要说长时间的注意了。而活泼逼真、形象有趣的语言容易吸引学生。如把惯性说成是“惰性”,即物体本来怎么样它就爱怎么样,懒得改变,直到有外力来改变它。浮力可以说成是向上托的力,同时用手向上比划一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讲失重时这样问学生:在外太空,在你的头上先后放一团棉花和一座大山,你的感觉会如何?讲质量和重力的区别时问:你的质量是因为你有血有肉而产生的还是因为地球把你向下吸引而产生的?这样通俗的语言能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知,思维活动容易处于活跃状态。另外教师的语言要随机应变,切忌学生懂的你还反复唠叨、学生不懂的你又浮光掠影,这样学生当然兴味索然、昏昏欲睡。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如果在一节课上反复使用同一种教学手段,学生会厌烦。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标新立异。教师应当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1.实验法
  实验是科学课堂上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的外部刺激,所以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动手,获得最直接的感知。新课导入时用实验往往能悬念叠起,像磁石引铁一样把学生吸住。如研究压强时,先准备两张质量、形状相同的凳子,在一张上系一根细细的钓鱼线,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通过凳脚和钓鱼线用手提起这两张凳子,请其他同学注意这两位的表情。两位同学的手受到的压力其实相同,但为什么一个同学表情轻松而另一个表情痛苦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整个过程学生讨论得很积极。
  2.辩论法
  可精心设计一些需要新知识而又容易被旧知识或生活错觉干扰的情境,使大部分学生“上当”,进而产生矛盾,再通过老师和学生进行课堂辩论,错误就一目了然,使学生“吃一堑,长一智”。例如讲二力平衡应用时,请一位学生上来水平推讲台,没推动,问:为什么推不动?许多学生回答:摩擦力太大了,推力太小了。师:摩擦力大于推力的话桌子会静止吗?如此不断地层层深入,直到学生心服口服。
  3.提问法
  教师提问学生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学生的正确答案、获取教学反馈,更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后,学生都以为掌握得差不多了,略有松懈。其实这个概念不是那么简单的,于是为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我马上安排了以下几个问题:(1)20℃时,在100克水里溶有甲物质30克,则20℃时甲的溶解度是30克,对吗?(2)20℃时,在100克甲物质的饱和水溶液里溶有甲30克,则20℃时甲的溶解度是30克,对吗?(3)20℃时,在50克水里最多可以溶解甲30克,则20℃时甲的溶解度在50克水里时是30克,对吗?(4)在100克水里最多可以溶解甲30克,则甲的溶解度是30克,对吗?这几个问题许多学生都答错了,他们立刻乖了很多,心服口服,再也不敢小看溶解度,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起来了。
  三、善于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就能实现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不断交替和转换,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学生单凭无意注意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因为学习内容不可能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干扰。教师要精心组织,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在给初一学生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取同样的两张纸,把一张撕碎,再用打火机把另一张点燃,比较这两张纸的“下场”有何不同。学生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过来。
  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所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通过各种活动,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 《心理学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三版。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变,人们的素质必须不断地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使人才素质更加优化。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积极改革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一、积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生物科技的每一次进展和重大突破都是创新思
期刊
尽管课堂语文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总显得单调了些。语文的范围是很大的,生活就是语文。单一的课堂学习不可能真正学好语文课,语文课的学习也不该是唯一的课堂学习。语文课,这门多姿多彩的课,不仅要真正体现它的丰富多彩,而且要实现它的实用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挖掘学习潜力和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贴近生活,培养能力,从实际的操作中进行实用的、有兴趣的、有效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营造和谐宽松、积极向上、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开展争论,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富于创新、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  数学教学中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编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题多问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想象,最好能小组展开激烈讨论,人人能提出一两种可能回答的问题,并讨论列
期刊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生活不能离开数学,重视数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以及更好地支撑科学技术领域,就要着重培养数学后备力量,加强数学教育。这样,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数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般程序为:以提问或大纲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练习巩固,最后是小结。在数学教学时,
期刊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但纵观我们阅读教学现状下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是不容乐观的。笔者在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年级越低,想象力越丰富;相反,年级越高,想象力越匮乏、呆板。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读到乌鸦无法从瓶子中喝到水的时候,为了开发三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
第六册小学《数学》第71页的例4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学生第一次碰到这种结构的连乘应用题。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我在“连乘应用题”这堂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从实际问题入手,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理解了题意,等于题做出了一半。”理解题意也是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在进行例4这种特
期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也认为: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们在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中感到愉悦、产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地领悟、认真地钻研呢?  根据我从事十余年历史教学的经验,积累了一系列方法、技巧,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有效地学好了历史,并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些方法如下:  一
期刊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想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做些探讨:  一、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