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电工基础》的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分析了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导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促成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电工基础》 课堂导入 导入 电工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导入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知识面的覆盖率的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素养的优劣;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对《电工基础》的教学,本人总结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生活经验引入法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的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演示实验引入法
演示实验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例如:“自感现象”一节,教师先安排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产生一系列的疑惑,至此,教师适时引入课题:“为什么电路中开关动作的一瞬间灯泡会亮?而动作后灯泡又会自动熄灭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主动地融入到你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中。
三、设问引疑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所以在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普通收音机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短短的几个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顷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新知识的探究之中。本节课就可沿着这几个问题逐渐展开。
四、类比引入法
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接近,学生容易混淆,在讲新课概念时,应以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有助于认清概念的区别。例如讲磁路的基本概念时,以电路基本概念的复习为引入,从而引入磁路内容的讲解,比较自然流畅。又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先复习变压器的知识:由铁心(磁路部分)和线圈(电路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入:今天我们所要探究的内容与上述变压器极为相似。这样的引入顺理成章,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五、以旧拓新法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低级到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讲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这样引入:先列出简单直流电路,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题。然后教师将电路结构稍加改变(变为复杂直流电路),再要求他们分析,此时学生肯定都试图分清各电阻之间的关系,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教师上场:下面要学习的知识就可解答这一问题,由此引入新课,具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感觉。
六、悬念激趣法
在电工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做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七、开门见山法
有些内容的课前导入,用前述几种方法就显得生硬而别扭,这时就可以开门见山地讲述新课。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某些章节的开头往往用这种方法,如非正弦周期电路这一章,就可以这样开头:“前几章所讨论的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都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但是,在电子技术中还经常遇到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电压,今天要开始学习的这一章就是有关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电压的产生、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要学会计算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引入电路后的分析计算。”由此简要说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之后,引入新课。
总之,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电工基础》 课堂导入 导入 电工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导入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知识面的覆盖率的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素养的优劣;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对《电工基础》的教学,本人总结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生活经验引入法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的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演示实验引入法
演示实验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例如:“自感现象”一节,教师先安排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产生一系列的疑惑,至此,教师适时引入课题:“为什么电路中开关动作的一瞬间灯泡会亮?而动作后灯泡又会自动熄灭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主动地融入到你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中。
三、设问引疑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所以在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普通收音机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短短的几个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顷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新知识的探究之中。本节课就可沿着这几个问题逐渐展开。
四、类比引入法
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接近,学生容易混淆,在讲新课概念时,应以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有助于认清概念的区别。例如讲磁路的基本概念时,以电路基本概念的复习为引入,从而引入磁路内容的讲解,比较自然流畅。又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先复习变压器的知识:由铁心(磁路部分)和线圈(电路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入:今天我们所要探究的内容与上述变压器极为相似。这样的引入顺理成章,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五、以旧拓新法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低级到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讲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这样引入:先列出简单直流电路,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题。然后教师将电路结构稍加改变(变为复杂直流电路),再要求他们分析,此时学生肯定都试图分清各电阻之间的关系,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教师上场:下面要学习的知识就可解答这一问题,由此引入新课,具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感觉。
六、悬念激趣法
在电工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做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七、开门见山法
有些内容的课前导入,用前述几种方法就显得生硬而别扭,这时就可以开门见山地讲述新课。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某些章节的开头往往用这种方法,如非正弦周期电路这一章,就可以这样开头:“前几章所讨论的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都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但是,在电子技术中还经常遇到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电压,今天要开始学习的这一章就是有关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电压的产生、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要学会计算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引入电路后的分析计算。”由此简要说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之后,引入新课。
总之,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