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实施,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勘验质量,一方面要提高现场勘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理论研究也要更加深入。依据形势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安安全行业标准 GA/ T1087- 201在 2013年 10月正式实施,标准中对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中的内容、方法、综合评判和结论表述等问题作出具体规范。行业标准的出台为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鉴定工作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运用好现场的痕迹物证来判断事故中重要案件事实是摆在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工作实际,注重探讨交通事故中现场路面刮擦痕迹的勘验和具体分析利用。
关键词:路面;刮擦痕迹;事故;车辆
刮擦痕迹是指两个物体接触,接触面相对位移,产生具有方向性的线状或片状并伴有自身或介质转移的痕迹。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路面刮擦痕迹是交通事故现场最常见的一类痕迹物证,主要由以下两种组成:a. 事故中车辆行驶状态或者倒地状态与路面或者路面设施接触形成的刮擦痕迹;b.人体在路面滚动形成的刮擦痕迹。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路面刮擦痕迹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较好,可以很好地反映交通事故中各主体的运行轨迹,因此在现场分析中价值很高,在认定碰撞起始位置和判断二次事故等关键事实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道路交通事故路面刮擦痕迹的勘验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刮擦痕迹的发现
结合道路交通事故刮擦痕迹形成的原理,并围绕形成这些刮擦痕迹的造痕体展开。原始现场中造痕体都是停留在刮擦痕迹终点位置,因此在无明显刮擦痕迹呈现的现场,都要从现场中的车辆、人体所处位置向周边寻找。对于光线弱,路面潮湿等不利于观察刮擦痕迹的现场环境,要等到条件改善后进行复勘。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刮擦痕迹的记录和提取
要记录刮擦痕迹起、止于路面的具体位置以及其与周边痕迹的相对位置关系;记录刮擦痕迹的具体细节特征;记录刮擦痕迹表面的金属颗粒、胶体等附着物;记录刮擦痕迹的形成方向及粗细变化。一般通过照相方法进行提取,对刮擦痕迹起、止点的位置及形态,痕迹延续中出现的明显方向改变、粗细明显变化,痕迹的附着物等要进行细目照相,并提取相关附着物。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刮擦痕迹的分析和利用
(一)分析碰撞事故发生位置
车辆在路面发生碰撞的位置是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基础信息之一,现场勘验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判断车辆碰撞的具体位置。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车辆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相互碰撞后还有继续运动过程,寻找碰撞起始位置往往难度比较大。事故中车辆碰撞瞬间,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形成的刮擦痕迹是认定碰撞位置的重要依据。以下几种常见的碰撞类型,可以运用车辆与路面形成的刮擦痕迹进行碰撞点的定位:
1.汽车之间横向碰撞类型中,横向受力的车辆在受力后,轮胎与路面横向摩擦作用易形成相应的轮胎挫痕,通过此特征痕迹可以顺利进行碰撞点的定位。
2.车辆之间剧烈碰撞类型中,因剧烈的碰撞导致车体某些部件变形、断裂,由无法接触路面变为可以接触路面状态,形成相应的刮擦痕迹,从而定位碰撞点。
3.汽车碰撞行人的案件中,行人的鞋子与路面发生强烈的摩擦会在路面形成明显的刮擦痕迹并常伴有物质交换出现,鞋子与路刮擦作用的痕迹是判断此类案件碰撞点的重要依据;总之,现场的路面刮擦痕迹是进行事故定位的最重要、最可靠的依据。
(二)判断车辆运动过程及推断是否有碰撞发生
路面刮擦痕迹是事故中车辆、人体与路面刮擦作用形成,刮擦痕迹的轨迹反映了车辆及人体的运行轨迹。通过车辆、人体在路面的运行轨迹判断可以对案件中相关事实作出认定。
1.行驶状态的二轮摩托车稳定性极差,诸多原因均可造成车辆摔跌。深入研究二轮车事故中在路面形成的刮擦痕迹特征,可以推断其事故前的行驶状态。行驶状态二轮车辆受到外力作用后,其原运行方向会有明显改变,其摔跌痕迹在方向、粗细程度、延续长度等方面与自行摔跌的痕迹有很大区别。
2.高速公路事故现场中车辆经常会与路边护栏多次折返碰撞,通过这些路面及路边设施痕迹分析可以认定案件中车辆碰撞后运行轨迹。
3.在二轮摩托车类车辆进入其它类车辆被推行案件中,可以通过路面痕迹变化,判断车辆倒车逃逸过程。二轮摩托车进入其它车辆底盘如果不能在推行过程中自动脱离,汽车必须倒车方可摆脱,汽车倒车程中,二轮摩托车在路面形成的刮擦痕迹会出现明显拐头、回勾等特征。
(三)判断二次及多次事故情况
由于道路的开放性,事故发生后,事故中的人员、车辆容易被其它车辆碰撞或者碾压形成二次事故。判断是否有二次事故发生及各次事故具体碰撞形态对案件处理非常重要。车辆、人体与路面形成刮擦痕迹是分析、判断二次碰撞事故发生与否的重要依据。
1.二次事发生与否的判断。初次交通事故完成碰撞及能量消耗后,各客体通过能量消耗,最后停留在路面上。对于二次介入的车辆,二次形成的路面痕迹会与初次形成的路面刮擦痕迹有明显的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刮擦痕迹的方向、刮擦线条的轻重等方面。通过这些痕迹变化可以判断是否有外力介入,判断是否有二次事故发生。对于一些二次事故车辆逃逸的案件,通过现场痕迹判断二次事故发生与否意义重大。
2.判断二次事故的具体碰撞形态。对于二次事故中的碰撞事实往往要准确到碰撞具体部位和程度,才能正确衡量其在事故中的责任。特别是车辆与路面人体发生的碰撞接触,要明确其与人体损伤成因的关系。二次事故一般是二次介入的车辆对路面上的车辆或者人体进行推挤、碾压等作用形态,通过对路面客体表面痕迹反映分析,判断是否有挤压、碾压发生,同时通过这些物体在路面上形成的擦痕延续状态、痕迹深浅等痕迹反映,可对外力推挤和碾压作用的影响进行评判。
综上所述,随着痕迹检验技术的进步,交通事故相关痕迹研究也将深入,路面刮擦痕迹在具体案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道路交通事故現场调查中法医、痕迹技术的综合应用[J].张雷,董祖鑫,李彬.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2).
[2]对道路交通事故中痕迹证据的一些思考[J].张忠智,马洪超.社科纵横.2010(08).
[3]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及管理研究[J].杨成龙,商.2016(22).
关键词:路面;刮擦痕迹;事故;车辆
刮擦痕迹是指两个物体接触,接触面相对位移,产生具有方向性的线状或片状并伴有自身或介质转移的痕迹。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路面刮擦痕迹是交通事故现场最常见的一类痕迹物证,主要由以下两种组成:a. 事故中车辆行驶状态或者倒地状态与路面或者路面设施接触形成的刮擦痕迹;b.人体在路面滚动形成的刮擦痕迹。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路面刮擦痕迹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较好,可以很好地反映交通事故中各主体的运行轨迹,因此在现场分析中价值很高,在认定碰撞起始位置和判断二次事故等关键事实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道路交通事故路面刮擦痕迹的勘验
(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刮擦痕迹的发现
结合道路交通事故刮擦痕迹形成的原理,并围绕形成这些刮擦痕迹的造痕体展开。原始现场中造痕体都是停留在刮擦痕迹终点位置,因此在无明显刮擦痕迹呈现的现场,都要从现场中的车辆、人体所处位置向周边寻找。对于光线弱,路面潮湿等不利于观察刮擦痕迹的现场环境,要等到条件改善后进行复勘。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刮擦痕迹的记录和提取
要记录刮擦痕迹起、止于路面的具体位置以及其与周边痕迹的相对位置关系;记录刮擦痕迹的具体细节特征;记录刮擦痕迹表面的金属颗粒、胶体等附着物;记录刮擦痕迹的形成方向及粗细变化。一般通过照相方法进行提取,对刮擦痕迹起、止点的位置及形态,痕迹延续中出现的明显方向改变、粗细明显变化,痕迹的附着物等要进行细目照相,并提取相关附着物。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刮擦痕迹的分析和利用
(一)分析碰撞事故发生位置
车辆在路面发生碰撞的位置是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基础信息之一,现场勘验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判断车辆碰撞的具体位置。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车辆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相互碰撞后还有继续运动过程,寻找碰撞起始位置往往难度比较大。事故中车辆碰撞瞬间,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形成的刮擦痕迹是认定碰撞位置的重要依据。以下几种常见的碰撞类型,可以运用车辆与路面形成的刮擦痕迹进行碰撞点的定位:
1.汽车之间横向碰撞类型中,横向受力的车辆在受力后,轮胎与路面横向摩擦作用易形成相应的轮胎挫痕,通过此特征痕迹可以顺利进行碰撞点的定位。
2.车辆之间剧烈碰撞类型中,因剧烈的碰撞导致车体某些部件变形、断裂,由无法接触路面变为可以接触路面状态,形成相应的刮擦痕迹,从而定位碰撞点。
3.汽车碰撞行人的案件中,行人的鞋子与路面发生强烈的摩擦会在路面形成明显的刮擦痕迹并常伴有物质交换出现,鞋子与路刮擦作用的痕迹是判断此类案件碰撞点的重要依据;总之,现场的路面刮擦痕迹是进行事故定位的最重要、最可靠的依据。
(二)判断车辆运动过程及推断是否有碰撞发生
路面刮擦痕迹是事故中车辆、人体与路面刮擦作用形成,刮擦痕迹的轨迹反映了车辆及人体的运行轨迹。通过车辆、人体在路面的运行轨迹判断可以对案件中相关事实作出认定。
1.行驶状态的二轮摩托车稳定性极差,诸多原因均可造成车辆摔跌。深入研究二轮车事故中在路面形成的刮擦痕迹特征,可以推断其事故前的行驶状态。行驶状态二轮车辆受到外力作用后,其原运行方向会有明显改变,其摔跌痕迹在方向、粗细程度、延续长度等方面与自行摔跌的痕迹有很大区别。
2.高速公路事故现场中车辆经常会与路边护栏多次折返碰撞,通过这些路面及路边设施痕迹分析可以认定案件中车辆碰撞后运行轨迹。
3.在二轮摩托车类车辆进入其它类车辆被推行案件中,可以通过路面痕迹变化,判断车辆倒车逃逸过程。二轮摩托车进入其它车辆底盘如果不能在推行过程中自动脱离,汽车必须倒车方可摆脱,汽车倒车程中,二轮摩托车在路面形成的刮擦痕迹会出现明显拐头、回勾等特征。
(三)判断二次及多次事故情况
由于道路的开放性,事故发生后,事故中的人员、车辆容易被其它车辆碰撞或者碾压形成二次事故。判断是否有二次事故发生及各次事故具体碰撞形态对案件处理非常重要。车辆、人体与路面形成刮擦痕迹是分析、判断二次碰撞事故发生与否的重要依据。
1.二次事发生与否的判断。初次交通事故完成碰撞及能量消耗后,各客体通过能量消耗,最后停留在路面上。对于二次介入的车辆,二次形成的路面痕迹会与初次形成的路面刮擦痕迹有明显的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刮擦痕迹的方向、刮擦线条的轻重等方面。通过这些痕迹变化可以判断是否有外力介入,判断是否有二次事故发生。对于一些二次事故车辆逃逸的案件,通过现场痕迹判断二次事故发生与否意义重大。
2.判断二次事故的具体碰撞形态。对于二次事故中的碰撞事实往往要准确到碰撞具体部位和程度,才能正确衡量其在事故中的责任。特别是车辆与路面人体发生的碰撞接触,要明确其与人体损伤成因的关系。二次事故一般是二次介入的车辆对路面上的车辆或者人体进行推挤、碾压等作用形态,通过对路面客体表面痕迹反映分析,判断是否有挤压、碾压发生,同时通过这些物体在路面上形成的擦痕延续状态、痕迹深浅等痕迹反映,可对外力推挤和碾压作用的影响进行评判。
综上所述,随着痕迹检验技术的进步,交通事故相关痕迹研究也将深入,路面刮擦痕迹在具体案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道路交通事故現场调查中法医、痕迹技术的综合应用[J].张雷,董祖鑫,李彬.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2).
[2]对道路交通事故中痕迹证据的一些思考[J].张忠智,马洪超.社科纵横.2010(08).
[3]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及管理研究[J].杨成龙,商.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