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福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福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以加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重点,以提高政治素养为根本,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为关键,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加大主流媒体理论宣传力度,发挥理论进基层示范点、“海西大讲堂”等作用,推动理论创新成果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大力弘扬福建精神。把开展“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组织好詹红荔、李彬和厦门航空等重大典型宣传,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不断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斗志。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
  持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总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深化省市、军地、校地共建活动,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以“五个一工程”、“百花文艺奖”为龙头,精心组织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生产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力争各艺术门类每年打造1-2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建立重点文艺作品创作题材项目库,设立文化精品创作专项资金,通过公开招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创作。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线广播村村响、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订购、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把社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广泛开展“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设立省市两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
  加快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整理工作,推动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升格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支持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福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打造特色产业相结合,以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和五大文化产业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健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征选机制和项目储备库管理制度,依托海峡两岸文博会、版博会等文化经贸平台,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大项目。
  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大对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等省属文化集团的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成为文化产业重要推动力量和战略投资者。开展“福建省文化企业20强”评选,推动各地区、各行业门类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打造重点产业园区基地。制订实施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认定办法,重点建设主业突出、链条完整、集聚效应好、具有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挖掘地域资源优势,引导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开展“一县一品”创建,着力形成一批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县区、特色文化村镇。
  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实施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文化资源、生产、传播、消费数字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重点打造福州三坊七巷、厦门鼓浪屿、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等海峡文化旅游品牌,把福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中心。
  深化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持续深化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精心打造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文博会等品牌活动,提升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基地作用,入岛开展“妈祖之光”、“福建文化宝岛行”等活动。推动平潭成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深化闽台文化旅游、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产业对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合作中心。
  积极拓展闽港澳文化交流。进一步健全对港澳文化交流工作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互访、学术交流、文艺演出、艺术展览、非遗保护、产业贸易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旅港澳乡亲作用,把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推动三地合办文化企业。
  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广泛开展“福建文化周”、“福建新跨越图片展”等品牌活动,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海外受众需求的文化精品,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企业合作,努力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积极推动文化改革创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出版、发行、影视等领域改革成果,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稳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党报党刊发行体制等改革任务。加快转制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大力培育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大力创新文化管理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行政部门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建立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制定国有文化企业综合效益评估考核办法,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不断提升文化领域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坚持用政策引路、激励和保障,在财政投人、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土地使用以及转企改制中的人员分流、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发挥专项资金和基金的杠杆作用,扩大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探索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品牌专项资金。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组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和演艺娱乐经纪公司。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和文化名家工程,造就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才,造就一批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大力引进紧缺文化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吸引、汇集文化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着力构筑福建文化人才高地。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健全农村文化协管员队伍的管理、培训制度,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不断壮大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与文化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培养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依托各类新闻媒体、文化展会、大型活动等,加强文化人才宣传推介,提高福建文化人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胡鹏)
其他文献
一位研究生向我发来手机短信求教:“吕老师,我在写一篇论文,想知道舒婷的第一首诗是在哪里发表的。”说实话,我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舒婷,也不清楚,就把这封信顺手转给了舒婷。过一会儿,就收到舒婷的回信,又转发给那个学生。朋友间通信肯定是不署名的,那个学生没有弄清楚转的是舒婷的信,又来信问:“他说的舒婷发表第一首诗歌的地点可不可靠啊?有依据吗?”我说,这就是舒婷自己的回答呀,学生先大惊,后大喜,再大笑。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