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吟诵: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实践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言文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鉴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文言文教学的困难性较大。教学实践证明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在诵读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尽管如此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中仍旧存在诸多教学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诵读效率,使诵读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在对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总结了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经典 诵读
   诵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广泛的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当中,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1]。诵读是一种用表情、情感和声音来传递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古今对诵读的要求并不相同,古人要求对文言文多读、苦读,而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强调学生的心理发展,重视诵读的渐进性,并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2]。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旧会出现文化环境的变化导致对诵读教学内涵的曲解、单一教学评价体系导致教师重理解、轻吟诵的现象,针对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方式,对提高初中文言文诵读的教学效果,使其成为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诵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
   文言文语言简练且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其内容多为抒情,是作者情感的聚合体[3]。人的情感中蕴含着生命的节律,生命的节律通过节奏在文言文中表现出现出来。文言文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关注于诵读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文言文的文字美、语言美和节奏美,通过音乐带来的韵律来将本不能“言传”的内涵“意会”出来,在诵读中将作者的情感“读”出来。
   语感是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词语、句子表达的理解,以及使用习惯的反应,即对语言文字的感知[4]。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培养尤为重要。语文文字、语言的训练核心,归根结底是对语言的训练。文言文深刻的内涵需要学生依靠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来形成感悟。语感能力强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内涵能做出敏锐的反应,语感较弱的学生则无从高感知。语感的高低由语文素质来决定,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感的强弱。诵读能力强学生语感就强,诵读能力弱的学生,语感自然较弱,因此培养学生语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能力,而训练学生诵读能力,则成为培养语感的必要手段。
   (二)诵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文言文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眼、口、耳、心均在思维的引导下工作,学生的感觉器官与文字内容发生共鸣,并以语言的形式不断的刺激学生思维,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的心领神会,仿佛已经走入了作者的意境。以《出师表》的教学为例,理解和掌握其中内容,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涉及到的几个重要人物进行解读。因此在改课学习之前以“三顾茅庐”来引出出师表中两个重要人物——刘备和诸葛亮。并从典故的讲解来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后学生进入情境,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并对《出师表》中诸葛亮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诵读文言文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课堂上朗朗的诵读声,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三)诵读教学能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言文内容都是精品,学生如果将教材中的文言文悉数掌握,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语言材料,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文言文中许多内容都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出师表》、《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等,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反复的诵读,便于掌握其中的精髓,便于日后的活学活用。
   (四)诵读教学能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初中文言文诵读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用诵读教学方法,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需要达到三个境界,分别为语感、文感和责任感。在诵读的过程中掌握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在读准确、读明白的基础上读出语气,体味其中的情感,最终形成语感。在诵读的过程中读懂文意,领悟诵读技巧并读出文气,最终形成文感。例如在《爱莲说》一课中,教师在诵读环节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段要使用陈述的语气进行诵读,并且在菊、牡丹、莲之间要有停顿,需要注意的是牡丹之后的停顿要长,随后再读“予独爱……”,“之”要轻读,将这句话中莲的生长环境、品格、形象的层次感读出来;第二段要用议论的语气来读,针对菊、莲、牡丹的品格需要用肯定的语气来诵读,前两句轻读,后一种要重读,“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分别用惋惜、感叹、讽刺的语气诵读。在诵读中读出感情,读出文中精神,与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最终化为自身情感和意志。
   二.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环境的变化导致对诵读教学内涵的曲解
   诵读作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两点:第一,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独立时间来领悟和内化文言文内涵和情感;第二,学生在文言文学习后能主动消化文言文知识。显然这两点在现代语文课堂中并没有实施,究其原因在与古今文化环境的差异。首先古今对文言文学习目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古代读书人学习文言文力求以此安身立命。现代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目的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品味其中民族精神,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就不难看出诵读教学在古代文言文学习中尽管“耗时费力”,却能一以贯之的坚持,而在现代初中课程学习繁重的环境中,逐步的边缘化。其次文言文的学习与应用在古今生活中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古代文言文有独有的语言环境,并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角落,而现代文言文学习缺乏整体的语言环境,因此文言文是诵读教学法也缺乏可施展的空间。加之现代教育理念对“创新”的推崇,导致诵读教学这种典型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被扣上了“死板”的帽子,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将诵读等同于背诵和默写,失去了诵读的“口诵心惟”的精髓。    (二)单一教学评价体系导致教师重理解、轻诵读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成绩评判学生优劣的教育制度难以根除,因此在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评价中人就存在单一性评价的情况,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教师重理解、轻诵读的情况较为严重。古代文言文诵读教学是师生们一起诵读诗文,教师对诗文本身的解释和指导较少,更多的是用简练、浓缩、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现代文言文教学,教师以量化标准来强调“熟读背诵”,导致文言文课堂中“之乎者也”声起,学生却不知所云为何意的现象。导致诵读教学评价单一化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学的功利性,从本质就轻视了文言文诵读教学。
   三.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
   (一)更新理念,重视诵读
   “熟读精思成诵”并不等于机械背诵,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需要通过识记来完成,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作用不局限于此,诵读更是要求学生将音义统一,而非单纯的通过机械背诵掌握声音,不解其意。朱熹指出诵读要做到“四到”,口、眼、耳、脑均要到位,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诵读。文言文诵读教学重点在于整个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调动感官来参与诵读,并在独立品鉴、阅读、理解、领悟的过程中,对文言文有各自的解读。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播,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观点,并通过内化理解后成为独有的感受。
   (二)悉心指导,多元评价
   文言文诵读教学对学生诵读要进行积极的指导与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诵读存在的不足,这对于提高诵读效果至关重要。教师的诵读指导对学生的诵读行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在教师制定的标准下进行诵读,避免了诵读的随意性,提高了诵读的效率。
   文言文的诵读方法很多,如:停顿法、节奏法、韵律法等。其中文言文诵读停顿法要进行系统指导,可通过句意、句子结构、来划分停顿。例如《曹刿论战》的正确停顿为:可/以一战,但在实际诵读中常常会错误的停顿为:可以/一战,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将“可以”译为现代汉语的“可以”一次。根据句子结构和成分划分停顿,要考虑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出师表》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动宾之间的停顿,如《出师表》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根据句中转折连词停顿,如《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用成绩来评价文言文诵读教学效果的方式,而是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体,关注于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导向作用,以及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评价学生《出师表》的诵读时,教师除了“读得不错”“读得好,有很大进步”之类的评价语,之外还指出了为什么好和好在哪里,如,读得流利,停连恰当,重音准确,抑扬顿挫,感情饱满等。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将评价重心从知识获取转变为能力提升,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为评价的核心内容。
   初中文言文学习障碍可以通过诵读方法来突破,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全面把握,继承和发扬诵读教学法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文言文诵读教学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达到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和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洪辉.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117.
   [2]王颖.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6,3(38):381-382.
   [3]楊静.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课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4]徐丽华.“诵读”“背记”“赏析”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4):50-51.
   [5]次旦卓玛.关于提高学生文言文诵读能力对策的思考[J].学周刊,2012(17):189.
   (作者介绍:刘东生,本科学历,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全民群众生活品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生活方式也逐渐多种多样.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开展的,以满足精神生活与求知需求为目的,以文化娱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阅读空间。其基本做法包括: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二、利用同步阅读推动课外阅读;三、在课堂中传授多种实用的阅读方法;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五、把课外阅读和课堂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六、发挥学校大课堂的作用以推动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学科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语文学科是以阅读为主的学科,培养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与想象能力,因此成为了高中学生学习重点,尤其是立体几何知识能够强化我们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很多高中生都会感觉吃力,
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影视鉴赏类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必须从课程定位、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课程的专业性,并与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相结合,使其成为一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常规化验.方法:患者于化验当日空腹至化验科室进行血样的采集,主要检测患者的肝功.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总胆汁酸水平与肝硬化的分级积分是正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多媒体英语教学堪称英语教学中的革命,它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优化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作者通过在大
目的:探究同期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直肠癌的鉴别诊断意义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统一接受全
古典油画是所有油画种类中最有贵族气息的一种油画,它常常以严谨的构图,丰富的色彩,恢宏的气势以及富有故事性的画面吸引人的目光,它与学院主义一样,追求一种古典庄重的美.古
外汇其本身是一种货币,它是相对于本国货币而外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在使用外汇时必然会涉及到汇率的相关问题,新课标建议这部分教学可以对使用外汇的情景进行演示,这样可以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