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给”和越南语对应词“cho”对比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给”和越南语“cho”是一组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具有较高相似性的对应词。本文从词性的角度较为细致地对比分析了两者作为动词、介词、助词时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动词是其基本用法;其介词用法最为丰富,异同点最多,是学习和使用的难点;作为助词其虚化程度最高,“cho”还可用于句尾表示语气。
  关键词:给 cho 动词 介词 助词
  “给”是汉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越南语中也有一个与汉语中“给”相对应的词“cho”。这两个词在汉越两种语言中都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口语色彩浓厚,用法丰富。无论在意义上还是用法上,“给”和“cho”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两个词在汉越语法中都是学习的难点,极易造成学习者的使用偏误。本文试图对汉语“给”和越南语“cho”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汉越语言学习者提供参考。
  在汉越语言中,“给”和“cho”的基本词性是动词,其基本意义均为“给予”。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给”和“cho”不断语法化,从实词虚化为虚词,从有实在意义演变为无实在意义。且这两个词的语法化过程也极为相似,即虚化得比较彻底:从动词虚化为介词后,“给”和“cho”还经历了一个由介词再虚化为语用成分的过程。因此,在现代汉语和现代越南语中,“给”和“cho”除了都具有动词用法外,还可作为介词、助词等虚词使用。下面我们参照《现代汉语八百词》和《越南语工具词词典》的义项设置,将“给”和“cho”按词性归并为若干义项,并对其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一、动词“给”和“cho”的用法对比
  (一)动词“给”和“cho”的相同之处
  动词“给”和“cho”都可用于表示“使对方得到”“使对方遭受”及“容许、致使”等意义,且所带宾语用法一致。
  1.使对方得到
  动词“给”和“cho”都可以表示“使对方得到”,可带双宾语,也可带其中之一;远宾语后面还可以再加动词,其中名词宾语类似兼语。例如:
  (1)我给你 一点儿 尝尝。①
  近宾语 远宾语 动词
  (2)把这几件东西给出去算了。
  远宾语
  (3)M? cho con m?t ít ti?n mua quà.
  近宾语 远宾语 动词
  (译:妈妈给我一点儿钱买东西。)
  (4)Ch? cho t?i m?t c?n cam.(同上)
  近宾语 远宾语
  (译:你给我一斤橙子。)
  (5)Cho ng??i khác c?ng ???c c? gì ph?i cho nó.
  近宾语
  (译:给别人也行,干吗要给他。)
  2.使对方遭受
  (6)不等他把话说完,我就给他两脚了。
  数量词
  (7)给他 一个不理睬。
  近宾语 远宾语
  (8)Cho nó vài cái tát.
  近宾语 远宾语
  (译:给他几个耳光。)
  (9)Cho ch?t b?y gi?.
  远宾语
  给 死 现在
  (译:打死你。)
  在一般情况下,带动词“给”和“cho”的句子必带双宾语,有时可以只带远宾语,但不能只带近宾语,如例(9)。远宾语可以是动词,如例(7)、例(8),或是形容词,如:“给他一点厉害”(《现代汉语八百词》)。另外,动词“给”和“cho”都可以代替某些具体动作动词。如:例(6)中“给”代替动词“踢”;例(9)中“cho”代替动词“tát”。
  3.容许、致使
  动词“给”和“cho”的用法与“让”“叫”相近。此时,“给”和“cho”后面必须是句子或动词短语。例如:
  (10)城里城外跑了三天,给我累得够呛。
  (11)Th?y giáo cho h?c sinh ngh?.
  句子
  (译:老师让学生休息)
  (二)动词“给”和“cho”的不同之处
  1.动词“给”和“cho”表示同样的意思,但用法上有所不同。当表示“使对方遭受”时“给”字句必加数量词,但“cho”字句可以带数量词,如例(8),也可以不带数量词,如例(9)。
  2.动词“cho”有而“给”完全没有的意义和用法
  除了上述与“给”相同的意义和用法外,动词“cho”还具有以下几种“给”所不具有的意义和用法。
  1)使对象移到某个地方
  (12)Th? t? bài v? t?i g?i ?ng,?ng ??u cho h?t vào thùng s?t.
  宾语 有介词功能的动词 指目的的名词短语
  (译:他把我给他的信和课本全部放进箱子里去。)
  此处动词“cho”与“放”相近。动词“cho”使对象有目的地转移到某个地方,被支配的物体名词用在“cho”后面。表示目的的名词被放在一个有介词功能的动词后面,这个动词一定是表示移动的动词。动词“cho”的宾语都是指物体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2)动词“cho”与“认为”“估计”意义相近
  (13)T?i cho nó là ng??i can ??m.
  补语
  我 认为 他 是 人 勇敢
  (译:我认为他是个勇敢的人。)
  (14)T?i cho r?ng ?úng.(同上)
  补语
  (译:我认为正确。)
  当动词“cho”表示“认为”“估计”时,它往往需要一个表示观念内容的补语。补语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在某个语境或某种情况下,补语可以是动词短语或形容词,如例(14)。
  3)动词“cho”是“支配”“左右”“操纵”对象,并在对象身上产生某种动作,其用法与“派”“让”相近。   (15)Chúng t?i cho ng??i ?i tìm ?? hai ngày.
  (译:我们派人去找了两天了。)
  (16)Bác c?ng nh?n ?? cho máy ch?y.
  这个工人 已经 让 机器 启动
  (译:这个工人已经启动了机器。)
  此处动词“cho”后边是个支配结构,也就是说动词“cho”后面跟的是一个描写事件的完整的句子。
  二、介词“给”和“cho”的用法对比
  作为介词,“给”和“cho”的意义和用法最为丰富多样,异同点多,复杂易错,是学习和使用中最难把握的部分。
  (一)介词“给”和“cho”的相同之处
  1.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
  介词“给”和“cho”都可以用在动词后,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例如:
  (17)教师发给每个同学 一份复习提纲。
  动词 近宾语 远宾语
  (18)Anh ?y nh? t?i ??a cái này cho anh.
  动词 远宾语 近宾语
  他 托 我 拿 这个 给 你
  (译:他托我把这个拿给你。)
  在具有交付、传递语义特征的动词的句子中,“给”和“cho”用在表示动作的接受者的名词或代词前。
  2.引进动作的受益者
  (19)我跟你谈谈心,你给我解解心烦吧!
  (20)Anh ?y mang ??n cho ch? bi?t bao h?nh phúc.
  近宾语 远宾语
  他 带 来 给 她 许多 幸福
  (译:他给她带来许多幸福。)
  当介词“给”和“cho”引进动作的受益者时,“给”和“cho”既可用在动词前面又可用在动词后面。有时“给”和“cho”的宾语不出现,或者很难补出确切的宾语。例如:
  (21)劳驾,给拿块肥皂。
  (22)Cho xin quy?n sách ??ng kia v?i!
  (译:麻烦,给拿那本书!)
  3.“给我”用于命令句
  1)同“为我”“替我”
  (23)我的帽子不知道哪儿去了,你给我找找。
  (24)Anh ??a cho t?i cái m? trên bàn v?i.
  你 拿 给 我 帽子 上 桌子 吧
  (译:你把桌子上的帽子拿给我吧!)
  2)在命令句中,“给我”有“必须为我服务”的意思,带有强迫、命令、威逼的语气。
  (25)你给我小心点儿!
  (26)这时,父亲气得脸色发青,并大声对我说:“给我老实讲,你还干了些什么?
  (27)Anh ?i ra ngoài cho t?i !
  (译:你给我出去!)
  (二)介词“给”和“cho”的不同之处
  1.介词“给”和“cho”表示相同的意思,但用法上有所不同
  当“给”和“cho”用作介词,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时,“给”可以用在动词前或动词后,如例(17)可改为(17)':
  (17)'教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复习提纲。
  动词
  但“cho”不可用在动词前,只能用于动词之后。如例(18)。
  2.“给”具有“cho”完全没有的意义和用法
  1)引进动作的受害者
  (28)对不起,这本书给你弄脏了。
  2)“给”的用法与“朝”“向”相近
  (29)没关系,不要给我道歉了,这点小事算什么!
  (30)我给老师鞠个躬。
  3)“给”表示被动
  (31)衣服给雨淋湿了。
  (32)这本字典都给他翻破了。
  3.“cho”具有“给”完全没有的意义和用法
  1) “cho”用在两个名词之间
  (33)?ó là ch?n l? cho mu?n ??i.
  名词 名词
  那是 真理 的 永恒
  (译:那是永恒的真理。)
  (34)B?n t?i ùa ??n gian hàng sách cho thi?u nhi.
  名词 名词
  我们 纷纷地跑 到 专书区 的 儿童
  (译:我们纷纷地跑到儿童的专书区。)
  介词“cho”出现在两个名词之间相当于一个连接成分。此处,“cho”不是在谓语中心的位置,因为“cho”前面的名词不是人称名词(ch?n l?,sách),它不能作主语,不能当“cho”的主体。所以,“cho”就变成了表示两个名词之间关系的因素,“cho”跟它后面的名词连用:“cho mu?n ??i”“cho thi?u nhi”。这些组合有限制前面的名词语意的功能,用于回答问题:“ch?n l? nào?”(什么真理?)“sách nào ?”(什么书?)。
  2)介词“cho”表示目的
  (35)Th? c? ng?i ??y cho mát.
  动词 补语
  你 就 坐 这儿 (表示目的介词)凉快
  (译:你就坐这儿,凉快些。)
  (36)Bà c?n ph?i ?n u?ng cho kh?e ng?òi.
  动词 补语
  你 要 饮食 (表示目的介词) 身体健康   (译:你要好好地吃,身体才会健康。)
  在越南语里,常用介词“cho”来表示目的。介词“cho”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所要达到的要求或目的。“cho”后面是表示目的的补语,可以是词或词组。
  “cho”还可以用来连接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分句之间的目的关系。如:
  (37)T?i n?m tay M? cho c? tr?n t?nh l?i.
  第一个句子 第二个句子
  (译:我握Mi的手让她镇静起来。)
  (38)Kh?ng bi?t ??a ch?t m? nào ?? ra th?n h?n
  第一个句子
  cho h?n kh? ??n n?ng n?i này.
  第二个句子
  (译:不知道谁把他生出来,让他的命这么苦。)
  例(37)、(38)中的“cho”把两件分开的事情(用两个分句来表达的内容)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使用中不可省略“cho”,否则就会破坏两个分句的目的关系——句子要表达的重要内容。也不能把“cho”换为别的具有连接分句的成分,如:vì(因为),cho nên (所以),b?i(由于)等③。
  3)介词“cho”指出关联或影响的对象
  (39)Tình hình Th? Gi?i thu?n l?i cho ta.
  名词
  形势 国际 有利 对 我们
  (译:国际形势对我们是有利的。)
  (40)Nó c? tình g?y tr? ng?i cho vi?c th?c hi?n
  名词词组
  k? ho?ch.
  以上两个例子中,介词“cho”可理解为“对”“对于”“为”。介词“cho”用在名词或名词词组之前,指出与上文有关联的对象或受影响的对象。
  4)介词“cho”表示转换意义
  (41)T?i tr? 60.000d cho quy?n sách này.
  转换的对象 被转换的对象
  我 付 60.000 为了 这本书
  (译:我为了这本书付了60.000VND)
  (42)Nh?ng ch? H.C.M kí hi?u cho H? Chí Minh.
  转换的对象 被转换的对象
  这些 字母 H.C.M 标记 为 Ho Chi Minh
  (译:这些H.C.M字母被标记为Ho Chi Minh 。)
  上述例(41)、(42)中,“cho”可以理解为“换为”、“改为”。在越南语里,若想表示转换的意义,一般都用介词“cho”来表达,转换的对象用在“cho”前面,被转换的对象用在“cho”后面。
  5)介词“cho”表示原因
  (43)Vì m?y cho núi lên tr?i
  因为 云 (介词) 山 上天
  Vì ch?ng gió th?i ,hoa c??i v?i tr?ng.
  在例(43)中,“cho”可以理解为“所以”。越南语也有跟“因为……所以……”相似的关联词,“vì…cho nên”。例(43)的“cho”是介词用法,与关联词语用法不同。
  三、助词“给”和“cho”的用法对比
  作为助词,“给”和“cho”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助词“给”和“cho”用在表示主动、被动意思的句子中,以加强语气,尤其是“给”常用于汉语特殊句式“把”“被”字句中。“它们在语义上彻底虚化,几乎不表示什么意义,句法上可有可无”(范群,2005)。如果将“给”和“cho”从句子中拿掉,句子在表意上几乎不受任何影响。
  (一)助词“给”和“cho”的相同之处
  (44)杯子叫我给打碎了一个。
  动词词组
  (45)他把我刚写的论文给弄丢了。
  动词词组
  (46)我给洗,你给烫,咱俩一起干。
  动词 动词
  (47)?ánh cho tan b?n th?c d?n c??p n??c.
  动词 动词
  打 给 完全消灭 侵略者
  (译:把侵略者给打消灭。)
  (48)Chúng t?i nh?t quy?t làm cho xong.
  动词 形容词
  我们 一定 干 给 完
  (译:我们一定(把事情)给干完)
  上述例子中,助词“给”和“cho”后面可以是动词,如例(46)、(48),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如例(44)、(45),强调动作的结果或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助词“给”和“cho”完全可以省略,并且不会影响到句子的意义。
  (二)助词“给”和“cho”的不同之处
  当“给”和“cho”作为助词使用时,无论在主动句还是在被动句中,助词“给”都直接用在动词前,如例(44)、(45);但越南语的助词“cho”用在动词后面,如例(47)。“给”一般只能修饰动词,如例(44)、(45)、(46),但“cho”还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如例(48)。
  四、“cho”的其他用法
  除了上述与汉语“给”相同的词性用法之外,越南语“cho”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语气词用法,即“cho”用在句尾,表示祈使或警告语气。这种用法很普遍,尤其在口语会话中。例如:
  (49)Mong các ??ng chí l??ng th? cho.
  (译:请大家原谅。)
  (50)Ch? có th? này c?u nh?n cho.
  (译:只有这些,请你接收。)
  对于这种用法,一些越南的语言研究者认为“cho”作为介词使用时,具有引出与上文有关联的近宾语的作用。用在会话中,近宾语(受服务或影响的对象)可以省略,避免重复。渐渐地,这种用法被固定下来,“cho”演变为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恳切、祈使的语气。
  注 释:
  ①本文例句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实用
  现代汉语语法》《越南语词和语词典》《越南语语法教程》《越南语工具词词典》等工具书,为行文简洁,文中不做一一标注。
  参考文献:
  [1]范群.“给”的语法化考察及其在句子中的焦点标记功能[D].山
  西大学,200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刘月华,潘文娱,故.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5.
  [4]赵玉兰.越汉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杜清.越南语工具词词典[M].越南:教育出版社,2000.
  [6]阮志和.实用越南语语法[M].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
  [7]阮琳.越南词和语词典[M].越南:综合出版社,2005.
  [8]阮金坦,湖海瑞,阮德杨.越南语词典[M].越南:西贡文化出版
  社,2005.
  (李蓓 [越南]阮明芳 广西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541004)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译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好的翻译需要建立在对原文语境的了解之上。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结合理论与实例,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阐述了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 语境 语言语境 非语言语境  一、引言  顾名思义,语境就是语言文字所处的环境。“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语言语境”,一是“非语言语境
期刊
摘 要: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山歌是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新化山歌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现了当地风土人情。山歌的语言别具特色。本文从方言词汇来分析新化方言:分析特色的副词和代词,以及形容词和称谓词的构词形式。  关键词:新化山歌 新化方言词类 新化方言构词格式  新化民间的山歌大多是口头流传的、没有经过文人的加工,具有古朴自然的风格。梅山民歌不仅表现手法多样,而且还体现了本地
期刊
摘 要:汉语词汇在同一语义下会出现词汇更替使用的现象,表示同一语义的词增多,增多的同时,旧词或者旧义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考察《左传》和《史记》位移动词中表“渡水”、表“到达”、表“去”的用词情况,可以进一步印证词汇发展的规律性。  关键词:《左传》 《史记》 位移动词 词汇更替  导师唐子恒先生曾经写过《论汉语词汇发展中的更替现象——以用词差异为例》,论述了“船—舟”“楹—柱”“田—猎”“
期刊
摘 要:词汇是一个系统,词义也是有系统性的。本文运用词汇语义学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的“拔”(bá)字的动词义项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各义项间的联系及其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拔”(bá)字的动词义项做更系统性的归纳。  关键词:词义系统 概念要素 《汉语大字典》 拔  《汉语大字典》以《康熙字典》为蓝本,但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有了历史性的变革。关于这一点,黄孝德
期刊
摘 要:为了书写和表达的需要,汉字形体几经变化,而这些变化又直接催生了汉字部首,几乎所有的汉字都被归在不同的部首之下。“艹”是一个重要的汉字部首,结合文字形体演变的进程,厘清“艹”的形成过程,就能对部首定型的原因有更清晰的认知。  关键词:形体 演变 部首 定型  汉字在形体上的变化过程十分复杂,但由起初的象形变为现在的符号化,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许多形体相似的构件被类化,进一步被定型为
期刊
摘 要:文学语言是合乎语言规范的书面语,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文学语言的读解过程,即作者使用某种语言,通过具体的言语活动,创造出文学作品,然后经过读者的解读而被接受。小说最常用的话语言说方式是叙述。叙述性语言集中体现着文学语言联结、贯通、整合的中介作用。以余华小说《活着》为例,具体谈谈文学语言的中介作用在小说叙事性语言中的体现。  关键词:文学语言 中介作用 叙事语言 联结 整合 贯通  一、文学语言
期刊
摘 要: 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认知世界过程、生理基础和生活体验,导致汉英两种语言在人体词的隐喻认知上具有很多相似性。本文拟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汉英语人体词“手”构成的隐喻性词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汉英语“手”类词在隐喻构建及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相似性。  关键词:人体词 隐喻 认知 相似性  一、引言  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隐喻一贯被传统语
期刊
摘 要:语音在国际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地位至关重要,可是由于各种因素,零起点情况下的语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笔者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通过在卢旺达三个零起点班的语音教学实践中引入音译词的实验,得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阶段引入音译词的几个用处。文章从增加趣味性、扩充词汇量、定音定调、消除偏误、语感培养等方面来阐释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阶段,尤其是零起点的语音教学中引入音译词的作用。  关键词:零起点 语音
期刊
摘 要:阐释翻译学长期执着于形而上的理性思考,一度被置于经验主义的对立面,脱离语言解释的实践。笔者把语料库语言学和阐释翻译理论相结合,在阐释翻译学研究中引入实践维度概念,探寻解决阐释翻译的实践路径。在理论阐述之后,通过“道德”一词英译的语料库分析,探讨语料库在阐释翻译学中的具体应用。阐释翻译学借助以语料库形式积累的“体系化”经验,通过译者的主体选择,使阐释翻译学摆脱单纯的理论研究困境,从而建立可实
期刊
摘 要:“小+姓+哥/姐”是在湖南大部分地区流行的一种面称方式。本文分析了这一面称方式兴起与流行的原因、构成方式、感情色彩、语用功能、形成原因以及运用规则,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称谓语 面称 小+姓氏+哥/姐 面称规则  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称谓语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经发表相关论文多达数百篇。在以往的研究中,祝克懿(2004)、凌德祥(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