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小草吐露新芽

来源 :现代妇女·爱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学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OKLAHOMA INTERGRIS BAPTIST高级访问学者。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暨甘肃省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院长、国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评审组专家、国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负责人之一、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委员。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
  要说在工作的这些年中,最令张学红难以忘怀的,是一次对她心灵的刻骨的冲击。那年冬天,她还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妇产科医生,被派往北京的一家医院进修,当她跟着老师看完病人准备下班时,一个女人提着箱子闯进来,满脸涨得通红,二话没说就跪下了。原来,她是一位来自甘肃农村的妇女,因婚后多年不育屡遭婆家冷眼,等她费尽周折来到北京看病时,除了一箱子白兰瓜,已经身无分文。那位妇女沾满泪水的苍白面容上,深深印刻着一丝悲哀和绝望,而那抽噎着的哭声顿时让张学红的心里沉重万分。“那种感觉很难形容,”张学红说,“这令我更坚定了走在这条路上的决心。因为冥冥之中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作为一名医者,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她,去帮助那些做梦都想当妈妈的女人。”
  从那个时候起,张学红萌发了在甘肃开展“试管婴儿”的想法。当时,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出生不过几年时间。在人们眼里,“试管婴儿”还只是一个新奇的名词,全国也只有两三家“试管婴儿”研究中心,要在甘肃这个较为偏远的地区开展,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但在别人不屑的目光中,她还是一次一次地打报告,一遍一遍地找领导。2001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省财政厅向医院下拨学科研究专项经费,医院领导同意开展“试管婴儿”的研究。2001年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辅助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张学红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试管婴儿”研究了。中心成立之初,只有两个人,医生张学红和一名护士,办公室就设在妇产科的实验室,这就是甘肃省第一家辅助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困难也接踵而来。她回忆道:“那时候,很多关于试管婴儿的学术资料都是保密的,所以在研究之初,可谓举步维艰,那时候最怕的就是有人问我:‘你的试管婴儿搞得怎么样了?’大家的关心和期盼对我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知道我要做的必须是不停地努力。”张学红说,她已经数不清看过多少本书,熬过多少个通宵,记不得多少个夜晚在实验室陪小白鼠度过了。终于,在2002年4月,中心成立一年后,西北首例“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试管婴儿” (俗称“第二代试管婴儿”) 诞生了,这一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的8项空白。但这些成功在张学红眼中只是第一步。作为医生,她更看重的是试管婴儿技术在临床中的成功率。她说:“甘肃是经济落后地区,做一次试管婴儿要几万块钱,这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所以我们必须保障成功率,这也是我的一个梦想!”因为她知道,只要医生们多一分努力,患者的家庭就能多一丝希望,就能多使一颗心免于破碎。
  一直在前行
  10余年的努力下,张学红的中心团队不断壮大,人员从2人发展到今天100余人的人才梯队。2010年,中心经甘肃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暨甘肃省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她还带领学科通过全国首批卫生部技术评估和校验,并被评为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国家十大培训基地之一,成为甘肃省卫生系统首个接收外省进修医护人员的医疗机构,开创了我省接收外省进修人员的历史先河。目前,医院共有10个专业科室,医院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已成功妊娠试管婴儿8199例,出生6446例,成功率达到50%至60%。这样的成功率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但张学红知道,前来就医的每一位患者,都承受着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不孕带给他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自我折磨和摧残。由于“试管婴儿”技术的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的,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100%的无误,才有可能最终成功。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一个期盼新生命的家庭最后希望的破灭。“每当看见那些失望的眼神,我的内心都无法平静,我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依然远远不够。”因此,张学红对自己和员工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错误。”
  为此,生殖中心的每个岗位都设有岗位责任制和医疗质量考核制,每个月有3个下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生殖中心全体医护人员不仅加班加点地工作,而且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又先后邀请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新加坡、泰国等国外著名专家、国内著名学者来中心讲学和交流。同时,中心每年还会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到美国休斯敦生殖研究所学习和工作。除此之外,她还创建新学科,在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孕不育、辅助生殖试管婴儿的技术领域探索前进着。2013年一整年,张学红和她的团队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放在全省38个县区的机关、学校、厂矿、基层医院,讲授生殖内分泌及不孕症的规范治疗,不仅为那里的妇女们答疑解惑、精心治疗,而且将先进、科学的观念传送到她们的心中,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生殖医学常识,来到我省地震灾区,义务为灾区女性进行生育力评估及生殖系统疾病的普查。即使路途遥远,但张学红和她的团队不辞辛苦,足迹踏遍了许多乡镇村落,她说:“我们希望将这份关爱继续延续下去,这条路上我们永不停歇。”
  生命的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前来就医的患者也大量增加,使得原来的医院已经非常拥挤,无法较好地开展治疗。为了能给病人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医院租下了一座新竣工大楼的5层。新医院宛如一片宁静的海洋,绿色为主的装饰在优美温和的乐曲中,充满了灵动的跳跃感,这里的一切都散发着一种清新、美好的味道。太温暖了——这是每一个前往就医的患者的共同感受。而这也是张学红的初衷:人性化的装修能处处带给人一种温馨的感受,在设计时,她说:“为什么一定要像医院?床单为什么一定要白色的?医院固有的模式往往会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而我们这样做,就是要让他们放松,并且看到希望。”她还说:“最初是基于朴素的爱的理念,我们面对的患者仅从身体来说,他们甚至可以说是正常人,但不孕的缺憾又让他们羞于启齿、内心脆弱。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希望的色彩。我们希望患者走进这里,就能够享受到新生命带来的喜悦。”
  生命对于张学红来说,不是简单的研究结论和手术治疗,而是能够做到走进患者的内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意义。她常说人性和爱心是医生的翅膀,只有懂得爱、懂得去奉献,才算真正完成了医生的使命。为此,从2003年起,张学红就开始让值班医护人员记录病房日志,将每天点点滴滴的收获与感悟写下来,并在临下班前几分钟,念给大家听。时间的一缕缕光辉下,这些普通的文字印刻着爱的眷念,在2010年和大家见面了,这本《携手共创新生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工作生活日志》,是医院所有的工作者对自己、对病人乃至对这个世界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希望。张学红说:“我们追求的快乐是病人的喜悦,那种成就感是伴随着激情和理智的。我们感谢患者,是她们的信任让我们体现了价值,懂得了爱,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生命就像是泥土中的小草,美丽而富有朝气,轻盈而令人渴望。张学红就这样带领着她的团队和梦想,为不孕的家庭种下希望,为生命的大地上增添温暖的新芽。
  “一种感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种快乐的感觉!一种有成就的感觉!一种自信的感觉!一种被承认的感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一种还活着的感觉!——那就是生存的价值。”这句话被放在了工作日志中《生命的火花》这一章节的开篇位置。这种生存的价值不仅是张学红的团队时刻为病人着想的动力,更是自己心中的那份最单纯而执著的追求。
  (责编 悬塔塔)
其他文献
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壮观。  清晨6点,在天津的一条街道上,宋宏磊扛着一袋馒头,大步地向前疾走。3个小时后,他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才回到了馒头店。他坚持了3个月,还要继续疾走下去。因为,女儿需要肝移植,他的肝最匹配,但他有脂肪肝,只有通过锻炼减掉脂肪后,才能给女儿移植健康的肝脏。  去年,女儿出生了,一家人都很喜欢这个美丽的天使。宋宏磊更是高兴,女儿像妻子,有一双美丽大眼睛,皮肤白净细腻。宋宏磊给
有这么一个故事。男人和女人相识在一场宴会上,那时的女人年轻美丽,身边不乏追求者,而男人只是一个各方面都很普通的人。因此,当宴会结束,男人邀请女人一起去喝咖啡的时候,女人有些吃惊,然而,出于礼貌,她还是答应了。  在咖啡馆里对面坐着,两人之间的气氛很是尴尬,女人只想尽快回去。但是当服务生端来咖啡的时候,男人突然说:“麻烦你拿点盐过来。”看着女人和服务生诧异的目光,男人嗫嚅着说:“我喝咖啡习惯放点盐。
摘 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便捷的信息网络、良好的阅读环境、可靠的人才队伍、优越的潜在特性等优势,通过设立阅读疗法阅览室,组建阅读疗法服务小组,建立网上“咨询空间”,开列相应的阅读疗法书目等措施来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和健全其人格。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心理问题;阅读疗法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