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铁都能发光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h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去的滑轮车
  每个少年的心里都有一辆滑轮车。
  那座矿山有井架、卷扬机、卡车,也有电视转播塔,它们的作用显而易见。可少时的他并不知道小小的轴承有什么用处,它们像是从矿山这台大机器上偷偷溜下来的, 躲藏在机修车间废弃仓库的角落里———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时的他觉得:除了矿工,矿山所有能走动的事物都有圆圆的腿, 而轴承就是两个钢圈中间挤着一圈钢珠转子, 仿佛滴溜溜地行走在圆形铁轨上的脚, 当然会自己悄悄走下来的。那些轴承有的在幽暗的光线里上着锈,有的浸在机油里润滑着,并不显眼。可它们在矿山少年的眼里却发出明亮的光———它们让孩子们想起了哪吒脚下的风火轮。于是,他和小伙伴们拾起轴承,做起滑轮车。一截木棒以倒U 形夹住一个轴承,就是可以灵活转动的方向盘。一块大木板拖起两个轴承,就是载人的车厢。由此,在灯光球场上,在柏油马路上,一辆辆滑轮车就滑行起来了———这也许是轴承最好的用处。
  及至青春痘长出来时, 他读到了苏童的小说《乘滑轮车远去》:“在风行滑轮车的月里, 十八岁的猫头一直是街上少年所崇拜的英雄,他是制作滑轮车的大师。”可最后猫头在踏行滑轮车时被车撞死了,昔日街上最漂亮的滑轮车成了一堆废铁残木。读完小说,他沉溺于那场青春意外事故里, 惊讶地发现小说里的猫头就是他走失的伙伴,甚至是另一个自己。他看见自己的少年时光在乘着滑轮车呼啸而去。
  现在, 他知道轴承是机械“肢体的关节”,天上的飞机、地上的汽车、水里的轮船、隧道里的盾构机都离不开它。一个定子或转子就像一粒精子注入工厂的子宫里,让工业受孕, 让钢铁与钢铁以摩擦或碰撞的方式转动世界———这跟万物生长一样,是神谕。
  他想说:滑轮车就是少年的火车、飞机。
  他想说:其实轴承就是少年的心,需要除锈、打磨、抛光,因为,少年总是要发光的。
  长着牙齿的轮子
  正如把变压器当作危险的庞然大物一样,幼时的他把手表当作藏着秘密的迷宫。
  一只机械腕表,就是一只铁的蜗牛。光洁的表盘上走动着三根长短不一的指针,各有各的节奏,而又那么谐和,嘀嘀嗒嗒,仿佛永无止境。说那是流水的滴漏声、奔马的奋蹄声、人的心跳声,都是拙劣的比喻。它清脆、干净、准确,听久了,恍惚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跟着那响声走了起来。他很好奇:那金属表壳里藏着什么呢?
  街头修表师傅是个不起眼的人, 那老头坐在木桌前,俯下白发的头,撬开表壳,一些细密微小的零件就出现了, 就像小小的蜂窝。修表师傅右眼戴上放大镜,用镊子和螺丝刀,拆卸、清洗、打油、组装着那些零件,看上去有些像卫生所的医生,只是身上沾着机油的污渍。
  他从修表师傅嘴里得知, 那些长着细密牙齿的零件叫齿轮: 当人们旋紧表盘左侧的旋钮给手表“上劲”时,人的气力就会被发条收集起来。发条再慢慢把那些气力释放出来,由齿轮传递给指针,于是指针就嘀嘀嗒嗒地走动了。他听了修表师傅的话,回家后就做了一个梦, 梦见整个矿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机械表, 里面有许多长满牙齿的轮子在转动, 地下的矿石被齿轮的机器拉了上来, 又被齿轮带动的履带运出了矿区———可他看不清那个给梦里的大机械表上紧发条的人是谁, 那个人的身影好高好大啊。
  长大后, 他明白了齿轮是个传动的部件,是机械工业的“心脏”。那密密的锯齿如同一颗颗犀利的牙齿一样, 恍若工业的老虎。他看过由东野圭吾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影片开头,看着天桥上讨钱的流浪汉, 一心沉浸在数学世界的石泓对唐川说:“他们就像时间里无用的齿轮,每天过着重复的无意义的生活。”他在小说原著中还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你我都不可能摆脱时钟的束缚, 彼此都已沦为社会这个时钟的齿轮,一旦少了齿轮,时钟就会出乱子。即便自己渴望率性而为,周遭的人也不容许,我们虽然得到了安定,但失却自由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觉得这些话对铁的机械有着轻忽和误解———他觉得:人们应该把每一个齿轮都当作西西弗斯,那个科林斯城的建造者, 那个泄露宙斯秘密的人, 那个不停地把大石头推向山顶而又任由大石头滚下来的人。
  因为有了这种齿轮,有了机械表,世界才有了光。
  被火煨出来的钢
  他知道:在他之前,钢坯已先行抵达炼炉。
  他爬上窄窄的铁梯,越攀越高,隆隆轰响的机器越来越远, 幽暗的车间越来越空旷, 那让他觉得自己就要变成一只空中织网的蜘蛛了。那张网就在脚下,一根根钢丝在长长的钢绳上来来回回穿行,挂起什么,又放下什么,仿佛在模拟拾拾丢丢的时光。在空中,他看见工人用磁铁吊起钢坯,卸下来,再一根根地喂進加热炉里。那些钢坯从加热炉里吐出来后, 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火线,再经过轧机盘成一圈圈细长的盘卷。当然, 他知道那些工人也可以把钢坯轧成钢板、 钢管甚至火车轮子———轧机不像春蚕那样只会吐丝,还能吐出别的东西。
  他知道:在他之后,那些钢会去往它们该去的地方。可无论是什么形状,它们都有了光,一种被炉火煨出来的光。尽管那些热的铁、冷的钢完成了从柔软到坚硬的完美过渡, 完成了从热气腾腾到沁冷入骨的转变,但都在炉腔里吸纳了光,深藏不露地隐藏着,从光亮直接抵达了阴影。
  有了光的钢铁,总是不动声色。
  有了光的钢铁,才会锈去。
  他走下铁梯回到地面时, 觉得整个车间都弥漫着铁色, 被熔化的不都是大小不一的铁块,还有别的什么。他走出车间,阳光突袭而来, 让他有些眩晕———也许天上的太阳就是个燃烧的火炉吧。
  他想起狄金森的诗:“说出全部真理,但别太直接——— /迂回的路才引向终点/真理的惊喜太明亮,太强烈/我们不敢和它面对面//就像雷声中惶恐不安的孩子/需要温和安慰的话/真理的光也只能慢慢地透射否则人人都会变瞎———” 他想起游走在大地上的盲诗人荷马,“他的眼睛, 是我见过所有人中最活泼而锐利的”。   他对自己说: 我不会像水晶兰那样拒绝光,也不会成为热烈的向日葵,也许面对光,就像面对一块铁就好了。
  燃烧的铆钉
  在铁与铁的吻合中, 把螺丝钉钻进螺母是很容易的事, 只要顺着铁的纹路旋进去就行了。
  他看的是铆焊: 一根通红的铆钉———一颗燃烧的钉子,不小心落在地上,会哧溜一声冒出一股白烟。有工人用铆枪将铆钉紧紧地压在两块铁上, 身子随着铆枪剧烈地颤动, 那颗铆钉在铆枪的击打下迅速变短,就把两块铁铆合在一起了。也有工人拿起电焊枪喷出焊弧, 仿佛那是铆钉变成的光。工人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面罩,他们是怕铆钉射进自己的肉体里———他们不需要铆焊。
  他走出铆焊车间, 天上已亮起稀落的星星。他望着铁一样的天空想:当一颗铆钉铆进铁里,就有了深度,就有了力量,就会让一块铁和另一块铁成了同伴, 让局部变成了整体,让零散的肢体变成了活物,这才让铁有了创造的意义。那么,建构一个世界需要多少颗铆钉呢? 天上的星辰是不是拼接天空的铆钉呢? 那些铆钉会不会像钻进春天的木楔长出一片森林呢?
  其实,铆钉就是铁的光,尖锐的光。他见过那些光是怎样炼成的:在铸造车间,刺眼的铁水由白炽而通红,逐渐暗红,最后慢慢黑了下来。那时就有光进入了铁的内部,变成了静默的力量,等待被唤醒。虽然铁与玻璃不同,一个坚硬一个易碎,一个黑冷一个华丽,可他还是想起了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水经过火焰变成玻璃/变成零度以下的冷峻的燃烧/像一个真理或一種感情/浅显,清晰,拒绝流动/在果实里,在大海深处,水从不流动”———是的,那种金属的光也是冷峻的,就在钢铁的深处,一动不动,却比玻璃还尖。当铆枪让它变成了子弹,呼啸而出,锲入事物的深处,就能把支离破碎的构件变成一体了。
  他对自己说:也许,当碎小的石块垒成避难所时,也有过这种光。
  黑铁的影子
  是光,总是会刺破什么的。
  他听着天车上传来一声声尖利的哨响,心像被什么触刺了。天车在制动,一些钢铁的重物从头顶越过,在寻找着落点。戴着安全帽的他赶忙向安全处藏身而去,不想被钢铁桀骜的光击中。他知道那种光咬过人的手指,压过人的身体,让人失去肢体甚至生命,让一种疼痛深入骨髓,给生活带来撕裂的伤口, 而且会无边无际地漫漶开来。
  他知道冷铁是腥味的,热铁是甜的。他想起了配电房墙面上红色闪电的危险标志,对,是闪电———那“配电重地,闲人勿入”的简易铁牌总在警示着什么。
  他知道有人厌恶铁器的光, 因为工业在取消人的个体性存在, 因为工业在一步步践踏自然田园,因为铁太坚硬粗暴了。那些人就像牧羊人一样, 对工业有着根深蒂固的敌意。他们说:在法国工业文明兴起的巴黎,“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巨大的怪兽”(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他们说:“庞大的金属野兽/扩展到西部和东部/他的心一个转动的圈/他的体液燃烧的油/他的身体蜿蜒曲折/在约翰·布朗强壮的肌肉当中摩天大楼生长/在约翰·布朗的心脏当中单调的建筑升起/铆钉和大梁, 马达和发动机/白天的烟柱和夜晚的炉火/铁面的城市抵达天空/那整个庞大的转动的笼子……”(斯蒂芬·文森特·贝尼特《约翰·布朗的遗体》)———以土地的精神反抗金属的手, 也许他们是对的。可没有铁,就有风雪,我们仍然会俯身成为草芥。如果我们不指责铁,就会诅咒乌鸦。
  他对自己说:有了光就会有阴影,就像有了白天就会有黑夜。
  而铁不语, 一块三角铁闲置在工厂的角落里,背上落着新雪,正以凝固的表情直面万物的寂静。
其他文献
黑蛋家的院墙破了一个口子。我数了数,至少有八块砖离开原来的地方,也许掉落在院墙内,也许被什么带到别处。  这个口子是黄鼠狼扒开的吗? 夜间丢鸡的事情在村子里时有发生, 有人说是偷鸡贼干的,也有人说是黄鼠狼干的,我偏信后者。不过这段时间并没有听黑蛋说他家的鸡少了一只。  少了一只。如果不是黄鼠狼,就是狐狸干的,甚至是最可怕的野狼: 那只野兽多日未曾吃到腥肉,六神无主,肚子里像被掏过一样,像被烤过一样
期刊
受毛校长之邀, 这一回我们去的是昔阳。为什么要去昔阳?是因为大寨。至少对我来说, 没有大寨的话我不会主动去经受这四五小时的车马劳顿,毕竟肉体凡胎,年事已高。说老实话,到处都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一切皆新,新得发紫。况且十年前已经去过了大寨。但这一次,我莫名地感觉,得看见两次,有些东西才可看见真章。  这一回走的是高速公路, 就这也得四小时。这时间足够我回忆十年前的那一幕。那次我们是专程绕远前往, 去
期刊
刚坐下没吃几口饭, 我那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就带着她的“团队” 来到城里,她比我大十岁,今天打扮得和从前一样朴素,穿过席间所有客人,在桌子边扭着屁股走到我身旁。  嗨! 她说,今天你参与吗?  我咽下一口饭, 心里想: 今天是丧宴啊!  你参与吗? 她再问。  我睁大眼睛看向她的眼睫毛, 她的眼睫毛还是那么长那么好看, 在她那双很大的眼睛上面, 眼睫毛像一片青草盖在目光之上,我很难拒绝这样充满期
期刊
1904 年, 一名湘西道台和一名盐运使,面对他们即将临盆的妻子立下契约:若生女,此生为姐妹;若生男,此生做兄弟;若是一男一女,此生就是夫妻。他们是至交好友,希望两家的友谊可以世代传下去。  这一年,他和她呱呱坠地。男孩以出生地命名为朱湘,女孩取名刘采云。  朱湘七岁进私塾改良小学, 少年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十三岁就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只鹦鹉》。1919 年秋,十五岁的他转入清华学堂深造。 
期刊
一  从铁路桥上下来, 小路两旁是成片的桑林。小路上长着枯了的草皮,地面上的霜花在月下闪烁。我们走得很快,头上冒着热气,去三里外的村庄割猪头肉。那家煮肉的大概凌晨出锅,我们掐着时间前去。走着走着,枯草丛中会跳起一只兔子,或者两只大鸟就在你的鼻子尖上飞起来,冲着月光,大鸟扑扇着翅膀飞得老高,吓得我大叫。老师说:“这点小惊吓,算个啥? 告诉你,路上你会遇见一个无头人,双乳就是他的眼睛,肚臍眼就是他的嘴
期刊
大峡谷  太阳初升, 层层叠叠的山脊在阳光下闪耀,西边的山体却融化在浓重的阴影里。一明一暗,刀砍斧切,是对比强烈的巨幅版画。一条名叫前河的小河,就陷落在阴影的最深处。它由东向西,与大巴山圆弧垂直。如果说大巴山圆弧是一张弓, 前河就是搭在弦上的箭。  大巴山圆弧是地壳运动中南北板块挤压的结果。前河经年累月地流淌,手术刀一样拦腰剖开大巴山, 把深藏地壳之下的那些三明治或者千层饼状的层理, 完整地袒露开
期刊
微辣  秋深, 巢北人家的青椒红了, 沟沟畔畔,点点染染。这是一种介于灯笼椒和小米椒之间的老种,倒三角,肩宽肉厚,自小用人尿浇灌,性情刚烈。  秋冬之时,巢北各地的集市上,会有专门磨椒的作坊出现,很好找,门口的桶排着长队的那家就是。  磨好的辣椒铁锈色,呈糊状,粗粝,像红砖磨成的末,卧在桶里,很乖巧,像一尾火红的狐狸。配上一块石头, 小心地挑回家,换只瓦罐盛着。撒在罐口上的,用食指勾起来, 放进嘴
期刊
一  随僧人循阶而下,去了院子西边的一座小楼。  你住这儿。僧人说,一楼是书房,你在二楼。僧人一边说,一边推门,却一下没推开,因为潮气,门涨了,涩涩的。僧人再推,滞涩地,门吱呀一下,才开了。  寂照寺在半山, 四围是森然高大林木,道路崎岖,上山不易,香客不多,挂单的僧人也该是不多。推门进去,一楼两边都是书架,堆满了书籍。潮气的缘故,那些薄薄灰尘有点发  楼梯很窄,不过二尺阔,勉强容一人上下。二楼也
期刊
一  大雨终于到来, 仿佛内心形容不清白的东西也落到实处。窗外路上,有人与雨正面交锋。地面的潮湿味飘进屋。雨水的轰响和汽车的雷鸣剧烈。想起小时候在老屋,我们与暴雨抗争,从房子这边跑到那边。炸雷仿佛能把屋劈碎。我们用三米长的门闩棒关门。那个堂屋门有点变形, 很不容易合拢。奶奶在瓦屋用锅碗瓢盆接漏。不知风雨什么时候会停。等太阳把热气带回,我们发现, 猪圈楼边的那棵橘子树已被风雨拦腰斩断了。  不过,现
期刊
成为一座岛  这里曾是一座孤岛。河流入海沉积下来的泥沙日渐堆积成了伸向海里的一截陆地,最终把孤岛变成了陆连岛。有人一直向东走,走到他们以为的“天尽头”,在这里住下来,成为最初的岛民,日出而渔,日落而归,开始了岛上的生活。距离古登州不远处,散布着大大小小的三十多个岛屿,就像茫茫海路上的“驿站”,为那些驾一叶小舟穿越渤海海峡的渔民提供休憩补给、躲风避浪的处所。当他们向别人讲述海上遭遇的时候,难免添加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