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乎买断一部中国美术史收藏的作品如今暴涨千倍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台湾人林明哲第一次到大陆,满眼都是便宜的艺术品;上世纪90年代初,林明哲又带着美元到俄罗斯画家家里扫货。时机准确的大手笔收藏,让他几乎可以买断一部美术史,这个被称为“远比王中军、王健林牛气”的收藏界传奇人物,近日现身中华艺术宫,展出他收藏的100多件俄罗斯顶级油画。
  手笔:垄断式收藏
  上世纪80年代,林明哲凭借投资房地产业带来的巨大财富,采用整批收藏的方式,几乎将四川画派的所有代表性作品买断;他买中国写实画派杨飞云等人的作品时,上千美元一张的价格已经让他们感动万分,而今却暴涨百倍、千倍;上世纪90年代初,他又以低价从海外收购了赵无极以及法国的柯罗等艺术家的一系列世界级作品,并5次远赴俄罗斯扫货,其手笔之大,成为俄罗斯官方美术馆之外最大的私人收藏。
  20多年来,林明哲和他领衔的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先后向世界推广了中国艺术家吴冠中、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周思聪、闻立鹏、贺慕群等,被他相中的艺术家无疑前景光明。
  林明哲表示,自己是踏准了历史机遇。“那个时候,罗中立他们从来没有人去买画,家里囤积了几百张,我才能够一下子全部买断,实现垄断式收藏;你打动一个画家,只要说我给你出画册、办画展、去海外推广就行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吸引力了。”
  时机:画家遇窘境
  林明哲认为自己能成为收藏大鳄,是因为碰到了最佳时机。比如收藏俄罗斯油画时,恰逢他们社会动荡,币值从兑换美元1∶1暴跌至1∶500,他们需要美元,我们就带去了大把美元,因此有幸收藏到了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等美术史大师的名作。
  四川油画家何多苓的代表作组画《雪雁》,一直不舍得拿出来,后来因为女儿去美国读书,经济上有需要,才忍痛割爱给了林明哲。何多苓在美国生活遇到困难,实在没办法,向林明哲求助,林明哲马上汇了几万美元过去,何多苓后来画了一张《偷走的孩子》,讲述他在海外的苦楚心境,是专门给林明哲画的。
  底气:有美术眼光
  林明哲下手那么猛,凭的是什么?“我是学美术出身的,所以能看懂画的好坏。关键你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真有天才,真的能专注于艺术创作。”
  2003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还没有起来,林明哲跟北京的藏家朋友说:“你看周春芽的画,现在几万元人民币一张,将来准超过500万元。”台湾有位藏家手里有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当时800万元就想卖,“我对他说,这画会上亿”。罗中立的油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几百美元一张,林明哲对他说,“你的画将来会超过100万美元一张”,现在这个价位已经达到了;林明哲又对他说,“你的精品油画应该是100万到500万美元的价位”。这些判断,都是基于他对艺术和市场的深刻认识。
  林明哲大胆预言——将来全球最贵的500件艺术品里,中国的应该占一半。
  方式:买画又办展
  很多人羡慕林明哲收藏的罗中立、杨飞云、艾轩、何多苓、庞茂琨等名家作品,如今大多暴涨百倍、千倍,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拿出这么多钱来成批买画,在旁人看来,基本上是属于疯了。
  林明哲有一套自己的收藏方式,他不光是大手笔收藏,还花大力气推广。他垄断式地收藏了罗中立370多幅画,多年来,坚持为罗中立在海内外办了16次个展。这些年来,林明哲的山文教基金会总共办了200多个展览,很多是赞助式的,就是为了鼓励、支持艺术家,传递对美的感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艺术。
  标准:艺术家魅力
  林明哲到底用什么标准挑选出潜力无穷的艺术家?林明哲表示,主要看艺术家个人的作品魅力、绘画风格以及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性、创造性、民族性等。他一般会持续关注一个艺术家两到三年,考察他对艺术创造是不是敏感,是不是执着地做一件事,确认之后,才会放进收藏名单。
  在中国艺术品频频创出天价并被社会广泛关注后,林明哲明智地表示,这些年的收藏重心已渐渐转移到中国现当代水墨上来了,甚至还帮助山文教基金会的海外董事卖掉了少量罗中立的作品。
  底线:自己看得上
  对于如何回避天价艺术品的问题,林明哲这样回答:“上世纪80年代,我为中国画家李可染、吴冠中、黄胄、周思聪等办过展,但后来他们的价格一路走高,以我的收藏原则,这些钱完全可以去买更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于是我放弃了对他们的继续收藏。”
  林明哲说,并非看到便宜的就买,要看自己喜不喜欢。比如,他就没有收藏装置等当代艺术品,早期也曾收藏徐冰和蔡国强的作品,认为其有中国特色,但近年来看着价格大肆拔高,林明哲也罢手了。林明哲还回忆上世纪80年代去圆明园艺术村,看过当时还“潦倒”的当代艺术家岳敏君、方力钧,尽管他们后来都成了当代艺术界的标志性“天王”,但自己不喜欢,觉得缺乏中国特色,就没有收藏。
  林明哲同时表示,个人口味不同,收藏取向也不同,自己不喜欢,但并不否认别人的爱好和收藏。
  摘自《新闻晨报》
其他文献
提起中产,让很多人感慨。赵青就觉得自己这个中产身份,随时有可能因为房子的跌价而名不副实。为了破解财富有可能缩水的焦虑,中产家庭应该怎样做好财务规划呢?    “深知房价高昂却仍投资房产,也是出于对资产贬值的焦虑。”赵青坦言,明明收入可观,却依然觉得自己“被中产”。  据赵青介绍,他和妻子都是销售高管,今年都已经40岁了,家庭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在北京有房有车,但还是觉得自己患上了财富焦虑症。原来
期刊
2016年以来,房地产成了全民讨论最多的话题。为什么有那么多钱疯狂涌向楼市?在“理财荒”的背景下,没有好的投资标的,是这轮房子快速涨价的重要原因。  资金疯狂涌向楼市  当下不管身在几线城市,我们都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房价快速上涨的脚步。2016年初,各地房价开始轮流上涨,涨势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涨幅之大、涨速之快使人咋舌。  根据中指院的数据显示,百城住宅均价上半年累计上涨7.61%。自20
期刊
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油股份)于2014年递交材料排队IPO,拟在深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000万股。趁着证监会的扶贫政策,新油股份于2016年9月14日面临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但不幸“被否”,成为首个被否“扶贫股”。  发审委主要关注两个焦点:一个是严重依赖大客户,一个是其业绩的可持续性。其实,这两点也是因果关系,正因为新油股份的主营业
期刊
资产荒下,风险低、收益高的优质资产无处寻觅,人们兜里的钱无处安放。其实,越是资产荒,越要对收益降低要求,以保本为主,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投资热情反而容易被骗子利用。最近,各种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越来越多,让没有金融知识的普通投资者防不胜防。下面记者就介绍几个身边常常出现的理财陷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陷阱一:微信投资诈骗  微信如今是人们频繁使用的交流工具,不少骗子盯上微信,通过加微信好友的套路,推
期刊
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和诺贝尔奖最近都火了一把:鲍勃·迪伦打败村上春树,意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之后,又传出“弃奖”新闻,让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再次升级。  有网友开玩笑说,鲍勃·迪伦“不差钱”,才对百万美元的诺贝尔奖奖金不感冒。  诺贝尔奖每年发放一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6个奖项。以2016年为例,每
期刊
投资者们不妨把投资目光着眼于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同时将最近走俏的QDII基金、定投基金等品种纳入到规划中,多元化选择应对“理财荒”。  虽然“理财荒”持续蔓延,投资市场普遍萧条,不过对于投资者们而言,“掘金”机会并非空空如也。只要方向正确,仍可以在资金稳定的基础上收获一定的收益。投资者们不妨把投资目光着眼于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同时将最近走俏的QDII基金、定投基金等品种纳入到规
期刊
2016年9月14日,央行公布主要金融数据,用可读的语言就是: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9487亿元,其中居民贷款6755亿元,为今年月度第二高值。也就是说,央妈放的水,超过七成流入房地产行业中。  同日夜晚,李嘉诚的长实地产以19.53亿港元拿下香港新界沙田豪宅用地。这也是时隔四年后,李嘉诚再度在香港出手。  这两条消息,其实都有一条主线——“资产荒”下,钱除了去投资房产,无处可去。  资产荒,钱真
期刊
1997年的时候,中国家电业发生了一场重大变化。  在1997年之前,中国家电业是分化的。海尔只能生产冰箱,春兰只能生产空调。到了1997年,国家放开了指标,各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状况,有能力者可多方面发展业务。也就是说冰箱厂也可以做空调,空调厂也可以卖冰箱。所以,春兰也生产了冰箱,小天鹅也有冰箱了,美菱也开始卖空调和洗衣机了。  政策一放开,竞争者就出来了。当时美菱的冰箱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压力。第一是
期刊
金九银十行将结束,房价止步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出台。  房价何去何从?房子其实也就是一种商品,只是价格昂贵,又不容易携带变现,除了这两点之外,和其他商品并无二致。简单化理解,比引入时髦词汇,什么“丈母娘经济学”要容易理解。  既然是商品,那么其价格就是由供需决定的。政策调整影响价格,从供需两个方面,直接限价的方法有多荒谬,不展开谈了。相比新房,二手房才是真正的房地产市场。笔者去看房地产市场,从不看新
期刊
车子行驶在通往一个叫柴务村的路上,空气和道路都是湿漉漉的,恍然行驶在一条缓缓的河道中央,豆秧、高粱地和连绵的荒草构成两岸的风景,完全从北京城里的喧嚣挣脱出来了。  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到达柴务村村委会大门口,我下车,等待我的采访对象陈超群出来接我。我和超群没有见过面,但关注他的时间不算短了,我第一次见到他的画是在北京“798”一个展览上,他和几个名家一起参展,他是其中年龄最小的,生于198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