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路路基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的施工质量,而雨季给公路路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雨季路基施工常见病害及其原因,提出了适合雨季路基施工的要点,以及减少病害产生的相应施工措施。
【关键词】路基 雨季施工 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公路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我国大部分面积多为季风性气候,南方一般每年从5月初就进入汛期,特别是在6、7、8月份在南方各地普遍存在雷雨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北方虽然降雨量较少,但是较为集中在7、8月份,降雨集中且强度较大。雨季的降水给公路施工特别是路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在随后的缺陷责任期内公路的各项技术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铺筑及行车的舒适度,这样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修、养护,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公路雨季公路施工中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雨季路基施工质量。
一、雨季降水对路基施工的影响
1、施工工期方面。 雨季降雨期间需停止施工,降雨过后路基虽有较大部分的水分通过地表径流流走,但由于土体性质决定着土壤仍然含水量较高,使路基的填筑工作难于及时展开,必须通过晾晒,使土壤中的含水量降至合理范围。在晾晒期间,须通过不断翻松,并及时检测其含水量来鉴定其是否具备了碾压条件。土壤的晾晒主要通过自然晾晒,比较浪费时间,造成工期滞后。当工期比较紧张时,可通过外掺矿渣、生石灰等措施来降低含水量,并达到改善土体性质,提高路基承载能力的目的,但是会造成工程投入将会明显增加。
2、工程质量方面。路基填筑用土应尽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否则将直接影响压实效果的好坏。土体含水量过高时,路基土碾压过程中易出现弹簧情况。路基含水量高不易压实,造成压实度低,路基弯沉值偏大,路基承载力降低。对下一步路面基层及面层的施工埋下质量隐患。另外,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由于对路基填料及含水量控制有误,造成路基中存在着一层软土层,软土夹层由于强度很低,且极不稳定,容易造成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龟裂、坑槽等路面病害。因而在雨季实施路基施工作业时必须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防雨措施,以及雨后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二、雨季施工预防措施
1、工程施工中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提前查阅历史气象资料,了解当地长期天气变化趋势,根据雨季天气情况,结合工程不同部位的不同施工特点,统筹安排,均衡考虑,科学制定,并针对降雨情况随时调整相应的施工计划。进入当地汛期前,储备足够的工程施工物资和生活物资以保证施工需求。
2、施工现场完善各类排水防护设施。排水防护工程施工尚未真正展开的,要设立临时排水、集水设施,如挖筑临时、截水沟、急流槽、排水沟、集水井等,雨季到来前加快排水防护工程的施工进展,以保障工程雨季顺利施工。
3、完善防雨覆盖措施。对于路基填筑土方、石灰土底基层,要采取防雨材料对路基、取土场、石灰等进行覆盖,保证雨后可以迅速开展施工,保证施工连续性。
4、加快水毁处理速度。雨季发生水毁后,反应要迅速,处理要及时,修复要到位。对水毁路段要制订科学完善的处理方案,以最块的速度恢复工程原貌,修复质量要完全满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不留任何质量隐患。
5、边坡特别是高填方段及土质较差的路段的边坡,往往受雨水冲刷后易形成较大冲沟或发生坍塌。路基整修时应自下而上分层挖台阶,应采用与原路面相同的填筑材料,宽度应为原宽增加30~50cm,以保证边坡的压实度和穩定性。为了加强两层间的结合,在每层填料开始施工前,适量洒水,润湿层面,再按设计坡度削坡;若路基工程施工完后不及时进行路面施工,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弯道内路肩边缘应临时修筑急流槽,减少水害发生。
6、雨季施工中,除施工车辆外,应严格控制其他车辆在施工现场通行,做好施工便道、便桥的维护。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在暴雨前后要检查现场临时设施是否安全可靠,有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修理、加固或立即排除,并提前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撤离的准备工作,保证人员安全,便道通畅。
三、雨季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雨季填筑路堤的施工方法
(1)雨季填筑路堤,在填筑前,应在填方坡脚以外挖掘排水沟,将流水引至附近桥涵处或预留的桥涵缺口处,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应采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如果系在斜坡地带修筑路堤,还应在其上方开挖一条截水沟,将水截住排走,以免冲毁已筑好的路堤。
(2)雨季填筑路堤,应特别注意填料的选择。宜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利用挖方作填方时,如土质过湿,应将其风干后再用。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粘性土,因雨季经常降水,达到压实的最佳含水量有困难,不得用作雨季施工填料。雨后如路基表面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时,应清除湿土,填筑干土然后压实,如个别地段仍有反弹情况下,可采用路拌法,将反弹地段用重型铧犁和重型悬耕机粉碎1~2遍,并经过夯平后,将全部生石灰粉均匀撒布与上,再用上述机械粉碎,拌和4~6遍,然后用两轮压路机全面碾压,直至达到压实度。
(3)雨季土质路堤施工,主要是抓紧晴好天气,讲究操作方法,采取在雨后较短时间内能填上一层。必须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实。应分层填筑,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披,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或雨前)完成压实。
(4)雨季施工、土的含水量大,易坍塌。所以,如果雨季路堤填筑需借土时,取土坑距离填方坡脚不宜小于3m。平原地区顺路基纵向取土时,取土坑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m,;以策安全。
2、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事项
(1)工作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施工场地积水,应组织力量疏导排除。在粘性土地面上,如含水量已接近或超过塑限时,严禁机械运行。
(2)取土场地的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如因突然降雨而中途停止,复工前应专人道挖方体上详细检查。如发现边坡上方有裂缝,或发现边坡开裂,土石有塌落的可能,应慎重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机具停放地、库房、生活区域,都必须选在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的地点,并有可靠的排水防洪设施,预防洪水造成的危害。
(4)施工期间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当地气象变化规律,以便针对小雨、暴雨或晴天从施工方法上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5)加强安全制度和措施的宣传与落实,保证安全生产。
四、结束语
由于公路施工是露天作业,点多面广,施工作业面交多,因而其施工过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尤以降雨影响最为严重,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时要掌握了天气变化的自然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降雨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因而,必须根据公路工程不同施工项目的特点,强化施工管理,合理组织。在公路施工中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雨季路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2、王绍锋;张红杰《道路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年
3、姚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 林区教学2008年04期
4、马明;杨玉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08期
【关键词】路基 雨季施工 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公路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我国大部分面积多为季风性气候,南方一般每年从5月初就进入汛期,特别是在6、7、8月份在南方各地普遍存在雷雨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北方虽然降雨量较少,但是较为集中在7、8月份,降雨集中且强度较大。雨季的降水给公路施工特别是路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在随后的缺陷责任期内公路的各项技术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铺筑及行车的舒适度,这样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修、养护,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公路雨季公路施工中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雨季路基施工质量。
一、雨季降水对路基施工的影响
1、施工工期方面。 雨季降雨期间需停止施工,降雨过后路基虽有较大部分的水分通过地表径流流走,但由于土体性质决定着土壤仍然含水量较高,使路基的填筑工作难于及时展开,必须通过晾晒,使土壤中的含水量降至合理范围。在晾晒期间,须通过不断翻松,并及时检测其含水量来鉴定其是否具备了碾压条件。土壤的晾晒主要通过自然晾晒,比较浪费时间,造成工期滞后。当工期比较紧张时,可通过外掺矿渣、生石灰等措施来降低含水量,并达到改善土体性质,提高路基承载能力的目的,但是会造成工程投入将会明显增加。
2、工程质量方面。路基填筑用土应尽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否则将直接影响压实效果的好坏。土体含水量过高时,路基土碾压过程中易出现弹簧情况。路基含水量高不易压实,造成压实度低,路基弯沉值偏大,路基承载力降低。对下一步路面基层及面层的施工埋下质量隐患。另外,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由于对路基填料及含水量控制有误,造成路基中存在着一层软土层,软土夹层由于强度很低,且极不稳定,容易造成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龟裂、坑槽等路面病害。因而在雨季实施路基施工作业时必须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防雨措施,以及雨后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二、雨季施工预防措施
1、工程施工中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提前查阅历史气象资料,了解当地长期天气变化趋势,根据雨季天气情况,结合工程不同部位的不同施工特点,统筹安排,均衡考虑,科学制定,并针对降雨情况随时调整相应的施工计划。进入当地汛期前,储备足够的工程施工物资和生活物资以保证施工需求。
2、施工现场完善各类排水防护设施。排水防护工程施工尚未真正展开的,要设立临时排水、集水设施,如挖筑临时、截水沟、急流槽、排水沟、集水井等,雨季到来前加快排水防护工程的施工进展,以保障工程雨季顺利施工。
3、完善防雨覆盖措施。对于路基填筑土方、石灰土底基层,要采取防雨材料对路基、取土场、石灰等进行覆盖,保证雨后可以迅速开展施工,保证施工连续性。
4、加快水毁处理速度。雨季发生水毁后,反应要迅速,处理要及时,修复要到位。对水毁路段要制订科学完善的处理方案,以最块的速度恢复工程原貌,修复质量要完全满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不留任何质量隐患。
5、边坡特别是高填方段及土质较差的路段的边坡,往往受雨水冲刷后易形成较大冲沟或发生坍塌。路基整修时应自下而上分层挖台阶,应采用与原路面相同的填筑材料,宽度应为原宽增加30~50cm,以保证边坡的压实度和穩定性。为了加强两层间的结合,在每层填料开始施工前,适量洒水,润湿层面,再按设计坡度削坡;若路基工程施工完后不及时进行路面施工,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弯道内路肩边缘应临时修筑急流槽,减少水害发生。
6、雨季施工中,除施工车辆外,应严格控制其他车辆在施工现场通行,做好施工便道、便桥的维护。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在暴雨前后要检查现场临时设施是否安全可靠,有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修理、加固或立即排除,并提前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撤离的准备工作,保证人员安全,便道通畅。
三、雨季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雨季填筑路堤的施工方法
(1)雨季填筑路堤,在填筑前,应在填方坡脚以外挖掘排水沟,将流水引至附近桥涵处或预留的桥涵缺口处,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应采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如果系在斜坡地带修筑路堤,还应在其上方开挖一条截水沟,将水截住排走,以免冲毁已筑好的路堤。
(2)雨季填筑路堤,应特别注意填料的选择。宜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利用挖方作填方时,如土质过湿,应将其风干后再用。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粘性土,因雨季经常降水,达到压实的最佳含水量有困难,不得用作雨季施工填料。雨后如路基表面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时,应清除湿土,填筑干土然后压实,如个别地段仍有反弹情况下,可采用路拌法,将反弹地段用重型铧犁和重型悬耕机粉碎1~2遍,并经过夯平后,将全部生石灰粉均匀撒布与上,再用上述机械粉碎,拌和4~6遍,然后用两轮压路机全面碾压,直至达到压实度。
(3)雨季土质路堤施工,主要是抓紧晴好天气,讲究操作方法,采取在雨后较短时间内能填上一层。必须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实。应分层填筑,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披,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或雨前)完成压实。
(4)雨季施工、土的含水量大,易坍塌。所以,如果雨季路堤填筑需借土时,取土坑距离填方坡脚不宜小于3m。平原地区顺路基纵向取土时,取土坑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m,;以策安全。
2、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事项
(1)工作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施工场地积水,应组织力量疏导排除。在粘性土地面上,如含水量已接近或超过塑限时,严禁机械运行。
(2)取土场地的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如因突然降雨而中途停止,复工前应专人道挖方体上详细检查。如发现边坡上方有裂缝,或发现边坡开裂,土石有塌落的可能,应慎重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机具停放地、库房、生活区域,都必须选在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的地点,并有可靠的排水防洪设施,预防洪水造成的危害。
(4)施工期间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当地气象变化规律,以便针对小雨、暴雨或晴天从施工方法上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5)加强安全制度和措施的宣传与落实,保证安全生产。
四、结束语
由于公路施工是露天作业,点多面广,施工作业面交多,因而其施工过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尤以降雨影响最为严重,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时要掌握了天气变化的自然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降雨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因而,必须根据公路工程不同施工项目的特点,强化施工管理,合理组织。在公路施工中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雨季路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2、王绍锋;张红杰《道路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年
3、姚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 林区教学2008年04期
4、马明;杨玉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