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职业教育能够与企业实际更加贴近。机械制造技术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本文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对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提高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实用性。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 机械制造技术 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41-0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整个专业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后续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近年来,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是都只限于对每门课程的具体改革,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因此没有真正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中,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提高课程改革的价值。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一般是对机械加工工艺、热加工工艺、工程材料等课程的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各部分相互独立,缺乏联系,而且只限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联系生产实践,因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再加上在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机械的记忆,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无法与工作实际相适应,因此必须要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这个理念对课程进行改革。要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个实际的工作情境,将学生作为主体,把能力训练作为目标,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要将整个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结构,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知道哪些知识,要做哪些事情,从而真正的理解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更加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1]。
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对教材进行改革
首先要对配套的教材进行编写,尽管课程改革基本不会改革知识内容,但是知识的组织形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缺少配套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很难适应。在对教材进行编撰的时候,要根据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和实际工作项目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对教材的开发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不但要有高职院校的高级教师,还要有企业的专职培训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从而确保编撰的教材能够将理论和实际完美的结合,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二)完善教学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需要具备一个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场所,才能够实现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真正达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要求。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完善教学条件,积极的引入先进的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体化实训教室,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理论的学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动手实践,从而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了基本的职业能力。除此之外,如果是一些需要特殊大型生产设备的教学内容,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完成课程的学习[2]。
(三)合理组织教学
教师在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组织教学,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设置好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主体,把课程的讲授、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轴类零件制造的学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读懂图纸,再对零件图和装配图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为学生安排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联系在一起[3]。
(四)丰富教学资源
要想更好的实施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还需要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师资力量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理论型的教师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要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来[4]。
(五)改革考核方式
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改革之后,那么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就需要改革。在传统的课程考核中,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的是结果的考核;而随着课程的改革,应该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成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加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在目前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中,并没有从职业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整体、系统的改革,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水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苗雅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職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4):100-102.
[2]何秋梅,何良胜.机械制造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0,(7):199-200,202.
[3]刘文倩.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5,(20):94-94,96.
[4]郭英,吴小意.浅谈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4,(3):102-103.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 机械制造技术 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41-0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整个专业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后续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近年来,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是都只限于对每门课程的具体改革,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因此没有真正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中,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提高课程改革的价值。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一般是对机械加工工艺、热加工工艺、工程材料等课程的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各部分相互独立,缺乏联系,而且只限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联系生产实践,因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再加上在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机械的记忆,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无法与工作实际相适应,因此必须要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这个理念对课程进行改革。要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个实际的工作情境,将学生作为主体,把能力训练作为目标,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要将整个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结构,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知道哪些知识,要做哪些事情,从而真正的理解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更加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1]。
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对教材进行改革
首先要对配套的教材进行编写,尽管课程改革基本不会改革知识内容,但是知识的组织形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缺少配套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很难适应。在对教材进行编撰的时候,要根据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和实际工作项目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对教材的开发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不但要有高职院校的高级教师,还要有企业的专职培训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从而确保编撰的教材能够将理论和实际完美的结合,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二)完善教学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需要具备一个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场所,才能够实现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真正达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要求。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完善教学条件,积极的引入先进的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体化实训教室,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理论的学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动手实践,从而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了基本的职业能力。除此之外,如果是一些需要特殊大型生产设备的教学内容,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完成课程的学习[2]。
(三)合理组织教学
教师在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组织教学,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合理的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设置好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主体,把课程的讲授、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轴类零件制造的学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读懂图纸,再对零件图和装配图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为学生安排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联系在一起[3]。
(四)丰富教学资源
要想更好的实施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还需要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师资力量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理论型的教师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要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来[4]。
(五)改革考核方式
当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改革之后,那么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就需要改革。在传统的课程考核中,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的是结果的考核;而随着课程的改革,应该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成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加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在目前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中,并没有从职业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整体、系统的改革,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水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苗雅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職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4):100-102.
[2]何秋梅,何良胜.机械制造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0,(7):199-200,202.
[3]刘文倩.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5,(20):94-94,96.
[4]郭英,吴小意.浅谈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4,(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