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以来,如何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就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极具挑战性的重要课题。《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趋势,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进程中,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许多难题有待逐步破解。
  鉴于此,2012年5月10日,国家开放大学(筹)教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在西安联合举办了以“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这次学术论坛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最近面向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校级领导举办的相同主题的征文活动为基础,十二位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校级领导,以学者身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各自对该主题的思考与学术见解。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严冰主持。正在西安参加2012年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的近300位代表出席论坛。
  徐皓(上海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型指向和思路演绎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如何创新?对此,我主要谈五点。
  第一,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中观念的更新。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观念的更新十分重要。一是理想的提升。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的理想并不完全一样。广播电视大学以远程教育为手段,注重技术、模式和系统,更多地侧重于感性的东西;而开放大学则以开放教育为境界,坚持理念、结构和制度,在内涵和追求上更具理性。二是目标的适切。广播电视大学多以学历教育为本,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开放大学则以“学历 证书”教育并举,注重培养学习型社会中的“人”。从“人才”到“人”其实是教育的回归,体现了教育的本体价值和相对独立性,表现出了教育质的规律性和永恒性——培养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100年校庆时所提到的爱因斯坦的观点,即大学出来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包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也都提到,要以育人为本,实践育人。所以,从“人才”到“人”,既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提升。三是使命的交替。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的使命不一样,广播电视大学奉行的是“有教无类”,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开放大学追求的是“因材施教”,致力于为学习者创造发展机遇。机会和机遇两个词,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涵义相隔甚远。2010年美国教改方案的主题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010年英国教育白皮书的内容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从中不难看出,“每一个”太重要了。从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切”到开放大学的“每一个”,不仅顺应了国际潮流,而且体现了人本进化。
  第二,关于“模式”向“样式”转变中学术的反思。前一段时间出现了“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争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所说,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当中,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了。我曾在2004年的时候提出,广播电视大学未来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是什么?模式只是过程的一种暂时的抽象,活化才是其有生命的永恒的体征,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由于相比于“模式”,“样式”更具“程序化”和“操作性”,特别是在当前,“模式”在很多时候容易成为一句空话和一个标签,所以,建议用“样式”替代“模式”,这样,“过程”才能变成“流程”,“口号”才能变为“行动”。当然,用“样式”代替“模式”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替代的策略有两点,一是为了继往开来,人才培养还得依托“模式框架”;二是为了兼容并包,教与学需要彰显“样式特征”。
  第三,关于“教学”向“学习”转化中策略的调整。教学原本是“导致学习”的,要使学习能够发生。我们常说网上教学要互动,根本的互动或者说本质上的互动就是要导致学习的发生,“教”促进“学”、“教”引导“学”。教学的本义正是“教”学习者如何“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大批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要面对大众化教育的广大学习者,教师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势在必行,否则,教师仍然会重复自己在精英大学里经历的那套“教”,并由此带来与之相应的那套“学”。远程教育的重点是远程教学,教学主要是“传道”与“授业”。开放教育的核心是开放学习,教学必然是注重“导学”和“助学”。在国际上,“远程教学”和“开放学习”已经成为通用术语,终身教育也早已被称为终身学习。开放学习的前提是“包容”、核心是“灵活”,开放学习需要支持,只有“支持”引领、“服务”跟上,“学习者中心”才能日趋凸显。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支持很重要,是教学的本分;但教育不等于服务、支持也不等于服务,千万不能误读教学的功能、曲解教育的本质,服务的缺位和服务的过度都是要不得的。
  第四,关于转型中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之处。一是调整培养目标。曾经的“当班人”只是学习者身份的标明,以往的“职业人”也只是学习者愿望的表达,唯有“学习人”才是学习者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渴求。二是改造课程体系。以前课程体系一直追求系统、完整,当然也有的课程体系曾经追求过“模块”,但也仅仅是课程的模块而不是内容的模块,内容的“适”和“微”才是课程开放的前提。在此,我特别请大家关注一下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课程内容的阶梯性。三是完善学习评价,促进“教”向“学”的转变。学习评价应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唯有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才是学习发生和持续的助推器。
  第五,关于转型中人才培养创新的重点所在。一是学科建设,这是拿什么来培养人的依据。学科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应该与开放学习对象的认知结构对接和合拍,这就需要调整和优化。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科绝不是研究型大学那种基础性的学科,而是教学应用型的学科,它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紧密相关,于是课程体系就和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相关。二是教学学术,这是对怎样培养人方法的关照。教学学术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把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乃至教学管理型的大学放在一个平台上展现,使精英教育、大众教育乃至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能够有共同的生存权和话语权,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学术太重要了。三是课程开放,这是对培养什么人途径的选择。课程在拉丁语中只是“跑道”“奔跑”的意思,但它却是大学的产品,这一点非常重要,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产品既包括制造,也包括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对于开放大学来讲,光有“跑道”还不行,还必须“奔跑”,要使人人不但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而且享有接受合适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我有三点结论:一,“人”的培养要优先于“人才”的培养,对于开放大学而言,尤其应该如此。二,“个性化、适用型、开放性”可能是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有的特征,也是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必然。三,“自主、灵活、有支持”大概是开放教育背景下混合学习样式的创新要素,更是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使然。
  张宁(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授):深刻变革现行教学体系,坚持协同创新理念
  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开放大学转型的时期,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顺应学习者的需求,对现行的教学体系做出深刻的变革,顺利实现转型,是每个广播电视大学人必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绝不是所谓的“华丽转身”,而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迈向这个过程的时期,回顾自1999年开始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可以看到,在试点十余年的探索期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不仅实现了由第二代传输媒体向第三代传输媒体的过渡,即从广播电视媒体向计算机媒体的飞跃,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实现了教学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交互的飞跃,这在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这期间广播电视大学在更核心或更深层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上,还有所缺失。现在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普通高校全日制模式的束缚,学习者的选修空间很小。课程的安排,依旧是建立在“我要你学什么”的思维定势上,学习者的主观选择性很小,课程体系还不适应成人学习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依据开放大学的特征,改革和重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培养目标密切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密切贴近个人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探索完善基于开放大学条件下的教学质量标准以及测评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各项能力较强的社会成员。
  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质量和特色应该是其追求的目标。高质量始终是今天的广播电视大学、明天的开放大学矢志的追求。那么,到底什么是我们的质量?我以为,对这个问题的探寻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在这个阶段开放大学所承担的功能和任务的大背景下去考量,也就是说,要有辩证的质量观。当前必须认识到,未来开放大学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是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在继续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同时,其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在现阶段,其所面对的群体大多数尚属于接受高等教育相对弱势的一部分人群。在这样的背景下考量未来开放大学的质量,最根本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学习者经过在开放大学的学习之后,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文化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能够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推动或表率的作用;二是学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明显提升。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开放大学可能会比其他高校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当然,开放大学也应始终不放弃,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人群的变化,不断提高质量标准,直到可与名校比肩。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还必须突出特色。脱离了特色的质量,将是空虚的、难以衡量的质量。广播电视大学的特色有很多,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系统优势。没有这样一个系统,任何一所独立的广播电视大学要想发展到今天的水平都是不可能的。未来开放大学也必须坚持这个特色。除此以外,科技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全方位服务社会等等也是未来开放大学发展不可或缺的特色。
  建立一个新型大学实体,需要很多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与创新,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是:认识观念的深刻变革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而这一切会集中体现在教学层面的改革与创新上。教学改革与创新涉及很多方面,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应该是模块化课程群。所谓模块化,就是把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实训模块。在通识模块和基础模块里给学习者多设置一些课程,让学习者有选择余地。可以有50~60%的课程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当然,学习者最后要拿证,就必须通过计算机专业模块和实训模块的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实现素质教育与能力提升的结合。
  二是测评体系改革。应对现有的测评体系做革命性的变革,建立全新的测评体系。不仅要改革考核形式,更要改革考核内容;应既有学习之中的测评,也有学习之后甚至学习之前的测评。
  三是教材体系改革。教材体系实际上与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材应随着知识的更新而更新,应是最新、最权威的教材。广播电视大学也许可以不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在自行编写课程教材上,而是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指导上,然后整合社会资源,选用全国最好最新的教材,这应当成为开放大学教材建设的特色。
  四是教师。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战线的特种兵,不仅应具有高校教师需要的综合素质,还要有特殊的素养;应既是学科领域的专家,更是该学科领域远程教育方面的专家。另外,教师一定要热爱开放大学事业,因为只有热爱一件事情,才可能做好这件事情。
  最后,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协同创新应成为其一个重要理念。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协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以协同创新的理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进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为此,可能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协同。其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二是学校功能的发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协同。要全方位地致力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框架下的继续教育领域,全面拓展各类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为社会各类人群提供多种教育支持服务。三是大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文化建设的有效协同。体制机制创新是大学发展的不懈动力,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要将此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有效协同,在体制机制创新中不断营造和丰富大学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四是教学创新与学生工作的有效协同。多年的实践证明,脱离学生工作,教学质量是难以有效提高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得到学习者的响应,这就需要学生工作的有效协同。五是大学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有效协同。如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建立的教学联席会、教学共同体,实质上就是结合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的实际,推进教学、办学、管理和支持服务部门间的有效协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当然,还有行政与业务等等。六是个人专业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有效协同。学校与员工之间必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爱、尊重和依存的关系,必须是相互而不是单方面的。   四是明确教学学术的发展路径。① 建立和完善教学学术评价机制,包括建立教学学术价值认可制度、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创新教师奖惩与晋升制度、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等。② 搭建教学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建立教学学术组织、搭建网络和资源平台。③ 立足校情,借助本校资源,建立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学术培育制度。其核心在于建立可靠的支撑组织,促进教师发展特别是教学能力发展及基于校本的教学学术培育。④ 倡导教师开展基于设计的研究。
  第四,教学学术对开放大学意味着什么。开放大学建设在内容、形式、资源、环境、质量和管理等方面,都对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开放大学教学学术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展开教学学术研究。当前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应当明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强化“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教学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建设方面,把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和教学终端”四个建设抓手,将教学改革的核心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总之,开放大学的人才质量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一刻也离不开教学学术。作为一所教学型的大学,开放大学应该更加强调“教学学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教学内涵建设提升到学术的地位,提高到培育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深入开展系列相关研究。
  (根据会议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资料整理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和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石子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当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传统大学对于学术的追求,而学术又往往被狭隘地理解为学科研究,我国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相当普遍,被认为是导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并强调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新近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同时特别强调“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还有教育部、财政部早些时印发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的五项建设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具体包括“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开展有关基础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研究”。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研究欧内斯特·博耶以及李·舒尔曼提出的“教学学术”的理念,认为在我国高校把教学提升到学术的地位并做出相关制度安排,可能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认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从理论建构到实践运作都有不少难题有待破解,所涉及的许多较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恐怕不是通过实施某项工程或者项目便能解决的。能否接受和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学学术理念,逐渐建立新的教学学术评价制度,本身很可能就是个有太多纠结的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在远程教育领域同样会有突出的反映。我曾谈到,广播电视大学或者开放大学必须重视教学学术,但教学学术要在广播电视大学或者开放大学“登堂入室”,显然又比普通高校困难得多,这与广播电视大学或者开放大学的定位有关。广播电视大学或者开放大学主要面向社会成员开展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的“教学”较之普通高校,显然更不容易得到重视和落在实处,现实的制度环境可能很难给教学学术提供相应的空间。广播电视大学要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术支撑能力,包括学科研究水平。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开放大学的学科研究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看来应该是为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相应的学术支撑,教学学术应该比在普通高校受到更多重视。
  刚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筹)教学研究中心,宗旨就是基于开放大学的定位、功能及其对于质量和特色的追求,结合开放大学教学工作实际推进教学学术。中心一方面将组织开展开放大学教学及教学管理课题研究,包括相关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将接受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委托承担相应工作,承担或参与相关教学及教学管理课题的立项、验收等方面的工作。这次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共同举办的学术论坛,是国家开放大学(筹)教学研究中心开展的首次学术活动。论坛的主角是省级电大主管教学和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源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学校领导,他们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已经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筹)教学研究中心聘请的首批研究员。十二位学校领导作为学者、专家发表的主题演讲,围绕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表了许多新的学术见解,这些学术见解及其产生的思想碰撞,包括他们在演讲中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助于推动相关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也将继续与各方面共同探索,努力在研究的内容维度和方法维度等方面,逐步呈现教学学术作为一个新的专门领域的突出特征。
  正如许多主题演讲中所提到的,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绝不仅仅是改个名称,更是一次重大战略转型。我曾说,战略转型意味着深层次和全方位的变革,战略转型期必然是改革阵痛期,我们在战略转型进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和矛盾,其复杂性、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可能是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三十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包括那些长期以来有意无意地被掩盖、被搁置、被淡化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可能会表面化,改革阵痛的“烈度”甚至会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超出我们的实际承受能力。亟待研究和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解决的课题很多,我最近多次提出,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首先是教学质量将面临更大挑战。换言之,提高教学质量同样是广播电视大学或者开放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战略转型首先应该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当前的探索重点,我以为,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二是教学运行机制创新。开放大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最重要的,可能也是要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的核心支撑与创新动力。《教育规划纲要》非常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要“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谓人才,应该既指“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包括“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相当长时间将是开放大学的主战场。显然,人才成长的环境和路径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将学生送出校门并不意味着人才培养过程的终结。主要面向各类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服务于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同样必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于1999年启动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点是开放办学条件下的教学质量保证。这样的重点和难点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战略转型,当然应该注入新的内涵。   通过开展为期八年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播电视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如同人们习惯于将这个项目简称为“开放教育试点”,往往很难首先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将重点放在“开放教育试点”上,甚至侧重于强调对教育对象的开放。在开放教育由试点转入常规后,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但总体上看,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恐怕未能实现预期。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广播电视大学要实现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作为新型大学实体,迫切需要进一步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在实践中回答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二是谁来培养人的问题;三是拿什么来培养人的问题;四是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包括怎么学、怎么教,怎么在秉持“有教无类”理念的同时努力实现“因材施教”;五是培养的人怎么样,涉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等一系列问题。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去的。而且其中所涉及的不少问题,看来不是用两三年时间就能轻易解决的,战略转型进程中肯定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亟待形成新的共识和合力,扎扎实实地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包括参与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及教学改革实验,及时推广应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
  责任编辑:石子
  纪平(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立足开放大学培养目标,明确学科建设的定位和路径
  学科建设对于大学的学术研究和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开放大学来说,学科建设最现实的意义是:支持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包括专科、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教育,保障更多专业的设置;促进教师的学术与专业发展,解决教学学术和课程学习资源设计水平不高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尊重大学自身的教育规律和发展规律,保障办学自主权,以学科能力支持开放大学学位授予权,使中国的开放大学与世界开放大学一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要明确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容和路径,首先必须明确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学科建设内容。只有在清晰的培养目标下,研究学科建设才具有现实的构建意义,也就是说,明确培养目标是进行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为了更好地凸显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及特点,这里有必要对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和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明确开放大学与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不同,进而准确定位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专业性应用型人才或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动手创造、实现技术创新及产品制造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从性质上看,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教育,强调基础性,属于学术性教育范畴;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性教育,强调技能性,属于职业性教育范畴;开放大学是一种职业后教育,强调应用性,属于继续教育范畴。在能力培养上,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开放大学注重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上,普通高等教育强调一般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高职教育强调一般性基础知识和岗位技能知识;开放大学强调一般性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知识。在学习过程上,普通高等教育讲究知识体系和知识的连贯性,以科学实验、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为主线;高职教育突出实用性、简约性和因材施教,将大量的教育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动手创造、技术开发及产品制造为主;开放大学注重学习的开放和课程资源的开放,更加强调生活性、经验性和职业性,以自主学习能力、岗位能力及发展能力为主线。总体上来看,普通高等教育整体重心在素质教育;高职教育整体重心在职业能力教育;开放大学整体重心在持续能力教育。
  这三种教育明显的区别有三点,一是在培养性质上,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专业性包含着一定的职业性内涵,但专业性不等于职业性,专业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二是在培养规格上,有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之分。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之间,既存在层次关系也存在类型关系,但主要还是类型关系。三是在培养对象上,有年龄大小及人群之分。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满足学龄人口在内的社会成员求学需求,教育对象是学龄青年,发展动力是教育体系内部的升学拉动。开放大学教育面向社会所有成员且不分年龄大小,教育对象侧重于职业后成人,不分有无职业,发展动力是社会发展对人们终生学习需求的拉动。
  从以上三类教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和开放大学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三类教育在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特色不同,规律有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从学科建设的逻辑程序看,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基本定位,然后才是具体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基本定位不同,学科建设的具体内涵也会不同。开放大学的学科定位是要“宽度”还是“高度”,这是基本定位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开放大学的定位,开放大学的学历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也不等同于高职教育,而是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学历教育。依据这种定位,特别是如前所述的开放大学培养目标,开放大学的学科定位应该是“宽度”在前、“高度”在后。“宽度”在前,就是支持和服务于现在广播电视大学所设置且运行的近百个本专科专业。用充分和良好的资金、设施、政策和环境,调动广大教师投身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学科团队。为颁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授予权提供学科性支持;以学科能力提高教学学术水平,落实教学过程;用学科成果支撑已设置的专业和满足更多的新专业设置需求。“高度”在后,就是在学科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既在已具备基本师资队伍、基本学科群、基本学科成果和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和遴选出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有需求的学科,作为支持开办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的重点学科去发展,把这些学科发展成为能够代表开放大学学术水平和师资水平的、有高度的学科。   在本科教育方面,目前开放大学本科(专科起点)招生专业有26个,专科63个,除了哲学、历史学、理学和军事学四个学科门类以外,还涉及其他9大学科门类。开放大学的本科教育可以把教育学门类的教育技术学、成人教育学,文学门类的汉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工科门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农学门类的农业资源利用,管理学门类的技术经济及管理等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开放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可以把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学科,集中投入,重点发展,这将便于形成交叉学科,互相促进,为开放大学在理论、技术、学科上提供重要支撑。在硕士研究生教育类型上,应首选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在培养机制上应实行“双导师制”,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在企业行业聘请有实践经验和相应水平资格的人员作为一方指导教师,让企业行业教师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提出企业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共同设计课程和教材。
  总之,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是按照各个学科来进行的,大学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通过各个学科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科是大学的细胞,学科组织是大学组织的基础,学科制度是大学制度的根基。开放大学要提高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和学科队伍建设水平,无论是战略规划还是发展目标都应以学科构建和学科建设为中心,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组织制度。要制定开放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采取优先发展学科的思路,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开放大学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学科。同时要能够提供相关制度保证,尤其是政策、资金和队伍的支持,以加快推进学科建设。
  龚祥国(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根据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以及自身特点,改革、创新与重构课程体系
  当前,开放大学不仅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和体制与机制的创新,还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与重构。课程体系是开放大学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服务学习者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承载着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体现着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开展。
  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与普通大学相比,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也必须体现自己的特殊性。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开放大学的课程建设经验,我国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体现四个基本要求:一是开放的课程理念。开放大学的课程应该对所有学习者开放,并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完成课程学习所需的各种支持与帮助。以英国开放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为例,他们的课程都表现出明显的向学习者开放的特征,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学习结果供学习者选择,其课程面向所有有志于学习该课程的学习者,并尽可能为学习者创造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的条件和帮助。二是分级化的课程体系。开放大学的课程可依据一定的规则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各等级的课程应与学习者将要获取的学术资格相匹配。课程内容的组织,可采用逻辑顺序模式或心理顺序模式。逻辑顺序模式是根据学科自身的系统性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确定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其顺序,心理顺序模式则按照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确定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其顺序。考虑到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大都已达到成熟水平,所以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可侧重于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而不是学习者的心理顺序。三是规范化的课程管理。开放大学的课程管理应该通过学习时间、同时修读数量等方面的限制,确保课程学习的质量。开放大学的课程应该给予学习者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对课程修习条件加以适当的限定,从而既保证课程的学习质量又给学习者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四是灵活的课程衔接和沟通。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开放大学内部不同学历层次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课程之间的沟通,二是指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与学习者通过开放大学以外其他途径学习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前者可通过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来实现,后者主要通过学分银行来实现。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开放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层级化课程体系或许是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方向。所谓层级化,是指课程体系在纵向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课程根据所属等级被赋予不同功能并采用相互联系的课程管理模式。
  实施层级化课程管理的前提是对课程体系进行层级划分。开放大学同时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服务,所以相应地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需要摆脱目前主要集中于学历教育的特点,要充分重视拓展课程的非学历教育功能。根据开放大学的这个定位,同时考虑到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对应,建议目前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如果将来开放大学功能拓展到研究生教育层面,还可以相应设置五级、六级等深造程度的课程等级。
  就具体的课程而言,开放大学的每一门课程均应纳入层级体系。课程等级划分的基本依据包括: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课程知识的学术水平、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每一门课程对应一个级别,所有的课程构成一个互相贯通的课程体系。在这个层级化的课程体系里,开放教育的各类课程将根据一定的标准纳入相应的课程级别,各类短期培训课程、岗位培训课程以及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课程也将纳入相应的级别,具体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这个课程体系中,纵向是课程分级、横向是学科分类,只要建立适当的“选课规则”就可以形成不同专业(岗位)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
  我国开放教育的课程体系目前设置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等模块,较为复杂,而层级化课程体系在课程管理方面则更为简化。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可建立课程层级与开放大学所能授予的学术资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课程体系和学术资格序列的一体化设计,可实现不同学历层次之间的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效沟通。学历教育不同层次的衔接可通过“选课规则”来实现,即在课程体系的每个层级设定“专业核心课程”和应取得的学分数(学习量)。非学历课程与学历教育的沟通,需要经认证后归入课程体系的不同层级,并通过“选课规则”的可选学分来实现。   在开放大学层级化课程体系内,课程层级与学习者所能获得的学术资格密切相关,要获得某种学术资格就须完成相应级别课程的学习。
  层级化课程体系与开放大学的学分累积制度紧密联系。学分制度是对开放大学学分获得、累积、互认以及转换的具体规定。通过学分的累积以及转换,层级化课程体系实现不同等级课程学分的有机衔接,使开放大学的整个课程体系与学术资格之间实现动态融合。
  总之,实行层级化课程体系,将能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各层次各类型一体化设计、模块化组合,保证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形成低门槛、多入口、多通道、立体化、多出口的修习制度,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术资格证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当然,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涉及学术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国家政策层面上的问题。在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开放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学位授予权、高中起点本科办学权等将成为影响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丁振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教授):积极应对教育环境变化,切实加强学习资源建设
  当前,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正在积极为办好开放大学做准备,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以求得开放教育稳步可持续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积极应对教育环境变化,切实加强学习资源建设。
  首先,学习者构成的变化要求进一步加强网上学习资源建设。学习者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年轻化。宁波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对报名就读开放教育的直属教学点的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本、专科学习者中21~35岁的学习者分别占96%和88%,且超过50%的学习者都是21~25岁。二是学习者从事的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在上述调查统计中,本、专科学习者来自于企业的比例分别为88%和94%。三是学习者的地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学习者来自于县及以下基层单位。如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每季招生中,宁波市城区学习者在2002年秋占73.45%,以后逐年下降,到2011年秋降至22.44%。地域结构变化的另一表现是外来务工人员比例大幅提高。在上述调查统计中,本、专科学习者来自于宁波市外的比例分别为26%和46%。
  上述学习者构成的变化,迫切要求加强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因为从理论上讲,年轻学习者有上网条件(在上述调查统计中,本、专科学习者有上网条件的比例分别为98%和93%),喜爱并且有能力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同时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学习者来自基层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迫于工作压力、竞争压力,没有大量且整块时间参加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课的到课率普遍偏低,不尽如人意。这两方面都表明,当前应加强网上学习资源建设。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自2010年下半年至今已新建和重建了53门课程的视频学习资源,2012春在建25门课程。我们希望通过为学习者提供相对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促使学习者在不能参加面授辅导时,能够利用点滴、零星、碎片时间参加网上学习,提高学习的到位率。
  其次,专业构成的变化要求加强动态视频资源建设。以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例,2011年秋与2006年秋的专业相比,专业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设专业数有较大幅度增加,专业数增加了40%,尤其是专科专业数增加了近56%;二是开设的理工类专业有较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专科专业增加了75%;三是小专业现象明显。在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直属教学点2011年秋季招生专业中,12个本科专业中有9个专业招生数在50人以下,22个专科专业中有14个专业招生数在50人以下。这些变化使得开发建设网上学习资源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年轻学习者对网络技术的喜爱和擅长,以及理工科专业的逐渐恢复和增设,都对动态资源特别是动态视频资源建设提出了需求。
  动态视频资源的开发建设,一方面需要强调单位资源的时间长度,最好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另一方面需要强调资源的动态性,包括更新速度要快,要能满足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能力要求的提升;同时交互性要强,要能利于学习者和他人的交流沟通,包括和师长的交流以及和民间的交流。
  最后,媒体构成的变化要求开展基于手机的学习资源建设。与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时相比,现在的媒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机媒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从3G向4G迈进,智能手机的大幅增长更加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WIFI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二是所有的媒体都在向全面融合的方向发展,全媒体时代正在到来;三是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的需求不断驱动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面对媒体的这些变化,我们需要及早应对,将网上资源的开发建设逐渐转移到基于手机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上来。总的来说,需要创设“3A 3E” 的学习环境,提供“3A 3E” 的学习资源。3A即随身、随地、随时(Anyone、Anywhere、Anytime),3E即轻松、有效、快乐(Easy、Effective、Enjoy)。 为此,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开发建设适合“微学习”的学习资源。基于手机的学习是一种“碎片”式学习,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登录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但要求学习资源具有零散性的特点,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开发适合“微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聚焦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不强调系统性和学科完整性,而是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并予以分解,将相关知识点逐个呈现;时间长度最好在10分钟左右,适合进行碎片化学习。
  二是开发建设适合“游戏式学习”的学习资源。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普遍喜欢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参与性、控制性的资源。多年的实践也表明,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应该更多地借助实践、讨论和交流,将学习活动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让学习者控制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和结果。这就要求学习资源最好是游戏式的,使学习者可以在活动中不断观察、体验、反思、领悟。“游戏式学习”的学习资源设计的关键是资源本身能够检测学习者即时学习状况,在学习者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提供一定的线索并进行即时反馈。   陈显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整合全系统优秀教师力量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其中包括“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国家举办的新型的高等学校,在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中担负着重要使命,理应积极响应,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大力组织和推进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同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也是开放大学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时期,获得学位授予权的政策瓶颈可以说已经破解,当前需要努力去完成的,是建设相应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以合格的教学科研成果来获得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权。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整合全系统优秀教师力量,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科研究,应该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也是让外界认可开放大学系统师资力量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开放大学的教学团队建设,除了应遵循一般的规律外,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系统办学的特点。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形式,不仅具有团队的目标性、互补性和合作性等共性特征,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即团队结构的梯次性、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学团队建设必须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在不断优化结构的同时注重长远的建设和发展。
  开放大学的教学团队应至少承担四大任务。一是承担学科专业的建设任务,提供优质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资源;二是组织指导本学科专业全系统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及时细致的教学辅导和答疑;三是承担教学改革项目,组织指导本学科专业全系统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四是承担科研项目,开展学科学术研究,取得教学和学术研究成果。
  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建设应该坚持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培养自己的教学名师,重视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重视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加入,重视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开放大学应该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工作机制,使团队的带头人和核心及骨干人员,能够每月至少一次地经常组织和推荐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和研读相关著作和论文,提交学习心得,发表学习体会和读书报告;开展调查研究,共同探讨和研究相关问题;承担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任务,完成教学和教改任务;申报和承担科研课题,发表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论文;指导本专业本课程其他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每学期定期发表团队工作报告,每年度召开团队教学和研究会议,发表年度工作报告和提出年度工作计划。通过邮件、QQ、远程教学平台等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每周一次定期开展,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同时,开放大学应该及时制定教学团队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建立团队人员的选拔和退出机制。比如,团队组建单位(主要是总部和分部)每年拨付基本建设经费,其中50%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团队人员的劳务酬金;每年或每两年评选优秀教学团队和团队建设优秀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团队取得的教学及科研成果同时享有参加教学和科研评比和奖励的机会。国家开放大学可面向全系统设立教改项目、科研项目两个专项基金,立项资助和鼓励引导全系统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
  开放大学的团队建设,切入点可以是课程(即从课程团队建设入手,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开展课程团队建设),但着眼点应该是学科和专业,即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应瞄准学科和专业,建设高水平的、具有丰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团队。通过系列课程建设,形成学科优势,建设高水平的、结构优化的学科教师队伍,拥有按学科归类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这样才可能使学科在社会上有影响、在业界获得认可、在专家和主管部门那里获得学位审批的通过。
  此外,为了促进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建设,应该在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平台上建立团队建设专门网站,及时公布、公开团队建设的相关信息,公开选拔团队人员特别是带头人,接受开放大学教职工、学习者和社会的监督。
  杜纯梓(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授):苦练内功,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广播电视大学要实现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和具有决胜意义的重大课题。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练好内功,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一是增进学养。大学是学术共同体,以学术为本位。大学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广播电视大学主要以具有丰富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在职成人为教育对象,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应该具有更为广博的学识,对专业知识与学科发展了然于心,善于深入浅出、点化生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普遍存在学养不足、知识老化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广播电视大学要增进教师学养,就需要:① 在教师中牢固树立学术本位的理念,弘扬学术文化,浓厚学术氛围,养成人人亲近学术的文化自觉。② 引导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教学需要,博览古今群籍,广纳中外新知,不断扩充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③ 加强教师培训。要改变过去教师培训偏重研究和布置具体教学业务工作的做法,加大培训的学术含量,多一些教育思想、远程教育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争鸣、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使之真正有益于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是强化科研。教学与科研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要做一名称职的大学教师,必须有很强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要争取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有一定的话语权。特别是在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时期,在办学自主权逐步落实和扩大的今天,必须克服轻视科研的倾向,注重学科研究,努力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提供学术支撑,让更多的教师由教学能手成长为学问家、教育家。
  强化科研,首先要从创建一流开放大学的战略高度认识加强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强科研支持力度,加大科研投入。要建立健全科研管理、评价与激励机制,把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核的核心指标之中,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之中。其次,要鼓励教师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同时要积极争取校外科研课题和项目,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发展。要善于从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用教师的学术研究引导学习者开展探究性学习,从丰富的经验矿藏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尤其要有意识地将本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和教师本人的科研体会、经验应用于教学,以拓展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习者的哲学思辨、科学认知和创新能力。最后,要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多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活动。国家开放大学要建立学术网站,创办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学报。要在全系统组建学科团队,开展学术研究、教学研究的协作和集中攻关。要不断总结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科研工作经验,宣传和推广科研成果,提高广播电视大学的学术知名度,扩大广播电视大学的社会影响。   三是用好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必须具有的素质,是达到远程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理想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借信息技术之力助教育腾飞。为此,就需要:① 掌握技术,吃透技术。现在云计算、物联网、平板电脑、泛在学习、微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和创新应用纷至沓来,我们要遵循适切性、目的性、发展性和变革性的原则加以利用,借此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改革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良好而顺畅的远程教育价值链和生态圈。② 克服技术至上、为技术而技术的偏向。当前,在远程教育领域存在一种异化现象,将教师的作用淡化、弱化甚至抹杀。整体考察远程教育,教师实际上扮演了三种角色: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学习过程的“导师”、实践环节的“教练”。前者最为重要,是实施远程教育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有“教”就有施教的课堂,只是存在现实与虚拟、固定与移动、预先设定与随机发生之分,远程教育更偏于后者。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要下大力气研究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如何将最优质的教育、最有效的训练提供给学习者。只有越来越多的名师在网络空间传道授业、贡献智慧,只有技术的应用完全适切认知规律,符合人类天然的交流习惯,臻于解放人、成就人的自由境界,远程教育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③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技术元素自然顺惬地融入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环节中,使之成为有机整体,成为实现教育功能和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
  四是潜心施教。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往往集教、管、考、评于一体,很少能集中精力做学问、搞教学,很少能从容有序地主讲一门课程、完成一个教改项目,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对远程教育规律难以把握,也难以产生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此,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提出“三个回归”:回归大学,回归教学,回归教师;明确规定了教师的三大职责任务:讲课、建资源、搞科研。其目的就是要严格遵循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的规律办学,让全体教师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岗位上躬身实践、建功立业。
  潜心施教,就要:① 以对学习者深挚的“爱”教书育人,忠实践行“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的理念,并将此贯穿于自己的整个教学生涯。② 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治学执教,以自己的广博知识和扎实功底传承文明薪火。要强化精品意识,以“适需、管用、有效”为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建好每一个课件。要经常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诉求,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建立与学习者切磋交流的绿色通道,及时为学习者解难释疑,在无间隙的沟通中达到教学相长。③ 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通过教学一线的摸爬滚打和富于个性的改革实验,悉心摸索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鲜经验。学校也要给教师的改革创新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必要条件,对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效、创造宝贵经验的教师要大力表彰奖励,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和价值认同。通过政策导向和多项有效举措,激励全体教师扎根本职岗位,不断攀登高峰,成为有理想、有作为、富于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远程教育名师。
  胡新生(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创新教学模式,一体化设计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
  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成人、在职、业余”的学习者,按照 “五统一”的要求,实行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未来的开放大学,学习群体更加多样化、学习选择更加个性化、学习过程更加自主化、学习评价更加多维化,这就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对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在一体化设计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时,主要遵循了两个教学理念,一是“有效教学”的理念,二是“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效教学”理念重点关注的是:效果、效率、效用与效益;学习者的进步和发展;可测性和可量化;教师的反思意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因材施教”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因学习者“入学基础不一”而施教、因学习者“学习能力不一”而施教、因学习者“工学矛盾不一”而施教、因学习者“接收信息的方式不一”而施教。同时,考虑到开放大学学习群体的复杂性,为了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习者,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始终坚持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努力实现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的深度融合。
  具体而言就是,在实践中注意充分发挥面授教学生动、形象,网上教学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习者、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媒体、教学顺序、教学评价方式等,依照“网上教学——面授教学——网上教学”的程序进行规划,构建了一种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稳定的搭配关系,简称“一总二分”模式。该模式有两层含义:① “一总”指课程需完成的总学时,“二分”指总学时被分解成面授教学学时和网上教学学时; ② “一总”指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二分”指完成该任务的“网上教学——面授教学——网上教学”中相连的两个环节互为联系与补充的关系。在这个模式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总任务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总任务分解成多个独立的知识点,借助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分别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按照“网上教学——面授教学——网上教学”的顺序,即课前网上预习、填平差异,面授课重难点讲解、辅导答疑,课后网上复习巩固、知识拓展、完成作业的顺序,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其中,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打基础,对学习者起指导作用;后一环节对前一环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给教师或学习者同时提供反馈信息。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循环巩固。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集中学习或个别化学习,亦可两者结合,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合理分配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的学时比例,使之适合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引入变量“λ”代表面授学时系数,即:“教学总学时=λ总学时(面授教学) (1-λ)总学时(网上教学)(0≤λ<1)”。其中,“λ”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学习群体特征、学习方式与课程特点等因素。基于不同学习群体对学习方式的不同要求确定“λ”的数值范围,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点进一步精确“λ”的数值,合理安排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的比例。   根据“λ”的取值范围不同,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各自所占学时比例也相应变化,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同时分别对应三种教学模型。模型一以面授教学为主,主要针对学习基础相对统一、学习时间十分充裕的群体,其主要特点在于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化,通过生动、形象的面授讲解,使学习者直观地感受到同伴之间协作的乐趣,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有效降低对所学知识的畏难情绪。这种教学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难以立足全体,学习者难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节奏。模型二将网上教学和面授教学并重,要求深入分析学习者的基础,确定切实的教学目标,梳理教学内容,系统设计面授与网上一体化教学过程(面授教学旨在破解重点、难点,传授学习方法,教会学习;网上教学充当“空中课堂”,将授课内容依梯度关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学习者系统展示,便于学习者吸收),较适合于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后的开放大学分部的情形,即学习者相对集中、师资容易调配、交通极其便利。模型三主要以网上教学为主,立足于较为易学的基础课程和网络资源十分成熟的优质课程,其中也包括残障人士修读的、可通过特殊软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课程。
  刘西平(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发挥开放大学教育优势,探索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
  开放大学框架下的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型,包括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状态和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具有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功能。站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角度来说,教学模式就是应用现代技术,采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有组织的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一个结构框架,是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相结合的一个虚拟框架。开放大学必须抓好教学过程,而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就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过程。从外部来看,探索教学模式对于广播电视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与普通高校和高校网络教育相比,广播电视大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实行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是未来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从内部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实质上就是探索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模式的运行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从当前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新任务和新使命来看,构建成熟而稳定、统一而有差别的教与学的结构框架是开放大学建设的基础,是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决定和影响教学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育使命;二是教育技术;三是教育对象。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模式受其教育使命、教育技术和教育对象的影响,注定是不断变化的。从教育使命来看,广播电视大学在1979年建校之初,其肩负的教育使命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采用了教学系统和办学行政系统纵横交织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决定了广播电视大学的体系和分工,构成了广播电视大学特殊的教育模式,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据此逐渐探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对开放大学的教育定位有了新的变化和要求,使得开放大学的教育使命已经不单纯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是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化,是大众化和社会化的并举。开放大学的教育类型,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而是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并举。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内涵更加深刻、外延更加宽泛,教育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学历教育,而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并举。从教育技术方面看,开放大学的技术应用模式,与其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包括广播技术、电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技术等,力求实现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从教育对象方面看,当前的学习者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学习者的素质不平衡,包括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在内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二是学习者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有接受学历教育的学习者,还有接受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者。所有这些,都需要开放大学在探索教学模式过程中认真研究。
  教学模式与教育定位特别是质量评价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所以必须采用不同的质量规格,开放大学的目标定位不是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从事的不是精英教育,不是要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必须建立适合开放大学定位的恰当的质量评价标准。
  实践中,各个学校都探索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模式框架。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尝试架构了适应新时期新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三点: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学习者选择权,实现有效学习。具体而言就是,在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习者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模式,学校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支持服务,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强调以教师为主导,提供模块化资源,实现有效教学。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重新整合,打破传统渐进式章节体系的框架束缚,在符合学科规律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知识模块,对之进行全面分解,实现知识体系模块化、知识内容颗粒化,将课程内容组织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大单元和小单元及系列,使之符合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和单元学习的需求。三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强调以网络为支撑平台,提供混合式学习,实现有效服务。学校通过交替安排面授课和网络课,为学习者提供多形式且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赋予学习者自由选择权,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学习课程的时间和形式,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三种可供学习者选择的模型,学习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如工学矛盾和学科水平等等,决定自主学习时间和参加面授辅导时间的多少。目前来看,“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绩,已经收集上来的14门课程改革报告和1500余份有效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及部分访谈资料表明:通过给予学习者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权利,能够保证不同条件下的学习者平等接受教育资源,满足学习需求,实现学习目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实现了学校满意和教师满意,更实现了学习者满意。   关德章(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重视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开展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在实现“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不断有问题暴露出来,比如,师资结构性短缺而导致教学服务不到位;学习者分散而导致服务成本过大;小专业数量较多而导致集中教学较难开展;各地区不能保证一定开设本地区学习者需要的所有专业,等等。其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因此,如何基于网络开展个性化教学,成为了当前开放大学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是:在网络条件下,教学过程针对学习者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起点、教学进程以及评价方式等,使学习者处处能学、时时能学,在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所形成的学习特征是,学习地区的异地性、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学习价值追求的多重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及探究性。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实现,需要建立以下机制:
  一是建立统一联动机制,形成师资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教师指导性教学和学习者自主性学习,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核心。当前,学习者异地进行专业学习正成为趋势,这就要求必须研究和探索新的师资共享机制,从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层面而言,这意味着必须突破教学独立化、资源封闭化的状况,根据统一教学计划,确定指导教师,实施开放教学。可由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整体教学支持服务团队,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共同探索区域协作的教学服务模式。
  二是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学习者异地学习模式。随着远程开放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越来越成为远程开放教育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持条件,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当前应实行开放大学各分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共享,要在统一规则下,实现联动和开放,供各地学习者选择和使用。
  三是建立统一的咨询服务机构,形成学习支持和服务模式。在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学媒体,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特别强调学习者和教师跨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自主选择,使他们对学习支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开放大学应建立统一的咨询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远程学习接待中心的作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是建立统一的课酬核算标准,形成开放大学经费结算模式。“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能够解决学习者异地报考、异地学习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开放大学各分部收费标准不一致带来的经费核算问题。因此,当前需建立相互认可的授课教师酬金支付标准及核算发放系统。教师的酬金可先由所在分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发放,原则上参照本分部的“课时费”标准并计入教师工作量。如果异地学习者来自不同分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可由各分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相互协商,根据课程学分(或学时)和学习者数量,相互转移费用,探索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各分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之间酬金的结算,可根据各分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之间商定的统一标准,每学期按结算标准和办法支付给承担课程的分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根据东北四市的探索和实践,“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实现“两个集合”(即师资集合和生源集合);解决学习者分散、师资结构性短缺而导致的教学服务不到位问题;满足学习者日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发挥优秀师资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宽广的舞台;降低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成本,提升支持服务水平,保障教学质量。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当前还面临以下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一是推广“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开展个性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开放大学也要不断深化开放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二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设计与表现形式有待完善。三是针对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过程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待建立。四是对各分部教师教学和服务质量的考核和评价有待加强。
  周先宁(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教授):开展随学随考试点,深化开放大学教学改革
  广播电视大学三十多年的发展,始终与社会变迁同步,是一个不断变革与转型的过程。在当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要实现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同样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顺应学习者的需求,对现行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进行深刻变革。
  在终身学习时代,学习是人 “生存”与“发展”的要件,“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已成为个人乃至社会基本的共识与诉求。为满足“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需求,开放大学在教学改革上,必须选择随时入学、随时学习与随时考试。随学随考突破的是考试时间的大统一,但必须坚持命题统一的质量标准。当然,为照顾学习者的差异,也为节约办学成本,学习者的学习可以基于网络,以网络学习为主;供学习者选择的考试地点,可仍主要集中在市、县。由于要坚持统一命题考试,而学习者参加约考的课程以及何时约考等等又极具个性化,对考点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和无常性,因此随学随考最好采用基于网络的考试。
  当前,要开展随学随考的工作试点,必须先行做好以下一些基础性工作:
  第一,随时入学,打破学年制,实行完全学分制。应设立常年招生机构,根据一定的条件,保证学习者随时报名、随时入学。新生入学后,立即接受一周乃至一个月的入学教育,学习“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课程。课程内容可包括理论培训、学习方法指导、教务流程简介和学习技能培训等,以帮助学习者尽快了解、熟悉开放大学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观念,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同时,应聘请专业责任教师指导学习者制定个别化自主学习计划,由学习者自主决定完成学业时间、自主选择课程和学期,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另外,应通过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及面授导学课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为学习者随时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为满足学习者随时学习的需求,开放大学必须致力于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①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应注意各种媒体的有机配合,以质量和实用为主要参量,努力达成最优的效果。无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还是省级广播电视大学,都应该制定联动的资源建设规划并实施,以课程为中心建设教学资源体系,使学习者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需求的教学资源。可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经费保障与工作机制。同时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作为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以上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课程教学资源的实效性和适用性。② 加快教学平台建设。为整合所有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客观考量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搭建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要在原有基础上,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探索远程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整合现有的招生、电大在线、网上缴费、形成性考核、教务管理等各类教学与教学管理平台为一个平台,使学习者在一个平台上就能完成入学、缴费、选课、注册、课程学习、作业提交、课程报考、成绩查询与打印、毕业证书办理等事宜。③ 注重教学终端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天网” “地网” “人网”的优势,合理布局开放大学网络平台终端,与现有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企业培训中心、老年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等终端连接,设立远程教室,建立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终端,形成覆盖全国的教学网络和教学站点。
  第三,为学习者随时考试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包括提供联网计算机房为考场,方便学习者随时考试,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加强题库建设,改革原有试题的题型和内容,同时紧跟知识更新的快节奏,不断更新题库;建立评分系统,同时提供简便的测试手段。
  钟志贤(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推进教学学术,为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学术支撑
  教学学术是什么?开放大学为什么要开展教学学术?如何发展教学学术?教学学术对开放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是广播电视大学实现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
  第一,教学学术是什么。理解教学学术内涵,关键要把握“学术”的要义。从中文词源学的意义上讲,“学”与“术”是两个词,“学”是指知识、学问或学习过程,“术”是指方法、手段、措施或技艺、技术。在哲学的视角中,“学”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术”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术”以“学”为基础,“学”为“术”服务。总之,“学术”一方面是指知识、学问、原理,另一方面包含应用的技术、方法或手段。
  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学学术的内涵:① 教学学术是一种学术。大学有多种学术类型,包括发现的、综合的、应用的和教学的学术,我们不能在科研崇拜的压迫下放弃教学学术的研究。如同其他学术一样,教学学术活动最起码要具备五种要素:假设、设计、互动、结果和分析;② 教学学术主要是研究教学问题,聚焦“教与学”的研究;③ 教学学术的追求宗旨是最优化的教学和有效的学习;④ 教学学术是一种系统而专门的学问,是一种与教和学相关的特殊知识和学识;⑤ 教学学术是一种教学实践智慧,追求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思结合和知行合一,关注卓越的教学水平和反思性教学实践;⑥ 教学学术是一种“共同财富”,具有“公开的、可评价的、可共享的”特点。
  综上所述,教学学术就是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知识传播和学习绩效以及改进教学实践”的原理与方法,是一门追求最优化效果的“教与学的学术”。从本质上看,教学学术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包括如何根据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目标,如何设计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结构。
  教学何以能成为学术?舒尔曼指出,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从过程上说,它和科研是一样的,都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二是从成果上说,都具有四个特点,即成果的公开、交流、评价和建构。也就是说,大学教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现了学术活动的基本特点,即问题性、研究性、文本性和可交流性。
  第二,开放大学为什么要开展教学学术?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使大学学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学术、发现或探究学术、整合学术和应用学术是构成大学学术范畴的四大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教学学术,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不能称其为大学,因为大学的本质功能是人才培养,然后才是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大学要开展人才培养就必须研究教学学术,没有一流的教学学术便没有一流的教学相长。
  二是提供平衡科研和教学关系的新视角。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大学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教学学术有利于从理论上重新思考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全面理解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内涵,为探索有效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从体制和机制上提供了新视角。事实上,科研工作属于发现的学术工作,教学工作属于教学的学术工作,两者对于学术的创新、传播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是强化教学在大学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教学型大学,最重要的科研就是教学学术,就是研究教学问题,这是其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明确这点将有助于凸显大学教师的核心角色和主要责任,帮助大学教师明确角色定位、重建责任意识,丰富教师学术评价的维度。
  四是凸显大学的本质特征,呼唤教师坚守大学的知识品性,即知识的传承性。知识的传承是一种专门的学问、技术或艺术,需要从学术的高度予以深入探究。知识传承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文化传播的效果,影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关乎大学的形象和地位。正如博耶所指出的,如果没有教学的传播功能,知识的连续性将中断,人类积累的知识将面临被削弱的危险。
  五是促进教师和学习者的持续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学术是刷新专业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是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者来说,通过教学学术有助于提高自己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典型叙述和鞭挞二战法西斯残忍杀戮行为的反战题材影片,影片伊始是来自约翰.贝哲曼的名言: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和视觉。接下来影片便用尽一个半小时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理性对人性的残酷博弈。本文主要就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命运等,谈谈影片中所传达出的一种理性与人性之间的交互与博弈。  关键词: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理性;人性  作者简介:延馼(1
一座公园在一座城市里,在齐齐哈尔这样一座边疆城市、一座工业城市里,如同一首诗中最抒情的句子、一幅画上最鲜亮的色彩。  这座公园叫龙沙公园,它位于市区中心,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去,无需门票,就像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自己内心,走进情感中最温柔的那片芳草地。  这是一座普通的公园,就像其他城市的很多公园一样,有湖水和亭台、有树木和花草。但是在齐齐哈尔人眼里,它是特别的、唯一的、最有价值的、最
摘 要: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外貌描写经历了从简单到形象的过程。《三国演义》中的外貌描写虽然存在着套语和标签式描写,但基本和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人物外貌描写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人物的相貌和其内质是存在一定映射关系的。  关键词:《三国演义》;以形传神;审美思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衍生品。进入20世纪中下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已经逐渐难以引领社会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之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便产生。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方法中,语言技巧的特色是十分引人瞩目的。常见的手法有矛盾、排列、不连贯、随意、隐喻等,而尤其在塑造真实与虚构内容之间,后现代小说的语言手法时十分巧妙的。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语言技巧;真实;虚构  [中图
聽力扫障  1. privacy /?pr?v?si/ n. 隐私  2. federal agent 美国联邦政府特工  3. detain /d??te?n/ v. 拘留;扣押  4. confirm /k?n?f??m/ v. 确定;证实;批准  5. petition /p??t??n/ n. 请愿书  扫码听测  Ⅰ. 听写练习  一边听录音一边阅读以下文字材料,这些文字材料不是录音的全
她在大二时贷款八万多资金自主创业,半年里,她已成功还清六成贷款,身上虽还负债,但她始终不悔自己的选择。她就是90后女大学生吴育林,现就读于武昌理工学院英语专业。  积累经验,90后女生想开服装店  从小喜欢玩洋娃娃,也喜欢把洋娃娃身上的衣服拆下来,自己设计并缝制成新的样式再穿到洋娃娃身上;和许多女生一样,吴育林喜欢逛街,尤其喜欢逛服装店。“每个女生其实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就是自己开一家服装店。”吴育
摘 要:自由是存在主义的四大命题之一,阿贝尔·加缪笔下塑造了一系列荒诞人物,存在主义对于人的价值讨论是不同于传统哲学思想认知的,自由的颠覆,不是颠覆过去,也不是颠覆未来,而是针对于现在,现在,唯一能给出我们感知的只有我们自己,对于一切现有的发出疑问,对世界报以怀疑姿态,荒诞的自由,如同人类追寻的真理而又不存在的真理,两者既流露惺惺相惜的吸引,也表露无知。自由精神情怀不能表露无知,自由的颠覆其实又是
摘 要:近年来,作为华文小说代表作家的严歌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她90年代赴美,便开始了自己异国环境下的创作。作为一名细腻敏感的女作家,身处异国他乡的经历使她对异域环境下的中国女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代表作品《少女小渔》便是严歌苓对女性的生存状态真实深刻的窥探。  关键词:严歌苓;小渔;文本细读;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艾米莉·迪金森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其次分析了《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的意象及其理解,最后分别从友情、宗教、及事业三个角度出发对本诗的主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灵魂;伴侣;忠诚  作者简介:苗莹莹(1990-),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当你看到那些成功人闪耀的成绩时,你并不了解他们背后奋斗时所经历的艰辛。”  从创业点子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目前,我的成绩是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并拥有了一个正在运行并拥有大量访问用户的私人测试网站。事实上,这一年当中,我经历了很多事情,绝非轻而易举,下面我列出了这一年中的10大心得与大家分享。   1.学会拥抱拒绝  这意味着你正在前进。我会经常觉得创业就像是其貌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