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研员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领者,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其工作过程中也存在行政支持不足、教研活动质量不高、教师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基于教研员困惑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行政部门重视不够、教研过程缺乏实效性、教师队伍问题突出、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最后提出了提高教研员教研效率的对策:加强行政干预、构建区域专家团队、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教研活动
教研员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领者,担任着重要的角色。2015年年底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5)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教研员班的活动,本次培训项目的培训学员来自广州、江苏、陕西、黑龙江等23个省,总计培训人数达142人,学员的年龄分布以30~50岁居多。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学历教师占80.65%,其中有8人为硕士学历。
一、当前教研员工作中面临的困惑
(一)行政支持不足
目前,政府部门对教研还不够重视,很多地区没有配备专职的学前教育教研员,一般由中小学教研员兼任。部分地区的专职教研员是其他专业转岗的。在教研经费上,不少地区没有专门的教研经费和专项资金。在班额配备标准上,行政干预不足,一些幼儿园的班额超标,师生比严重失衡。区域监测网络不健全,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实施不到位等现象都需要定期的监测、评价和纠正。
(二)教研质量不高
教研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教研内容宽泛。大多数教研员以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要内容。但是,教育内容的往往宽泛,没有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或问题进行研讨,跟风现象普遍存在。教研形式单一,往往是统一的集体教研活动,缺少理论学习、读书沙龙、分组讨论、工作坊、同课异构、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
(三)教师参与度不高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往往迫于制度的压力或习惯去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中发言的就仅有的几位教师,一些青年教师往往怯于发言,尽管有时新教师也渴望和他人对话,但是他们并不能融入到老教师们建立在丰富经验基础上的高層次对话当中,因而很多时候还是处于倾听状态。在教育活动中又该如何让新教师主动发言?如何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各幼儿园教研质量存在差异
目前,公办园良好的教研氛围和稳定的师资力量使得教研质量好于民办园。民办幼儿园由于园长的重视、师资水平、教研方式等使得教研的水平不高。城镇幼儿园的教研质量好于农村幼儿园,城镇幼儿园以其资源优势往往能吸引到高学历、有经验的人才,而乡镇幼儿园则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研氛围和教研效果低于城镇幼儿园。
(五)缺少专家团队的有效引领
在当前的教研员队伍中,有的教研员是由转岗的教师担任,有的教研员是由中小学教研员兼任的,所以在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自己也不能领会教研活动的核心精神,无法找到适合学前教育发展的教研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不能深入、准确的解读和领悟,而高校的专家则有着较强的学前教育理论功底、有着自己长期研究的领域,对某一个方向有着长期透彻的研究和剖析,但往往缺少到幼儿园一线参与指导和引领幼儿园教研活动。
二、基于教研员困惑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部门重视不够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兼职教研员没有学前教育的背景知识,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准确,对学前教育的教研形式和教研方法简单化、小学化或理想化。教研员和教研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专业标准滞后,如教研员专业发展目标、教研的评价制度和标准、教研员资格认证、教研员专业权利等等。教研员和教师的培训机会较少。
(二)教研过程缺乏实效性
传统的教研侧重于行政派遣,教研员角色大多定位为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幼儿园教育的检查评估者。教研过程中依旧侧重于集体教学活动,侧重于教师的“教”,缺乏对学生“学”的研究。侧重于成人视角,忽视幼儿视角。侧重于书本知识,忽视与幼儿生活的关联性。侧重技能技巧的研讨,忽视文化性和制度性研讨。教研的过程不能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教师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往往流于表面形式。
(三)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学前教育不被社会认可,导致不少地区的幼儿园招不到幼儿教师,于是相关部门不得不放低入职标准,致使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较低。教师的待遇、职称、编制无法得到保障,教师的基本日常工作都很难完成,更别说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了。部分在职教师的自主性学习不强,自身对学前教育没有专业认同感,缺少主动钻研的精神,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令人堪忧。
(四)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我国的学前教育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高校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对理论研究比较透彻,但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却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尽管许多“先进的理念”已经灌输给教研员和幼儿园教师,然而,在教研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落实到教育教研实践中。
三、提高教研员教研效率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干预
教育行政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干预,增加精通学前教育业务、热衷于学前教育发展专职教研人员的配备,构建市、县、乡三级教研网络,全面覆盖、层层推进。在教研经费上,增设学前教育教科研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加大行政干预的力度,严格规定班级幼儿人数标准,配足教师和保育人员以及专任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小学化倾向要严肃查处,对不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行为予以指正,对有热衷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培养。
(二)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注重过程积累。教研是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日的,充分明确目标导向,不能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贵在坚持。还应针对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研研讨,并采取追踪式的矫正反馈。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增加读书沙龙、分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诊断、现场观摩等多样的形式来丰富教研活动。教研的内容应更多的关注“研究型”“学习型”教研,更多的关注幼儿“学”的过程,教师“学”的研究。
(三)加强自身学习
教研员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和反思,主动需求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内在的发展需求,做好带头、示范、引领作用。教研员要在行动研究中要与教师共同思考问题,共同讨论,与教师共同研究。教研员努力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
(四)构建区域专家团队
真正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研员并不多,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幼儿园中抽调业务能力精湛、热心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勤奋的幼儿教师或园长来担任兼职教研员,构建区域专业教研团队网络,由市级教研员、县级教研员、乡级教研员构成三级网络教研模式。聘请有理论功底扎实、有经验的高校专家深入到幼儿园基层,采取讲座、案例诊断、现场报告的方式,帮助解决一线具体的实际问题。另外,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共享网络优质教研资源。
参考文献:
[1]华爱华.谈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在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上的总结[J].幼儿教育,2007
[2]李季湄.对新时期幼教教研有关问题的思考——在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上的总结[J].幼儿教育,2007
[3]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作用的研究——以上海市三级教研体系中的幼教教研员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05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教研活动
教研员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领者,担任着重要的角色。2015年年底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5)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教研员班的活动,本次培训项目的培训学员来自广州、江苏、陕西、黑龙江等23个省,总计培训人数达142人,学员的年龄分布以30~50岁居多。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学历教师占80.65%,其中有8人为硕士学历。
一、当前教研员工作中面临的困惑
(一)行政支持不足
目前,政府部门对教研还不够重视,很多地区没有配备专职的学前教育教研员,一般由中小学教研员兼任。部分地区的专职教研员是其他专业转岗的。在教研经费上,不少地区没有专门的教研经费和专项资金。在班额配备标准上,行政干预不足,一些幼儿园的班额超标,师生比严重失衡。区域监测网络不健全,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实施不到位等现象都需要定期的监测、评价和纠正。
(二)教研质量不高
教研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教研内容宽泛。大多数教研员以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要内容。但是,教育内容的往往宽泛,没有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或问题进行研讨,跟风现象普遍存在。教研形式单一,往往是统一的集体教研活动,缺少理论学习、读书沙龙、分组讨论、工作坊、同课异构、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
(三)教师参与度不高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往往迫于制度的压力或习惯去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中发言的就仅有的几位教师,一些青年教师往往怯于发言,尽管有时新教师也渴望和他人对话,但是他们并不能融入到老教师们建立在丰富经验基础上的高層次对话当中,因而很多时候还是处于倾听状态。在教育活动中又该如何让新教师主动发言?如何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各幼儿园教研质量存在差异
目前,公办园良好的教研氛围和稳定的师资力量使得教研质量好于民办园。民办幼儿园由于园长的重视、师资水平、教研方式等使得教研的水平不高。城镇幼儿园的教研质量好于农村幼儿园,城镇幼儿园以其资源优势往往能吸引到高学历、有经验的人才,而乡镇幼儿园则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研氛围和教研效果低于城镇幼儿园。
(五)缺少专家团队的有效引领
在当前的教研员队伍中,有的教研员是由转岗的教师担任,有的教研员是由中小学教研员兼任的,所以在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自己也不能领会教研活动的核心精神,无法找到适合学前教育发展的教研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不能深入、准确的解读和领悟,而高校的专家则有着较强的学前教育理论功底、有着自己长期研究的领域,对某一个方向有着长期透彻的研究和剖析,但往往缺少到幼儿园一线参与指导和引领幼儿园教研活动。
二、基于教研员困惑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部门重视不够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兼职教研员没有学前教育的背景知识,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准确,对学前教育的教研形式和教研方法简单化、小学化或理想化。教研员和教研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专业标准滞后,如教研员专业发展目标、教研的评价制度和标准、教研员资格认证、教研员专业权利等等。教研员和教师的培训机会较少。
(二)教研过程缺乏实效性
传统的教研侧重于行政派遣,教研员角色大多定位为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幼儿园教育的检查评估者。教研过程中依旧侧重于集体教学活动,侧重于教师的“教”,缺乏对学生“学”的研究。侧重于成人视角,忽视幼儿视角。侧重于书本知识,忽视与幼儿生活的关联性。侧重技能技巧的研讨,忽视文化性和制度性研讨。教研的过程不能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教师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往往流于表面形式。
(三)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学前教育不被社会认可,导致不少地区的幼儿园招不到幼儿教师,于是相关部门不得不放低入职标准,致使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较低。教师的待遇、职称、编制无法得到保障,教师的基本日常工作都很难完成,更别说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了。部分在职教师的自主性学习不强,自身对学前教育没有专业认同感,缺少主动钻研的精神,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令人堪忧。
(四)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我国的学前教育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高校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对理论研究比较透彻,但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却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尽管许多“先进的理念”已经灌输给教研员和幼儿园教师,然而,在教研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落实到教育教研实践中。
三、提高教研员教研效率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干预
教育行政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干预,增加精通学前教育业务、热衷于学前教育发展专职教研人员的配备,构建市、县、乡三级教研网络,全面覆盖、层层推进。在教研经费上,增设学前教育教科研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加大行政干预的力度,严格规定班级幼儿人数标准,配足教师和保育人员以及专任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小学化倾向要严肃查处,对不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行为予以指正,对有热衷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培养。
(二)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注重过程积累。教研是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日的,充分明确目标导向,不能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贵在坚持。还应针对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研研讨,并采取追踪式的矫正反馈。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增加读书沙龙、分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诊断、现场观摩等多样的形式来丰富教研活动。教研的内容应更多的关注“研究型”“学习型”教研,更多的关注幼儿“学”的过程,教师“学”的研究。
(三)加强自身学习
教研员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和反思,主动需求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内在的发展需求,做好带头、示范、引领作用。教研员要在行动研究中要与教师共同思考问题,共同讨论,与教师共同研究。教研员努力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
(四)构建区域专家团队
真正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研员并不多,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幼儿园中抽调业务能力精湛、热心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勤奋的幼儿教师或园长来担任兼职教研员,构建区域专业教研团队网络,由市级教研员、县级教研员、乡级教研员构成三级网络教研模式。聘请有理论功底扎实、有经验的高校专家深入到幼儿园基层,采取讲座、案例诊断、现场报告的方式,帮助解决一线具体的实际问题。另外,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共享网络优质教研资源。
参考文献:
[1]华爱华.谈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在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上的总结[J].幼儿教育,2007
[2]李季湄.对新时期幼教教研有关问题的思考——在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上的总结[J].幼儿教育,2007
[3]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作用的研究——以上海市三级教研体系中的幼教教研员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