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都设置了转换层。型钢混凝土结构凭借着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转换层当中。本文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就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有效保证了转换层的施工质量,为此类工程提供了施工经验。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箱型梁
  随着高层建筑向体型复杂、功能多样、造型新颖的方向发展,转换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谓转换层,就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型钢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构转换层中。但由于转换层的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由写字楼、商业楼、住宅楼组成,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包括甲级写字楼、住宅、大型商场、超市、地下停车场等多种功能。
  本工程住宅楼转换层位于5层顶板(6层楼面),6层及以上为住宅,6层以下为商场及车库。住宅楼地下4层,地上28层。转换层位于27.1m标高处,屋面最高为105.7m。转换层结构由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组成,主要位于24轴~36轴/K轴~F轴。
  转换层梁截面为1700 mm×2000mm,梁跨度分别为11.6m(K轴~H轴)、10.4m(H轴~F轴)。钢梁截面形式为1650mm×1300mm×50mm×50mm,单根构件质量约25.1t,共有25支,总质量约610t。
  K轴线钢柱在27.1m以下为箱型柱,27.1m以上变为十字钢柱:H轴、F轴钢柱在27.1m以下为箱型柱,27.1m以上无柱子。L轴、G轴为梁上柱,在27.1m处开始出现。
  该转换层所有型钢梁、型钢柱外侧均绑扎钢筋骨架,浇筑于混凝土内。箱型钢柱、箱型钢梁内部通过外部的浇筑孔用混凝土灌满。
  2 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2.1 梁底部钢筋、箍筋施工
  转换梁的箍筋φ16mm且钢梁截面尺寸较大,按传统施工方法先安装钢梁再套箍筋,施工难度极大,φ16mm的钢筋靠工人手力无法扳开;如果先安装箍筋则钢梁无法吊装。项目部经与设计单位沟通后对箍筋形式进行优化,将箍筋分成上下2个U形部分,分别在钢梁吊装前后安装,2个U形箍筋搭接焊接连接成一个封闭箍筋,上下2个箍筋搭接lOd,单面焊接形成1个封闭箍筋。下料时注意相邻箍筋接头相互错开。具体施工程序为:
  先铺设箍筋下半部(长短头交错错开)→安装大梁底部钢筋→大梁底部钢筋与钢柱耳板焊接→大梁底部筋先行单独验收→吊装大钢梁并施焊→安装大梁上部筋→安装箍筋的上半部分→箍筋焊接封闭
  转换层钢梁下翼缘板宽度为l300mm,翼缘板底与梁底模间距为175mm,如果钢梁先吊装则下翼缘板宽度范围内的大梁底筋无法施工。因此为保证钢梁吊装及安装,必须将大梁底筋安装就位再吊装钢梁。大梁底部钢筋锚固方式为钢筋与钢柱耳板双面焊接5do底部钢筋焊接完毕,报请建设、监理单位共同验收。
  2.2 箱型梁吊装
  2.2.1 箱型梁吊装方案的优化
  根据现场塔吊起重能力及平面布置情况,项目部通过多次研究讨论,综合考虑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工期要求及施工可行性,经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原吊装方案进行优化,将每支25t以上的钢梁分为3段进行加工,运至现场利用现场已有塔吊分段吊装。每支梁的分段点设置在钢梁的1/3跨位置附近,分段点位置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分段后每小支钢梁的质量均在塔吊起重范围内。
  2.2.2 分段吊装经济效益分析
  钢梁采用分段吊装后,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吊装作业白天、夜间均可连续进行,保证了有足够的工作面进行焊接作业。钢梁分段施工虽然增加了焊接工程量,但通过夜间加班、增加焊工人数等手段,对施工工期几无影响。由于焊接量加大增加的材料费、人工费,与大型吊车租赁费用相比甚微。
  2.2.3 箱型梁吊装
  分段后的每段钢梁重量满足2台塔吊起吊能力。项目部专门成立钢梁吊装领导小组,在吊装过程中专人监督,全程进行监控。
  吊装前,项目部对所有钢结构施工工人、塔吊司机、信号工,进行全面交底,按照钢梁吊装小组岗位职责分工,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交底,务必确保吊装安全。
  2.3 钢梁组装与焊接
  钢梁吊装就位,经校核标高、轴线无误后进行钢梁焊接作业。
  (a)首先吊装焊接K轴、H轴、F轴柱端钢梁。钢梁端部四周开坡口与柱身进行焊接。
  (b)与柱子焊接的两端钢梁焊接组装完毕后,吊装中间段钢梁,就位调整后落钩,平稳放下。安放就位后进行中间段钢梁的焊接。中间段钢梁两端均与两侧的端部钢梁进行对接焊接。
  (c)施焊前,先检查焊接部位的组装和表面清理质量。
  (d)梁与柱焊接,先焊接梁的腹板与柱连接处,再焊接梁的翼缘板与梁的连接处。焊接梁腹板时,两人同时焊接,直至焊接完成。焊接梁的翼缘板时,两人对称焊接,保证焊接同步。
  在焊接完成24h后,对所有焊缝进行100%超声波探伤。焊缝探伤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全程探伤检测均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监督下进行。为方便检测箱型梁内部焊缝,在每支梁顶部均预留一块盖板,便于人员进入检测。所有焊缝全部检测完毕且检测合格后,方可将盖板封闭。所有焊缝经检测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钢梁外部的钢筋绑扎。
  2.4 K轴线钢柱外侧钢筋施工
  K轴线钢柱在转换层由箱型柱变截面变成十字柱,截面转换处刚好位于型钢梁高度范围内。6层楼面以上K轴柱尺寸由1200mm×1200mm变成800mm×800mm,6层以下箱型梁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这就导致K轴柱6层楼面以上柱东西侧钢筋刚好正对下部型钢柱腹板而无法下插。设计采用套筒将上部柱筋与钢梁延伸翼缘板焊接连接的方式,详见图1。   为保证延伸翼缘板与下部箱型柱连接的可靠性,延伸翼缘板开十字形槽与箱型柱腹内十字加劲肋板塞焊。为验证套筒焊接连接的可靠性,按照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提前焊制了3组连接试件,试拉结果显示套筒与钢筋及套筒与钢板的焊接连接处完好,钢筋拉至颈缩。实验证明这种通过套筒连接钢筋和钢结构的方式是可靠的。
  2.5 粱上生柱钢筋施工
  转换层梁上生柱为型钢混凝土柱,一共25根。其柱筋与转换层大梁的连接方式为与钢梁竖向耳板焊接。原设计为4个方向柱筋分2排分别在竖向耳板内外焊接,由于柱内十字钢柱的存在,耳板与钢柱间操作空间太小,使梁上柱2排筋无法与在耳板内部进行焊接。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邀请权威专家专门进行了专家论证会,并对柱筋排布进行了优化,采取了“并筋”的特殊构造,优化方案如下:
  (a)梁上柱纵筋与框支梁钢梁的连接方式仍采取耳板连接,因用于柱纵筋焊接连接的竖向耳板内侧的空间限制,将梁上柱2排钢筋改至1排。
  (b)为保证钢筋间距,将部分柱纵筋作并筋处理,即2根钢筋并为1束。
  (C)并筋应先端部双面焊(长度300mm)成1束,再焊至耳板上,并筋与耳板焊接长度不小于7d;
  (d)在竖向耳板与柱翼缘板间加设填板加强,在梁上柱根两侧钢梁上翼缘板上加设加劲肋进行补强。
  通过以上优化方案,不仅解决了2排筋的放置及连接问题,节点构造也得到了加强。
  2.6 转换梁混凝土浇筑
  型钢梁下部设计有2排φ32mm钢筋,而且分布密集。梁下部空间仅有175mm高,同时考虑受梁下翼缘板上的栓钉、西φ16mm@lO0mm箍筋、钢筋保护层垫块、控制上下排钢筋间距放置的钢筋等多方面因素,梁底部浇筑空间极其狭小,若使用普通混凝土,粗骨料很难通过钢筋与钢筋之间的间隙,将梁底部下部空间填满。因此,经过配合比优化,将梁高度一半的下半部分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梁上半部分浇筑普通混凝土。
  钢梁的顶部、底部及两侧均按每隔1m开设西φ150mm的混凝土浇筑孔,以便混凝土通过浇筑孔将钢梁底部以及钢梁内部填满。
  (a)首先从钢梁两侧浇筑C30自密实混凝土,边浇筑边振捣。对钢梁底部的混凝土振捣,可将振动棒通过梁顶部的浇注孔下插入钢梁内部,直至钢梁下翼缘板。通过振动棒对下翼缘板产生的震动,对下部混凝土进行振捣。浇筑时安排专人使用手电通过梁上部浇筑孔向梁内照射,观察梁底部混凝土从两侧向梁内的涌入情况。当发现梁底所有浇筑孔均由下向梁内涌进混凝土时,即证明钢梁底部已经全部填满(图2)。
  (b)当钢梁两侧及内部混凝土浇筑过半,浇至梁侧面浇注孔时,改为浇筑C30普通混凝土,直至完成大梁全部混凝土浇筑。
  (c)混凝土浇筑中,安排专人在梁下看护模板,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时,不间断敲击柱模板,以辅助混凝土密实。测量人员通过水准仪对梁底模板下挠进行监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及时处理。
  (d)混凝土浇筑完毕,在箱型柱侧模、转换层大梁侧模拆除后,为确保内部混凝土浇筑密实,无空洞、未填满等缺陷,项目部委托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对箱型柱、箱型梁混凝土内部浇筑质量采用专业仪器进行超声波检测。经检测,箱型柱、箱型梁混凝土均浇筑密实,无质量缺陷。
  3 结语
  综上所述,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它具有转换层梁自重大、荷载传递体系压力大等施工难点,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技术难点。因此,施工前要制定周密的施工部署、深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对各工序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最终保证转换层结构施工顺利完成,施工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泽锋.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J].工业设计,2012年03期
  [2] 吴刚;吴常智.高层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J].治淮,2012年01期
其他文献
摘要:钻孔灌注桩是民用和工业建筑采用的一种基础方式。但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影响较多,若控制不严容易出现诸多质量缺陷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及进度。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分析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形成的原因,并对缺陷处理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以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成本较低,便于施工的基础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
期刊
摘要:因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也就是底基层,其物理力学特性较好,从整体上看具有良好稳定性(包括不同的水环境和温度环境),抗低温、经久耐用,而且能够很好融合面层结构。另外,原料取材途径多,方便加工原材料以及混合材料,机械操作方便,容易摊铺,所以在高级道路地基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先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特点、工作原理以及裂缝破坏性,接着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出现情况以及伸缩裂缝影响,最后
期刊
摘要: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该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质量容易控制、造价较低、施工文明等优点,现已成为普遍采用的软基加固技术之一。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CFG桩在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阐述了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要点,并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进行分析,计算和检测结果表明:CFG桩能有效提高公路软基的承载力。  关键词:CFG桩;公路软基;地基承载力;设计;检测  我省大部分地区所在地地基承
期刊
摘要:综合测量放线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施工工序在以往多年的建筑精装修施工中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进行综合、统一的测量放线;二是测量放线的精度不高。这两种情况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对整体协调作用的认识不够和装修设计的非标准化。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精装修的质量要求会不断提高;装饰材料产成品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逐步扩大。这些客观现实就必然要求精装工程要有综合统一
期刊
摘要:加气混凝土砌块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种墙体材料,具有诸多的优点,目前在建筑工程墙体施工中有所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加强混凝土情况的性能及特点,重点探讨了加强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并针对性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加强混凝土砌块;墙体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数量日益增加,对工程墙体施工质量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 掀起公路建设的高潮。在公路建设中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对于较大的不可恢复的环境影响,采用优化设计方案方案:对不能避免的可恢复的环境影响,采用相关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方案。本文阐述了公路文化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保护生态措施,促进生态公路建设的科学进行。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影响;生态公路; 设计措施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房屋作为人们日常居住的重要场所,它的质量和舒适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这些关系到民生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成为各建筑公司的首要任务。为了建设质量高,造价低,舒适性好的房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至关重要。施工管理不但能从技术上进行控制,还能在管理上加强监督,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将房屋建筑施工过程的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期刊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与相关公路工程招投标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国家与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同时还保证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但目前国内的公路工程招投标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招投标中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提高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招投标;施工;监督管理;对策  随着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与实施大量的相关公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建也随之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既要追求利润和进度又要满足质量和安全要求。针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就其管理中面对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为了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使得施工管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关键问题;方法对策  1建筑工程项目施
期刊
摘要: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耐高温、重载时车辙变形量低、低温性能良好、不容易产生裂缝、断裂等优点,可以弥补了过去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不足,本文以笔者亲身参加的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东路改造工程为例,分析应用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管理。  关键词:SMA混合料;市政道路;质量控制  0前 言  随着建设领域科技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也在具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