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事例,实例等。案例教学法,起始于美国哈佛商学院。1918年前后,当时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企业实例,让学生讨论。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案例教学协会主席John Boehrer教授对案例教学的定义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例进行互动式探索的过程。目的是锻炼学生在某些既定约束条件下,如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和大量不确定性条件下,运用智力和情感,面对复杂问题做出关键性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日益受到各类大学的重视,成为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并被日益完善。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现阶段各类应用性管理学科的主流教学手段,源自于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征及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和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以教师为中心,知识单向传导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际发生的真实案例为背景资料,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良性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面临复杂环境下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并有助于学生沟通及协调能力的提高。同时,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自身业务素质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具体到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所普遍开设专业课程—财务管理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一般认为,财务管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标志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MM理论体系的完善。因此一大批相关的理论逐渐构建了该学科的研究框架。随着企业组织形式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该学科作为管理学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不断从各类经济管理学科中汲取养分。由于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资金的分配等多种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因此,该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使得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首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但是,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相比完全不同,它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框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由过去教师主讲改为教师引导,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对身边案例的分析、讨论、辩论形成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其次,能够使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教学主要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所讲内容均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可以很容易将课本上的理论模型在现实中找到依据,并通过实务操作培养对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决策能力。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委员会曾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主要包括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人际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剖析,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查阅资料以及课堂发言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沟通协调能力,进而达到掌握财务管理实务、综合各类学科理论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实施中的困难及障碍
案例教学如上所述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着积极的方面。但是从各高校实施效果看多不如意,这点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尤为突出。
(一)观念上的障碍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问题上,有的教师认为开展案例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值得推荐和应用;有的教师则认为,案例教学无非是给学生布置两道题,实质是一种“放羊式”教学,根本无法和传统教学的严谨性相比。同时,学校主管教学部门多将案例教学法看做实验课,认为案例教学教师工作强度低于课堂讲授模式,往往对案例教学课程工作量打折计算,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很难想像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开展。
(二)案例的障碍 案例教学核心是案例,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案例较少。由于我们国家在案例教学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案例库资料不健全,而且资料多是描述案例本身,缺少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同时我们国家整体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而财务管理理论或模型多是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要素市场作为研究平台,因此要获得国内的案例非常不易,而现有国外的案例由于经济、文化、法律等的差异使得学生很难认同和接受。
(三)教师素质的障碍 教师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上。在职业道德素质上,很多教师在对待案例教学上存在着放任的态度,教学流于形式。而在职业技能上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乏案例教学经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规律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规范。加之不少教师多年从事会计课程的讲授,知识面相对狭窄,在面临实际案例时所给出的解释缺乏信度,理论支撑不够,这往往又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四)学生的障碍 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还是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学生的参与。首先,学生的人数。现在随着高校扩招,班级学生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案例教学多突出个性化教学,如此多的学生使得案例教学的组织变得异常困难。其次,相比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参与度不够,学生还是习惯于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敢与其他同学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常常使案例教学出现冷场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最终使案例教学归于失败。
(五)教学条件和手段的障碍 案例教学所需要信息量较大,仅利用传统教学所需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很难达到输出大信息量的要求。由于受到教学经费的困扰,特别是高职院校,许多教室还很难配置高效率的电教设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不少教师甚至自带电视、VCD等放录设备,但由于设备的局限很多资料无法完全演示,学生对案例缺乏整体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往往具有片面性。
三、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既依赖于教学条件的优化以及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作为案例教学过程主导的教师要在现有基础条件下认真做好事前组织、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协调使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主体的组织具体内容如下:
其一,教师的组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是指教师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合理引领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从制定案例教学的路线图,到案例教学的过程控制,再到最终有效地评价,无不体现了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和素养。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案例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原则,摒弃案例教学中的懈怠思想,克服形式主义,使案例教学成真正服务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案例教学涉及专业理论和财务实务,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需要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同时在平时还要注意各种案例素材的积累,并善于从中汲取对财务管理学习有关的背景材料。
其二,学生的组织。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分析案例、讨论辨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作出决策。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组织是一种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的自我组织。同时,案例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引下,首先要认真准备相关材料,深刻理解案例背景资料。其次,学生应从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理解案例的发生背景,出现的问题及症结所在,通过独立的思考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此外,学生还要善于将自己的观点有效的传导出去。最后,学生要完成对案例的总结性陈述。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自我组织和利用团队的协作力量完成任务。
(二)客体的组织 案例教学重点除了人员的组织外,难点还有案例搜集与相应的教学工具的准备。这是做好案例教学的物质条件。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办学经费及办学思路的影响,在这两方面尚显不足。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相对本科院校而言,系统性不强,更注重职业导向。而财务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使得高职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时相对较为困难。从这个角度上看,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可以选择近期影响较大或者学生比较熟知的上市公司为背景,通过介绍该公司在投融资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而说明财务管理理论在真实经济环境中的应用。同时,案例的选择要有贴近性,最好是选择学生身边的公司案例来分析和学习。选择这样的案例可以保证案例发生的空间与学生实践的对接。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得该公司的实际财务信息,也可以到企业中去,通过参与实践调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此外,案例教学信息较大,需要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为此,教师和学生应该广泛地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聊天工具以及电子邮箱等获得实时的沟通,这从一定角度可以缓解教学条件的不足。
(三)实施的具体步骤 通过对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准备及相应的组织,案例教学就应该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其过程应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教师准备案例和撰写案例教学计划。在这个阶段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案例信息,其来源可以来自专家和学者的案例源,也可以由自己搜集整理。但是案例必须贴接教学实际,和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相适应,同时利于学生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出教学计划。
第二,课堂宣讲。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和事前计划向学生说明此次案例教学的目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并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将此次教学的案例及相关信息资料搜集整理,发送至事前准备的公共邮箱中。
第三,案例教学分组。首先根据班级情况和教学目的进行分组,针对高职班级人数多,学生层次和资源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愿结合基础上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大概五六人。同时教师应该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高的学生和较低的学生搭配成组,这样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及学习、互补长短。考虑到学习中对互联网及各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应该将具备计算机和上网条件的学生分开入组,这样便于每一小组共享资源。其次,在分组基础上,每一小组应该选出自己的召集人,这一过程由学生民主选出,召集人职能是该小组的组织者,小组结论的宣讲人及辩论主角。最后,根据教师对案例的要求,小组召集人应将案例中的任务分配至小组成员,并将人员安排提交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对小组进行控制和评价。
第四,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时,应首先由各组的召集人组织本小组的成员阅读案例及教学要求,并由每个成员根据事前的任务安排,发表对案例相应部分的看法。这个阶段可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教师不需要参加到小组中发表看法,目的是给小组召集人自由支配权利,同时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以使其更加充分的融入到团队中,并畅所欲言。教师可以作为观察员,观看学生在小组中的具体表现,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性及思维的活跃性,学习的态度等,以作为将来的评价依据。最后,通过小组成员的辩论与酝酿形成一致观点,并以报告形式提交出来,交与召集人。
第五,课堂讨论及讲评。课堂讨论或辩论应该是整个案例教学的重点环节,首先由各小组的召集人对本小组的案例报告进行宣讲,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介绍,说明该案例所要解决的财务问题是什么;根据所理解的财务理论所采用的方法和模型的依据;最后的结论。在每一个小组宣讲完之后,教师应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教师可以先就各小组的结论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有助于各小组思考并找到辩材,以避免冷场。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引导性提问,控制主题,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思维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最后,教师要根据辩论情况进行总结性讲评,注意不是批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多为实证性,往往一个决策命题有多个解决方案,这些方法有不同的适用环境,通过案例讲评可以加深理解理论认识,并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第六,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每次案例讨论完成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案例报告。该报告既是小组成员对此次案例学习的总结,同时也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作为案例教学的阶段性成果,案例分析报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专业财经报告的写作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提供标准的财务报告模板,以利于学生参考学习并培养书写规范的财经报告。
(四)有效的评价 评价一般放在案例结束,也可以在案例教学前将评价目标告知学生,作为激励。积极有效地评价是案例教学效果的保障。通过评价可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笔者认为,评价应贯穿案例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案例教学前评价目标的告知、教学中目标控制、教学后的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通过制定评价细则和标准,为案例教学目标预设方向。笔者拟定的评价表1所示,仅供参考:
该评价表格包括六项,满分一百分。具体内容是:基本理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掌握;积极性主要是考核学生在小组中所担任的角色的完成情况,在小组中的表现和班级辩论中的活跃度;案例理解主要考核学生对案例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把握能力;方法选择主要考核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背景下,是否选择恰当的方法,并能合理的解释它;语言和应变主要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中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思维;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结论
案例教学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应用性的管理学科领域,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积极作用,这点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尤为重要。由于在我国案例教学开展时间短,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案例不足和案例本土化问题;案例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一系列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力图提出一些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教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案例教学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使案例教学法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张向红:《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研究》,《黑龙江科技与信息》2008年第7期。
(编辑李寒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事例,实例等。案例教学法,起始于美国哈佛商学院。1918年前后,当时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企业实例,让学生讨论。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案例教学协会主席John Boehrer教授对案例教学的定义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例进行互动式探索的过程。目的是锻炼学生在某些既定约束条件下,如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和大量不确定性条件下,运用智力和情感,面对复杂问题做出关键性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日益受到各类大学的重视,成为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并被日益完善。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现阶段各类应用性管理学科的主流教学手段,源自于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征及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和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以教师为中心,知识单向传导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际发生的真实案例为背景资料,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良性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面临复杂环境下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并有助于学生沟通及协调能力的提高。同时,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自身业务素质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具体到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所普遍开设专业课程—财务管理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一般认为,财务管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标志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MM理论体系的完善。因此一大批相关的理论逐渐构建了该学科的研究框架。随着企业组织形式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该学科作为管理学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不断从各类经济管理学科中汲取养分。由于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资金的分配等多种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因此,该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使得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首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但是,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相比完全不同,它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框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由过去教师主讲改为教师引导,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对身边案例的分析、讨论、辩论形成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其次,能够使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教学主要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所讲内容均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可以很容易将课本上的理论模型在现实中找到依据,并通过实务操作培养对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决策能力。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委员会曾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主要包括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人际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剖析,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查阅资料以及课堂发言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沟通协调能力,进而达到掌握财务管理实务、综合各类学科理论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实施中的困难及障碍
案例教学如上所述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着积极的方面。但是从各高校实施效果看多不如意,这点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尤为突出。
(一)观念上的障碍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问题上,有的教师认为开展案例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值得推荐和应用;有的教师则认为,案例教学无非是给学生布置两道题,实质是一种“放羊式”教学,根本无法和传统教学的严谨性相比。同时,学校主管教学部门多将案例教学法看做实验课,认为案例教学教师工作强度低于课堂讲授模式,往往对案例教学课程工作量打折计算,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很难想像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开展。
(二)案例的障碍 案例教学核心是案例,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案例较少。由于我们国家在案例教学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案例库资料不健全,而且资料多是描述案例本身,缺少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同时我们国家整体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而财务管理理论或模型多是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要素市场作为研究平台,因此要获得国内的案例非常不易,而现有国外的案例由于经济、文化、法律等的差异使得学生很难认同和接受。
(三)教师素质的障碍 教师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上。在职业道德素质上,很多教师在对待案例教学上存在着放任的态度,教学流于形式。而在职业技能上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乏案例教学经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规律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规范。加之不少教师多年从事会计课程的讲授,知识面相对狭窄,在面临实际案例时所给出的解释缺乏信度,理论支撑不够,这往往又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四)学生的障碍 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还是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学生的参与。首先,学生的人数。现在随着高校扩招,班级学生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案例教学多突出个性化教学,如此多的学生使得案例教学的组织变得异常困难。其次,相比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参与度不够,学生还是习惯于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敢与其他同学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常常使案例教学出现冷场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最终使案例教学归于失败。
(五)教学条件和手段的障碍 案例教学所需要信息量较大,仅利用传统教学所需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很难达到输出大信息量的要求。由于受到教学经费的困扰,特别是高职院校,许多教室还很难配置高效率的电教设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不少教师甚至自带电视、VCD等放录设备,但由于设备的局限很多资料无法完全演示,学生对案例缺乏整体的认识,对问题的解决往往具有片面性。
三、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既依赖于教学条件的优化以及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作为案例教学过程主导的教师要在现有基础条件下认真做好事前组织、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组织和协调使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主体的组织具体内容如下:
其一,教师的组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是指教师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合理引领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从制定案例教学的路线图,到案例教学的过程控制,再到最终有效地评价,无不体现了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和素养。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案例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原则,摒弃案例教学中的懈怠思想,克服形式主义,使案例教学成真正服务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案例教学涉及专业理论和财务实务,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需要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同时在平时还要注意各种案例素材的积累,并善于从中汲取对财务管理学习有关的背景材料。
其二,学生的组织。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分析案例、讨论辨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作出决策。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组织是一种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的自我组织。同时,案例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引下,首先要认真准备相关材料,深刻理解案例背景资料。其次,学生应从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理解案例的发生背景,出现的问题及症结所在,通过独立的思考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此外,学生还要善于将自己的观点有效的传导出去。最后,学生要完成对案例的总结性陈述。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自我组织和利用团队的协作力量完成任务。
(二)客体的组织 案例教学重点除了人员的组织外,难点还有案例搜集与相应的教学工具的准备。这是做好案例教学的物质条件。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办学经费及办学思路的影响,在这两方面尚显不足。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相对本科院校而言,系统性不强,更注重职业导向。而财务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使得高职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时相对较为困难。从这个角度上看,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可以选择近期影响较大或者学生比较熟知的上市公司为背景,通过介绍该公司在投融资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而说明财务管理理论在真实经济环境中的应用。同时,案例的选择要有贴近性,最好是选择学生身边的公司案例来分析和学习。选择这样的案例可以保证案例发生的空间与学生实践的对接。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得该公司的实际财务信息,也可以到企业中去,通过参与实践调查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此外,案例教学信息较大,需要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为此,教师和学生应该广泛地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聊天工具以及电子邮箱等获得实时的沟通,这从一定角度可以缓解教学条件的不足。
(三)实施的具体步骤 通过对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准备及相应的组织,案例教学就应该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其过程应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教师准备案例和撰写案例教学计划。在这个阶段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案例信息,其来源可以来自专家和学者的案例源,也可以由自己搜集整理。但是案例必须贴接教学实际,和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相适应,同时利于学生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出教学计划。
第二,课堂宣讲。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和事前计划向学生说明此次案例教学的目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并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将此次教学的案例及相关信息资料搜集整理,发送至事前准备的公共邮箱中。
第三,案例教学分组。首先根据班级情况和教学目的进行分组,针对高职班级人数多,学生层次和资源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愿结合基础上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大概五六人。同时教师应该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高的学生和较低的学生搭配成组,这样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及学习、互补长短。考虑到学习中对互联网及各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应该将具备计算机和上网条件的学生分开入组,这样便于每一小组共享资源。其次,在分组基础上,每一小组应该选出自己的召集人,这一过程由学生民主选出,召集人职能是该小组的组织者,小组结论的宣讲人及辩论主角。最后,根据教师对案例的要求,小组召集人应将案例中的任务分配至小组成员,并将人员安排提交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对小组进行控制和评价。
第四,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时,应首先由各组的召集人组织本小组的成员阅读案例及教学要求,并由每个成员根据事前的任务安排,发表对案例相应部分的看法。这个阶段可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教师不需要参加到小组中发表看法,目的是给小组召集人自由支配权利,同时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以使其更加充分的融入到团队中,并畅所欲言。教师可以作为观察员,观看学生在小组中的具体表现,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性及思维的活跃性,学习的态度等,以作为将来的评价依据。最后,通过小组成员的辩论与酝酿形成一致观点,并以报告形式提交出来,交与召集人。
第五,课堂讨论及讲评。课堂讨论或辩论应该是整个案例教学的重点环节,首先由各小组的召集人对本小组的案例报告进行宣讲,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介绍,说明该案例所要解决的财务问题是什么;根据所理解的财务理论所采用的方法和模型的依据;最后的结论。在每一个小组宣讲完之后,教师应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教师可以先就各小组的结论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有助于各小组思考并找到辩材,以避免冷场。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引导性提问,控制主题,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思维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最后,教师要根据辩论情况进行总结性讲评,注意不是批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多为实证性,往往一个决策命题有多个解决方案,这些方法有不同的适用环境,通过案例讲评可以加深理解理论认识,并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第六,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每次案例讨论完成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案例报告。该报告既是小组成员对此次案例学习的总结,同时也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作为案例教学的阶段性成果,案例分析报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专业财经报告的写作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提供标准的财务报告模板,以利于学生参考学习并培养书写规范的财经报告。
(四)有效的评价 评价一般放在案例结束,也可以在案例教学前将评价目标告知学生,作为激励。积极有效地评价是案例教学效果的保障。通过评价可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笔者认为,评价应贯穿案例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案例教学前评价目标的告知、教学中目标控制、教学后的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通过制定评价细则和标准,为案例教学目标预设方向。笔者拟定的评价表1所示,仅供参考:
该评价表格包括六项,满分一百分。具体内容是:基本理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掌握;积极性主要是考核学生在小组中所担任的角色的完成情况,在小组中的表现和班级辩论中的活跃度;案例理解主要考核学生对案例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把握能力;方法选择主要考核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背景下,是否选择恰当的方法,并能合理的解释它;语言和应变主要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中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思维;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结论
案例教学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应用性的管理学科领域,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积极作用,这点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尤为重要。由于在我国案例教学开展时间短,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案例不足和案例本土化问题;案例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一系列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力图提出一些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教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案例教学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使案例教学法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张向红:《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研究》,《黑龙江科技与信息》2008年第7期。
(编辑李寒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