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工程为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工程,基地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天津大街与世纪路交叉口,总用地面积911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285平方米。本文对本工程的总体规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呼兰区第一中学;总体规划设计;建筑造型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工程,基地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天津大街与世纪路交叉口,总用地面积911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285平方米。
主要包括以下使用功能:“教学楼1(包括办公.图书馆)”一栋五层,建筑面积7970平方米。“教学楼2”一栋四层,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实验楼”一栋三层建筑面积3875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两栋三层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1200人)。“学生食堂”一栋两层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784人)。艺体楼一栋两层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后勤楼一栋一层建筑面积830平方米。连廊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2 总体规划设计
本方案是一个既具有网络性又具有内聚性的场所,同时又让建筑内部以网状交通系统相联系,避免了线状联系的呆板与单调,通过院落、广场与建筑空间的组织,在明确功能布局的基础上,营造出有机开放的,活泼适度的,生机盎然的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新校区。
2.1 校园空间组织
在空间组织方面,我们试图通过对非教学空间的设计比重的强化来诠释设计者对于教育改革的理解。我们设计了多层次的校园空间,对晨读、主题集会、信息交流、展示、休息等多种行为进行了引导,以满足新时代的办学要求。形成一种互相渗透的网状空间形式,教学空间和交往空间(过厅、中庭、连廊、广场)以多样的方式相结合,形成开放性的网络性的校园空间结构。
2.2 功能分区布局
本方案采用一条贯穿南北的轴线组织整个用地,将用地分为“动”“静”两个分区。用地西侧为城市干道,噪音较大,因此将受噪音影响较小的使用功能的“动”区,包括400跑道的运动场,篮排球运动场,器械活动区,艺体中心等功能设置在轴线西侧。轴线东侧为“静”区,包括教学区“教学楼1,教学楼2,实验楼”,生活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功能。各个功能区通过广场、连廊等相连接,既保证了动静分区互不干扰,又缩短了各区之间的人行流线,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主体建筑群采用集中与行列式相结合的布局,教学楼与实验楼交错平行布局,艺体中心、教学楼与实验楼围合成内向型广场空间,既满足大量人流的集散,又使教学空间远离城市道路,减少了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保证了学生有一个相对安静的教学环境。
2.3 校园交通组织
将校园主入口设置于世纪路一侧,次入口设置于天津大街,同时次入口也是艺体中心对外开放时的出入口。校园内交通以人行流线为主,车行系统设置于校园的外环,避免人行流线与车流的交叉,结合外环道路在艺体中心西侧及南侧设置集中停车场,既满足家长接送学生停车需要的,较少了车辆对教学区的干扰,同时也为艺体中心对外开放时提供充足的停车位,交通流线设计充分考虑了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4 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本规划充分考虑了绿化,景观环境的营造,根据使用功能设置了外、中、内三个景观层次。
外:舒展,庄重的欧式建筑立面造型成为呼兰区标志性校园建筑,同时也为城市空间及立面天际线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以教学楼、艺体中心、实验楼围合成的广场区域作为整个校园与城市的衔接。强化入口广场的领域感和雕塑感。配以丰富的景观小品,体现校园文化氛围。
内:包括广场、庭院和绿化休闲布道景观。在教学区与生活区设置多种景观场地,各种硬质铺地、树木、景观小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为学生平时交流,休息提供了有力条件,为学生营造了舒适、活泼、亲切的校园景观环境氛围。
3 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以庄重,挺拔的现代欧式风格为主,利用线与面、繁与简、韵律与突变的对比来形成丰富的群体造型效果。建筑的色彩以桔红色为主来体现校园的活力与生机,同时局部配合白色线脚及蓝色的屋面,使整个校园既保持统一又富于变化。建筑细部强调典雅别致的细部处理,在建筑群形成有机、统一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的造型变化来突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
关键词:呼兰区第一中学;总体规划设计;建筑造型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工程,基地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天津大街与世纪路交叉口,总用地面积911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285平方米。
主要包括以下使用功能:“教学楼1(包括办公.图书馆)”一栋五层,建筑面积7970平方米。“教学楼2”一栋四层,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实验楼”一栋三层建筑面积3875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两栋三层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1200人)。“学生食堂”一栋两层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784人)。艺体楼一栋两层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后勤楼一栋一层建筑面积830平方米。连廊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2 总体规划设计
本方案是一个既具有网络性又具有内聚性的场所,同时又让建筑内部以网状交通系统相联系,避免了线状联系的呆板与单调,通过院落、广场与建筑空间的组织,在明确功能布局的基础上,营造出有机开放的,活泼适度的,生机盎然的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新校区。
2.1 校园空间组织
在空间组织方面,我们试图通过对非教学空间的设计比重的强化来诠释设计者对于教育改革的理解。我们设计了多层次的校园空间,对晨读、主题集会、信息交流、展示、休息等多种行为进行了引导,以满足新时代的办学要求。形成一种互相渗透的网状空间形式,教学空间和交往空间(过厅、中庭、连廊、广场)以多样的方式相结合,形成开放性的网络性的校园空间结构。
2.2 功能分区布局
本方案采用一条贯穿南北的轴线组织整个用地,将用地分为“动”“静”两个分区。用地西侧为城市干道,噪音较大,因此将受噪音影响较小的使用功能的“动”区,包括400跑道的运动场,篮排球运动场,器械活动区,艺体中心等功能设置在轴线西侧。轴线东侧为“静”区,包括教学区“教学楼1,教学楼2,实验楼”,生活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功能。各个功能区通过广场、连廊等相连接,既保证了动静分区互不干扰,又缩短了各区之间的人行流线,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主体建筑群采用集中与行列式相结合的布局,教学楼与实验楼交错平行布局,艺体中心、教学楼与实验楼围合成内向型广场空间,既满足大量人流的集散,又使教学空间远离城市道路,减少了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保证了学生有一个相对安静的教学环境。
2.3 校园交通组织
将校园主入口设置于世纪路一侧,次入口设置于天津大街,同时次入口也是艺体中心对外开放时的出入口。校园内交通以人行流线为主,车行系统设置于校园的外环,避免人行流线与车流的交叉,结合外环道路在艺体中心西侧及南侧设置集中停车场,既满足家长接送学生停车需要的,较少了车辆对教学区的干扰,同时也为艺体中心对外开放时提供充足的停车位,交通流线设计充分考虑了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4 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本规划充分考虑了绿化,景观环境的营造,根据使用功能设置了外、中、内三个景观层次。
外:舒展,庄重的欧式建筑立面造型成为呼兰区标志性校园建筑,同时也为城市空间及立面天际线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以教学楼、艺体中心、实验楼围合成的广场区域作为整个校园与城市的衔接。强化入口广场的领域感和雕塑感。配以丰富的景观小品,体现校园文化氛围。
内:包括广场、庭院和绿化休闲布道景观。在教学区与生活区设置多种景观场地,各种硬质铺地、树木、景观小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为学生平时交流,休息提供了有力条件,为学生营造了舒适、活泼、亲切的校园景观环境氛围。
3 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以庄重,挺拔的现代欧式风格为主,利用线与面、繁与简、韵律与突变的对比来形成丰富的群体造型效果。建筑的色彩以桔红色为主来体现校园的活力与生机,同时局部配合白色线脚及蓝色的屋面,使整个校园既保持统一又富于变化。建筑细部强调典雅别致的细部处理,在建筑群形成有机、统一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的造型变化来突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