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资金已经成为新农村发展的瓶颈。因此,构建起农村投融资创新机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真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调整完善农村投融资机制的创新思路和对策:1、整合财政支农资金;2、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涉农投资机制;3、健全多层次的农村商业性融资机制;3、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投资融资 金融模式
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而农村投融资体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工程,其有效运行对于满足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有效解决农村发展缓慢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战略的要求,探索构建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创新机制,是当前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当前农村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多项优惠保障政策,采取了各项措施,逐年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来源,初步搭建起了农村投融资平台,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并且成效显著。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现行的农村投融资体制中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
(一)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机制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当前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财政支农力度不够,而且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间接补贴比重过大,直接补贴太少;地方财政支农不足,支农资金配套投入渠道不畅;资金使用范围模糊,容易导致支农资金的投入缺乏方向,难以将支农投入转化为实际有效的建设结果,投资与融资效率大打折扣。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财政的支农投入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二)农村金融发展依然滞后
目前农村的金融体系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弱化,较多地区特别是传统农区的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机构仅发挥吸储功能,对农业的信贷投入逐步减少;二是农村政策性金融网络尚不完善,商业银行没有真正担负起农村政策金融服务的重任;三是农村大多还实行的是传统的农业合作化经营模式,农村信贷业务刚起步,小额贷款的发放量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与农民投资的需要。
二、构建新农村投融资创新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要根据涉农财政拨款政策,规范与完善支农项目投资管理体制,强化部门资金整合的职能,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加强对不同渠道投资的监督与管理,对资金支出实行统一部署、统一分配,将部门合力与资金效益发挥到最大。实行直接集中支付,有效疏通资金下拨渠道,减少划拨中间环节。在取消农业税,县乡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直接集中支付可以有效避免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
(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涉农投资机制
一方面要引入灵活的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比如,对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采用建设-营运-转让或者政府与私人投资者联合的投资机制,并且应根据各地区农村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灵活调整投资机制。另一方面继续加快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提高集约化程度。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投资与再投资,并结合实际配套优惠政策,如税、费方面的进一步优惠,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各项服务工作,帮助龙头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应对市场风险。另外,还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资的规模,提高内源融资能力。
(三)健全多层次的农村商业性融资机制
鼓励建立“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的金融创新方式,由地方乡镇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专业的担保公司,负责为农户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在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同时,农户可以将贷到的钱用来发展生产,龙头企业可以用融资来扩大基地规模。这种四位一体的金融创新方式,不仅能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收益,有效降低贷款风险,还能通过农投企业带动农民创收,加速经济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四)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形成稳定的外部资金导入渠道
一方面通过邮政储蓄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业务,通过改变邮政储蓄的资金流向的办法,彻底扭转农村资金从邮政储蓄这一渠道流失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大小额贷款的发放力度,通过建立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农民共同基金会等形式,吸收农民和农业组织与银行共向参股管理,扩大支农资金的规模,保证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形式,大力推广以政府为引导、金融为依托、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的合作模式,结合县域经济的实际与特点,积极推进其他各种农业产业化金融合作模式的创新。
三、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离不开一个有效运转的农村投融資服务机制。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巨大,单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的投融资保障机制,建立起在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增学,李虹含.农业投融资问题研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2]时小侬.浅谈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 .
[3]赵之熠.新农村建设的多层次投融资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9(11).
作者简介:陈志梅(1973-),女,山西平定人,大专,阳泉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编辑:陈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投资融资 金融模式
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而农村投融资体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工程,其有效运行对于满足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有效解决农村发展缓慢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战略的要求,探索构建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创新机制,是当前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当前农村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多项优惠保障政策,采取了各项措施,逐年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来源,初步搭建起了农村投融资平台,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并且成效显著。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现行的农村投融资体制中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
(一)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机制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当前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财政支农力度不够,而且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间接补贴比重过大,直接补贴太少;地方财政支农不足,支农资金配套投入渠道不畅;资金使用范围模糊,容易导致支农资金的投入缺乏方向,难以将支农投入转化为实际有效的建设结果,投资与融资效率大打折扣。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财政的支农投入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二)农村金融发展依然滞后
目前农村的金融体系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弱化,较多地区特别是传统农区的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机构仅发挥吸储功能,对农业的信贷投入逐步减少;二是农村政策性金融网络尚不完善,商业银行没有真正担负起农村政策金融服务的重任;三是农村大多还实行的是传统的农业合作化经营模式,农村信贷业务刚起步,小额贷款的发放量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与农民投资的需要。
二、构建新农村投融资创新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要根据涉农财政拨款政策,规范与完善支农项目投资管理体制,强化部门资金整合的职能,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加强对不同渠道投资的监督与管理,对资金支出实行统一部署、统一分配,将部门合力与资金效益发挥到最大。实行直接集中支付,有效疏通资金下拨渠道,减少划拨中间环节。在取消农业税,县乡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直接集中支付可以有效避免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
(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涉农投资机制
一方面要引入灵活的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比如,对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采用建设-营运-转让或者政府与私人投资者联合的投资机制,并且应根据各地区农村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灵活调整投资机制。另一方面继续加快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提高集约化程度。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投资与再投资,并结合实际配套优惠政策,如税、费方面的进一步优惠,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各项服务工作,帮助龙头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应对市场风险。另外,还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资的规模,提高内源融资能力。
(三)健全多层次的农村商业性融资机制
鼓励建立“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的金融创新方式,由地方乡镇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专业的担保公司,负责为农户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在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同时,农户可以将贷到的钱用来发展生产,龙头企业可以用融资来扩大基地规模。这种四位一体的金融创新方式,不仅能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收益,有效降低贷款风险,还能通过农投企业带动农民创收,加速经济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四)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形成稳定的外部资金导入渠道
一方面通过邮政储蓄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业务,通过改变邮政储蓄的资金流向的办法,彻底扭转农村资金从邮政储蓄这一渠道流失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大小额贷款的发放力度,通过建立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农民共同基金会等形式,吸收农民和农业组织与银行共向参股管理,扩大支农资金的规模,保证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形式,大力推广以政府为引导、金融为依托、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的合作模式,结合县域经济的实际与特点,积极推进其他各种农业产业化金融合作模式的创新。
三、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离不开一个有效运转的农村投融資服务机制。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巨大,单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的投融资保障机制,建立起在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增学,李虹含.农业投融资问题研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2]时小侬.浅谈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 .
[3]赵之熠.新农村建设的多层次投融资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9(11).
作者简介:陈志梅(1973-),女,山西平定人,大专,阳泉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