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学校通过与企业来合作培养更加满足时代步伐和社会需要的高级技工人才已经越来越得带大家的拥护。我们怎么做才能使得校企之间合作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更有针对的去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样校企双方的合作可以达到互利的效果,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基础,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几种方式以及校企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 技工教育 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225-01
校企合作是现代技工教育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合作教学模式使得技工教育更加的具有职业和实践性,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学校在技术改造、开发、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做好协作和配合。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更加直接真实的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更加贴切的确定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质量要求的制定,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满足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我们技工学校要充分的认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以及必要性,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和作风,把这个合作作为学生从学校走向岗位重要的途径,秉承教学围着就业、围着市场转、教师围绕学生、工作围转效益、转的理念来办学。[1]
1 校企合作增强技工教育的必要性和具备的基础
1.1 校企合作具有必然性
(1)作为需求主体人才技能培养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因为企业最需要的是管用、好用的技工,校企合作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要求,所以校企合作的在发展上来说具有必然性。
(2)技能人才成长、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学生在校企合作以后可以紧密的结合理论和实践,可以缩短人才的培养成长周期。
(3)供需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把岗位和就业很好的对接,可以使得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更好的方向和针对性。缩短了企业对员工的考察、培养,减少资本投入而学校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对企业对学校,校企合作都有必然性。
1.2 校企合作具备基础
(1)职业技术的教育是要培养数量多、结构合理、素质高的人才来输送给企业,对这些人才进行职工培训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这种校企合作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它也是建设企业人力资源非常重要的内容。院校和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这个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就促使了合作的产生。
(2)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与院校培养人才的理念息息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在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的参与到教学中,让学校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
(3)校企合作互利双赢,这是合作最坚实的基础,学校和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双方的合作。学校看重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的增强力,为国家为社会、企业和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得更多优秀的人才,学校和企业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2]
2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
2.1 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在技术教育的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订单培的模式。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一体化培养的教学改革。这个教学方式的主导我们可以定为课题和产品的教学,利用配套的实习课题结合课堂教学的课程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块来进行教学,就是在具体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实践操作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保证学校的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和生产实际相吻合。另外,学生到企业的车间去实习,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校实习设备、条件的不足,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思考的能力。订单式的培养为企业高水平人才输入得到了保障,节省了培训费用,而对于学校来说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稳定的把毕业生输送到对应的企业去,校企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目的。
2.2 以产品加工为纽带,培养高技能人才
学校与企业采取来料加工的合作方式,把企业的产品和产品线引入到学校里来,企业为学校提供工艺、技术指导。这样的来料加工模式可以部分的解决企业生产任务重、缺少设备的矛盾。学校在这种标准的产品生产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去实际操作,生产产品,这种方式丰富了学校的实习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拉近教室和工厂的距离,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进入技工的角色,这样在学生到企业就业后就可以很快的胜任他们的岗位,做到无缝对接实习、生产。
2.3 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学校在校外把企业建立成学生的实习基地,在生产的现场组织学生和高技能受训人员进行实习操作,这样的实训机会不仅可以使得他们增加实际操作的感受,还可以让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单一的缺陷得到弥补。
3 现阶段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不对等性
目前,一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不大,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获得技能人才。由于一方是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权的院校,一方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的企业,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却很难达到对等和均衡。
3.2 脆弱性
由于合作双方的不对等,合作关系很难长久保持。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大多数是靠非制度因素建立的合作,要么是校办企,要么是企办校,要么是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合作,这种合作十分脆弱,经不起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
3.3 风险性
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的情况下随意退出合作,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学生入企实习增加了安全隐患,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
3.4 缺乏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校企合作虽然是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但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从整体上看,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合作的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
4 结论
建立校企合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要全力以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好的合作的措施。我们针对当前的不足可以建立合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政府要进行大力的扶持,从科学的角度制定评价标准和程序,全方位的评估校企合作,树立一些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并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开展校企合作良好、成果突出的学校在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在重大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其次还要建立完善法律政策体系。用刚性制约机制的法律来保障校企合作的实施,要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作为企业应尽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保证。最后政府在建立校企合作的投入机制方面也要进行一些投入,既要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将校企合作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又要保障校企合作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投入。同时学校也要把握好机会,对于企业进行交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给企业留下好印象,为以后进一步的深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社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难点与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0(3):45-46.
[2] 刘明锋,刘玲.浅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J].职业与教育,2009(6):12.
关键词:校企合作 技工教育 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225-01
校企合作是现代技工教育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合作教学模式使得技工教育更加的具有职业和实践性,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学校在技术改造、开发、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做好协作和配合。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更加直接真实的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更加贴切的确定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质量要求的制定,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满足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我们技工学校要充分的认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以及必要性,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和作风,把这个合作作为学生从学校走向岗位重要的途径,秉承教学围着就业、围着市场转、教师围绕学生、工作围转效益、转的理念来办学。[1]
1 校企合作增强技工教育的必要性和具备的基础
1.1 校企合作具有必然性
(1)作为需求主体人才技能培养是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因为企业最需要的是管用、好用的技工,校企合作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要求,所以校企合作的在发展上来说具有必然性。
(2)技能人才成长、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学生在校企合作以后可以紧密的结合理论和实践,可以缩短人才的培养成长周期。
(3)供需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把岗位和就业很好的对接,可以使得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更好的方向和针对性。缩短了企业对员工的考察、培养,减少资本投入而学校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对企业对学校,校企合作都有必然性。
1.2 校企合作具备基础
(1)职业技术的教育是要培养数量多、结构合理、素质高的人才来输送给企业,对这些人才进行职工培训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这种校企合作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它也是建设企业人力资源非常重要的内容。院校和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这个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就促使了合作的产生。
(2)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与院校培养人才的理念息息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在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的参与到教学中,让学校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
(3)校企合作互利双赢,这是合作最坚实的基础,学校和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双方的合作。学校看重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的增强力,为国家为社会、企业和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得更多优秀的人才,学校和企业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2]
2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
2.1 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在技术教育的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订单培的模式。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一体化培养的教学改革。这个教学方式的主导我们可以定为课题和产品的教学,利用配套的实习课题结合课堂教学的课程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块来进行教学,就是在具体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实践操作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保证学校的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和生产实际相吻合。另外,学生到企业的车间去实习,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校实习设备、条件的不足,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思考的能力。订单式的培养为企业高水平人才输入得到了保障,节省了培训费用,而对于学校来说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稳定的把毕业生输送到对应的企业去,校企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目的。
2.2 以产品加工为纽带,培养高技能人才
学校与企业采取来料加工的合作方式,把企业的产品和产品线引入到学校里来,企业为学校提供工艺、技术指导。这样的来料加工模式可以部分的解决企业生产任务重、缺少设备的矛盾。学校在这种标准的产品生产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去实际操作,生产产品,这种方式丰富了学校的实习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拉近教室和工厂的距离,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进入技工的角色,这样在学生到企业就业后就可以很快的胜任他们的岗位,做到无缝对接实习、生产。
2.3 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学校在校外把企业建立成学生的实习基地,在生产的现场组织学生和高技能受训人员进行实习操作,这样的实训机会不仅可以使得他们增加实际操作的感受,还可以让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单一的缺陷得到弥补。
3 现阶段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不对等性
目前,一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不大,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获得技能人才。由于一方是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权的院校,一方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的企业,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却很难达到对等和均衡。
3.2 脆弱性
由于合作双方的不对等,合作关系很难长久保持。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大多数是靠非制度因素建立的合作,要么是校办企,要么是企办校,要么是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合作,这种合作十分脆弱,经不起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
3.3 风险性
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的情况下随意退出合作,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学生入企实习增加了安全隐患,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
3.4 缺乏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校企合作虽然是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但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从整体上看,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合作的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
4 结论
建立校企合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要全力以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好的合作的措施。我们针对当前的不足可以建立合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政府要进行大力的扶持,从科学的角度制定评价标准和程序,全方位的评估校企合作,树立一些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并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开展校企合作良好、成果突出的学校在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在重大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其次还要建立完善法律政策体系。用刚性制约机制的法律来保障校企合作的实施,要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作为企业应尽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保证。最后政府在建立校企合作的投入机制方面也要进行一些投入,既要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将校企合作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又要保障校企合作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投入。同时学校也要把握好机会,对于企业进行交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给企业留下好印象,为以后进一步的深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社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难点与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0(3):45-46.
[2] 刘明锋,刘玲.浅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J].职业与教育,200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