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情语”巧解文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市第七中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 散文被大量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以其形散神聚、立意深远的特性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散文教学中抓住“情语”是关键,引导学生品“情语”、知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入了解文章旨意,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散文教学 特性 情语
  散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较大比重,散文教学就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根据散文的特性剖析其主旨,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散文,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辅以语调、节奏、韵律等,加之各种修辞手法的采用,成为流光溢彩、脍炙人口的美好篇章。美的散文或空灵雅致,或绚丽多彩,或朴素清新,但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形散神聚,立意高远,耐人寻味。散文教学应当剖开文章外表的光彩——形,拾取那内在的精髓——神。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刘锡庆先生有一个精辟而形象的说法: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它往往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真实、自由的笔墨,表现个性、抒发情感、描绘心态,即所谓“我笔写我心”。散文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抓住“我心”——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实现读者心灵和作者心灵的直接对话,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主旨。散文中能够代表“我心”的语句就成了解读文意的钥匙。“言为心声”,一切“心语”皆“情语”,散文教学中抓“情语”就成了领悟文章的关键。根据教学心得,现我归纳如下:
  一、写景中融“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往往景中寓情,但寄寓的何种情感则要靠文中能表现作者感受的“情语”去解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标题就表明是写景抒情的文章,至于抒发哪些情感,则要“情语”点明。文章起笔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宁静”,文中没有说出,这就需要我们借助资料了解它的背景语境,否则直接影响对中心的把握。文末的“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作为一个“清华园”中的知识分子,在“1927年7 月”的中国有什么想法?1927年是国内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一年。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使作者目瞪口呆,他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可作为一个充满个性理想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又一时不能轻易接受共产党“以暴易暴”的革命方针,所以他陷入“性格与时代的矛盾”中。一方面,他看到革命力量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他却想固守知识分子的“个性”追求(即文中所说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不做不想做的事、不说不想说的话的“自由”),从而产生“被毁灭的恐惧”(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经过背景语境的揣摩,我们便能透过“不宁静”三个字探测到作者写作的情感:深深的忧愁。文中此类的“情语”很多,如“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我们可以通过一一解读这些“情语”,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如“情语”中“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从上下文中可以得到解释:不自由。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都是不想做不想说而又不得不做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就是说自己是自由的,这是作者去荷塘过程中的一种排遣。排遣了自己的一种不宁静的情绪,心情得以释放。“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正表现出作者极欲逃脱现实,但又明知只是暂时解脱、不得已而为之的复杂心态,同时“受用”二字也点明这段的感情基调——积极的、解脱之情 。“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用热闹的蝉鸣蛙鼓反衬周围环境的寂静和作者内心的寂寞。作者在欣赏了荷香月色之后,心里又不宁静起来。“什么也没有”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空虚。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由于荷香月色不能真正排遣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因此才会怀古思乡。同时这段中描写的古代江南采莲习俗的热闹、风流、有趣,正反衬出我们现实生活的死寂、冷酷、无趣。“无福消受”可不是作者的凭空的感慨,作者是有的放矢,用这一句暗示重新面对现实时的无奈和悲哀,这时作者的心情“又颇不宁静”,“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毕业后作者又曾经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任教,写下过不少赞美江南的文章。到了清华之后,常表达出思乡之情,“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难以摆脱,身处烦忧,忆往怀旧,想借此超然于现实的重压之外,但这同样是不可能的。与“颇不宁静”遥相呼应。这样沿着“情语”这条线,我们可以准确理解作者在政治局势紧张的背景下,要摆脱现实的苦闷、彷徨,寻求出路而不得的无奈、感伤。朦胧优美的 “荷塘月色”图,只是作者痛苦、忧愁寄存的美丽梦境而已。
  由此可见,沿着情语这条线索,我们可以顺利地走入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情感活动,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因此,分析写景散文时,赏“情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叙事中含“情语”
  叙事散文以语言的平实、情感的细腻、细节的平凡触动读者的心灵,牵动读者的情愫。但要实现读者心灵和作者心灵的完全共鸣,正确领会文本思想,就要牢牢抓住作者在叙事中包含的“情语”。
  如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在文中通过描写小狗包弟在与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细节,以及最后“无可奈何”的结局,勾画出一只忠实、可爱、聪明、活泼、懂人性的小狗形象。作者写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小狗包弟,更多的是对小狗包弟的愧疚。要做到准确把握文意,就要理清叙事中的“情语”。如文中包弟被送来与它亲密相处时,“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这表明作者对包弟是喜欢的、爱护的,并从包弟那兒得到快乐。随着政治变革到红卫兵抄“四旧”时,“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这揭示了“文革”运动导致人们产生的忧虑、恐惧心理,担心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人人自危,也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为自保送走包弟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这体现了作者在动乱洪流中暂得安宁与安全的轻松。但作为有良心的文人,不久就陷入沉痛、自责、愧疚中。“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通过这些“情语”,我们看出作者表面上写狗,实则揭示“文革”的罪恶。在那个是非颠倒、泯灭人性的时代,一条狗都难苟活,何况人乎?但作者并没有在混乱的社会中迷失自我、泯灭人性,在深深的忏悔中,在良知的拷问中用《小狗包弟》点明了这个社会问题。作者借小狗与人作比较,强调“人不如狗”的现实,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缺乏人性,人们迫切需要人性、呼唤人性的愿望,以及对那个罪恶时代的鞭挞。   由此可知,叙事散文中抓住了“情语”,就抓住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主旨。
  三、说理中寄“情语”
  说理散文往往用议论说理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道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它因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哲理散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这篇看似纷乱的語言下,有着一条思想情感的线,表明作者思想的“情语”贯穿始终。如文章开头作者先用假设的语句说:“我不能想象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从反面强调人没有思想的危害性。紧接着作者用“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从正面点明思想对人的伟大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一正一反强调思想的重要性,它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接着又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既指出了人的脆弱,又肯定了人具有思想,而后者恰是作者要重点强调的。人只要具有了思想,就会在脆弱的生命里孕育着强大与永恒。类似的“情语”还有许多,如“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从这些直接抒发的“情语”中可以得知思想对人的决定性作用,人虽然脆弱、渺小,但只要有了伟大的思想,就会变得自尊、高贵、伟大,甚至于亘古长存。而这恰是作者创作此文的主旨所在,因为现实生活中作者正是具有了高贵的思想,才战胜重重磨难,取得一系列成果,完善人生,成就伟大的灵魂。
  此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既是哲理之语,又是作者情不自禁的内心独白。通过理清这些代表作者心绪的“情语”,我们就能在看似杂乱的语言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意蕴、主旨,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由此可见,抓住“情语”,就等于拿到了一把打开散文之门的钥匙。无论散文的外在表现多么纷繁复杂,只要抓住散文的“情语”,就能剖开纷乱芜杂的外形,领悟那内在的神韵,从而含英咀华,感受无穷的魅力。就让我们顺着“情语”的脉搏,在那“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语一洞天”的精妙的散文世界里,尽情领略其语言之精巧,意蕴之丰厚,情感之深邃吧。
  参考文献:
  [1]谢邦华.景语情语自天成——试评余少敏《花落春在》中的意境营造[J].湖北科技學院学报,2010(02).
  [2]牛晓东.一切景语皆情语——浅析《古诗十九首》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4(21).
  [3]邓文光.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景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高考,2014(11).
  [4]韦怀波.动静虚实妙趣横生——浅谈古诗中动静虚实结合的妙处[J].语文教学之友,2012(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急速减少,导致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出现矛盾,更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简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其在农村地区小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案例。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一)定义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
摘 要: 园林专业是理工类学科中的一个小分支,针对该专业开发的成系统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较少,单一的语文教材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是什么?有何特点?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阅读课程资源?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 园林专业 阅读课程资源 现状调查  一、概念的界定  1.课程资源的概念。  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文人已经开始自觉地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了。
摘 要: 语文教育具有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要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本文通过理解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分析文学所具有的審美作用,借助一些典型的教学课例的解读,阐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引发思考。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渗透思考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摘 要: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跨专业考研”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地方性本科院校相继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教育事业稳中向前,在各类教育改革中一向处于领先地位。因此,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研究这两种趋势共同作用下的苏南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考生跨专业考研现状并分析原因,对于指导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考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苏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摘 要: 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需求的问题,并且就不足提出改良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 临安特色产业 课程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量高等院校应运而生,数量庞大,质量却参差不齐,使得大学教育严重贬值。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布的具有普
摘 要: 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中心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3单元2为教学案例,全面演示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激活其内容图式、构建其形式图式、丰富其语言图式的过程,并进一步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图式理论 阅读理解能力 “牛津高中英语”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
摘 要: 班级管理的方式与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使用交流本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交流本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喜悦、烦恼、困惑、反思写在本子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本文就交流本使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文字沟通 交流本 班级管理  第26届教师节来临之前,上海市德育中心对全市的中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有39.53%学生不愿意向老师
摘 要: 鉴于医古文本身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和已毕业的社会人士就医古文的学习现状及其医古文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调研,建议中医药院校应推行医古文评级考试,将医古文评级考试与职称外语(医古文)考试相结合,同时与CET4并行实施,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和完善中医人才培养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医古文 医古文评级考试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摘 要: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高校所在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历史文化 珠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政治教育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精神的源头,既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魅力,又是地方文化的特色、风度和品位的独特体
摘 要: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凯瑟中后期的两部重要作品《一个迷途的女人》和《岩石上的阴影》进行解读,分析凯瑟中后期创作的特点,揭示凯瑟中后期作品在主题和思想上均产生了有别于创作前期的巨大变化,并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薇拉·凯瑟 精神回归  薇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位著名女作家,一生共创作12部长篇小说和60多篇短篇小说。其作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