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的历程反映了近代人类文明进步和创新的历史。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科技成果和理念,对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特别是以循环技术、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将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绿色理念与成果值得总结
世博会发展历程可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3年前的世博会,主要展示人类的伟大发明,如大功率蒸汽机、混凝土、橡胶等。第二阶段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因战争而对科技进步的二重性有所觉悟,世博会开始关注科学、文明和人性。第三阶段是1970年后的世博会,自1970年世博会设立“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主题以来,世博会开始着重探讨人类的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课题,逐渐转向带有理念性、教育性的功能。
上海世博会既集中展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展示了世界科技创新的成果。
上海世博会展览的科技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的新科技。这个趋势代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我们已经意识到:耗尽地球资源,就是毁灭人类自己。我们的祖先不是用完石头才结束石器时代,不是捕尽动物才开始农业社会,现代人类也必须在地球资源耗尽之前,找到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可持续的生存方式。上海世博会所提倡绿色发展的理念,包括保护地球资源,发展循环、低碳和生态技术,企业社会责任等,都是人类社会清醒反思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负面后果而所作出的选择。
按照科技创新的规律,一项重要创新实施后,需要一系列创新去完善。上海世博会展示的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成果,是对前人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科技创新的再创新,即以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人类社会要延续生存,必须遵循这样的科技创新规律。
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发展,对我国而言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上海世博会表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寻找任何可能的节能减排方法,积极采取措施克服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实施具有经济意义的绿色发展和具有社会意义的包容性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绿色理念和成果很值得总结和借鉴。
80%以上科技成果可产业化
上海世博会共有24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经过对所有场馆的调研,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科技成果、案例、理念和产品等近800项,其中科技成果共500多项,涉及近20个行业领域。在所有展示的科技成果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替代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和节能减排的科技成果,数量最多,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
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根据“上海世博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课题组的调研,上海世博会展示的行业科技成果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替代能源和节能减排的科技应用,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筑、电力技术等。二是知识含量高、资源消耗量低的科技应用,包括新兴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机器人、生物医药、显示技术等。三是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行业的科技应用,包括石油工程、船舶技术、铁路技术、施工技术等。四是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和谐发展的科技应用,包括医疗设备、防灾救灾、新型农业等科技。我国为举办好上海世博会,实施了250项科技攻关项目,大多数在世博会上进行了展示。
经有关专家评鉴,这500多项科技成果,从先进程度分析,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分别占57.87%和17.44%,占3/4强;另有9.41%则更为先进,是国际领先;而10.03%在国内有一定先进性,剩下的5.25%是很一般技术。从可产业化程度分析,52.9%可产业化,31.84%需要二次或更多次开发后才能产业化,15.6%仅仅是实验室技术。显然,推动世博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非常有价值,也比较可行。
积极消化世博成果的四大建议
当前,我国各地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树立正确理念是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前提,世博会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必将能够为此提供有益帮助。
首先,“十二五”规划要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完善“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部分的编制,特别要善于借鉴世博会绿色发展的科技成果和各国的成功经验,形成比较完善和可行的绿色发展实施方案。这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速城镇化的时期,而建筑物日常运营的能耗占生产生活全部能耗的27%,因此,这是绿色发展需要重点攻克的主要领域。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建筑,能使建筑能耗降低近1/3,而前期投入成本只需增加2%,投入产出效果良好,宜于推广应用。建议加快设计规范的修编,完善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建筑设计规范,引导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立法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十二五”期间,应加快研究制定促进绿色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特别要尽早启动对低碳技术立法的研究,为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必要而规范的环境条件。
其次,突破核心技术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加快世博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仅仅是几百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要着眼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上海世博会不少参展商对合作开发技术或拓展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展国际性合作能迅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所以,可先通过与参展方的合作,推动世博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起点。
与此同时,要组织力量对核心技术实施攻关。上海世博会展示的部分高端领域科技成果,有的只是一条信息,如干细胞研究;有的明确保密,如太阳能聚焦斯特林发动机的光热发电;还有不少行业和领域,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似乎已经相当领先,但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如物联网的传感器、LED节能灯的芯片等,建议由科技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我国科技力量,对这些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只有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第三,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是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中国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就我们国家而言,“十二五”期间,更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世博会科技成果产业化。
首先,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性作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较多地依赖市场自发诱导科技成果产业化,我国则较多地运用政府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建议在世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除了继续加大政府的扶持外,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要调整政策扶持方向,着眼创造市场需求。中央和各地政府侧重扶持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科技创新,这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有效创造市场需求,生产也不可能扩大,反过来又会制约新技术制造企业发展。建议先把新能源上网电价包括智能电网配套设施的各类补贴作为试点,探索创造市场需求的方法。
第四,组织力量,积极研究、推广奥运、世博和亚运盛会中的绿色技术。在这些盛会的举办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绿色奥运、绿色发展、绿色亚运等口号的提出,更是大大促进了循环技术、低碳技术、生态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需要我们分类区别、认真消化。国家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组织,设置专门课题,加强技术研究,制定推广方案,积极推广应用。
(冯之浚,国务院参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燕华,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牛文元,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周长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绿色理念与成果值得总结
世博会发展历程可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3年前的世博会,主要展示人类的伟大发明,如大功率蒸汽机、混凝土、橡胶等。第二阶段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因战争而对科技进步的二重性有所觉悟,世博会开始关注科学、文明和人性。第三阶段是1970年后的世博会,自1970年世博会设立“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主题以来,世博会开始着重探讨人类的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课题,逐渐转向带有理念性、教育性的功能。
上海世博会既集中展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展示了世界科技创新的成果。
上海世博会展览的科技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的新科技。这个趋势代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我们已经意识到:耗尽地球资源,就是毁灭人类自己。我们的祖先不是用完石头才结束石器时代,不是捕尽动物才开始农业社会,现代人类也必须在地球资源耗尽之前,找到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可持续的生存方式。上海世博会所提倡绿色发展的理念,包括保护地球资源,发展循环、低碳和生态技术,企业社会责任等,都是人类社会清醒反思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负面后果而所作出的选择。
按照科技创新的规律,一项重要创新实施后,需要一系列创新去完善。上海世博会展示的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成果,是对前人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科技创新的再创新,即以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人类社会要延续生存,必须遵循这样的科技创新规律。
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发展,对我国而言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上海世博会表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寻找任何可能的节能减排方法,积极采取措施克服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实施具有经济意义的绿色发展和具有社会意义的包容性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绿色理念和成果很值得总结和借鉴。
80%以上科技成果可产业化
上海世博会共有24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经过对所有场馆的调研,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科技成果、案例、理念和产品等近800项,其中科技成果共500多项,涉及近20个行业领域。在所有展示的科技成果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替代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和节能减排的科技成果,数量最多,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
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根据“上海世博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课题组的调研,上海世博会展示的行业科技成果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替代能源和节能减排的科技应用,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筑、电力技术等。二是知识含量高、资源消耗量低的科技应用,包括新兴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机器人、生物医药、显示技术等。三是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行业的科技应用,包括石油工程、船舶技术、铁路技术、施工技术等。四是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和谐发展的科技应用,包括医疗设备、防灾救灾、新型农业等科技。我国为举办好上海世博会,实施了250项科技攻关项目,大多数在世博会上进行了展示。
经有关专家评鉴,这500多项科技成果,从先进程度分析,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分别占57.87%和17.44%,占3/4强;另有9.41%则更为先进,是国际领先;而10.03%在国内有一定先进性,剩下的5.25%是很一般技术。从可产业化程度分析,52.9%可产业化,31.84%需要二次或更多次开发后才能产业化,15.6%仅仅是实验室技术。显然,推动世博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非常有价值,也比较可行。
积极消化世博成果的四大建议
当前,我国各地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树立正确理念是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前提,世博会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必将能够为此提供有益帮助。
首先,“十二五”规划要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完善“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部分的编制,特别要善于借鉴世博会绿色发展的科技成果和各国的成功经验,形成比较完善和可行的绿色发展实施方案。这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速城镇化的时期,而建筑物日常运营的能耗占生产生活全部能耗的27%,因此,这是绿色发展需要重点攻克的主要领域。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建筑,能使建筑能耗降低近1/3,而前期投入成本只需增加2%,投入产出效果良好,宜于推广应用。建议加快设计规范的修编,完善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建筑设计规范,引导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立法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十二五”期间,应加快研究制定促进绿色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特别要尽早启动对低碳技术立法的研究,为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必要而规范的环境条件。
其次,突破核心技术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加快世博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仅仅是几百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要着眼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上海世博会不少参展商对合作开发技术或拓展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展国际性合作能迅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所以,可先通过与参展方的合作,推动世博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起点。
与此同时,要组织力量对核心技术实施攻关。上海世博会展示的部分高端领域科技成果,有的只是一条信息,如干细胞研究;有的明确保密,如太阳能聚焦斯特林发动机的光热发电;还有不少行业和领域,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似乎已经相当领先,但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如物联网的传感器、LED节能灯的芯片等,建议由科技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我国科技力量,对这些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只有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第三,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是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中国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就我们国家而言,“十二五”期间,更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世博会科技成果产业化。
首先,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性作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较多地依赖市场自发诱导科技成果产业化,我国则较多地运用政府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建议在世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除了继续加大政府的扶持外,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要调整政策扶持方向,着眼创造市场需求。中央和各地政府侧重扶持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科技创新,这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有效创造市场需求,生产也不可能扩大,反过来又会制约新技术制造企业发展。建议先把新能源上网电价包括智能电网配套设施的各类补贴作为试点,探索创造市场需求的方法。
第四,组织力量,积极研究、推广奥运、世博和亚运盛会中的绿色技术。在这些盛会的举办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绿色奥运、绿色发展、绿色亚运等口号的提出,更是大大促进了循环技术、低碳技术、生态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需要我们分类区别、认真消化。国家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组织,设置专门课题,加强技术研究,制定推广方案,积极推广应用。
(冯之浚,国务院参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燕华,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牛文元,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周长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