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燕:在脱贫攻坚路上绽放幸福人生

来源 :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秀燕,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社长。天津市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常委,天津市工商联第十四届副主席。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政协“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全力打造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结对帮扶困难大学生1905人,帮扶孤儿913人,帮扶孤寡老人742人,帮扶新疆学子9700多人,帮扶特困单亲母亲6600多人,帮扶农民工4800多人,累计捐赠帮扶款1.3亿余元。她说:“要让今天受帮扶的人,成为明天帮扶别人的人。”

下海经商初衷,帮扶困难学生


  20世纪60年代末,张秀燕出生在浙江绍兴。刚上小学时,她被寄养在小学老师家里,和老师一起生活了3年。老师的善良和敬业影响了张秀燕的一生。
  自1994年起,张秀燕每年拿出两个月的工资帮助两个贫困孩子上学。那时的张秀燕每月公务员工资不过几百元,既要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又要养育自己幼小的孩子,再加上这笔额外资助,她明显感觉到经济上有压力。


张秀燕与受帮扶的孩子们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践行诺言,张秀燕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天津滨江道摆地摊,虽然十分辛苦,但她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值得。
  1998年,她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服装公司,但不久她就遭遇了“滑铁卢”。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衣物,她感到了彻骨的寒冷,投进去的150万元全都赔光了。那时,张秀燕压力巨大,心灰意冷,甚至想到了放弃。但她说:“那些孩子们还等着我帮助,我需要为他们树立榜样,是孩子们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我还要接着干!”在朋友们的支持下,她又创办了一家生产和销售丝绸服饰的服装厂,并在随后的几年间陆续创办了多家公司,事业开始红火起来。
  不忘创业初心,深化帮扶工作
  为了让更多需要帮扶的人得到帮扶,2007年,张秀燕发起并出资成立了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张秀燕的初心就是要做纯粹的公益,不掺杂任何利益的公益。
  从2009年起,通过爱心社的帮扶平台,爱心人士与自强学子结成了一对一助学帮扶对子。截至2020年12月,已经有1900多名来自河北、甘肃、天津等地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子通过活动得到帮助,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特困单亲母亲也是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重点帮扶的困难群体。从2007年起,张秀燕带领众多爱心人士与6000多位特困单亲母亲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她们走出困境、寻求发展。在爱的感召下,受助特困单亲母亲们心怀感恩,正在用不同的方式传递着爱心,回馈着社会。

         教育扶贫援疆,收获别样亲情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推动对口援疆工作,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口支援工作部署,多年来,张秀燕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投入到帮扶新疆学子的工作中。
  张秀燕和她的爱心团队与11 所学校的新疆班学子结成帮扶对子,连续15年开展了“手拉手关爱新疆学子”系列公益活动,设立了在津新疆班特困生帮扶基金,用于帮扶在天津读书期间家里遇到特殊困难的孩子们;还设立了优秀自强学子奖学金,来鼓励新疆学子们积極向上、努力奋斗,每年有300多名学子获奖。这一奖项的设立,体现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帮扶理念。每逢春节、中秋节、古尔邦节,张秀燕都会组织爱心人士走进学校看望孩子们,给他们送去礼物和祝福,与他们共度佳节,让在天津学习生活的新疆学子,感受到来自第二故乡的亲情与温暖。
  2013年6月,张秀燕收到了一封来自天津崇化中学的维吾尔族女孩迪丽胡玛尔·阿卜杜外力(以下简称迪丽)写来的求助信。迪丽出生在新疆巴州沙漠边缘的一个农牧民家庭,从小懂事的迪丽也不负众望考上了内高班,还通过努力获得了免费去德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正当她为回新疆办护照的往返路费犯愁时,家里又传来了妈妈患上肺结核病需要住院的消息,迪丽陷入了深深的无助和苦恼之中:德国求学梦破碎了,今后的大学梦更是连想都不敢想了。向学校老师核实情况后,张秀燕决定帮助迪丽渡过难关。得知这个好消息,迪丽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她一下子扑到张秀燕的怀里放声大哭。
  2019年,迪丽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并回到了新疆工作。她现在不仅能自食其力,还帮助家里脱了贫。她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把爱心传递下去。
  像迪丽这样得到张秀燕帮扶的孩子还有很多。这些新疆孩子都亲切地称呼张秀燕为“张妈妈”。张秀燕很自豪地说:“我现在已经是9000多个新疆孩子的妈妈了,我觉得我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如今,她帮扶过的新疆学子中,已经有1000多名学子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不仅帮助家里脱了贫,还成为了祖国建设和新疆建设的生力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扶贫济困的路上,张秀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她感慨地说:“我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创办企业做帮扶,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始终如一地怀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
  责编/伊和和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20世纪20年代香港中环干诺道中,前方为卜公码头香港团组织的创建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香港的聚合离不开一本名为《真美善》的杂志(梁复然曾在回忆中错记为《真善美》),离不开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帮助和鼓励。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到香港地区。1920年,林君蔚(亦名林昌炽)、张仁道、李义褓(梁复然曾在回忆中错记为李义宝)等人自发集资出版不定期刊物《真美善》。杂志的主要刊载关于反孔斗争、马克
期刊
《义勇军进行曲》,从1935年5月问世,开始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到被确定为代国歌、入宪、立法,直到今天走过了86年的历程。《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传播的历史,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这一历程,有极为特殊的意义。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曲。电影《风云儿女》公映于1935年5月,由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电通影片公司成立
期刊
我的父亲王天相,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长征,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大小战斗无数,先后两次荣立战功,五次负伤。他最难忘的人生经历,就是为毛主席当马夫。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父亲1899年出生在四川巴州一个叫凤溪的地方,长大后他在糟坊当学徒做生意,并以此谋生。  在1933年至1935年期间,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曾先后迁驻巴州,使巴州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1933年7月,红四方
期刊
1948年10月1日,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在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中不幸触雷牺牲,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中共中央随即发来唁电:“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回顾朱瑞的革命生涯,他不但是人民炮兵的重要奠基人,也是我党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政委、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组织部长
期刊
新中国乒乓球队参加1957年3月7日—1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中国首次连续两年参加世界大赛,并决心向世界乒坛顶端冲击。虽然两次冲击均止步于决赛圈外,却表明中国队已经稳固了世界强队的位置,而且正是这届比赛,使他们看到世界乒坛顶端已非远不可及。赛后,中国乒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总结。决定参赛  1956年10月,瑞典乒协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联系,随即向北京“中华体总”发函,
期刊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后,随中央迁来的中共中央社会部(以下简称“中社部”),驻扎在距西柏坡一公里的东黄泥村。中社部在这里要完成中央交办的一项新重任:开办训练班,为接管大城市政权准备干部力量。开办训练班  中央确定战略反攻决策后,解放军迅速收复大片地区,并攻取占领了一些设防坚固的重要城市。接管并维持城市正常运转就摆在面前,而我们党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干部严重不足。大量培训能
期刊
志愿军一一六师师长汪洋  汪洋(1920—2001),陕西横山人。1934年春考入绥德师范学校,参加地下党组织。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任副排长、干事、副连长、参谋、支队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参谋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期刊
黄宛  黄宛(1918—2010),我国著名心脏病内科学专家、医疗保健专家,现代心电图学奠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内科原主任。黄宛一生对医学事业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学成回国  1938年我收到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进入协和学习。协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严格求实的学风以及注重能力与实效的严师,都给我留下了良好而又极其深刻的印象。如
期刊
宁都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宁都县梅江镇梅江北路5号耶稣堂  2021年是宁都起义胜利90周年。本文通过宁都起义亲历者的笔端,还原和再现宁都起义这一伟大壮举。困守宁都古城  参加宁都起义的部队到底是支什么样的部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的前身是冯玉祥先生的国民军联军。”〔袁血卒忆〕“国民联军特别是国民一军是一支受过大革命影响、纪律较严、士气颇高、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苏进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
期刊
帅孟奇,1897年1月3日出生于汉寿县东乡陈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进私塾馆读书,后就读于乡办小学和长沙周南女校,因家境贫寒中断学业。1913年到常德女子工业传习所学习织布,进入平民工厂当工人。五四运动期间,在丈夫许之桢的影响下,阅读了《湘江评论》《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1年到汉寿县新办的一所女子小学任教,结识了许多思想进步的教师。1922年筹建汉寿县女界联合会,创办民益女子职业学校。1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