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治疗保持好心态,带病生活也能长寿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在《龟虽寿》中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人生理念:寿命是由自己掌控的,只要注意保养,即使有点小病也能益寿延年。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两人,常年和老年人打交道,他们也认为,疾病并非寿命的“拦路虎”,带病依然能长寿。

四分之三老年人带病生存


  21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患者激增。2018年底發布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8)》指出,中国65岁以上人口有1.58亿人,其中四分之三处于带病生存状态。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过去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带病生存。报告还指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主要集中在“比较好”和“比较差”之间,慢性病是影响他们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两位专家向记者细数了老年人的几大常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骨关节疾病中的关节炎、骨质疏松等;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胃炎、肝硬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支气管炎、肺气肿、老年性肺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糖尿病、痛风等;五官疾病中的白内障、青光眼等;此外还有一些肿瘤疾病。

正面心态能降低死亡风险


  很多老人查出疾病后,就会给自己贴上“老了”“快不行了”等标签,吃不好、睡不着,生活节奏全都被打乱了,开始变得不安、焦虑、恐惧。美国医学专家莉萨·兰金在《安慰剂效应》一书中提到,人体有个“压力反应”,当大脑产生害怕、焦虑等消极想法时,体内的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水平便会上升,影响免疫系统,不利于疾病康复;相反,乐观、积极会启动“放松反应”,促进机体完成自我修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也发现,积极正面的信念可以降低71%的死亡风险,从而延长寿命。杨萍提醒,老人生病后要尽可能抛掉以下几种负面心态。
  负面心态一:情绪不稳定。俗话说:“气生百病。”愤怒时血压易飙高;忧郁时心脏会失去活力,容易导致心绞痛等发作;长期处于疾病带来的恐惧、悲痛,会引起或加重失眠、胃肠问题;焦虑的女性更易内分泌失调,患上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心态平和则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负面心态二:过度关注。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击败、征服疾病会高估其严重性,忽略痊愈后的期望。高芳堃表示,有些疾病“惰性”十足,因此不必跟它们太较劲,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衰退、恶性肿瘤等。老人若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征服疾病中,身体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患得患失,将其解释为不长寿的信号,进而导致激素水平变化,产生头晕胸闷、肌肉紧张、坐卧不安、气短乏力等症状,久而久之免疫系统会深受影响,加重病情。
  负面心态三:讳疾忌医。蔡桓公不愿面对疾病,最后病入膏肓、体痛致死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讳疾忌医能让本来不成问题的小病变成大问题。实际上,很多疾病是可以通过科学积极的治疗来缓解或消除的。老年人不应纠结于“是不是诊断有误”“挺一挺就能好”等,而是要直面疾病,积极治疗。此外,有些老人对身体过于自信,不听医嘱,擅自改变治疗方案,也不利于康复。

生病不见得是坏事


  古诗云:“人言病压身,往往延寿己。”意思是说,生病不见得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能提醒你注意保健、及时止损,也能享受长寿之乐。衰老生病是自然规律,死亡却不是其必然结果。既然带病生存可能是老年生活常态,就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必把病当负担。杨萍和高芳堃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带病也能过得好。
  治疗不马虎,始终有希望。对待疾病,最明智的做法是与其和谐相处。首先要了解病情,科学就医。老人要主动去了解所患疾病的诱因、治疗手段、注意事项等,学会自我监护;在诊治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医生,遵医嘱吃药,按时复查,不要沉迷于各类养生偏方。此外,要始终抱有希望。老人不要只关注病情进展或疗效,也要重视心理调节,当出现“我病了,要完了”等想法时,立马替换成“我会更加健康”,这样可平衡心态,有利于身体慢慢好起来。被称为“自我暗示之父”的法国心理学家爱米尔·库埃,把积极的自我暗示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他有一句名言:“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让病人不断重复这句话来增加治愈信心。
  生活不将就,多寻找快乐。老年人不应被疾病捆住手脚,要把自己放到社会中去,多与邻居、朋友、亲人交流,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等来陶冶情操、释放压力、改善情绪,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良好状态。学会享受生活,例如停下脚步看看美丽的风景,闻闻花香,听听旋律悠扬的歌曲,感受浓浓的亲情等,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老年人要对生命保持热情,平时可以培养读书、跳舞等兴趣,或是跟上年轻人的“潮流”,上上网、看看电视节目,充实精神生活,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此外,老人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睡够7~8小时,能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增强免疫力;患病老人要尽量坚持科学有规律的锻炼,但要注意防摔倒,以走步、打太极拳等较为柔和的运动为主,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饮食上要保证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
  家人有耐心,要做到“三多”。老年人生病后脾气可能越来越怪,变得自私、多疑、过分依赖家人等。这时家人一定不要抱怨,要多陪伴老人,避免他们独处时胡思乱想;多体贴老人,例如经常按按背、捶捶腰等;多鼓励老人,当他们病情出现好转时,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病情不佳时,则要劝他们坚持不懈、保持自信、配合治疗。
其他文献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过去民间有吃野菜、苦菜的习俗。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  不过,有趣的是,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满,之后便是芒种,为何没有“大满”呢?“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一般来说,在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
期刊
劳动合同关乎着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按规定,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继续原来的劳动关系必须续签劳动合同。现实中,仍有一些用人单位在续签合同方面搞“套路”,通过续签合同时再设试用期等方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要谨防这些“圈套”。续订合同时岗位变化,也不能再次约定试用期  小黄会计本科毕业后入职蓝天公司做内勤,所签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2个月,转正后月工资5200元。2年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小
期刊
在哈尔滨,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全国“最美家庭”:7个家庭成员,7个不同姓氏。这个大家庭的父亲,用博大而深沉的父爱,养育了6个从外面“捡”来的孤儿,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他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们身上,一辈子未曾娶妻生子。  他,就是曾被评为“哈尔滨十大杰出老人”、“2014感动哈尔滨人物”的彭云松老人。15年里收养6个孤儿,艰苦岁月里的好爸爸  早年间,年轻的彭云松“闯关东”从山东平邑来到黑龙江哈尔滨谋
期刊
汉文帝刘恒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为人恭俭仁爱,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多施善政,百姓富裕,天下安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不仅如此,文帝还倡导“厚养薄葬”,推行尊老敬老政策。   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立窦氏为皇后,为此下诏振贷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包括鳏寡孤独和穷困之人。《汉书·文帝纪》记载,诏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
期刊
公元664年农历二月初五,一代高僧唐玄奘陨落。他是人们十分敬仰且家喻户晓的西行者。  唐玄奘西行的艰苦怎么说都不为过,《西游记》更是以九九八十一难来形容。然而,可能很多人会忽视一个细节——《西游记》用尽一个情节来渲染西行之艰难,那就是以“虎”来说故事。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水浒传》的打虎故事最为闻名。但《西游记》提到的虎字最多,出现次数达350多次,且多数用于修辞,如虎豹为群、不惧虎
期刊
从2019年12月底开始,全国多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显示,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感染后病情比较严重。那么,老年人应如何自我防范?就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老年人提出12点倡议。  1.面对疫情,老年人既不能不在乎,也不要过度恐慌,要科学防控,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公共浴池、棋牌室、麻将馆等地。  3.
期刊
2020年1月20日凌晨起,全国多地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形势严峻,大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不要放松警惕,做好自我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于王冠而得名。截至目前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迄今为止,除本次在武汉引起病毒性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
期刊
旅店老板娘救助离家出走的生病少年  1996年8月的一天下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火车站附近经营小旅店的李秀兰出来倒垃圾,看到几米外蹲着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捂着小腹,满脸通红,额头上渗着大颗大颗的汗珠。  李秀兰时年25岁,刚结婚半年,她看到少年一脸痛苦,忙走过去问道:“孩子,你怎么了,你的家人呢?”那少年回答:“阿姨,我肚子痛!我是一个人从赤峰来的。”李秀兰把少年领进自家旅馆,给他倒了杯热水。没
期刊
尾骨疼痛是久坐一族經常遇到的“难题”,疼到剧烈时甚至屁股不能挨板凳。  尾骨其实就是人类的“尾巴”,随着人类的进化,尾巴的作用越来越小,最终“退化”成如今的结构。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女性尾骨比男性的更小、更低一些,所受压力更大,因而女性更容易出现尾骨疼痛。  尾骨疼痛的患者往往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姿势改变时尾骨会痛的更厉害。这是因为当由坐姿转换为站姿时,人体的一些韧带肌肉就要相应地活动以维持骨盆的
期刊
2020年1月9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退役军人事物部 发﹝2020﹞1号﹞。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