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对老年人最大的不恭,是故意讳言他的老,好像老有什么错,丢了什么丑,一见面都说“不老,不老”,这真让老人委屈。
既然“不老”,那就要老人们继续站在第一线了。中国的儒家传统又提供了“以老为上”的价值坐标,使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后仍把控着决定权、裁决权。这种与实际工作能力已经脱节的权力,反而会把老人折腾得失控、失态,成为社会的一个负担。对此,我曾有过切身体验。
很多年前,在上海的一次创作活动中,我们像很多中国人一样,不必要地也请了一位已经没有参加能力的老人挂名,并且处处给予过分的尊重。这使老人产生了某种错觉,拿着一些小事大发雷霆。其他不知内情的老人出于年龄上的移情和敏感,也以为他受了中年人的欺侮,纷纷支援。结果,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来收拾这一场“银发闹剧”。就在这时,一位比他更老的长者黃佐临先生站了出来,三言两语就平息了事端。
黄佐临先生以自己的“高龄特权”,制服了比他低几层的“高龄特权”,真可谓“以物克物,以老降老”。我在这一事件中,第一次惊叹高龄的“神奇魅力”。
摘自《君子之道》
既然“不老”,那就要老人们继续站在第一线了。中国的儒家传统又提供了“以老为上”的价值坐标,使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后仍把控着决定权、裁决权。这种与实际工作能力已经脱节的权力,反而会把老人折腾得失控、失态,成为社会的一个负担。对此,我曾有过切身体验。
很多年前,在上海的一次创作活动中,我们像很多中国人一样,不必要地也请了一位已经没有参加能力的老人挂名,并且处处给予过分的尊重。这使老人产生了某种错觉,拿着一些小事大发雷霆。其他不知内情的老人出于年龄上的移情和敏感,也以为他受了中年人的欺侮,纷纷支援。结果,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来收拾这一场“银发闹剧”。就在这时,一位比他更老的长者黃佐临先生站了出来,三言两语就平息了事端。
黄佐临先生以自己的“高龄特权”,制服了比他低几层的“高龄特权”,真可谓“以物克物,以老降老”。我在这一事件中,第一次惊叹高龄的“神奇魅力”。
摘自《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