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不断对高校素质教育构成挑战,同时也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代课现象的出现,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其中一个现象,文章将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分析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关键词:代课;大学生;诚信
一、大学生的代课现象
大学生缺勤现象屡禁不止,且缺勤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近几年悄然兴起的代课,一时间风靡各大院校。代课用于上课和各种学校有考勤的活动。人员构成主要为有代课需求的人、代替别人上课的人以及为二者服务为他们牵线搭桥的人。代课分为无偿和有偿两种形式。无偿服务一般是碍于熟人情面,旨在帮忙,没有费用支付。有偿服务就是有代课需求的一方支付一定费用给替身,价格随课程和活动长短波动,还有中间人帮助介绍代课双方、帮助逃避学校管理、帮助完成代课费用转付等,同时收取报酬。
这种非正常现象从代课主体学生这方面来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对于校方来说,暴露出学生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以及课堂吸引力不够大的问题;对于家庭教育方面而言,暴露出部分家庭的教育方式欠妥使学生缺乏担当意识。但笔者认为在种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是学生诚信意识的缺乏。
二、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责任,诚信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大学生应主动加强自身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人生的必修课。
1.诚信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被国家和社会寄予厚望的青年群体,他们诚信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于2016年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二十条已对大学生学术诚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他们既是中国梦的实现者也是受益者,大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大学生诚信将会带动更多的人诚信,这对于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基本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诚信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
诚信是一个既古老又时髦的词汇,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诚信既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石,也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三观”和完整的人格,才能在今后走向社会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人说“无信不立”,大学生走入社会后,作为参加社会活动的个体,诚信是他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培养他们诚信的品质,对实现其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內在原因
内因的第一个方面是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一个人的心智主要和他的人生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仍然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阶段,他们还未形成一个固定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当价值观念和现实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忽略掉个人的社会责任感,而进行趋利化的选择。
内因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作为物质条件优渥且多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他们在为人处世上多以自己为中心,对诚信的认知存在偏差,比较注重自己的得失。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失信的危害,也不以失信行为感到羞愧。
内因的第三个方面是大学生缺少诚信实践活动。在他们的意识里,诚信是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可当自身利益与认知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有些同学非常认同公平的价值观念,对一些不公平现象愤慨激昂,然而在为了获得不错的出勤成绩选择请人代课时,完全没有顾及这种行为是否会对他人不公平,这就是认知和实践脱节的具体表现。
2.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主要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在社会上客观存在着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一面。再加上我国诚信保障机制不完善,很多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导致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出现。不健全的诚信管理体制对社会行为约束的能力就会较弱,从客观上助长了失信的行为。
其次,长期以来高校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教育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来,重视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目前高校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方式还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落后,主要的教育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并且多以理论灌输和口头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多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心里,一旦脱离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就很难找到与他们的共鸣点。
最后,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部分家长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往往会偏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溺爱和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忽视对子女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矫正;另一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奉行“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教育理念,在高压教育下,很多孩子会选择失信的方式来达到获得好成绩的目的。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是轻身教、重言传,容易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诚实守信,就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
1.注重自我诚信培养,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
大学生应注重对自我的诚信教育,要把对诚信的认知和理解内化为指导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观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主体决定性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对自己的失信行为要及时地改正;另一方面要以诚实守信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榜样,自主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和需求,将榜样的优秀品质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公民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大学生要有诚信意识并形成一种信念,只有信念的支持才会使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只有从心底认定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才能让诚信从观念变成自觉的行为。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2.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诚信大环境
全社会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诚信教育。一方面,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企业、个人,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诚信制度建设。诚信建设同样要以制度作为保障,因为法治不健全、并缺乏有效监管,导致社会上失信行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完善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失信的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行为的违规成本,优化社会的诚信环境势在必行。
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再单一的依赖思想政治教育课。同时,高校也应加快建立诚信监管机制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有效保障高校的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任何学校和教师所无法替代的。家长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注重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孩子思想动态,引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走,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大学生是肩负新时代建设使命的宝贵人才资源,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塑造其健全人格,对我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想具有现实意义。全社会应该一起努力,共同打造诚实守信的大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希望经过多方努力,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重信,认真履责。
参考文献:
[1]王淑芹.大学生诚信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鳳莲.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环境因素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3]周琪.谈谈大学生诚信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
作者简介:杜艳(1987—),贵州贵阳人,讲师,硕士,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代课;大学生;诚信
一、大学生的代课现象
大学生缺勤现象屡禁不止,且缺勤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近几年悄然兴起的代课,一时间风靡各大院校。代课用于上课和各种学校有考勤的活动。人员构成主要为有代课需求的人、代替别人上课的人以及为二者服务为他们牵线搭桥的人。代课分为无偿和有偿两种形式。无偿服务一般是碍于熟人情面,旨在帮忙,没有费用支付。有偿服务就是有代课需求的一方支付一定费用给替身,价格随课程和活动长短波动,还有中间人帮助介绍代课双方、帮助逃避学校管理、帮助完成代课费用转付等,同时收取报酬。
这种非正常现象从代课主体学生这方面来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对于校方来说,暴露出学生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以及课堂吸引力不够大的问题;对于家庭教育方面而言,暴露出部分家庭的教育方式欠妥使学生缺乏担当意识。但笔者认为在种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是学生诚信意识的缺乏。
二、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责任,诚信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大学生应主动加强自身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人生的必修课。
1.诚信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被国家和社会寄予厚望的青年群体,他们诚信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于2016年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二十条已对大学生学术诚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他们既是中国梦的实现者也是受益者,大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大学生诚信将会带动更多的人诚信,这对于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的基本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诚信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
诚信是一个既古老又时髦的词汇,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诚信既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石,也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三观”和完整的人格,才能在今后走向社会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人说“无信不立”,大学生走入社会后,作为参加社会活动的个体,诚信是他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培养他们诚信的品质,对实现其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內在原因
内因的第一个方面是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一个人的心智主要和他的人生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仍然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阶段,他们还未形成一个固定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当价值观念和现实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忽略掉个人的社会责任感,而进行趋利化的选择。
内因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作为物质条件优渥且多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他们在为人处世上多以自己为中心,对诚信的认知存在偏差,比较注重自己的得失。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失信的危害,也不以失信行为感到羞愧。
内因的第三个方面是大学生缺少诚信实践活动。在他们的意识里,诚信是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可当自身利益与认知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有些同学非常认同公平的价值观念,对一些不公平现象愤慨激昂,然而在为了获得不错的出勤成绩选择请人代课时,完全没有顾及这种行为是否会对他人不公平,这就是认知和实践脱节的具体表现。
2.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主要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在社会上客观存在着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一面。再加上我国诚信保障机制不完善,很多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导致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出现。不健全的诚信管理体制对社会行为约束的能力就会较弱,从客观上助长了失信的行为。
其次,长期以来高校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教育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来,重视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目前高校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方式还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落后,主要的教育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并且多以理论灌输和口头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多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心里,一旦脱离了学生的内心情感就很难找到与他们的共鸣点。
最后,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部分家长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往往会偏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溺爱和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忽视对子女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矫正;另一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奉行“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教育理念,在高压教育下,很多孩子会选择失信的方式来达到获得好成绩的目的。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是轻身教、重言传,容易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诚实守信,就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
1.注重自我诚信培养,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
大学生应注重对自我的诚信教育,要把对诚信的认知和理解内化为指导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观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主体决定性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对自己的失信行为要及时地改正;另一方面要以诚实守信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榜样,自主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和需求,将榜样的优秀品质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公民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大学生要有诚信意识并形成一种信念,只有信念的支持才会使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只有从心底认定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才能让诚信从观念变成自觉的行为。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2.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诚信大环境
全社会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诚信教育。一方面,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企业、个人,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的诚信制度建设。诚信建设同样要以制度作为保障,因为法治不健全、并缺乏有效监管,导致社会上失信行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完善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失信的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行为的违规成本,优化社会的诚信环境势在必行。
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再单一的依赖思想政治教育课。同时,高校也应加快建立诚信监管机制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有效保障高校的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任何学校和教师所无法替代的。家长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注重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孩子思想动态,引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走,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大学生是肩负新时代建设使命的宝贵人才资源,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塑造其健全人格,对我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想具有现实意义。全社会应该一起努力,共同打造诚实守信的大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希望经过多方努力,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重信,认真履责。
参考文献:
[1]王淑芹.大学生诚信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鳳莲.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环境因素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3]周琪.谈谈大学生诚信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
作者简介:杜艳(1987—),贵州贵阳人,讲师,硕士,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