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条是东方艺术中最重要的造型方式,本文研究的是排除了色彩因素的水墨线条。墨线具有极为丰富准确的表现力,传达出细腻的情感,给人以东方的审美感受。墨线这种传统的语言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展示出其更丰富的个性和表现力,具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散发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墨线;线条;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05-02
东方的绘画是以线条来造型的。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线条在东方艺术中起到的作用无与伦比。东方的绘画以线作为边界描绘物象,而不像西洋画,线是隐没在物体中的。在东方审美中,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个线,与实际描绘的物象没有绝对的依附关系,不为真实的物象所局限,因而有极大的自由度,画家可以因自己的喜好去追求线的形式、定位作品的品格。线条在东方的审美中有着特殊的情趣,从古至今,东方艺术对线条表现是很有讲究的。作为剔除了色彩因素的墨线,有其特殊的表现力,更具不同的美学价值。本文所研究的,就是排除了色彩因素的水墨线条。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中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对于各种线描方法做出了详细地归类和说明,集中了线条的程式化表现技巧,并按其笔迹形状而起了名称,如枣核描、柳叶描、折芦描等。古代画家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还总结出了绘制线条用笔的“五忌”、“六要”,如忌刻、板、枯、弱、结;一要自然有力,二要变化有联系,三要苍老而滋润,四要松灵而凝炼,五要刚柔相济,六要巧拙互用等。[1]古代艺术家在线条上的苦心研究和成就可见一斑。
线条是东方水墨艺术的基本手段。无论是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还是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亦或是曹仲达的“曹衣出水”,都是形容古代大家在线条应用上的极高成就。依靠线条来造型,线条既用来表现物体的轮廓,也表现物体的质感和体感,同时营造出画面或飘飞、或灵动、或坚实的美感。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粗、细、刚、柔、曲、直来表现物象。因此线条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既是表现物象的型,但又不被物象所拘泥,有极大的宽容度和自由度,给艺术家以无限宽广的发挥空间。
图1为范曾[2]的人物画作品《达摩神悟图》,画面用线条来表现对象的形,只敷了少量的淡色,衣褶、裤子、石头分别用了不同的走线方法,仅仅用线条的不同,或粗或细、或流畅或停顿、或干涩或湿润,就表达出了头发、棉布衣服、石块等的不同质感特征,墨线的表现力由此可见一斑。
具备这样丰富情感和样式特点的线条,在平面设计的领域中,有了另外的展示空间,可以借助其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使得平面设计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富有表现力,传达出生动的图像和更贴切细腻的信息,给人以更高程度的视觉美感。
图2是田中一光关于设计、艺术以及茶道之间的思考而创作的海报中的一张。作者提倡将茶道中的含蓄的审美和仪式感融入到普通的事物中,以此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等的借鉴,提升其境界,传达日本哲学中“侘寂”[3]的禅宗文化。所表达的内容用简单的几根墨线形成文字的结构,利用苇草的风骨,寥寥几笔表达了整个画面的意境,展现出隽秀的气质。这些线条的运笔较少弯曲,有粗细变化,大多为起笔粗、出笔细,笔力遒劲,类似“折芦描”,线条顺畅,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折芦描”的线条像是植物中芦苇的叶子,这样的线条有点羸弱,在风中摇曳,但是又不残败,有生命的坚挺的力度。线条整体虽然纤细,但有力道,有生命的张力,有自身的淡淡的、不浮夸的美感。看似飘动的一笔,也是徐徐摇动,不轻浮,充满了潇洒的气度。用线条的美感表达了精妙、优雅的气质和简洁、安静、质朴的美。传达了海报的主题——难以捉摸的优雅感觉。很难想象这样几笔简单的线条就能传达出如此精准的、细微的气息,也许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不可多得的墨线的可贵之处。
图3是龟仓雄策为享誉世界的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研讨会——“国际北斋会议”所做的招贴。在该会议中各国研究日本浮世绘的学者齐聚一堂,对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品进行讨论研究。招贴以北斋先生的侧面像为表现对象,以水墨线条勾勒而成。用水墨笔法来表现浮世绘的艺术家,能体现出艺术家的高尚的艺术追求和谦逊的品格。水墨和浮世绘同是传统的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有内在的共通的品质和联系,因而用水墨语言来作为招贴的表现手法十分贴切。
图3“国际北斋会议”招贴(龟仓雄策设计)
在画面中,四个侧面像角度一致、大小相同,但由于水墨的线条具有不可重复性,在运笔的过程中,线条的粗细、墨色的变化、以及造型上都有些许变化。这些变化正是设计师所追求的效果,表现了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上精益求精、求新求变的不懈追求。
四个侧面像勾勒用的线条各具韵味:左上角的线条粗重,线条浑厚扎实,笔力稳健,有如飞龙蜿蜒;右上角的线条结合了侧锋、中锋用笔,面中有线、线中有面,走线结合了皴擦手法,线条像老辣的树皮或植物枝干,一个在艺术上成熟老道的大师形象跃然纸上;左下角的侧面像线条极细,但极富力度,像铁丝一样刚劲,细线条的明度有所降低,接近于灰色,调节了画面的黑白关系,也将葛饰北斋的表面温柔平和,内里坚韧有力的形象通过线条刻画出来;右下角的线条较为湿润,表面光滑,粗细变化丰富,像一条活泼的小蛇,把艺术家的活泼稚趣的性格显露出来。不同的线条所表现出的不同性格侧面,让人印象深刻。
图4是栗津洁的个展海报。展览的主要是与象形文字有关的设计作品。因而海报也采用象形文字的笔法绘制成线条,粗壮而有力。中锋用笔,线条呈圆形,粗细均匀,像粗壮的麻绳,形成一个人的形状。整个画面,将浓墨线条绘制成的图形放大突出,线条的力度和气势更加强烈,有了坚硬的铜铸铁造之感。绘制中采用了露锋的笔法,使得线条的气势更加贯通。这样刚劲的线条给人以力的美的显示,将作者的性格品质融入到线条中,并表达出来。通过招贴的图形线条表达,昭示了展览的内容和主要风格。强有力的象形文字笔画,吸引视觉的关注;特有的疏密组织形成的韵味,值得人细细品味。将栗津洁的性格特征以及作品风格展现无遗。
图4个展宣传海报(栗津洁设计)
中国画中的线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造型方法,不是简单的转折、顿挫、浓、淡、干、湿,而是具有生命力穿透力,能够传达出作者的内在性格、心理特征的具有深厚文化气质的表达。是对宇宙间事物的深刻体会和反映写照,因而显示出内在的血肉和情感的文化属性。那些雄浑、清奇、飘逸、疏野、高古、豪放、旷达、绮丽、空灵、腴润、隽秀……等等的气质的传达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这样的变化极其丰富的线条流入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这些具有生命力的线条扎根在人们的心中,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在今天又开出另外一个新枝——平面设计借助这样的语言,来传达出更丰富的信息,营造出更具表现力的感人画面。墨线这种传统的语言同平面设计相结合,成为一种新颖的语言,同各种平面设计的元素相结合,展示出其更丰富的个性和表现力,具有更多的形式和内容上的可能性,散发出其独特的、源源不断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感人魅力。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李建盛.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
[3] 朱锷.日本平面设计 海报[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4] (日)Julius Wiedemann.日本当代平面设计[M].Japan:Ute Wachendort,2004.
[5] 汤拥华.气韵生动:在邓以蜇与宗白华之间[J].文艺理论研究,2007(5).
关键词:墨线;线条;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05-02
东方的绘画是以线条来造型的。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线条在东方艺术中起到的作用无与伦比。东方的绘画以线作为边界描绘物象,而不像西洋画,线是隐没在物体中的。在东方审美中,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个线,与实际描绘的物象没有绝对的依附关系,不为真实的物象所局限,因而有极大的自由度,画家可以因自己的喜好去追求线的形式、定位作品的品格。线条在东方的审美中有着特殊的情趣,从古至今,东方艺术对线条表现是很有讲究的。作为剔除了色彩因素的墨线,有其特殊的表现力,更具不同的美学价值。本文所研究的,就是排除了色彩因素的水墨线条。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中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对于各种线描方法做出了详细地归类和说明,集中了线条的程式化表现技巧,并按其笔迹形状而起了名称,如枣核描、柳叶描、折芦描等。古代画家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还总结出了绘制线条用笔的“五忌”、“六要”,如忌刻、板、枯、弱、结;一要自然有力,二要变化有联系,三要苍老而滋润,四要松灵而凝炼,五要刚柔相济,六要巧拙互用等。[1]古代艺术家在线条上的苦心研究和成就可见一斑。
线条是东方水墨艺术的基本手段。无论是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还是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亦或是曹仲达的“曹衣出水”,都是形容古代大家在线条应用上的极高成就。依靠线条来造型,线条既用来表现物体的轮廓,也表现物体的质感和体感,同时营造出画面或飘飞、或灵动、或坚实的美感。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粗、细、刚、柔、曲、直来表现物象。因此线条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既是表现物象的型,但又不被物象所拘泥,有极大的宽容度和自由度,给艺术家以无限宽广的发挥空间。
图1为范曾[2]的人物画作品《达摩神悟图》,画面用线条来表现对象的形,只敷了少量的淡色,衣褶、裤子、石头分别用了不同的走线方法,仅仅用线条的不同,或粗或细、或流畅或停顿、或干涩或湿润,就表达出了头发、棉布衣服、石块等的不同质感特征,墨线的表现力由此可见一斑。
具备这样丰富情感和样式特点的线条,在平面设计的领域中,有了另外的展示空间,可以借助其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使得平面设计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富有表现力,传达出生动的图像和更贴切细腻的信息,给人以更高程度的视觉美感。
图2是田中一光关于设计、艺术以及茶道之间的思考而创作的海报中的一张。作者提倡将茶道中的含蓄的审美和仪式感融入到普通的事物中,以此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等的借鉴,提升其境界,传达日本哲学中“侘寂”[3]的禅宗文化。所表达的内容用简单的几根墨线形成文字的结构,利用苇草的风骨,寥寥几笔表达了整个画面的意境,展现出隽秀的气质。这些线条的运笔较少弯曲,有粗细变化,大多为起笔粗、出笔细,笔力遒劲,类似“折芦描”,线条顺畅,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折芦描”的线条像是植物中芦苇的叶子,这样的线条有点羸弱,在风中摇曳,但是又不残败,有生命的坚挺的力度。线条整体虽然纤细,但有力道,有生命的张力,有自身的淡淡的、不浮夸的美感。看似飘动的一笔,也是徐徐摇动,不轻浮,充满了潇洒的气度。用线条的美感表达了精妙、优雅的气质和简洁、安静、质朴的美。传达了海报的主题——难以捉摸的优雅感觉。很难想象这样几笔简单的线条就能传达出如此精准的、细微的气息,也许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不可多得的墨线的可贵之处。
图3是龟仓雄策为享誉世界的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研讨会——“国际北斋会议”所做的招贴。在该会议中各国研究日本浮世绘的学者齐聚一堂,对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品进行讨论研究。招贴以北斋先生的侧面像为表现对象,以水墨线条勾勒而成。用水墨笔法来表现浮世绘的艺术家,能体现出艺术家的高尚的艺术追求和谦逊的品格。水墨和浮世绘同是传统的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有内在的共通的品质和联系,因而用水墨语言来作为招贴的表现手法十分贴切。
图3“国际北斋会议”招贴(龟仓雄策设计)
在画面中,四个侧面像角度一致、大小相同,但由于水墨的线条具有不可重复性,在运笔的过程中,线条的粗细、墨色的变化、以及造型上都有些许变化。这些变化正是设计师所追求的效果,表现了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上精益求精、求新求变的不懈追求。
四个侧面像勾勒用的线条各具韵味:左上角的线条粗重,线条浑厚扎实,笔力稳健,有如飞龙蜿蜒;右上角的线条结合了侧锋、中锋用笔,面中有线、线中有面,走线结合了皴擦手法,线条像老辣的树皮或植物枝干,一个在艺术上成熟老道的大师形象跃然纸上;左下角的侧面像线条极细,但极富力度,像铁丝一样刚劲,细线条的明度有所降低,接近于灰色,调节了画面的黑白关系,也将葛饰北斋的表面温柔平和,内里坚韧有力的形象通过线条刻画出来;右下角的线条较为湿润,表面光滑,粗细变化丰富,像一条活泼的小蛇,把艺术家的活泼稚趣的性格显露出来。不同的线条所表现出的不同性格侧面,让人印象深刻。
图4是栗津洁的个展海报。展览的主要是与象形文字有关的设计作品。因而海报也采用象形文字的笔法绘制成线条,粗壮而有力。中锋用笔,线条呈圆形,粗细均匀,像粗壮的麻绳,形成一个人的形状。整个画面,将浓墨线条绘制成的图形放大突出,线条的力度和气势更加强烈,有了坚硬的铜铸铁造之感。绘制中采用了露锋的笔法,使得线条的气势更加贯通。这样刚劲的线条给人以力的美的显示,将作者的性格品质融入到线条中,并表达出来。通过招贴的图形线条表达,昭示了展览的内容和主要风格。强有力的象形文字笔画,吸引视觉的关注;特有的疏密组织形成的韵味,值得人细细品味。将栗津洁的性格特征以及作品风格展现无遗。
图4个展宣传海报(栗津洁设计)
中国画中的线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造型方法,不是简单的转折、顿挫、浓、淡、干、湿,而是具有生命力穿透力,能够传达出作者的内在性格、心理特征的具有深厚文化气质的表达。是对宇宙间事物的深刻体会和反映写照,因而显示出内在的血肉和情感的文化属性。那些雄浑、清奇、飘逸、疏野、高古、豪放、旷达、绮丽、空灵、腴润、隽秀……等等的气质的传达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这样的变化极其丰富的线条流入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这些具有生命力的线条扎根在人们的心中,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在今天又开出另外一个新枝——平面设计借助这样的语言,来传达出更丰富的信息,营造出更具表现力的感人画面。墨线这种传统的语言同平面设计相结合,成为一种新颖的语言,同各种平面设计的元素相结合,展示出其更丰富的个性和表现力,具有更多的形式和内容上的可能性,散发出其独特的、源源不断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感人魅力。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李建盛.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2.
[3] 朱锷.日本平面设计 海报[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4] (日)Julius Wiedemann.日本当代平面设计[M].Japan:Ute Wachendort,2004.
[5] 汤拥华.气韵生动:在邓以蜇与宗白华之间[J].文艺理论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