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主学习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普及,传统教学模式愈来愈受到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质疑,笔者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并综合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对如何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进行一定的探索,以期对历史教学有所裨益。
  一、树立自主学习的教育观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将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活动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这个基点上。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把以前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现象以及本质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从根本上克服“满堂灌”的做法,提倡精讲精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自主选择探索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探索
  1.提高教师修养,挖掘教材中的积极素材。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大量积极教育元素,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应该尽快掌握这些历史课堂的独特元素,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安排学生提问,让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求欲望,唤起他们思维的能动性,使他们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改进。对于教材中的许多事例,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翻阅相关资料,从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对新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探讨,结合练习题,通过亲身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
  三、自主学习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必须把握教学方向。强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非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要过多地纠缠于某些较偏的问题,而应采取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把教学迅速扭转到正常轨道上来。
  2.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教师要把自己的身心毫无保留地、无条件地奉献给自己所选择和从事的教育事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丰富个性和完美人格,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3.教师要重视知识更新。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对历史史实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要坦诚承认自身的不足,和学生共同研究,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中学历史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依托,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好传道、授业和解惑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过分追求高分或者过分看重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的习惯教育和自主教育。置身于一线教学的历史老师有责任在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有益素材的同时,不断熏陶和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感受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同时,吸收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智慧,内炼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C]
其他文献
在目前应试教育条件下,中学地理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如何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学好地理呢?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就成为了关键。多年来,笔者正是本着这一原则,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增进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兴趣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