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地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boy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十九首》在中国的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被诗人们所推崇,在五言诗歌的形式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古诗十九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离别、失意、生死的描述,折射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让人们对诗歌的内在含义有了深切体会。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想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古诗十九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诗歌史上的一束明光。《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为我国诗歌中的五言诗的成熟开创了新的篇章,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古诗十九首》是诗歌由叙事转为抒情的开端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意识,同汉乐府有着明显的区别。汉乐府诗歌主要以叙事诗为主,在叙事诗中虽然夹有情感表达,但这种情感是含蓄的。如《孔雀东南飞》中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爱情和被迫自杀殉情的故事,但其表达的感情是对悲惨情感的惋惜,还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还是其他什么,这在诗中没有明确说明。而《古诗十九首》中的主观抒情性很强,这是因为在当时,社会动荡,人们对生活的目标和价值感到困惑和迷茫,无常的痛苦和天地的无情让人们对生命产生了思考,并在《古诗十九首》中得到了体现。如《回车驾言迈》中“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生年不满百》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今日良宴会》中“可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等,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富贵权利、美好生活的向往,直率地表露了人们在困苦中挣扎。正是诗人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内心情感,寓情于诗,让这些诗作表现出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古诗十九首》为建安文学奠定基础
  《古詩十九首》的创作表现出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体会到因此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建安文学中同样也有这样一种情怀。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阮瑀《七哀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等。这些诗中同样带有哀叹,这同他们身处乱世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纠缠在一起,展现了建安文学的独特风貌。《古诗十九首》中充满了苦闷,即使觉醒也无法获得出路,还不如将行乐作为抗争的方式。这也是诗歌表面看似颓废、消极,但内在却是深深的欲望,希望能够同旧势力进行抗争,以获得生命、命运的改变。
  建安文学继承了《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建安文学的艺术魅力是极大的,甚至超越了《古诗十九首》,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别离之苦、相思之痛、知音难觅之伤、功名难成之恨、生命短暂之悲等,通过对这些情感进行抒发,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可以说,《古诗十九首》的魅力是博得“同有之情”,其抒发的个性则较弱。建安文学则在《古诗十九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了更大的发展。建安文学的表现更加丰富,通过多种手法增加诗歌的情感,让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三、《古诗十九首》为古典诗歌开拓新领域
  《古诗十九首》中毫不掩饰地抒发个人情怀,为古典诗歌的描写开拓了新领域。在汉代,由于儒家思想的地位根深蒂固,文学也坚持着个人伦理道德的完善,追求对国家和人们的长治久安,忽视了对个体自身的注意与重视。当东汉末年时,由于社会动荡,多种思潮兴起,让人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了变动。此时,人们敢于表现个人欲望,反对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思想。《古诗十九首》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真实地反应了人的内心世界,敢于追求真是的人生。《古诗十九首》中敢于说前人不敢说的话,敢于表达前人不敢开口的思想。如在权力欲望上,能够公开写入诗歌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将功名欲望呈现在人们面前。《古诗十九首》将前人不敢说的“对人生、命运、生活的欲望”都表现出来,让人们能够正视自身的价值和需求,这都是古典诗歌的重要主体,也是《古诗十九首》对古典诗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古诗十九首》对唐诗的影响
  唐诗在我国的诗歌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并且创下了辉煌。唐诗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诗歌艺术“尽善尽美”的,《古诗十九首》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古诗十九首》语言质朴,简短凝练,善于用比兴的手法表达言近旨远的韵味。如《冉冉孤生竹》中“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通过比兴手法,将自己比作孤苦的竹子,表现了思妇对新婚后与丈夫久别的哀怨与思念。杜甫在《新婚别》的创作中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极大的影响,也运用比兴手法,充分表达了新婚离别的哀怨之情。
  善于抒发感情是《古诗十九首》的主要特点,能够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达到了自然和谐的境地。如《迢迢牵牛星》一诗,将织女因思念牛郎而难以织布成章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再现,表现了一种愁苦的情怀。诗人将事与情巧妙融合,充满了浪漫气息,也体现了诗歌的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唐诗的特点,让唐诗的意境更显深刻。唐诗作者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表现手法淋漓尽致的运用,让唐诗在中国诗坛上展现了熠熠光辉。
  总之,《古诗十九首》将五言诗从叙事转为抒情,成为诗歌中的典范。唐诗继承和发展了《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和手法,也为后世的诗歌发展树立了典范。
  五、结语
  《古诗十九首》为我国诗歌史增添了闪亮的一笔,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为五言诗开启了新的篇章,还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以说《古诗十九首》的产生,让我国的诗歌从“言志”转为“抒怀”,摆脱了原始的束缚,为我国诗歌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锺陵 . 中国中古诗歌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文学山版社,20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喉癌微创手术的安全性.方法:10例早期喉癌,采用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CO激光进行肿瘤切除.术前颈部行CT容积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手术安全界距肿瘤缘约3mm,每个患者
目的:  通过检测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除外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脑脊液标本病毒核酸,回顾性分析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非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肠道
作者简介:侯妍妍(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  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将“俗文学”定义为“通俗的文学,民间的文学,大众的文学”,“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者、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喜悦的东西”。而与此相对,“雅文
期刊
摘 要:《元白诗笺证搞》是陈寅恪先生的大作,内容丰富,考证严谨,陈先生严谨的作风堪为青年学术工作者们的楷模。而我们在关注学术的严谨的同时,也须关注文化的多元化,注意丰富自身对于多元文化的认识,兼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和探究精神为一体。  关键词:《元白诗笺证稿》;严谨;包容;多元文化  作者简介:陆雯洁(1993-),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
目的通过MR成像探讨基因靶向治疗黑色素瘤(M21)的效果。方法在M21和M21-L肿瘤生长到850 mm大小时,每隔72 h对M21和M21-L肿瘤模型静脉注射αvβ3整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目的:大部分人类肿瘤中都存在着p53蛋白的积累.用细胞内完整表达的蛋白代替合成多肽,可以不受HLA类型的限制,扩大了临床应用.本研究的重点在如何使成熟的DC获得p53的高表达,
摘 要:《诗经》中关于神话传说和鬼神祭祀活动的描述,大多是特点鲜明、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材料,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系统的鬼神观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研究其中的商周先祖的神话传说和典型鬼神祭祀活动,同时探究鬼神观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鬼神观;先秦神话;祭祀  作者简介:徐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石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对胆碱缺乏性左旋氨基酸(choline-deficient L-amino acid-defined, CDAA)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
在中国两宋词史中,活跃于十三世纪中期的吴文英是一位重要的大词人,以质实晦涩著称.本文简要介绍了吴文英《莺啼序》的海外研究,并以小见大地总结了海外汉学批评特点,以及对
研究HGF基因转染大鼠急性脑卒中模型后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效应.线栓法制作可复性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如能用CT灌注扫描对梗塞模型进行筛选则可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