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我爱你!”女儿每次诉“衷情”时我都有种喝了蜜糖的感觉,可就是这个把“爱妈妈”挂在嘴边的孩子,当我要求分吃她的酸奶时会噘嘴,当我因为疲倦同她商量可否不去公园时也会耍脾气。虽然,我不是因为期待回报才去疼她爱她,但她的行为也难免让我伤心失望。
做父母的,真的是无欲无求吗?或者说,无欲无求的父母对孩子而言,是有益的吗?
是谁扼杀了孩子爱的天性?
●小晃32岁编辑
有些父母总是埋怨说:“我们对孩子的爱比海深,可为什么孩子却视而不见呢?”可是,你知道吗,孩子向你表达爱意时,却也被你的爱拒绝了。
刚满一岁的儿子偎在我身上吃饼干,看他吃得那么香,我就逗他:“航儿,喂妈妈。”正准备咬下一口的儿子立即将饼干凑到了我的嘴边,可我没有吃,只是用嘴吻了一下,说:“乖,航儿吃。”航航便又独自吃着饼干。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想起一个“爱”字,我不忍心吃掉儿子递过来的饼干,是因为我爱儿子,儿子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给妈妈,是因为儿子爱我。不同的是儿子拥有了我的爱,而我却拒绝了儿子的爱。也许就因这充满爱的拒绝一次次重复上演,最终遏制孩子爱的萌动,以致扼杀了孩子爱的天性和能力。于是孩子习惯着被爱,却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亲情之爱原本是一种天性,是我们在爱他们的同时不经意地扼杀了这种天性。
因此,我们在孩子面前不要忘记: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练就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情感满足的体验。这便是幸福的源泉。
多让孩子付出一些爱
●肖丹30岁幼儿教师
康康是个很内向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让人看了就喜欢.
早晨,跟往常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幼儿园。这时,我意外的发现今天班上的康康比往常提早来到了幼儿园,他拽着妈妈的手走进教室,跟我问了声好,接着康康的妈妈把早饭放在了桌上,弯下腰想把袋子解开。显然,今天康康还没吃早饭呢。我转过身,让康康去把教室后面的椅子拿来,康康很听话,一蹦一跳地去拿椅子,我原本以为康康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拿了椅子坐下,让妈妈给他喂早饭,可事情却出乎我的意料,康康将那把小椅子塞到了妈妈的屁股底下,我当时就问康康:“你怎么把椅子给妈妈了?”康康说:“妈妈站着累,我是男子汉,我不怕。“听了康康这句话,我略有所思,不禁让我联想起我们班上另一个小朋友帆帆,每天帆帆都是由奶奶抱进幼儿园,来到幼儿园也少不了带早饭的习惯,一进门,帆帆的奶奶都会给自己的孙子拿好椅子,让他坐下,再由奶奶一口一口地给他喂早饭。
想到这,我忽然觉得,同样是两个小班的孩子,他们的习惯却截然不同,当一个孩子还生活在长辈们的加倍呵护中,另一个孩子却已经能关心父母,体贴父母了,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太大了!的确,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父母都会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的时候,父母也不得不对自己付出的爱做一番评价,究竟您给予孩子的是爱还是害,父母总是单方面地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却从未考虑过您的孩子是否也该有个让他付出爱的机会。别总是替孩子安排好一切,让孩子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从小就给孩子多一点机会,或许你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意外收获。
成长是阶梯,一步一步走
●李先生46岁公务员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很多情感要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逐渐成熟,就拿我自己来说,回忆过去这几十年我对父母的感情,绝对是呈阶梯式前进的。特别小的时候,觉得接受父母的给予,无论是物质还是情感,是特别正常的,那时候从来没想过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大一点之后,即使能做一些家务,也仅仅是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从主观上来讲可能没有替父母分担的意识;直到自己成家生子,就像民间常说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那时对责任和爱开始有了和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同的理解;之后,在我的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这种关于“爱”的成长从来没停止过,每个阶段的理解都不一样。
所以说,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太心急,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成长是过程,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来体会,当他们的理解力还没达到那个程度时,说教是毫无意义的。
父母付出爱,孩子传承爱
●钱女士大学教授34岁
上周带孩子到儿童医院看病,只见医院里人群熙攘,热闹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儿童多,一般说来,一个孩子身边至少围绕着三个人,多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外加孩子的保姆,总之,能到场的几乎都到场了,大家各尽其责,奔走于医院的各个角落,才形成了医院如此壮观的景象!
每次来医院都不禁要感叹一番:养大一个孩子真不容易!想起电视里的一句广告词:父母给予爱,孩子传承爱。
仔细想想,不无道理。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与孩子回报给父母的爱是永远也无法对等的。小的时候,无法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付出的心血;长大了,离家了,觉得是解放了,终于可以逃脱父母无休止的束缚与管教;结婚了,生孩子了,开始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的付出了;有孝敬父母的条件了,却没有时间了;有时间了,父母却走不动了……
孩子长大了,成了一个社会人,他要面对很多纷繁的事情,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母亲(父亲)、妻子(丈夫)、媳妇(女婿)、上级、下级、朋友等等,也许无法要求他怎样来回报父母的恩情,记得我小的时候,爸爸老说一句话“我们就是在尽社会责任”,那时候很不理解,难道爸爸认为我不会孝敬他?现在也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明白了其中一些含义,我想,我也无法要求孩子长大全心来回报父母,但是只要他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很健康的人,拥有幸福的生活,我就很满足了。
不过,反过来想想,孩子除了传承爱,同样也应该学会回馈爱,不仅仅是对父母,应该推而广之,哪怕是对身边的一草一木,怀着感恩的心情来生活,我想,他一定会是快乐的!
做父母的,真的是无欲无求吗?或者说,无欲无求的父母对孩子而言,是有益的吗?
是谁扼杀了孩子爱的天性?
●小晃32岁编辑
有些父母总是埋怨说:“我们对孩子的爱比海深,可为什么孩子却视而不见呢?”可是,你知道吗,孩子向你表达爱意时,却也被你的爱拒绝了。
刚满一岁的儿子偎在我身上吃饼干,看他吃得那么香,我就逗他:“航儿,喂妈妈。”正准备咬下一口的儿子立即将饼干凑到了我的嘴边,可我没有吃,只是用嘴吻了一下,说:“乖,航儿吃。”航航便又独自吃着饼干。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想起一个“爱”字,我不忍心吃掉儿子递过来的饼干,是因为我爱儿子,儿子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给妈妈,是因为儿子爱我。不同的是儿子拥有了我的爱,而我却拒绝了儿子的爱。也许就因这充满爱的拒绝一次次重复上演,最终遏制孩子爱的萌动,以致扼杀了孩子爱的天性和能力。于是孩子习惯着被爱,却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亲情之爱原本是一种天性,是我们在爱他们的同时不经意地扼杀了这种天性。
因此,我们在孩子面前不要忘记: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练就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情感满足的体验。这便是幸福的源泉。
多让孩子付出一些爱
●肖丹30岁幼儿教师
康康是个很内向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让人看了就喜欢.
早晨,跟往常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幼儿园。这时,我意外的发现今天班上的康康比往常提早来到了幼儿园,他拽着妈妈的手走进教室,跟我问了声好,接着康康的妈妈把早饭放在了桌上,弯下腰想把袋子解开。显然,今天康康还没吃早饭呢。我转过身,让康康去把教室后面的椅子拿来,康康很听话,一蹦一跳地去拿椅子,我原本以为康康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拿了椅子坐下,让妈妈给他喂早饭,可事情却出乎我的意料,康康将那把小椅子塞到了妈妈的屁股底下,我当时就问康康:“你怎么把椅子给妈妈了?”康康说:“妈妈站着累,我是男子汉,我不怕。“听了康康这句话,我略有所思,不禁让我联想起我们班上另一个小朋友帆帆,每天帆帆都是由奶奶抱进幼儿园,来到幼儿园也少不了带早饭的习惯,一进门,帆帆的奶奶都会给自己的孙子拿好椅子,让他坐下,再由奶奶一口一口地给他喂早饭。
想到这,我忽然觉得,同样是两个小班的孩子,他们的习惯却截然不同,当一个孩子还生活在长辈们的加倍呵护中,另一个孩子却已经能关心父母,体贴父母了,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太大了!的确,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父母都会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的时候,父母也不得不对自己付出的爱做一番评价,究竟您给予孩子的是爱还是害,父母总是单方面地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却从未考虑过您的孩子是否也该有个让他付出爱的机会。别总是替孩子安排好一切,让孩子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从小就给孩子多一点机会,或许你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意外收获。
成长是阶梯,一步一步走
●李先生46岁公务员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很多情感要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逐渐成熟,就拿我自己来说,回忆过去这几十年我对父母的感情,绝对是呈阶梯式前进的。特别小的时候,觉得接受父母的给予,无论是物质还是情感,是特别正常的,那时候从来没想过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大一点之后,即使能做一些家务,也仅仅是把它当作任务来完成,从主观上来讲可能没有替父母分担的意识;直到自己成家生子,就像民间常说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那时对责任和爱开始有了和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同的理解;之后,在我的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这种关于“爱”的成长从来没停止过,每个阶段的理解都不一样。
所以说,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太心急,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成长是过程,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来体会,当他们的理解力还没达到那个程度时,说教是毫无意义的。
父母付出爱,孩子传承爱
●钱女士大学教授34岁
上周带孩子到儿童医院看病,只见医院里人群熙攘,热闹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儿童多,一般说来,一个孩子身边至少围绕着三个人,多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外加孩子的保姆,总之,能到场的几乎都到场了,大家各尽其责,奔走于医院的各个角落,才形成了医院如此壮观的景象!
每次来医院都不禁要感叹一番:养大一个孩子真不容易!想起电视里的一句广告词:父母给予爱,孩子传承爱。
仔细想想,不无道理。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与孩子回报给父母的爱是永远也无法对等的。小的时候,无法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付出的心血;长大了,离家了,觉得是解放了,终于可以逃脱父母无休止的束缚与管教;结婚了,生孩子了,开始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的付出了;有孝敬父母的条件了,却没有时间了;有时间了,父母却走不动了……
孩子长大了,成了一个社会人,他要面对很多纷繁的事情,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母亲(父亲)、妻子(丈夫)、媳妇(女婿)、上级、下级、朋友等等,也许无法要求他怎样来回报父母的恩情,记得我小的时候,爸爸老说一句话“我们就是在尽社会责任”,那时候很不理解,难道爸爸认为我不会孝敬他?现在也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明白了其中一些含义,我想,我也无法要求孩子长大全心来回报父母,但是只要他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很健康的人,拥有幸福的生活,我就很满足了。
不过,反过来想想,孩子除了传承爱,同样也应该学会回馈爱,不仅仅是对父母,应该推而广之,哪怕是对身边的一草一木,怀着感恩的心情来生活,我想,他一定会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