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把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并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教互学、交流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具有研究性的合作学习还能够将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更具有多维性和交互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让学生获得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体验以及相关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因此,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选择的内容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合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可完成的则可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而有些问题是自主学习解决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多人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达到交流思想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适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如“统计与概率”一章中“一定能摸到黄球吗”的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摸球游戏,在三个神秘的口袋中,第一个口袋总是能摸出黄球,第三个口袋总是能摸到白球,而第二个口袋中可摸到白球或黄球,这是为什么?教师最后揭开谜底,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这是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
三、合理组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
组建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前提,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合作分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方面,有时规定每个分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各位组内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学困生可随时提出问题,组内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和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分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六、加强课堂管理,参与合作学习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在课堂上随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要加强管理。如有时小组活动中会出现一些不平衡的现象:学优生一统天下,几乎包揽所有的任务,学困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争着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却只能当听众。为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教师一定要将学习任务分工到个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并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的总和为依据对小组进行奖励,以此减少或排除这些不平衡的现象。
七、合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
美国明尼苏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曾提出“五因素”理论,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小组自评。小组自评就是小组成员自我总结、自我反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但往往都因为时间问题被教师忽略。事实上,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评,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讨论小组成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技能、学习成效等方面的表现,并相互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制订出本组今后的学习方案。因而,小组自评是合作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学习的情况,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得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
总之,教师平时在课堂上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走向成功。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并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教互学、交流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具有研究性的合作学习还能够将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更具有多维性和交互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让学生获得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体验以及相关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因此,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选择的内容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合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可完成的则可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而有些问题是自主学习解决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多人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达到交流思想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适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如“统计与概率”一章中“一定能摸到黄球吗”的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摸球游戏,在三个神秘的口袋中,第一个口袋总是能摸出黄球,第三个口袋总是能摸到白球,而第二个口袋中可摸到白球或黄球,这是为什么?教师最后揭开谜底,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这是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
三、合理组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
组建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前提,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合作分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方面,有时规定每个分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各位组内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学困生可随时提出问题,组内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和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分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六、加强课堂管理,参与合作学习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在课堂上随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要加强管理。如有时小组活动中会出现一些不平衡的现象:学优生一统天下,几乎包揽所有的任务,学困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争着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却只能当听众。为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教师一定要将学习任务分工到个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并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的总和为依据对小组进行奖励,以此减少或排除这些不平衡的现象。
七、合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
美国明尼苏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曾提出“五因素”理论,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小组自评。小组自评就是小组成员自我总结、自我反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但往往都因为时间问题被教师忽略。事实上,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评,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讨论小组成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技能、学习成效等方面的表现,并相互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制订出本组今后的学习方案。因而,小组自评是合作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学习的情况,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得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
总之,教师平时在课堂上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