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造成学生片面发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让学会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进行素质教育,必须对各学科进行彻底的深化改革,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呢?
一、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最隐秘的动力,是人类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在教学中我围绕如何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行了大量尝试,以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如讲■的值等于1.41421时,问学生谁能很快记住?(其实可记为“意思意思而已”)这样学生就产生兴趣,记得非常牢固。又如讲“因式分解”时,有人说“因式分解”,有人说“分解因式”,我问学生这两个说法是不是相同呢?(数学中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语文角度上它们词性不同)。再如讲“对顶角”时,给学生出谜语“两羊打架——打一数学名词”。学生思考后,纷纷讨论,此时学生心理上就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渴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心态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开展讨论,从而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美国学者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质疑问难人们对某些现象或某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结果。①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只有当一个人善于发现问题时他才能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并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勇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或错,深或浅都应给予表扬、修改和指导。②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善问。教师还要特别注意给学生释疑,要明白引导质疑是手段,帮助解疑是目的。如在教“解方程”时,先让学生解方程x2-3x+2=0,解得x1=1,x2=2,然后再分解因式方程■=0,方程两边同乘以(x-2)后整理得x2-3x+2=0,解得x1=1,x2=2,最后让学生们代入原方程检验,再问它们发现什么问题,学生们很快就知道了x1=1是分式方程的根,而x2=2不是分式方程的解。我及时设问,问题在哪?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将x2=2代入分式方程中,使分母为0,而分母是不能为0的,所以x2=2是增根。因此,同学们自己就得出結论: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因为所解的根是整式方程的根,而不是分式方程的根);能使方程两边同乘以公因式值等于0的那个根就是增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要具体分析、具体引导、具体处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注重授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彻底破除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陈规。在课堂上采用“讨论法”培养他们在争辩中认识真理,使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闪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一条直线上有三个不同点,让学生指出有几条线段?四个点呢?五个点呢?”经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出n个点就有[n(n-1)]/2条线段,同样,同一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几个点?经过学生讨论思考,同样可用[n(n-1)]/2这个规律。这些例子还很多,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练习法”,在练习中巩固知识,训练中提高数学应用技能。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还应注意教授一些阅读问题策略,重视数学图形、图像、符号的阅读,学会数与形、词与义的转换。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面对每个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融素质教育于其中,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最隐秘的动力,是人类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在教学中我围绕如何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行了大量尝试,以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如讲■的值等于1.41421时,问学生谁能很快记住?(其实可记为“意思意思而已”)这样学生就产生兴趣,记得非常牢固。又如讲“因式分解”时,有人说“因式分解”,有人说“分解因式”,我问学生这两个说法是不是相同呢?(数学中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语文角度上它们词性不同)。再如讲“对顶角”时,给学生出谜语“两羊打架——打一数学名词”。学生思考后,纷纷讨论,此时学生心理上就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渴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心态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开展讨论,从而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美国学者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质疑问难人们对某些现象或某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结果。①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只有当一个人善于发现问题时他才能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并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勇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或错,深或浅都应给予表扬、修改和指导。②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善问。教师还要特别注意给学生释疑,要明白引导质疑是手段,帮助解疑是目的。如在教“解方程”时,先让学生解方程x2-3x+2=0,解得x1=1,x2=2,然后再分解因式方程■=0,方程两边同乘以(x-2)后整理得x2-3x+2=0,解得x1=1,x2=2,最后让学生们代入原方程检验,再问它们发现什么问题,学生们很快就知道了x1=1是分式方程的根,而x2=2不是分式方程的解。我及时设问,问题在哪?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将x2=2代入分式方程中,使分母为0,而分母是不能为0的,所以x2=2是增根。因此,同学们自己就得出結论: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因为所解的根是整式方程的根,而不是分式方程的根);能使方程两边同乘以公因式值等于0的那个根就是增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要具体分析、具体引导、具体处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注重授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彻底破除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陈规。在课堂上采用“讨论法”培养他们在争辩中认识真理,使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闪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一条直线上有三个不同点,让学生指出有几条线段?四个点呢?五个点呢?”经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出n个点就有[n(n-1)]/2条线段,同样,同一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几个点?经过学生讨论思考,同样可用[n(n-1)]/2这个规律。这些例子还很多,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练习法”,在练习中巩固知识,训练中提高数学应用技能。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还应注意教授一些阅读问题策略,重视数学图形、图像、符号的阅读,学会数与形、词与义的转换。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面对每个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融素质教育于其中,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