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主要围绕乡村振兴展开思考,从注重科学规划、打造个性村庄、健全多元投入、加强长效管理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如何做好乡村建设工作。
关键词:乡村振兴;思考;探索
乡村振兴要按照“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强化村庄功能定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升村庄发展水平,使之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特色风貌鲜明、人民生活富美的现代化新型镇村。
一、注重科学规划,做优村庄整治文章
1、要搞好城乡统筹
乡村振兴决不仅仅囿于环境整治,而是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农村“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关注民生、提升文明”的总体工作布局,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要以城乡一体化为龙头,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优化调整镇村布局,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
2、要搞好规划引领
乡村振兴建设要创新理念、强化标杆,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村庄规划建设应以“规划高起点、实施高要求、资源高整合、建设高质量、组织高效率、形象高水准”的标准加强组织和推进。在规划编制方面突出提升,在项目建设方面突出提速,在体制机制方面突出提效,在层次品位方面突出提高。在区位意识上,可以跳出区域的发展局限,形成与周边更广阔区域的对接互动,带动区域发展;在要素聚集上,要以中小城镇的眼光,通盘考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不仅要注重环境面貌的整治,更要注重公共空间的整治,为镇、村今后发展预留空间。
3、要搞好因地制宜
要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急于求成。各地要因村制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乡村空间要素,兼顾不同区域和村庄类型,实施分类指导,形成符合实际的村庄整治目标方案和措施。
4、要搞好集约发展
要把乡村建设的过程,变成整理秩序、整洁环境的过程;变成资源要素和载体布局重新优化整合的过程;变成推动集约发展、努力构建发展新优势的过程。促进乡村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进集约型村庄建设。
二、打造个性村庄,全面提升乡村品质
1、放大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村庄抓精品
乡村建设工作应该“一村一策”,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努力打造特色精品村庄。在村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农村的优美景观和传统文化特色,要将村庄整治工作与特色村庄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整治中,既要立足当前整治要求,注重整齐整洁;又要加强长远个性引导,注重彰显特色。要处理好村庄与周边农田、林地、水域、山体等自然环境的关系,紧密结合各村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借山取水,弘扬传统,体现吴中山水,田园风光特色,体现古村落、特色民居的文化特征,体现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树立一批精品村、特色村。
2、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村庄抓休闲
“绿色、环保、生态”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乡村发展的关键词。当前,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整治和整理、特色与借鉴、改造与传承、进度与规律、发展与保护等“五大关系”,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名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村庄新环境。一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明确“宜居宜游”的建设目标,结合各村地型地貌、特色民居、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等情况,融入旅游理念、植入旅游元素、配套旅游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村庄建设整治,进而推广整治经验。二是发展健康休闲产业。我们要用生态的理念、生态的方式、生态的思维努力把整治村庄打造成吴中的绿色名片,通过村庄整治探索发展以居家、養老、医疗等为主题的健康休闲产业。同时,围绕居家、养老、医疗主题,还可以延伸家政、护理、绿化等相关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3、培育绿色农业,发展经营村庄抓营收
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因此在整治过程中,要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村庄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自觉探索,做好经营村庄、经营农户这篇大文章。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把乡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把村庄整治和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布局。二是可以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要引导农户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充分利用好自家庭院的一亩三分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经济林木、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庭院经济,促进农户增收,调动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三、健全多元投入,拓宽筹措资金渠道
1、要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一方面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切实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快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包括后续的长效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
2、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巨手”的作用,创新筹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以经营的理念组织实施村庄整治。各镇、村要拓宽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探索个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经营、共建共享等方式,保障村庄整治和后期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要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参与村庄建设。
3、要探索建立村民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
乡村建设中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积极引导,正确处理村民自力更生与政府扶持的关系,健全村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探索建立村民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村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互动。
四、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村庄整治成果
1、坚持建管并举,增强管护实效
在推进建设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村庄的日常管理和配套设施的维修养护,做到建管并举,注重实效,努力形成加大整治促管理、强化管理促提升的工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推动。注重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配强管理队伍,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分工,层层责任落实;注重加强考核督查,实行逐级考核目标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细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考核责任体系;注重健全管护队伍;注重加强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村庄长效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探索管养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通过“政府推动、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逐步消除管理过程中政府包揽、监管不力、成效偏低等弊端,提高村庄长效管理的高效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2、激发村民热情,形成管护合力
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培育村民的主体意识。一是要把美丽村庄建设的主动权交到村民手中。确保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自我管理,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二是要积极探索村民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村民从“要我管护”变成“我要管护”的转变。
关键词:乡村振兴;思考;探索
乡村振兴要按照“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强化村庄功能定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升村庄发展水平,使之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特色风貌鲜明、人民生活富美的现代化新型镇村。
一、注重科学规划,做优村庄整治文章
1、要搞好城乡统筹
乡村振兴决不仅仅囿于环境整治,而是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农村“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关注民生、提升文明”的总体工作布局,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发展。要以城乡一体化为龙头,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优化调整镇村布局,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
2、要搞好规划引领
乡村振兴建设要创新理念、强化标杆,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村庄规划建设应以“规划高起点、实施高要求、资源高整合、建设高质量、组织高效率、形象高水准”的标准加强组织和推进。在规划编制方面突出提升,在项目建设方面突出提速,在体制机制方面突出提效,在层次品位方面突出提高。在区位意识上,可以跳出区域的发展局限,形成与周边更广阔区域的对接互动,带动区域发展;在要素聚集上,要以中小城镇的眼光,通盘考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不仅要注重环境面貌的整治,更要注重公共空间的整治,为镇、村今后发展预留空间。
3、要搞好因地制宜
要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急于求成。各地要因村制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乡村空间要素,兼顾不同区域和村庄类型,实施分类指导,形成符合实际的村庄整治目标方案和措施。
4、要搞好集约发展
要把乡村建设的过程,变成整理秩序、整洁环境的过程;变成资源要素和载体布局重新优化整合的过程;变成推动集约发展、努力构建发展新优势的过程。促进乡村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进集约型村庄建设。
二、打造个性村庄,全面提升乡村品质
1、放大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村庄抓精品
乡村建设工作应该“一村一策”,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努力打造特色精品村庄。在村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农村的优美景观和传统文化特色,要将村庄整治工作与特色村庄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整治中,既要立足当前整治要求,注重整齐整洁;又要加强长远个性引导,注重彰显特色。要处理好村庄与周边农田、林地、水域、山体等自然环境的关系,紧密结合各村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借山取水,弘扬传统,体现吴中山水,田园风光特色,体现古村落、特色民居的文化特征,体现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树立一批精品村、特色村。
2、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村庄抓休闲
“绿色、环保、生态”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乡村发展的关键词。当前,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整治和整理、特色与借鉴、改造与传承、进度与规律、发展与保护等“五大关系”,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名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村庄新环境。一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明确“宜居宜游”的建设目标,结合各村地型地貌、特色民居、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等情况,融入旅游理念、植入旅游元素、配套旅游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村庄建设整治,进而推广整治经验。二是发展健康休闲产业。我们要用生态的理念、生态的方式、生态的思维努力把整治村庄打造成吴中的绿色名片,通过村庄整治探索发展以居家、養老、医疗等为主题的健康休闲产业。同时,围绕居家、养老、医疗主题,还可以延伸家政、护理、绿化等相关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3、培育绿色农业,发展经营村庄抓营收
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因此在整治过程中,要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村庄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自觉探索,做好经营村庄、经营农户这篇大文章。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把乡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把村庄整治和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布局。二是可以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要引导农户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充分利用好自家庭院的一亩三分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经济林木、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庭院经济,促进农户增收,调动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三、健全多元投入,拓宽筹措资金渠道
1、要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一方面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切实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快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包括后续的长效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
2、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巨手”的作用,创新筹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以经营的理念组织实施村庄整治。各镇、村要拓宽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探索个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经营、共建共享等方式,保障村庄整治和后期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要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参与村庄建设。
3、要探索建立村民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
乡村建设中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积极引导,正确处理村民自力更生与政府扶持的关系,健全村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探索建立村民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村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互动。
四、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村庄整治成果
1、坚持建管并举,增强管护实效
在推进建设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村庄的日常管理和配套设施的维修养护,做到建管并举,注重实效,努力形成加大整治促管理、强化管理促提升的工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推动。注重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配强管理队伍,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分工,层层责任落实;注重加强考核督查,实行逐级考核目标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细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考核责任体系;注重健全管护队伍;注重加强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村庄长效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探索管养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通过“政府推动、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逐步消除管理过程中政府包揽、监管不力、成效偏低等弊端,提高村庄长效管理的高效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2、激发村民热情,形成管护合力
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培育村民的主体意识。一是要把美丽村庄建设的主动权交到村民手中。确保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自我管理,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二是要积极探索村民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村民从“要我管护”变成“我要管护”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