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的层次分析法,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位数学家数学家提出的。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价,该方法大多用来解决决策中的定量与定性问题。由于层次分析法能够直接的接近客观要求,因而现阶段大多应用该方法进行社会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本文先对层次分析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T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219-01
1 引言
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可以找出被评价区域在生态环境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可以找出解决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的对策,同时还能为政府等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现阶段,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工作虽然是行得通的,同时这一方法的应用也具备相应的现实意义。但是,怎样科学、合理的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还是有待研究的。同时,怎样简化评价的指标,并将其建设成易于操作、方便实用的专家系统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而,现阶段探讨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相关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层次分析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述
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同一系统中的不同要素之间大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能是相互制约、相互限制的,也可能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通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可以将这些要素的层次进行合理、有序的划分,进而确定出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构造判断矩阵的计算与分析,可以确定出系统中最底层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或者是将系统中的要素按照优劣次序进行一定的排列,最终找到最适合的答案。
2.2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所谓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对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给出定性或者是定量的分析与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要选择有针对性、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工作,同时还要确保相关指标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由于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就导致了在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选择时具有一定的困难。现阶段在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时,大多用到以下几个指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以及水网密度指数等指标,同时,还应用到了土地退化指数以及污染负荷指数等指标。在进行不同区域的质量评价工作时,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也不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质量评价时要根据自身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选择。
2.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
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可以对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尤其对于区域内环境的污染状况以及灾害的影响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还涉及到区域内部的人口、科技以及经济、教育等因素,因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可以指导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整治,同时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进行质量评价工作,还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管理现状以及环境的保护效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于预警未來区域内部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预见作用。因而,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可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高效、科学管理,这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现阶段,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因为层次分析法的逻辑性较高、系统性较强,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简洁性和实用性,因而该方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中应用较为广,下面就对层次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3.1 问题的明确以及层次结构的建立
进行问题的明确,就要确定出相应的评价范围以及评价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要筛选出关键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同时还要对各个因子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明确,在进行关键评价因子的筛选工作时,一定要本着科学性的原则进行。同时,还要确保关键评价因子具有较强的可表征性以及可度量性、可操作性。待问题明确之后,就要进行层次结构的建立。将关键的因子从复杂的因子之中筛选出来之后,就要根据因子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多层次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来说,层次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首先,就是目标层。目标层将区域生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设定为总目标层,并且通过综合指数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表征。其次,就是制约层。对于制约层来说,要对制约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相关要素进行研究,这些要素主要包含了自然环境、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等子系统,同时子系统中还包含着社会经济子系统。另外,就是要素层。要素层是由组成不同子系统的基本要素所构成,通过对不同要素进行研究,可以找到地区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就是指标层。一般来说,指标层是由直接度量的因子所构成。比如说耕地面积、三废的排放强度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因子。
3.2 构建判断矩阵
在不同的层次上,要对该层的不同因子进行逐对的比较。比较之后要根据规定进行标度量化,并且要将因子排列成矩阵的形式,这一过程是层次分析法中的关键一步,因而确保判断矩阵的构建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规定的标度而言,主要是指在进行多因子以及多目标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时,对不同的评价因子进行重要程度的量度。一般来说,从事于矩阵的填写、判断的专家要有多人。在进行矩阵的填写过程中,要避免专家发生面对面的讨论等问题,确保不同的专家独立的进行矩阵的填写。此外,专家在进行矩阵的填写工作之前,要对每一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的排序工作,以防止矩阵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也降低矩阵的误差程度,确保通过一致性的检验。
3.3 层次单排序與一致性检验
进行层次的单排序,就是要求单目标判断矩阵的权数。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专家所填写的判断矩阵,进而可以计算出本层次与之相关的不同元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数。所谓的一致性检验,就是要对专家所填写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如果检验过程中的一致性指标小于0.1,那么可以认定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反,如果一致性指标不小于0.1,那么就要将判断矩阵表反馈给专家,要求专家进行重新的填写,直至一致性指标合格。
3.4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所谓的层次总排序,就是要根据层次的单排序结果进行不同层次组合权值的计算。与层次单排序相同的是,层次总排序工作也要对相应的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一致性指标小于0.1,才能确认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是合格的。
4 结束语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周边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可以全面、细致的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高效管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3):33-36.
[2] 吴祈宗,李有文.层次分析法中矩阵的判断一致性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4(9):4-5.
[3] 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T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219-01
1 引言
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可以找出被评价区域在生态环境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可以找出解决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的对策,同时还能为政府等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现阶段,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工作虽然是行得通的,同时这一方法的应用也具备相应的现实意义。但是,怎样科学、合理的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还是有待研究的。同时,怎样简化评价的指标,并将其建设成易于操作、方便实用的专家系统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而,现阶段探讨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相关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层次分析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述
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同一系统中的不同要素之间大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能是相互制约、相互限制的,也可能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通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可以将这些要素的层次进行合理、有序的划分,进而确定出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构造判断矩阵的计算与分析,可以确定出系统中最底层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或者是将系统中的要素按照优劣次序进行一定的排列,最终找到最适合的答案。
2.2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所谓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对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给出定性或者是定量的分析与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要选择有针对性、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工作,同时还要确保相关指标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由于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就导致了在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选择时具有一定的困难。现阶段在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时,大多用到以下几个指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以及水网密度指数等指标,同时,还应用到了土地退化指数以及污染负荷指数等指标。在进行不同区域的质量评价工作时,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也不是相同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质量评价时要根据自身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选择。
2.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
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可以对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尤其对于区域内环境的污染状况以及灾害的影响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还涉及到区域内部的人口、科技以及经济、教育等因素,因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可以指导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整治,同时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进行质量评价工作,还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管理现状以及环境的保护效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于预警未來区域内部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预见作用。因而,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可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高效、科学管理,这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现阶段,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因为层次分析法的逻辑性较高、系统性较强,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简洁性和实用性,因而该方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中应用较为广,下面就对层次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3.1 问题的明确以及层次结构的建立
进行问题的明确,就要确定出相应的评价范围以及评价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要筛选出关键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同时还要对各个因子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明确,在进行关键评价因子的筛选工作时,一定要本着科学性的原则进行。同时,还要确保关键评价因子具有较强的可表征性以及可度量性、可操作性。待问题明确之后,就要进行层次结构的建立。将关键的因子从复杂的因子之中筛选出来之后,就要根据因子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多层次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来说,层次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首先,就是目标层。目标层将区域生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设定为总目标层,并且通过综合指数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表征。其次,就是制约层。对于制约层来说,要对制约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相关要素进行研究,这些要素主要包含了自然环境、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等子系统,同时子系统中还包含着社会经济子系统。另外,就是要素层。要素层是由组成不同子系统的基本要素所构成,通过对不同要素进行研究,可以找到地区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就是指标层。一般来说,指标层是由直接度量的因子所构成。比如说耕地面积、三废的排放强度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因子。
3.2 构建判断矩阵
在不同的层次上,要对该层的不同因子进行逐对的比较。比较之后要根据规定进行标度量化,并且要将因子排列成矩阵的形式,这一过程是层次分析法中的关键一步,因而确保判断矩阵的构建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规定的标度而言,主要是指在进行多因子以及多目标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时,对不同的评价因子进行重要程度的量度。一般来说,从事于矩阵的填写、判断的专家要有多人。在进行矩阵的填写过程中,要避免专家发生面对面的讨论等问题,确保不同的专家独立的进行矩阵的填写。此外,专家在进行矩阵的填写工作之前,要对每一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的排序工作,以防止矩阵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也降低矩阵的误差程度,确保通过一致性的检验。
3.3 层次单排序與一致性检验
进行层次的单排序,就是要求单目标判断矩阵的权数。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专家所填写的判断矩阵,进而可以计算出本层次与之相关的不同元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数。所谓的一致性检验,就是要对专家所填写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如果检验过程中的一致性指标小于0.1,那么可以认定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反,如果一致性指标不小于0.1,那么就要将判断矩阵表反馈给专家,要求专家进行重新的填写,直至一致性指标合格。
3.4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所谓的层次总排序,就是要根据层次的单排序结果进行不同层次组合权值的计算。与层次单排序相同的是,层次总排序工作也要对相应的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一致性指标小于0.1,才能确认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是合格的。
4 结束语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周边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可以全面、细致的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判断,进而可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高效管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3):33-36.
[2] 吴祈宗,李有文.层次分析法中矩阵的判断一致性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4(9):4-5.
[3] 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