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日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经意间,日子老了。
  老了的日子像一口老井,素面朝天,苍白无语。沿上那被日子磨亮了的石头,诉说着老去的日子。那日子里曾忙碌的辘轳,在老了的日子里,像一块等待风化的石头,无声无息地眼瞅着日子的老去。
  谁能把日子留住呢?
  风无语,月无语。
  我去看一个村庄,在山里。去的时候是冬天,无雪。我去是为了看过去的日子。可我没能看到那些个日子,只看到了一个壳。日子走了,留下一个壳。那些老去的日子被灰尘杂草盖着,在萧瑟凋敝的气里藏着。
  一只烏鸦喜欢这样的日子,它在一棵秃树上“呱呱”地叫着。乌鸦每叫一声,日子就会老去一点。日子老去一点,乌鸦就会欢喜一点。乌鸦欢喜一点就再叫一声,日子就又老去一点……日子在乌鸦的叫声里一点点地老去。
  我去看一个湖,也是在冬天,无雪。水面上氤氲着一层淡淡的青烟。我问一个年轻人,看到那青烟了吗?年轻人摇了摇头。我有些害怕,因为我看到了那层青烟,那是日子,正在老去的日子。过去,我也是看不到青烟的,只当是日子无尽头。可,日子,就像那层青烟一样,袅袅地散去了。
  一池荷,低垂着头,弯到了水里。日子吸干了它们的血,抽去了它们的筋,熬干了它们丰满的肉体,只把一个干枯的枝干留在那里。还有那三面的柳,也一样,日子把山岳沟壑刻在了它们的脸上,又剃光了它们的头,让它们在日子的风里颓然地低垂着。
  老去的日子还能回来吗?
  回不来了。风也答,月也答。
  我昨夜看一个老物件,那是一个瓷瓶,瓶上生着荷,还住了一个荷样的丽人,丽人在吹箫。据说,这个老物件已经几百年了,喜欢过它的人都去了,只有它还在。日子老了,一点一点,它却没有老,日子像河流一样向东流去,它却像河床,送走无数的日子,留在了河里。
  我多么想和它一样,守着青青的荷,吹箫。可我不能,我是有生,有死,有生命的。
  日子也是有生命的。日子的生命是很长的,长到宇宙苍茫;日子的生命也是很短的,短到须臾之间。每一点都是生与死的交替。那村庄的壳、低头的荷、秃头的柳都是放大了的日子。
  日子,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与死的博弈。在这博弈中,死是很猖狂、很凶残的。它视生为死敌,一有生的萌芽,便把它扼杀。而生则是很顽强的。它一次次地被扼杀,却又一次次地活过来,不屈不挠,顽强抵抗,最终在这场生与死的博弈中,生,总是胜利者。它让日子生存下来,延续下去。
  我也是日子的一个节点,一个生死节点,一个被放大了得生死节点。
  在这个节点上,我能做些什么呢?能留下些什么呢?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插互助组那年入秋,父亲七兄弟分了家。父亲把家临时安顿到东头姥姥家的西下屋。第二年开春儿,父亲就在西头后街选房场、拉房框、叉房墙,草草盖起了两间土平房。西头后街没几户人家,紧挨紧住着,天刚抹黑儿,家家紧闭房门,大人领着孩子猫屋里不敢出来,怕狼。  一个冬天晚上,父亲去生产队漏粉,母亲领着我们黑灯瞎火地挤在土炕上眯着,生怕出声把狼招来。越怕越有事,隐隐约约听屋外门口有动静,房前来了个东西。“吧嗒,吧嗒
期刊
铁公鸡的意思大家都懂,如此形容自己的爷爷,似乎目无尊长,但他的确就是。  我五岁时,夏末某一天上午,阳光凶猛,父亲从县城骑自行车带我回村,我屁股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眼见飞速后退的玉米地,晕车。  “爹,这是去哪?”  “你爷爷家,拿点小米。”那个年代,小米粥是只有病时才能享受的待遇。  到了爷爷家已近晌午。这是我记忆里第一次见爷爷:相貌恐怖,满脸坑洼。奇怪的是他看见我,抑制不住的欢喜,立刻把我抱在
期刊
年幼时,不知是胆小,还是心理脆弱,一看到天气变化,就不由得害怕起来。怕什么呢?  怕天气突然变冷。那时我又瘦又小,体弱多病,每年冬天来临,天寒地冻,都冻得浑身发抖,经常感冒发烧,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怕下大雨暴雨。那时我家住的是土墙草屋,一下大雨,屋顶不是这个地方漏雨,就是那个地方滴水。我们兄妹几个只好头顶一块塑料布,蜷缩在床上躲雨。至今我还记得,有一个盛夏,一连下了几天大雨暴雨,把我家的一面山墙
期刊
六月的一天下午,我去邻村小营村串亲戚,被村西一眼望不到边的苜蓿所吸引。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苜蓿已齐腰深,软弱的串串小叶,顽强地托起长茎上盛开的紫白色苜蓿花。微风吹来,苜蓿花散发出一阵阵清香,蝴蝶在空中飞舞,小蜜蜂趴在花蕊中贪婪地吮吸着蜜甜,几只野兔被我惊动,“嗖”的一下钻进了苜蓿地。猛然间,脑海中闪念出上世纪70年代我来到这块苜蓿地偷苜蓿的情景来……  小营村在村西南耩了100亩苜蓿,春天一開春
期刊
母亲去世后,父亲愈发不肯进城了。他常对我说,母亲生前还是挺想进城生活的。四个儿子都在城市里打拼,他们老两口待在乡下,日子久了,难免会想得慌。  现在,母亲静静地躺在城市的陵园里,我们只能对着一块刻了母亲名字的石碑,怀念她生前的点点滴滴。而父亲呢,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乡间母亲生前不肯舍弃的庭院。父亲说,母亲在世时,最爱摆弄庭院里的那一小块地。别小看了那庭院里的一丁点儿地,岁岁年年丰富过我们的餐桌。韭菜
期刊
那天,当我转悠到五叔家时,看到他正在忙活,准备做酩馏酒哩。我问他,收徒弟不收?五叔却当了真,立马收我当徒弟。  “千百年来,谁不梦寐以求生活甜美呢?即便在那苦涩的日子里——在那吃糠、吃菜、吃树皮的苦涩的日子里——在那困难、煎熬、挣扎的苦涩的日子里,很多人还要想法酿点美酒滋润生活哩。”五叔自豪地说。他还给我讲了一个“黄村酩馏酒”的故事:宋朝初年,开国皇帝赵匡胤南巡归来,路过黄村,闻到酒香扑鼻,随即问
期刊
元旦放假,家里比平时多了一些客人,妻子是干服务行業的,忙于工作,买菜做饭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肩上。  一次,路过一个菜摊时,男主人的吆喝声引起了我的关注:“新鲜嫩绿的红菜苔,两块五钱一斤;刚刚上市的小白菜,一块五钱一斤。快收摊啰,便宜卖!”我从他那有点熟悉的身影中,认出他就是我高中的同学吴又华,便走上前去问:“老同学,你怎么在这里卖菜,以前怎么没有看到过你呀?”吴又华微笑着说:“你胖了许多,我看见过你
期刊
桃花开了,最浓的春色来了。  桃花的艳是多姿多彩的。桃花虽艳丽,但不艳俗,它是那种娴静、纯净的艳,犹如豆蔻年华的少女;桃花的艳,不是忸怩作态的艳,是那种清新自然的艳,如朴素漂亮的邻家大姐;桃花的艳,不是浮夸浅薄的艳,是那种浓烈的艳,如成熟温润的少妇。  桃花艳冠群芳,但不孤傲,它宜人宜家,宜物宜景。桃树和柳树并列的时候,桃红柳绿,相得益彰,春色繁茂;桃树和李树在一块的时候,桃红李白,互相映衬,更添
期刊
高中毕业那年,我在湖北省谷城县某部队一营当铁道兵。  那天,我们营属下三连的两匹军马当天就要退役离开部队,该连队于上午九时,要为退役的军马举行一次退役仪式。  三连离营部机关不远,大约只有2公里的路程,我一路小跑,越过一条小河,翻过了两座大山,仅用了20多分钟,就到达了山脚下的三连驻地。  操场上,站着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全连官兵以及军乐队!在悠扬的军乐声中,三连的军马饲养员小刘牵着两匹戴着大红花的枣
期刊
岱山人对要好的小伙伴通称小朋友,我有个岱山的小朋友雪,与女演员郭柯宇有几分相像。雪于2010年的夏天调到渔山去工作,我和芬提起过好几次要去看看雪,2014年的初夏终于成行。  是下午1点40分的船班。跳上渔山船,就听到拉家常的渔山本地人,讲话如倒豆子,具体内容只有知情人听得懂,我和芬各自刷着微信,偶尔聊几句,互通微信的内容,一个半小时的航行很漫长,我们走出船舱,在船头的甲板上拍了几张照片,头顶太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