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对于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而言,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这种兴趣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维持,则显得更为重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渴望在枯燥的英语学习中得到一些新鲜、生动的刺激。学生基础薄弱,对英语长时间倦怠的现状亦不会使我放弃让他们“乐之”的努力。话题教学,便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话题,打开了一扇求知的窗户;话题,让理念深化使情感升华……
一、以生活为源头,发现话题,让学生“动”起来
教育教学若是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探索、思考问题。
我在英语课堂上建立了一个“自由论坛”,让学生们把每天看到的、感受的和英语有关的信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起初学生并不以为然,表现得很漠然。我便当上“坛主”,率先一论高下了。首先我精心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有意参与到话题讨论当中来。学生平时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英语单词或句子。我便以此切入,打开话题。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些与英语有关的网络语言:如GF(女朋友)、 BF(男朋友)、 A/S/L(年龄/性别/所在地)、Bty(By the way)、Brb(Be right back)、newbie(新手)、Blog(博客)等。
那节课后,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论坛”的热情便一天天见长,更多的话题被犀利地捕捉到,课堂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和谐。学生从大量生活化的话题中学到了实际有用的知识,增加了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求知欲。
对老师而言,努力创设鲜活而有效的课堂,从容不迫地占据“自由论坛”的制高点,就更需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天我都会浏览大量的报纸杂志,上网了解最新的资讯, 筛选出对英语教学有用的信息,保证每节课都能对学生有一些强度适中的刺激,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促使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二、以教材为载体,挖掘话题,让课堂“活”起来
现今用的教材,融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考虑到了学生兴趣及接受倾向,其中不乏当前世界的热点、焦点话题。因此老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重组和开发,提高话题数学的有效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国盛事,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5月27日上午9时我和学生有幸在现场观看了奥运圣火在南京的传递。学生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不停地呼喊“奥运加油”。第二天的英语课,我便将按进度应该一个星期后讲的课文“OLYMPICS”提前拿出来和学生一起阅读。我们先从观礼的感受谈起,到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的波折,再谈到奥运圣火传递的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虽然有很多单词学生不能用英语表达,但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这个话题的讨论,并且积极地去感知。我们讨论的结果也部分印证了课文所阐述的观点。因此当讨论结束开始课文的学习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识记。
教材除了提供大量可以在课堂讨论的话题外,也提供了许多可以课外探究的话题。每个单元都以FUN START开始,通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小问题,生动有趣的插图和一些提示词,切入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题,开启了学生的互动性。这样的讨论探究常常会有许多的疑问和疑惑出现,我也不向他们揭晓答案,而是留作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上网或进图书馆去找寻答案。如:Nam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that you know (说出一些音乐种类的名称) 。学生通过上网知道了很多的音乐的门类和种类:Pop Music 、Classical Music 、Jazz 、Country Music、 Rock、 Gospel Music等。
通过这样探究性的研究与讨论,学生们能形成比较好的求知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因为自身对知识的参与,很多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了能让他们体验到快乐、满足、成功的甜蜜成果。课内课外对话题的探究与讨论,让教与学犹如获取了“源头活水”,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话题,让德育“渗”进来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实际上是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潜移默化,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巧妙地将思想性、知识性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呢?话题就是桥梁。
教材的第六单元提供了一些歌星的图片,其中一幅是香港的TWINS组合。讨论时学生们表现得很亢奋,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在2008年初香港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中,TWINS之一的阿娇就是丑闻的绝对女主角。面对学生的纷纷议论,我感到一次思想教育的契机已经来到我的面前,绝不能错失。首先我向学生解释TWINS的照片,此时出现在教材中确实有些不合时宜。然后我和学生又讨论了关于偶像崇拜的话题。最后我们谈到了青少年的自律问题,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一次事件对他们是一次警醒。除了增强自律意识外,在偶像崇拜上也应多一些理性。
“Can boys and girls be just friends?”是一篇阅读课,我发现所有的学生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如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他们产生好的启发与触动,是我这一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详读阶段,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男生女生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行为方式上都存在差异,彼此要相互理解,要求同存异,不必苛求绝对的一致性,这点在男女生相处的问题上很重要。在拓展环节上,我又安排了一些话题让学生去讨论“Can boys and girls be friends without falling in love?/Does friendship always turn into love for a girl?…”学生们群情激昂,无比振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了几点建议:男女生的友谊很宝贵,应该珍惜;友谊升级成“爱情”,一定要慎重;多一点理智,注意交往的尺度与分寸,对交往的双方都好……学生频频点头,眼神里透着喜悦。我完全可以相信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在这节英语课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话题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已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让课堂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情感与理智的和谐……如水与月的交融,花与香的相倚。我将坚持不懈,全心全意地做英语课堂的“话题女王”。
一、以生活为源头,发现话题,让学生“动”起来
教育教学若是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探索、思考问题。
我在英语课堂上建立了一个“自由论坛”,让学生们把每天看到的、感受的和英语有关的信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起初学生并不以为然,表现得很漠然。我便当上“坛主”,率先一论高下了。首先我精心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有意参与到话题讨论当中来。学生平时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英语单词或句子。我便以此切入,打开话题。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些与英语有关的网络语言:如GF(女朋友)、 BF(男朋友)、 A/S/L(年龄/性别/所在地)、Bty(By the way)、Brb(Be right back)、newbie(新手)、Blog(博客)等。
那节课后,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论坛”的热情便一天天见长,更多的话题被犀利地捕捉到,课堂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和谐。学生从大量生活化的话题中学到了实际有用的知识,增加了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求知欲。
对老师而言,努力创设鲜活而有效的课堂,从容不迫地占据“自由论坛”的制高点,就更需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天我都会浏览大量的报纸杂志,上网了解最新的资讯, 筛选出对英语教学有用的信息,保证每节课都能对学生有一些强度适中的刺激,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促使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二、以教材为载体,挖掘话题,让课堂“活”起来
现今用的教材,融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考虑到了学生兴趣及接受倾向,其中不乏当前世界的热点、焦点话题。因此老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重组和开发,提高话题数学的有效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国盛事,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5月27日上午9时我和学生有幸在现场观看了奥运圣火在南京的传递。学生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不停地呼喊“奥运加油”。第二天的英语课,我便将按进度应该一个星期后讲的课文“OLYMPICS”提前拿出来和学生一起阅读。我们先从观礼的感受谈起,到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的波折,再谈到奥运圣火传递的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虽然有很多单词学生不能用英语表达,但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这个话题的讨论,并且积极地去感知。我们讨论的结果也部分印证了课文所阐述的观点。因此当讨论结束开始课文的学习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识记。
教材除了提供大量可以在课堂讨论的话题外,也提供了许多可以课外探究的话题。每个单元都以FUN START开始,通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小问题,生动有趣的插图和一些提示词,切入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题,开启了学生的互动性。这样的讨论探究常常会有许多的疑问和疑惑出现,我也不向他们揭晓答案,而是留作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上网或进图书馆去找寻答案。如:Nam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that you know (说出一些音乐种类的名称) 。学生通过上网知道了很多的音乐的门类和种类:Pop Music 、Classical Music 、Jazz 、Country Music、 Rock、 Gospel Music等。
通过这样探究性的研究与讨论,学生们能形成比较好的求知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因为自身对知识的参与,很多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了能让他们体验到快乐、满足、成功的甜蜜成果。课内课外对话题的探究与讨论,让教与学犹如获取了“源头活水”,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话题,让德育“渗”进来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实际上是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潜移默化,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巧妙地将思想性、知识性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呢?话题就是桥梁。
教材的第六单元提供了一些歌星的图片,其中一幅是香港的TWINS组合。讨论时学生们表现得很亢奋,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在2008年初香港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中,TWINS之一的阿娇就是丑闻的绝对女主角。面对学生的纷纷议论,我感到一次思想教育的契机已经来到我的面前,绝不能错失。首先我向学生解释TWINS的照片,此时出现在教材中确实有些不合时宜。然后我和学生又讨论了关于偶像崇拜的话题。最后我们谈到了青少年的自律问题,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一次事件对他们是一次警醒。除了增强自律意识外,在偶像崇拜上也应多一些理性。
“Can boys and girls be just friends?”是一篇阅读课,我发现所有的学生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如何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他们产生好的启发与触动,是我这一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详读阶段,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男生女生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行为方式上都存在差异,彼此要相互理解,要求同存异,不必苛求绝对的一致性,这点在男女生相处的问题上很重要。在拓展环节上,我又安排了一些话题让学生去讨论“Can boys and girls be friends without falling in love?/Does friendship always turn into love for a girl?…”学生们群情激昂,无比振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了几点建议:男女生的友谊很宝贵,应该珍惜;友谊升级成“爱情”,一定要慎重;多一点理智,注意交往的尺度与分寸,对交往的双方都好……学生频频点头,眼神里透着喜悦。我完全可以相信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在这节英语课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话题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已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让课堂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情感与理智的和谐……如水与月的交融,花与香的相倚。我将坚持不懈,全心全意地做英语课堂的“话题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