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王”这个词,用来称呼一个国家的君主。对现代人来说,一提起它,最先想到的一般會是英国、西班牙这些西方国家的元首。
然而,在一些描写中国古代人、事、物的文艺作品或其他文章著述中,却出现了“国王”这个称谓,如“xx国国王”。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秦朝之前,人们称呼国家的君主,习惯用“王”。比如《左传》里讲“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说过一句:“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这里把君主称呼为“大王”。再比如《左传·昭公十三年》里还有一句“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用的称呼是“君王”。翻遍史书,从古至今,中国古人也不用“国王”这个称呼。所以有人称中国古代国君为“国王”,是缺乏最起码的历史常识的表现。
其实,古代中国对君主的称呼也是有演变的。
古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但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夏、商、周三代“帝;”专指天神。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如殷纣王、周武王、周平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雄,纷纷称“王”,“王”已失独尊之意,故有霸者产生称“帝”之念。公元前288年,秦昭帝依势自称“西帝”,尊齐潘王为“东帝”。齐湣王约诸侯合纵攻秦,迫使秦昭王取消帝号,但王者称帝之举由此发端。
秦王蠃政统一六国后,诸臣议上尊号,劝蠃政称“秦皇”但秦王蠃政犹不满足,下令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并自称“始皇帝”(世称“秦始皇”)。皇帝之名即自此始。
然而,在一些描写中国古代人、事、物的文艺作品或其他文章著述中,却出现了“国王”这个称谓,如“xx国国王”。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秦朝之前,人们称呼国家的君主,习惯用“王”。比如《左传》里讲“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说过一句:“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这里把君主称呼为“大王”。再比如《左传·昭公十三年》里还有一句“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用的称呼是“君王”。翻遍史书,从古至今,中国古人也不用“国王”这个称呼。所以有人称中国古代国君为“国王”,是缺乏最起码的历史常识的表现。
其实,古代中国对君主的称呼也是有演变的。
古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但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夏、商、周三代“帝;”专指天神。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如殷纣王、周武王、周平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雄,纷纷称“王”,“王”已失独尊之意,故有霸者产生称“帝”之念。公元前288年,秦昭帝依势自称“西帝”,尊齐潘王为“东帝”。齐湣王约诸侯合纵攻秦,迫使秦昭王取消帝号,但王者称帝之举由此发端。
秦王蠃政统一六国后,诸臣议上尊号,劝蠃政称“秦皇”但秦王蠃政犹不满足,下令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并自称“始皇帝”(世称“秦始皇”)。皇帝之名即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