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为美术教育注入新鲜养分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倡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这对美术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弘扬“工匠精神”除了教师对教学,对学生要精益求精,当好“教书匠”之外,需要让“工匠精神”走进学生当中。要从工匠精神的含义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意将这种精神在学生美术学习中传承下去。
  关键词:工匠精神;美术教育;专注
  【中图分类号】G 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24-01
  学校教育要站在社会思想的前列,教师其实也是一类工匠。他们一生勤勤恳恳,倾其所有心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在教师生涯中,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作为教师,除了自身要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坚持工匠精神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笔者是小学美术教师,笔者思考的课题是,在“工匠精神”指导下,我们该如何将这一精神理念与学生美术教育相结合呢?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1.敬业:认识自己,做好本职
  尽管这些年素质教育的呼声一直很高,可是应试教育的阴霾却依旧存在。“分”对于学生而言,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禁锢着人们,一听到就头疼万分,但也摆脱不了。于是乎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甚至是厌恶的情绪。这样与教育的目的相悖,达不到教育相应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业成绩,做好自己作为学生的教育者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传播给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不仅取决于课堂上的顺畅交互,还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启迪我们,学生就像我们的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各不相同。要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闪光之点,又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精进:扎根基础,重视习惯
  万丈高楼都是从基础开始搭建的,因而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很有必要。要想打好扎实的基础,首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审美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把习惯教育融入每一堂美术课教学。习惯养成初始,学生行为的反复性会阻挠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欣赏画作和构思画作要从整体入手的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蹲下倾听、及时调整、实践反思。在美术教学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要允许学生犯错,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坚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良习惯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教师要关注美术教学上的细节,注意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行为习惯的渗透,要让学生戒骄戒躁,踏实走好每一步。只有扎根基础,形成习惯,儿童才能够不断进步,越走越远。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考虑不周,没有带工具的问题,临时相互借,这样的情况多会让课堂秩序变得混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起美术课与带学习工具间的一种行为联系,督促他们养成美术课自觉带学习工具的习惯。笔者在每节课课前,请专门同学检查学习用具携带的情况,对总是按要求携带学习用具的同学进行表扬与奖励,同时进行分组比赛,比哪一组学生携带用具的人数最多、带学习用具最全面,优胜的小组获得奖励。同时改进课堂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间接引导学生体验美术课自备学习用具的重要性。并通过诱导使得这样的习惯内化于心,贴近学生的生活,得以坚持与贯彻,达到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观察、体验、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3.专注:超越自我,胸怀四心
  现在的学生,也包括不少成年人的世界十分浮躁不安。科技的进步,快节奏时尚的迅速普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让人们无法轻易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很难有人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而提倡“匠心”,恰恰就是需要专注,长年累月地坚守,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当下我们学生最缺少的。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美术学习中提倡学生专注做某件事,相信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作为教师,笔者把工匠精神中的专注力培养渗透在每一次美术教学当中。课前5分钟,笔者会选择一些传统工艺说给学生们听。比如,传统的锔瓷和金?工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种民间手艺。很多学生不懂,明明可以换新的为什么却要把之前破的瓷器补起来。当笔者和他们讲完这一门手艺之后,并带领他们欣赏修补过的瓷器,和他们讲述锔瓷工匠的故事,他们诚心佩服这些匠人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并且还在班级里展开讨论,如何在学习与生活中坚持这样“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以此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摒弃“患得患失”的心理,专注当下。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也不可能创造一流的作品和业绩。所以在每天的日常美术学习中,不仅需要磨砺学生们的技艺,更需要注重锤炼他们的人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所有教师重视与运用。我们要为美术教育注入新鲜养分——“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审美的能力、习惯、德行、情感四要素的提高,才能精进才艺,出现美好的作品,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參考文献
  [1]赖秀兰,浅析课程改革中农村小学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文献,2014(3)
  [2]张佳春,教育者要有“匠人”精神[J].教育,2016(28)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许多幼儿园都致力于园本化课程的建设,且课程往往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本文主要谈亲子美术活动内容的選择围绕幼儿园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保证亲子美术活动在主题教学、区角活动、节日活动等系列活动中顺利开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学 亲子活动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08-01  我们的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充分挖掘文本语言训练点等教学策略,促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 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02-01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新课程改革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所在要把家庭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相互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与认知,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刻加强对学生数学文化的渗透工作,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
期刊
摘 要:以往小学语文老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让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灵活的应用绘本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绘本讲述故事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开启“悦”读大门。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绘本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阅读;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由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彼此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位置共同构成的一种关系。在中学阶段,学生们的思想非常活跃,情绪变化也很快,处于青春期,因此建设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显得更加重要了。本文就简要的分析了如何在中学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中学;师生关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04
期刊
摘 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成为构建和谐教育、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学校与家长、社会沟通联系的纽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本文结合自身班主任多年的管理经验,积极探讨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以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和谐班集体;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首先提出与阐述的概念。共情也就是一种感受对方内心世界的能力,就好像你能体会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你对对方的理解与关怀。共情教育能深入幼儿的心灵,解决幼儿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幼儿起着帮助和引导作用,因此对幼儿实施共情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便从共情的概念出发,阐述在幼教中缺少共情教育而出现的问题,论述幼儿共情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措施。  关键词:幼
期刊
摘 要:曾经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有一篇一年级的小学生作品仅仅108个字,就是这样一篇作品居然获得了“冰心作文奖”。然而这篇作文的亮点在于文章结束的最后一句话“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是一个刚入小学的孩子最真切的情感表达。作文只有充满了真情实感才能更好的打动读者,这篇小文章用最真切的语言打动了评委和读者才荣获了如此大奖。于是这篇文章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得以思考什么算是好文章,怎样才能帮助
期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教育应有的内涵。心理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位置,心育与智育的关系是交叉重叠的。因此,开掘学科教育的心理教育功能,注重心理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不仅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实现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开掘学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目标整合的目的。 
期刊
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变化调整阶段,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改变使得他们呈现出焦躁、叛逆、自我意识强烈等显著特征,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学生们接触的世界更加广阔而多元,但这也对初中班主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进一步平等化,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尊重,新时期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必须要顺应教育改革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展开革新,实现以生为
期刊